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易到用車之殤:曾經的商業第一,如今深陷“欠款門”

“提現又失敗了!”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呀?”

最近幾天, 在中關村的易到用車公司總部門口, 總有三五成群的人在不停地走動著, 他們全部都是一副焦躁不安的表情, 言語間還透露出怒氣。 這些人不是別人, 正是易到用車的網約車司機, 因為無法通過手機端提現, 他們特地趕到易到總部討個說法。

新年伊始(今年1月7號的時候), 易到用車被爆出司機提現困難之後, 對此官方回應是——“限額提現”純屬謠言。 原以為風波就能就此壓下去, 但前些日子, 易到因為司機費用無法提現的問題被央視點名。

易到欠了多少司機的錢?據瞭解, 除了北京的司機, 還有上海、成都等多地的司機都反映提現不順利。 他們無法提出的錢, 多則三四萬, 少則一千多。

實際上, 不僅是司機提現難問題, 還有供應商遭遇欠款問題。 但去年底開始, 易到用車就屢次被曝出拖欠供應商欠款以及部分司機提現困難的消息。 除了供應商和司機, 感到心寒的還有很多曾經充值易到的乘客。

乘客投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用戶打車難, 經常發生叫不到車的情況, 甚至還有使用者發現沒上車就發生被扣款的現象;其次, 用戶返現提款遲遲不到賬, 高額補貼後的資金缺口或將令他們申訴無門。

7年前的易到, 我們是行業的先行者

時間回到7年前, 那是時候的易到剛剛成立, 是行業的先行者。

創始人周航畢業于長江商學院 EMBA, 是一個典型的開拓者, 他有野心, 有情懷, 更有能力。

1994年, 21歲的周航大學畢業, 就創辦了佛山天創電子企業有限公司。 十年後, 這家企業在國內專業音響行業排名第一, 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其他國內大型活動提供了大部分甚至全部音響設備。 剛剛30歲出頭的周航如願以償,

過上了富裕而穩定的生活。

玩了幾年高爾夫和徒步之後, 周航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2010年, 周航創辦易到用車網, 這個網站能為消費者提供帶司機的租車服務, 也是國內最早的網約車平臺。 最初在外界, 易到用車的標籤是最具創新商業價值的汽車共用互聯網預約車服務平臺, 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提供專乘約租車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

2010年成立之後, 其曾先後被多個知名基金看好並獲得投資。 後來的故事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2012年程維創辦了滴滴, 2014年優步進入中國, 2015年神州專車面世。 2016年7月份, 網約車新政頒佈, 2016年8月份滴滴與優步合併。

以下是易到用車自成立之後的融資情況一覽:

成立之初, 易到用車天使輪獲得了徐小平真格基金投資;

2011年8月,獲得晨興創投、美國高通風險投資公司數千萬美金A輪融資;

2013年4月,獲得晨興創投、美國高通、寬頻資本2000萬美金B輪投資;

2013年12月獲得由攜程和DCM領投的總金額近6000萬美金的B+輪融資;

2014年9月,獲得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領投的C輪融資,其中有多家公司參投,另有消息顯示,此次融資額超1億美金;

2015年6月,攜程再次追加1億美元資金,加上此前的兩輪注資,攜程共計向易到用車投資1.53億美元;

2015年10月,獲D輪融資,樂視以7億美金戰略投資易到用車,並獲得其70%股權,易到用車正式成為樂視旗下一員。當時,樂視董事長賈躍亭稱將和易到一起打造生態專車,並且未來的生態專車將免費。

