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馬曉霖:西炸東壓 美國重錘依然指向朝鮮這顆刺頭釘

”喀爾文森”號航母

引子

4月12日,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開始任職以來的首次俄羅斯之旅, 以修補導彈襲擊敘利亞政府軍目標造成的美俄關係新創口。

美國當前無意在敘利亞有實質性的重大軍事投入, 朝鮮這顆刺頭釘才是其重錘的著力點。

4月12日,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開始任職以來的首次俄羅斯之旅, 以修補導彈襲擊敘利亞政府軍目標造成的美俄關係新創口。 8日, 特朗普總統致函眾參兩院領導人通報此次行動並警告說, 美國有必要採取更多行動。 同日,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黑利對媒體稱, 打敗“伊斯蘭國”武裝, 將伊朗勢力趕出敘利亞, 推翻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將是華盛頓的優先任務。 然而, 11日, 美國防長馬蒂斯改口說, 轟炸敘利亞只是一次“孤立行動“, 並不代表美國對敘政策已發生變化, 美國的首要目標還是消滅“伊斯蘭國”武裝。

特朗普在完成組建安全團隊後,

立即在中東首次發起重大軍事行動, 似乎風向逆轉, 但是, 更多的跡象表明, 美國當前無意在敘利亞有實質性的重大軍事投入, 朝鮮這顆刺頭釘才是其重錘的著力點。

對敘強硬:特朗普下了一步臭棋

特朗普下令襲擊敘利亞軍方目標是推進中東政策的一步臭棋。 從道義上而言, 這次襲擊師出無名, 再次出現化學武器襲擊, 既可能是敘空軍使用了化學武器, 也可能是敘軍空襲引爆了反對派武裝控制下的化學武器或材料, 在缺乏獨立調查並確認責任的前提下, 美國直接對敘政府目標進行襲擊難以服人。 從邏輯上說, 敘利亞政府已經取得壓倒性軍事勝利, 實在沒必要動用抹黑自己並招來報復和孤立的化學武器,

美國不問青紅皂白地發動導彈襲擊, 是強權主義表現。

這次襲擊的政治與象徵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 是特朗普政府揮舞大棒亮肌肉的武裝示威, 對內可以擺脫對立面指責其親俄、通俄嫌疑, 與俄羅斯拉開距離, 也可以消解近期一系列行政嘗試受阻的輿論壓力;對外強調美國維護核心利益和保護盟友的決心, 以及警告朝鮮不得繼續走向對立。 蒂勒森解釋這次襲擊動機時明確表示, 這也是對朝鮮發出的明確信號。

這次導彈襲擊事實上也是求名不求實, 因為美國事先通知了俄羅斯, 也等於通知了敘利亞政府。 因此, 儘管59枚精確制導導彈有58枚擊中目標, 摧毀事先鎖定的霍姆斯沙伊拉特空軍基地44個設施,

但是, 數千萬美元換來的戰術成效微乎其微, 俄羅斯和敘利亞戰機很快又重新啟用這個基地。

但是, 作為特朗普軍事行動的“處女秀”, 其直接後果是破壞了與俄羅斯的反恐合作和彼此信任。 襲擊當天, 俄羅斯宣佈關閉與美國在敘利亞的空中飛行備忘管道。 換言之, 俄空軍今後在敘行動不會事先通報美國, 也無意瞭解美國空軍的飛行計畫, 這意味著雙方空中意外遭遇的風險明顯增加, 必然遏制美國空軍的自由行動。

作為後續回應, 俄羅斯加強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 在襲擊發生第二天就派出一艘護衛艦前往地中海, 正式編入執行軍事任務的海軍編制。 4月10日, 已經在敘利亞深度聯手的俄羅斯和伊朗發表聯合聲明警告美國稱,

其襲擊行動已經超越底線, 如果再次襲擊敘利亞政府軍目標, 它們將作出回應加強支持敘利亞。

就目前的敘利亞戰況和各方力量介入分析, 黑利所提三大目標都不易實現, 取得反恐戰爭勝利完全有賴於俄羅斯、敘利亞和伊朗等什葉派聯盟的支持與配合, 包括已經加盟這一新組合的北約成員國土耳其。 顛覆巴沙爾政權過去5年沒有做到, 今天就更難想像。 已成功重新崛起的伊朗, 影響力覆蓋了從波斯灣到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乃至葉門的廣泛區域, 並與這些國家的什葉派政權或武裝形成命運和利益共同體, 也不是美國想遏制就能遏制, 想逐出就能逐出的。

