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這篇題目換成 騰訊盯上雲計算,技術不行只能管機房

16年剛剛結束, 17年的科技互聯網市場就已經開始暗流湧動。 此前, 業界圍繞雲計算的探討已經持續多年, 但過去多半都停留在概念和對未來的探討層面, 再就是對亞馬遜雲計算的追捧, 而這兩年隨著阿裡雲在的亮眼表現開始讓圍觀群眾們意識到, 原來雲計算在中國市場也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生活。

也許是不甘寂寞, 騰訊雲近來不斷刷存在感。 在2016年7月份的騰訊“雲+未來”峰會上, 馬化騰親自為雲計算月臺, 並表示對騰訊而言, 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第一要素就是雲。 在未來, 雲已經不僅僅是過去那個資料中心託管資料這樣的簡單概念,

它已經包含到互聯網+、資訊能源的發展趨勢。 這其中的潛臺詞就是騰訊雲已經成為騰訊重點的戰略佈局之一。

為何騰訊在16年加大雲計算市場的投入?很簡單, 第一, 雲計算的利潤可觀, AWS一年的營收就朝著100億美元走, 怎麼能叫人不眼饞?第二, 阿裡已經在雲計算市場占得先機, 若騰訊還不加大投入, 很有可能就會失去雲計算市場的話語權。 第三, 就如馬化騰所言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第一要素就是雲, 雲計算將是互聯網最為基礎的服務之一, 阿裡雲與杭州政府合作的“城市大腦”就是雲計算能力的展現。

16年騰訊雲瘋狂砸錢投廣告和軟文。 騰訊雲除了在網站、產品等抄襲阿裡雲之外,

還通過各種手段碰瓷刷存在感。

舉個例子, 在國際化方面。 若從騰訊雲官方給出的說辭來看, 騰訊雲宣佈12月在海外的服務節點將增至14個, 加上國內5個資料中心, 一共擁有19個全球服務節點, 服務覆蓋除了南極洲之外的六大洲(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騰訊雲號稱成為了全球雲計算基礎設施最完善的中國互聯網雲服務商。

但現實很殘忍, 截止到1月6日, 騰訊官網上仍舊只有6個節點, 新增的十多個節點根本就沒有影子。 業內人士吐槽說, 那些節點都是IBM的softlayer, 騰訊就是做了個國內代理和二道販子,

毫無技術含量。

表面上來看騰訊雲與國外巨頭的一系列合作很是風光。 不過大多數是與國外廠商做嫁衣裳, 其性質與光環新網代理AWS, 世紀互聯代理微軟Azure毫無二致。

說白了, 目前的騰訊雲尚缺乏足夠的技術實力支撐雲計算業務, 只能幫滴滴等騰訊投資的公司託管一下機房, 和傳統IDC和運營商搶搶生意。

為何騰訊在雲計算市場表現的如此著急, 按照騰訊的身份地位和以往的產品慣例, 都會以自家的產品技術為主。 但問題就出在, 市場留給騰訊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這個時候與其苦練產品技術, 更關鍵的是先在市場卡位, 所以拿著別人的產品為自己製造聲勢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騰訊雲去年的重點工作是先喊出來,

吹出來, 刷出存在感。

然而戲演得再好, 技術不行, 市場不會買單。

根據摩根士丹利前不久發佈的針對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 2016年中國公共雲市場規模額約20億美元, 其中阿裡雲佔據約50%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是AWS、Azure、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等市場追隨者的總和。 另外兩家國際雲計算服務商微軟Azure和亞馬遜AWS市場份額總和約10%到15%, 而其他本土服務商並未在市場份額方面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做雲計算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和戰略眼光, 無論是從市場擴張和技術積累, 都需要時間來完成。 前幾年, 馬化騰還表示雲計算要100年之後, 騰訊不會跟進。 阿裡從09年開始就大力投入到雲計算市場才在這兩年有所收穫, 而騰訊雲2013年9月才起步。

要想縮短與阿裡雲之間的差距不僅需要加大投入,少不了一定的市場技巧。不過,這些手段終歸只是暫時的應對之策,騰訊雲如果不肯花力氣磨練技術,這些虛張聲勢就只是自己麻痹自己,皇帝的新裝罷了。

要想縮短與阿裡雲之間的差距不僅需要加大投入,少不了一定的市場技巧。不過,這些手段終歸只是暫時的應對之策,騰訊雲如果不肯花力氣磨練技術,這些虛張聲勢就只是自己麻痹自己,皇帝的新裝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