2016年6月21日,易到用車正式將品牌更名為“易到”,並啟用了新logo。

2016年9月,有消息傳出易到正計畫新一輪總規模將達60億元的融資,並稱此次投前估值170億元,投後為230億元。後來,該傳言遭到了易到方面的否認。

行業混戰,先行者屈居第四

易到雖是行業的先行者,但先行並不能限行,禁止他人進入這個行業。滴滴、神州、優步殺入這片戰場之後網約車市場頓時硝煙四起。

在網約車行業,最具殺傷性的武器是“補貼”。2015年,曠日持久的“燒錢大戰”拉開帷幕,專車公司不惜砸下重金,搶奪市場。“補貼用戶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易到絕對不參與補貼大戰。”這件在易到創始人周航看來很幼稚的事情,卻成刺傷易到的一把利刃。

在其它專車公司瘋狂砸錢時,易到卻是一個焦躁不安的旁觀者。這樣的置身事外,最終導致市場份額不斷流失。在補貼面前,用戶沒有感情,也沒任何品牌忠誠度。2015年度第二季度專車行業報告顯示,滴滴、優步、神州分別以82.3%、14.9%及10.7%的活躍用戶覆蓋率高居榜首,而“先行者”易到僅以2.7%屈居第四,如此巨大的差距,似乎給了易到當頭一棒。

抓住僅存的一線生機,易到成功找到“金主”,2016年以70%的股權換來樂視7億美元的投資。隨後便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燒錢大戰”的隊伍,推出充100返100活動,經過“浴血奮戰”,易到取得不俗的成績,用戶累積充值金額超過60億元。這意味著易到燒掉了60億元,也為後來的資金鏈問題埋下伏筆。

易到遇到的難題遠不止於此,衝擊一波接一波。2016年,滴滴和Uber合作,網約車行業被大洗牌,滴滴成了真正的行業老大,易到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艱難。

如果說這系列的衝擊都來自於外部,那麼易到自身的問題更加突出,沒有搶先抓住機遇。2017年,網約車新政開始實施,滴滴和神州率先取得網約車牌照,這次易到徹底淪為“落後生”。短短7年時間,易到硬是把一手好牌給打爛了。

易到的錢怎麼沒了?

按理說,在經歷之前多次融資之後,易到應該是很有錢的,它的錢怎麼就突然就沒了呢?小編這就給您分析。

在入股易到用車之後,樂視董事長賈躍亭稱將和易到一起打造生態專車,並且未來的生態專車將免費。加入樂視基因的易到用車也很快發力開拓網約車市場,不斷加碼充返政策。

處在使用者與司機之間,專車平臺需要兼顧雙方的利益和服務。對於用戶端,從2015年11月開始,易到用車開啟了大規模充值返現活動,按照活動規則,使用者充值100元後,易到用車將補貼100元,多充多得以此類推。

在2016年7月1日的慶功會上,易到宣佈持續224天、史上時間最長的“100%充返活動”宣告結束,同時宣佈共有653萬用戶進行了充值,累計金額超過60億元,人均918元。在這60億龐大數額充值的背後,意味著易到將要額外準備60億元反補給平臺用戶和司機,來增強用戶和司機的黏性。

很明顯,用戶黏性的背後的易到嚴重的虧損。

還有,自從2015年10月份拿到樂視的融資後,易到一直沒有融到新資金。參與補貼大戰燒錢,同樣導致易到資金緊張,近半年來欠款風波不斷。2016年11月份,多家媒體報導易到拖欠供應商的費用總額達5000萬元。進入2017年,多地司機爆料易到無法提現,易到危機重重。

作為易到控股股東的樂視,在獲得易到70%的控股之後,除將易到用車的高管團隊全部換成樂視的團隊之外,並未給在業務給易到帶來太多幫助,反而使其在樂視資金鏈危機的影響下不斷產生連鎖反應。

“樂視缺錢其實是行業公開秘密”,盤子太大、擴張太快,導致樂視資金風險放大、組織問題不斷暴露。功慶完了,透支資本,觥籌交錯之後攤子怎麼收呢?

大眾對樂視的認識,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家擅長製作PPT畫大餅的公司。然而每個大餅都要用錢來燒熟,過去還可以輕而易舉地靠PPT講故事撐起“市夢率”完成百億級別定增,現在再融資新規之下增發圈錢也難了。怎麼辦呢?

