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興亮|房產大數據:享用型消費崛起

每次參加同學聚會、朋友聚會, 房子永遠是一個熱門話題, 而且大家流露出來的那種情緒, 我覺得還是挺複雜的。

中國的GDP是72萬億,

衣食住行就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衣, 是淘寶所在的零售市場, 這個市場的規模是30萬億, 整個中國GDP的42%是在零售行業。 食, 是美團點評所在的行業, 就是餐飲或者是生活服務, 這個行業市場規模大概在6萬億。 住, 市場規模有16萬億, 占中國GDP的20%。 行, 出行服務, 也就是滴滴所在的行業, 這個行業在8300億, 不到一萬億的市場規模。

大概是這樣的格局。 佔據了GDP的20%的房地產市場, 自然就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也許你想瞭解:

房價今年前半年是漲還是跌?全年呢?明後年呢?

今年又買房意願的人多嗎?和往年相比是漲還是跌?

什麼時候買房合適?在哪兒買合適?

買新房還是二手房?

大家買房的原因是為了啥?孩子?住的更好點?投資?

二、主要資料:

3月7日晚, 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聯合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推出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佈晚會在央視財經頻道正式播出。 房子作為最受關注的民生話題之一, 一直備受百姓熱議。 鏈家董事長左暉應邀, 通過鏈家的大資料向大眾闡釋, 消費者如何通過房產消費, 實現生活品質升級。

下面簡單摘錄部分資料:

1、2017年初有購買房意向的消費者在過去幾年中第一次跌掉了20%以下, 只有19.76%, 相較2016年的22%, 2015年的27%有著持續下降的,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信號。

2、2016年上半年, 鏈家二手房成交資料顯示, 鏈家用戶購房原因如下, 38%是因為居住條件升級, 18%是因為工作, 16%因為教育因素, 13%是為了投資, 10%是因為結婚, 5%是為了養老。

3、一二線城市選擇二手房的越來越多,

從調查資料看, 選擇二手房還是新房, 今年有58.7%的消費者會選擇城區交通便利的二手房。 另外在北京、上海、深圳實際購買的人群超過70%選擇二手房消費, 這是城鎮化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情況。

4、北京、上海的調查資料顯示, 在過去的四年中, 也就是從2013年到2016年, 人們首次購房年齡從30歲推遲到34歲, 每年推遲一歲。 也就是說, 大城市中的年輕人用越來越長的時間停留在租房市場。 從資料來看, 2015年全國有接近1.6億的人選擇租住, 預計2020年將達到1.9億, 鏈家研究院預估到2030年將有2.7億的人口選擇租賃的居住方式。

5、有著越來越多的人將租房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從資料來看, 接近三分之二的租客會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租住的領域裡;接近八成(79%)的消費者,

尤其是年輕租客表示, 如果品質足夠好, 租期足夠穩定, 一直租房住也無妨。

6、目前租客的平均租房週期達到415天, 業主的平均出租週期超過了1000天(達到1095天), 這兩個資料相較過去有著明顯的提高。

7、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資料與趨勢:(1)如果房產證署名是在一個購房者的情況下, 2016年署名為女性的比例占到了46%, 寫男性的為52%, 還有2%是法人的購房, 意味著女性越來越強;(2)同時可以看到80後購房比例在今天占絕對值, 超過60%, 且這一比例還在逐漸升高, 80後看房子是最多的, 但決策週期倒不是最快的, 從線下進入看房領域到成交, 決策週期最快的是90後, 為31.08天;決策週期最長的是70後, 達到47.55天, 決策週期比50後、60後時間都長,

也不知道為什麼70後這麼糾結。 (3)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一年中, 有互聯網行為的購房者從前年的69.06%提高到今年的83.1%, 這是非常快的。 互聯網的發展在房地產領域是非常大的趨勢。

三、從幾個有意思的資料說開去

1、互聯網行為對於購房的決策影響

“在過去一年中, 有互聯網行為的購房者從前年的69.06%提高到今年的83.1%, 這是非常快的。 互聯網的發展在房地產領域是非常大的趨勢。 ”

鏈家的這個資料很有意思。房地產雖然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又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在房地產市場中,購房交易的頻率比金融市場低,房產交易有關資料的公開信息不足,消費者能從市場直接獲得的房屋價值的信息量很少。而專業資訊的搜索成本比較高,互聯網路和新聞報導等資訊資源就成為了購房者獲取資訊和交流資訊的一個主要途徑,特別是互聯網的資訊傳播和資訊獲取,對消費者的購房決策起著重要的作用。