因此, 特朗普針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是一次性的立場秀。 敘利亞既是一團亂麻,更是一粒芝麻,特朗普掄過一次大棒,但未必真心耗費很多精力和資源,讓美國再陷中東泥潭,再次與俄羅斯和伊朗兩個難纏對手加深敵意、加劇對抗。事實上,也許特朗普這種不靠譜的挑戰,反而會強化俄羅斯與什葉派聯盟的團結與合作,強化它們消滅敘利亞反對派並將其排除在未來政治進程中的決心,達成一個事與願違的結局。

迫朝棄核:美國高舉大棒也送胡蘿蔔

朝核問題才是特朗普政府的當務之急。12日,中國國家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就朝鮮核危機和敘利亞局勢通電話,其中朝核危機是重點磋商內容。雙方結束海湖山莊峰會不到一周,再次直接磋商,足見朝核危機的嚴峻性和迫切性。當然,習近平再次重申堅決反對朝鮮半島有核化及和平解決危機的中國立場。

11日,特朗普又一次通過推特表達美國的不耐煩:“朝鮮正在製造麻煩,如果中國幫忙再好不過,否則,美國將自己解決……“不過,這也表明他依然希望避免做出軍事選擇。

蒂勒森9日圍繞海湖美中峰會結果對媒體稱,“我認為習主席從其角度考慮,認同朝鮮目前的核武器能力已至極其嚴重的地步。他們(美中元首)討論了這給兩國帶來的挑戰,但的確承諾兩國將共同合作看看是否能以和平方式解決。若如此,朝鮮需要改變態度以便為對話或談判提供基礎……如中國不能就此與我們密切合作,我們將會而且正在為自尋出路做準備。”

令人矚目的是,蒂勒森同時向朝鮮送上胡蘿蔔,稱美國無意改變朝鮮現政權。

蒂勒森這番表態很清晰的表明,美國依然把機會留給中國,也把壓力轉移給中國,同意中國再做和平努力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同時,美國切實在做應付最壞狀況的準備。在襲擊敘利亞目標對朝鮮進行間接武力警告兩天后,“喀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於9日改變原定駛向澳大利亞的計畫直接開往朝鮮半島。韓國《朝鮮日報》披露,“裡根號”戰鬥群月底也將增援到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稱,此舉旨在應對朝鮮“魯莽、不負責任和不穩定的導彈試射計畫以及對核武能力的追求”,並指責朝鮮仍然是本地區的頭號威脅。

美國希望通過明顯加碼的軍事壓力,配合中國的斡旋努力,首先叫停朝鮮醞釀中的第六次核子試驗,以此作為美國接受中國“雙暫停”並恢復談判的前提條件。儘管美國已下決心單獨對朝動武並已進入準備程式,但伐兵絕非上上之選,因為隱藏著相當大的風險性。當然,美國絕不允許朝鮮繼續在擁核的道路上向前再邁一步,進而形成對美國本土進行核反制的能力。

10日起,中國朝鮮問題特別代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方團長武大偉對韓國進行訪問,不僅與韓國六方會談團長金烘均進行工作磋商,通報中美峰會中朝核相關內容,而且逐個拜會總統候選人,強調中國反對薩德入韓立場。這表明,中國已啟動推動朝核危機和平解決的新一輪努力,避免局勢滑向美國直接用武力向朝鮮攤牌的失控狀態。

儘管朝鮮一如既往地表示,將回應美國“任何形式的戰爭”,但是,如今的格局變化和事態發展趨勢,的確無法承受朝鮮再次核爆和導彈發射試驗。中國最新的促和努力也許就是最後的和平解決視窗,是保有和平及政權,還是冒險獲得不可能獲得的核打擊能力,這是最清楚最容易做出的選擇,就此止步,一切皆有可能,往前一步,將萬劫不復。

來源於“華夏時報網”

馬曉霖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聯社創始人、總裁,國際問題專家、媒體時政評論員,外交事務專欄作家。曾任新華社駐科威特、巴勒斯坦、伊拉克等記者、首席記者、特派戰地記者,曾負責新華社國際新聞深度報導與評論,環球雜誌總編輯。研究領域為國際與外交問題,特別是中東問題及伊斯蘭事務、大國關係、中國外交、恐怖主義、能源安全。著有《海灣戰爭與三十六計》《巴以生死日記》《穿越生死線》《兩河生死劫》《阿拉伯劇變》等。