創始人黯然離場

對於專車,周航有一個美好的理想,“一部專車的運營要同時滿足高素質的車、高素質的司機、高素質的乘客三個條件”。然而從資本巨頭介入的那一刻起,這就不是一個靠理想能存活的行業。

不屑于“燒錢大戰”又能怎樣?周航最終還是妥協了,或許從抱上樂視大腿開始,易到就不再是周航心中的那個“易到”。

只是妥協並沒有換來周航想要的結果,樂視的資金注入,讓易到“起死回生”,卻沒能讓易到再度回到領先地位,依然跟在滴滴、神州身後“慢跑”。

事實上,雖然周航是易到的創始人,易到卻早已不屬於他。2016年,樂視任命彭鋼為易到用車總裁,並將易到法人從周航轉變為彭鋼。此後,便流出周航離職的傳言。

其實,但凡有收購,被收購那方的管理者都會慢慢淡出權力中心,這是商戰的必然結果。對於企業創始人的黯然離場,大家似乎也見怪不怪。

或許,離開是周航最好的選擇。只是沒想到,周航會加盟雷軍系投資基金,眾所周知,樂視和小米是宿敵。

結語

這些年,周航對於失敗的理解應該最為深入。他創辦的易到從行業老大到賣身樂視,現在連自己都只能無奈的離開。3月份,周航(湖畔大學第一期學員),還從湖畔大學領了一個“研究失敗”的課題。

周航說,中國人的觀念裡,失敗是羞恥的事。因此每個九死一生的創業者對自己的失敗經驗從來略過不談。大家願意對媒體呈現的,永遠是那幸運的5%。然而,失敗是創新者的宿命,如同失敗是跳高運動員的宿命一樣。

殘局之下,棄卒保車也許是最有效的錯失,只是,如果樂視真的放棄易到,那麼可以想像,司機“討債”的畫面會不斷地重複上演。

網上,也有人發聲——請給易到多點理解,我們需要易到用車。

據艾瑞諮詢最新發佈的2017年3月移動出行市場的資料顯示,易到3月月度活躍用戶數485.97萬人,憑藉著較高的認知度、良好的服務體驗穩居移動出行應用第一梯隊,緊跟滴滴。

有網友表示,任何市場都不能讓一家或者幾家給把持,被把持的市場就會逐漸形成壟斷,讓用戶缺少選擇,只能被動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我們將時間拉回網約車出現之前,我們都知道打車是多麼難,司機態度是多麼差,費用是那麼的高。而網約車出現之後,這成了一個被顛覆的市場,我們享受了便利的打車服務。

現在,雖然部分政策的原因使得網約車沒有之前那麼好用,但總體上來說,網約車的回應速度,可選擇性上還是遠遠高於之前的計程車時代。

當前的網約車市場,滴滴,易到是用戶用的最多的打車工具,滴滴自不用說,用戶基數大,也沒有資金問題,所以短期不會有太多變化,而易到,雖然用戶也不少,但由於近一段以來一直備受負面輿論等的影響,日子是愈發艱難。

小編想說的是,我不希望易到倒掉,那樣的話,我們的出行服務又少了一個選擇。以後出行難,出行貴的情況可能又會再次上演了。

圖文來自網路,由檸檬創業平臺編輯部編輯整理

2011年8月,獲得晨興創投、美國高通風險投資公司數千萬美金A輪融資;

2013年4月,獲得晨興創投、美國高通、寬頻資本2000萬美金B輪投資;

2013年12月獲得由攜程和DCM領投的總金額近6000萬美金的B+輪融資;

2014年9月,獲得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領投的C輪融資,其中有多家公司參投,另有消息顯示,此次融資額超1億美金;

2015年6月,攜程再次追加1億美元資金,加上此前的兩輪注資,攜程共計向易到用車投資1.53億美元;