具體來說,房地產行業互聯網化,最終是地產經紀的互聯網化,為什麼這樣說?老百姓不管是買新房、二手房還是租房,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這不像今天打一個車明天做一個美甲那麼容易,一個買房決策的週期需要有9個月,所以房產仲介的重要性就不容忽視,房產仲介的可靠性和互聯網化對於所有的買房消費者來說非常的重要。

高度發達的互聯網路創立了社會資訊傳播的新途徑,也為房屋購買交易提供了新的決策依據。

2、買房是為了生活品質,中產階級群體正在形成

這幾年,我們看到大量中國的消費者在境外瘋狂購物的新聞,不管是日本的馬桶蓋斷銷,還是香港Dior門前排起長隊,都說明了中國的消費者呈現出了強大的購買能力,據商務部資料顯示,每年中國人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

這些現象的背後是中國中產階級這一群體的崛起,中產階級的到來,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中產家庭收入的顯著提升,帶來的是巨大的消費能力,中產家庭以其對品質生活的要求,掀起中國消費市場的“品質革命”。

資料也體現出了中產階級“品質革命”的需求:“一線城市有時北京上海有將近70%的購房者是為了自己的住房品質提升而選擇換房。換房原因中,有38%是房屋品質升級的需求,同時我們可以看到18%來自於工作的變化,大城市交通成本有點高,同時有16%的人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等問題進行換房。”

未來十年,中國社會將新增3個多億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正在創造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中產階級的品質生活”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中產階級的趣味開始影響社會風尚,這個群體正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抓住中產階級消費行為的改變,不啻為房地產行業突破當前困局的妙招。

3、租房成為生活方式,幾千年來的固有思維受到資訊社會衝擊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資料:“有著越來越多的人將租房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從資料來看,接近三分之二的租客會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租住的領域裡;接近八成(79%)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租客表示,如果品質足夠好,租期足夠穩定,一直租房住也無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變化呢?最大的原因還在於互聯網帶來的思維變化。

互聯網發展了20多年,“隨風潛入夜”般的改變著這個時代,最先改變的是工作方式,再到個人娛樂,最後是生活方式。互聯網的腳步匆匆,一路走一路改變著,不知疲倦。最近這一輪對生活方式的改變,互聯網新經濟又體現出新的特點。

這個新特點是什麼呢?簡單點說,就是從擁有型消費到享用型消費,或者說從擁有經濟到享用經濟。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次的改變是影響最大的一次,沒有之一。

享用型消費和擁有型消費有著本質區別。擁有型消費的模式下,由於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擁有,因此消費者更關注的是所購買的商品是否可以代表自己的身份。由此形成的對產品外觀形象的格外關注,對豪華和氣派的熱情追求,以及對別人反應的特別在意,就順理成章了。

以享用為動機的消費者,更多的表現出實用主義的消費觀,更在意產品的使用功能。因此,對產品的內在品質的關注,講究實用和舒適,注重自我感受而不是他人的感受,同樣理所當然。

車是不是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的時候有車開就行了;房子是不是你擁有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居住的樂趣。

不需要擁有,只需要享用,這是一個趨勢。

4、從各年齡段購房決策週期長短看消費趨勢

“同時可以看到80後購房比例在今天占絕對值,超過60%,且這一比例還在逐漸升高,80後看房子是最多的,但決策週期倒不是最快的,從線下進入看房領域到成交,決策週期最快的是90後,為31.08天;決策週期最長的是70後,達到47.55天,決策週期比50後、60後時間都長。”

這個資料也很值得琢磨。每個年代出生的人,有著自己的特色,消費觀念也不一樣。

像70、80、90後這幾個群體的成長背景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再加上他們所處的人生階段是完全不一樣,因此購房決策也就差異性很大。

80後由於正處於結婚生子的高峰期,所以也就當然不讓的成為購房的主力軍。90後之所以成為購房決策週期最快的一個群體,一來是由於90後的生活相對富裕,二來部分人可能是用長輩的錢來買房,從而決策很快。

70後成為決策週期最長的,竟然比50後、60後時間都長,這個就耐人尋味了。

按說現在財富可能主要還掌握在70後手上,他們已經成家立業,為什麼還這麼糾結呢?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在於70後的性格特點。

與之前50、60的暴發一代相比,他們更理性,追求內涵、品質和服務,他們更懂得生活,是所有年齡層當中最具消費力的一代,也正是這一代人支撐中國商業市場進入黃金時代。

與之後的80、90相比,他們是負擔最大的一代,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甚至下一代都已經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了。歲月的沉澱讓70後變得顧家,也懂得生活應有的需求。他們不盲目追求過高的消費,家庭條件的改善也遵循著循序漸進的步驟。