敘利亞既是一團亂麻,更是一粒芝麻,特朗普掄過一次大棒,但未必真心耗費很多精力和資源,讓美國再陷中東泥潭,再次與俄羅斯和伊朗兩個難纏對手加深敵意、加劇對抗。事實上,也許特朗普這種不靠譜的挑戰,反而會強化俄羅斯與什葉派聯盟的團結與合作,強化它們消滅敘利亞反對派並將其排除在未來政治進程中的決心,達成一個事與願違的結局。

迫朝棄核:美國高舉大棒也送胡蘿蔔

朝核問題才是特朗普政府的當務之急。12日,中國國家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就朝鮮核危機和敘利亞局勢通電話,其中朝核危機是重點磋商內容。雙方結束海湖山莊峰會不到一周,再次直接磋商,足見朝核危機的嚴峻性和迫切性。當然,習近平再次重申堅決反對朝鮮半島有核化及和平解決危機的中國立場。

11日,特朗普又一次通過推特表達美國的不耐煩:“朝鮮正在製造麻煩,如果中國幫忙再好不過,否則,美國將自己解決……“不過,這也表明他依然希望避免做出軍事選擇。

蒂勒森9日圍繞海湖美中峰會結果對媒體稱,“我認為習主席從其角度考慮,認同朝鮮目前的核武器能力已至極其嚴重的地步。他們(美中元首)討論了這給兩國帶來的挑戰,但的確承諾兩國將共同合作看看是否能以和平方式解決。若如此,朝鮮需要改變態度以便為對話或談判提供基礎……如中國不能就此與我們密切合作,我們將會而且正在為自尋出路做準備。”

令人矚目的是,蒂勒森同時向朝鮮送上胡蘿蔔,稱美國無意改變朝鮮現政權。

蒂勒森這番表態很清晰的表明,美國依然把機會留給中國,也把壓力轉移給中國,同意中國再做和平努力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同時,美國切實在做應付最壞狀況的準備。在襲擊敘利亞目標對朝鮮進行間接武力警告兩天后,“喀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於9日改變原定駛向澳大利亞的計畫直接開往朝鮮半島。韓國《朝鮮日報》披露,“裡根號”戰鬥群月底也將增援到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稱,此舉旨在應對朝鮮“魯莽、不負責任和不穩定的導彈試射計畫以及對核武能力的追求”,並指責朝鮮仍然是本地區的頭號威脅。

美國希望通過明顯加碼的軍事壓力,配合中國的斡旋努力,首先叫停朝鮮醞釀中的第六次核子試驗,以此作為美國接受中國“雙暫停”並恢復談判的前提條件。儘管美國已下決心單獨對朝動武並已進入準備程式,但伐兵絕非上上之選,因為隱藏著相當大的風險性。當然,美國絕不允許朝鮮繼續在擁核的道路上向前再邁一步,進而形成對美國本土進行核反制的能力。

10日起,中國朝鮮問題特別代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方團長武大偉對韓國進行訪問,不僅與韓國六方會談團長金烘均進行工作磋商,通報中美峰會中朝核相關內容,而且逐個拜會總統候選人,強調中國反對薩德入韓立場。這表明,中國已啟動推動朝核危機和平解決的新一輪努力,避免局勢滑向美國直接用武力向朝鮮攤牌的失控狀態。

儘管朝鮮一如既往地表示,將回應美國“任何形式的戰爭”,但是,如今的格局變化和事態發展趨勢,的確無法承受朝鮮再次核爆和導彈發射試驗。中國最新的促和努力也許就是最後的和平解決視窗,是保有和平及政權,還是冒險獲得不可能獲得的核打擊能力,這是最清楚最容易做出的選擇,就此止步,一切皆有可能,往前一步,將萬劫不復。

來源於“華夏時報網”

馬曉霖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聯社創始人、總裁,國際問題專家、媒體時政評論員,外交事務專欄作家。曾任新華社駐科威特、巴勒斯坦、伊拉克等記者、首席記者、特派戰地記者,曾負責新華社國際新聞深度報導與評論,環球雜誌總編輯。研究領域為國際與外交問題,特別是中東問題及伊斯蘭事務、大國關係、中國外交、恐怖主義、能源安全。著有《海灣戰爭與三十六計》《巴以生死日記》《穿越生死線》《兩河生死劫》《阿拉伯劇變》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