2015年10月,獲D輪融資,樂視以7億美金戰略投資易到用車,並獲得其70%股權,易到用車正式成為樂視旗下一員。當時,樂視董事長賈躍亭稱將和易到一起打造生態專車,並且未來的生態專車將免費。

2016年6月21日,易到用車正式將品牌更名為“易到”,並啟用了新logo。

2016年9月,有消息傳出易到正計畫新一輪總規模將達60億元的融資,並稱此次投前估值170億元,投後為230億元。後來,該傳言遭到了易到方面的否認。

行業混戰,先行者屈居第四

易到雖是行業的先行者,但先行並不能限行,禁止他人進入這個行業。滴滴、神州、優步殺入這片戰場之後網約車市場頓時硝煙四起。

在網約車行業,最具殺傷性的武器是“補貼”。2015年,曠日持久的“燒錢大戰”拉開帷幕,專車公司不惜砸下重金,搶奪市場。“補貼用戶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易到絕對不參與補貼大戰。”這件在易到創始人周航看來很幼稚的事情,卻成刺傷易到的一把利刃。

在其它專車公司瘋狂砸錢時,易到卻是一個焦躁不安的旁觀者。這樣的置身事外,最終導致市場份額不斷流失。在補貼面前,用戶沒有感情,也沒任何品牌忠誠度。2015年度第二季度專車行業報告顯示,滴滴、優步、神州分別以82.3%、14.9%及10.7%的活躍用戶覆蓋率高居榜首,而“先行者”易到僅以2.7%屈居第四,如此巨大的差距,似乎給了易到當頭一棒。

抓住僅存的一線生機,易到成功找到“金主”,2016年以70%的股權換來樂視7億美元的投資。隨後便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燒錢大戰”的隊伍,推出充100返100活動,經過“浴血奮戰”,易到取得不俗的成績,用戶累積充值金額超過60億元。這意味著易到燒掉了60億元,也為後來的資金鏈問題埋下伏筆。

易到遇到的難題遠不止於此,衝擊一波接一波。2016年,滴滴和Uber合作,網約車行業被大洗牌,滴滴成了真正的行業老大,易到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艱難。

如果說這系列的衝擊都來自於外部,那麼易到自身的問題更加突出,沒有搶先抓住機遇。2017年,網約車新政開始實施,滴滴和神州率先取得網約車牌照,這次易到徹底淪為“落後生”。短短7年時間,易到硬是把一手好牌給打爛了。

易到的錢怎麼沒了?

按理說,在經歷之前多次融資之後,易到應該是很有錢的,它的錢怎麼就突然就沒了呢?小編這就給您分析。

在入股易到用車之後,樂視董事長賈躍亭稱將和易到一起打造生態專車,並且未來的生態專車將免費。加入樂視基因的易到用車也很快發力開拓網約車市場,不斷加碼充返政策。

處在使用者與司機之間,專車平臺需要兼顧雙方的利益和服務。對於用戶端,從2015年11月開始,易到用車開啟了大規模充值返現活動,按照活動規則,使用者充值100元後,易到用車將補貼100元,多充多得以此類推。

在2016年7月1日的慶功會上,易到宣佈持續224天、史上時間最長的“100%充返活動”宣告結束,同時宣佈共有653萬用戶進行了充值,累計金額超過60億元,人均918元。在這60億龐大數額充值的背後,意味著易到將要額外準備60億元反補給平臺用戶和司機,來增強用戶和司機的黏性。

很明顯,用戶黏性的背後的易到嚴重的虧損。

還有,自從2015年10月份拿到樂視的融資後,易到一直沒有融到新資金。參與補貼大戰燒錢,同樣導致易到資金緊張,近半年來欠款風波不斷。2016年11月份,多家媒體報導易到拖欠供應商的費用總額達5000萬元。進入2017年,多地司機爆料易到無法提現,易到危機重重。

作為易到控股股東的樂視,在獲得易到70%的控股之後,除將易到用車的高管團隊全部換成樂視的團隊之外,並未給在業務給易到帶來太多幫助,反而使其在樂視資金鏈危機的影響下不斷產生連鎖反應。

“樂視缺錢其實是行業公開秘密”,盤子太大、擴張太快,導致樂視資金風險放大、組織問題不斷暴露。功慶完了,透支資本,觥籌交錯之後攤子怎麼收呢?

大眾對樂視的認識,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家擅長製作PPT畫大餅的公司。然而每個大餅都要用錢來燒熟,過去還可以輕而易舉地靠PPT講故事撐起“市夢率”完成百億級別定增,現在再融資新規之下增發圈錢也難了。怎麼辦呢?

創始人黯然離場

對於專車,周航有一個美好的理想,“一部專車的運營要同時滿足高素質的車、高素質的司機、高素質的乘客三個條件”。然而從資本巨頭介入的那一刻起,這就不是一個靠理想能存活的行業。

不屑于“燒錢大戰”又能怎樣?周航最終還是妥協了,或許從抱上樂視大腿開始,易到就不再是周航心中的那個“易到”。

只是妥協並沒有換來周航想要的結果,樂視的資金注入,讓易到“起死回生”,卻沒能讓易到再度回到領先地位,依然跟在滴滴、神州身後“慢跑”。

事實上,雖然周航是易到的創始人,易到卻早已不屬於他。2016年,樂視任命彭鋼為易到用車總裁,並將易到法人從周航轉變為彭鋼。此後,便流出周航離職的傳言。

其實,但凡有收購,被收購那方的管理者都會慢慢淡出權力中心,這是商戰的必然結果。對於企業創始人的黯然離場,大家似乎也見怪不怪。

或許,離開是周航最好的選擇。只是沒想到,周航會加盟雷軍系投資基金,眾所周知,樂視和小米是宿敵。

結語

這些年,周航對於失敗的理解應該最為深入。他創辦的易到從行業老大到賣身樂視,現在連自己都只能無奈的離開。3月份,周航(湖畔大學第一期學員),還從湖畔大學領了一個“研究失敗”的課題。

周航說,中國人的觀念裡,失敗是羞恥的事。因此每個九死一生的創業者對自己的失敗經驗從來略過不談。大家願意對媒體呈現的,永遠是那幸運的5%。然而,失敗是創新者的宿命,如同失敗是跳高運動員的宿命一樣。

殘局之下,棄卒保車也許是最有效的錯失,只是,如果樂視真的放棄易到,那麼可以想像,司機“討債”的畫面會不斷地重複上演。

網上,也有人發聲——請給易到多點理解,我們需要易到用車。

據艾瑞諮詢最新發佈的2017年3月移動出行市場的資料顯示,易到3月月度活躍用戶數485.97萬人,憑藉著較高的認知度、良好的服務體驗穩居移動出行應用第一梯隊,緊跟滴滴。

有網友表示,任何市場都不能讓一家或者幾家給把持,被把持的市場就會逐漸形成壟斷,讓用戶缺少選擇,只能被動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我們將時間拉回網約車出現之前,我們都知道打車是多麼難,司機態度是多麼差,費用是那麼的高。而網約車出現之後,這成了一個被顛覆的市場,我們享受了便利的打車服務。

現在,雖然部分政策的原因使得網約車沒有之前那麼好用,但總體上來說,網約車的回應速度,可選擇性上還是遠遠高於之前的計程車時代。

當前的網約車市場,滴滴,易到是用戶用的最多的打車工具,滴滴自不用說,用戶基數大,也沒有資金問題,所以短期不會有太多變化,而易到,雖然用戶也不少,但由於近一段以來一直備受負面輿論等的影響,日子是愈發艱難。

小編想說的是,我不希望易到倒掉,那樣的話,我們的出行服務又少了一個選擇。以後出行難,出行貴的情況可能又會再次上演了。

圖文來自網路,由檸檬創業平臺編輯部編輯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