即使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一定積蓄的70後也不會過度消費。他們的收入,一部分用作日常開銷,一部分用於孩子教育,一部分給父母,再存一些,剩下的錢就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所以,上和50、60後比,下和80、90後比,70後是最穩健、最理性的一代。

四、插上大資料翅膀,使用者體驗才能騰飛

作為一個低頻消費、高客單價的行業,如何在房產服務領域裡留住使用者,是每個平臺最為棘手的難題。人的一生可能買2-3套房子,這就奠定了資訊和資料將是影響購買決策非常重要的因素。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和浪潮,可以預見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經紀人和用戶之間的交互可以實現跟蹤、記錄和標準化,從而產生大量的資料。通過這些豐富資料,才可以更好地以科技和資料為依託,對每一個房屋交易細節進行把控,用資訊和標準化監測並還原市場,從而推動內部和行業進步,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大資料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一切,從世界的娛樂活動到我們與家人朋友的交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對這個世界上的感知都融入了這個潘朵拉寶盒——大資料。好的消息是資料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取(除非你是一個隱私提倡者)。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去知道我們需要做什麼才能擁有世界上的用戶,用戶自己會告訴我們他們特定的需求。

大資料不僅僅是降低成本的工具,其關鍵是能夠提高用戶體驗、創造價值。要把大資料用好,核心在於保證資料的精准,並進行有效的建模分析。

大資料離這個行業其實還有一定的距離,現在的2500分之一的轉化率,某種意義上也說明這個行業的數位化水準做的不夠。如果這個行業的資料的運用水準,能夠有一個提升的話,整個用戶的體驗會變得更好,這個轉化率也會有更大的提高,在房產這個領域也將有更多可能的機會。一個超過16萬億的大市場,對於資料採擷來說有非常大的空間。

鏈家的這個資料很有意思。房地產雖然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又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在房地產市場中,購房交易的頻率比金融市場低,房產交易有關資料的公開信息不足,消費者能從市場直接獲得的房屋價值的信息量很少。而專業資訊的搜索成本比較高,互聯網路和新聞報導等資訊資源就成為了購房者獲取資訊和交流資訊的一個主要途徑,特別是互聯網的資訊傳播和資訊獲取,對消費者的購房決策起著重要的作用。

具體來說,房地產行業互聯網化,最終是地產經紀的互聯網化,為什麼這樣說?老百姓不管是買新房、二手房還是租房,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這不像今天打一個車明天做一個美甲那麼容易,一個買房決策的週期需要有9個月,所以房產仲介的重要性就不容忽視,房產仲介的可靠性和互聯網化對於所有的買房消費者來說非常的重要。

高度發達的互聯網路創立了社會資訊傳播的新途徑,也為房屋購買交易提供了新的決策依據。

2、買房是為了生活品質,中產階級群體正在形成

這幾年,我們看到大量中國的消費者在境外瘋狂購物的新聞,不管是日本的馬桶蓋斷銷,還是香港Dior門前排起長隊,都說明了中國的消費者呈現出了強大的購買能力,據商務部資料顯示,每年中國人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

這些現象的背後是中國中產階級這一群體的崛起,中產階級的到來,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中產家庭收入的顯著提升,帶來的是巨大的消費能力,中產家庭以其對品質生活的要求,掀起中國消費市場的“品質革命”。

資料也體現出了中產階級“品質革命”的需求:“一線城市有時北京上海有將近70%的購房者是為了自己的住房品質提升而選擇換房。換房原因中,有38%是房屋品質升級的需求,同時我們可以看到18%來自於工作的變化,大城市交通成本有點高,同時有16%的人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等問題進行換房。”

未來十年,中國社會將新增3個多億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正在創造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中產階級的品質生活”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中產階級的趣味開始影響社會風尚,這個群體正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抓住中產階級消費行為的改變,不啻為房地產行業突破當前困局的妙招。

3、租房成為生活方式,幾千年來的固有思維受到資訊社會衝擊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資料:“有著越來越多的人將租房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從資料來看,接近三分之二的租客會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租住的領域裡;接近八成(79%)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租客表示,如果品質足夠好,租期足夠穩定,一直租房住也無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變化呢?最大的原因還在於互聯網帶來的思維變化。

互聯網發展了20多年,“隨風潛入夜”般的改變著這個時代,最先改變的是工作方式,再到個人娛樂,最後是生活方式。互聯網的腳步匆匆,一路走一路改變著,不知疲倦。最近這一輪對生活方式的改變,互聯網新經濟又體現出新的特點。

這個新特點是什麼呢?簡單點說,就是從擁有型消費到享用型消費,或者說從擁有經濟到享用經濟。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次的改變是影響最大的一次,沒有之一。

享用型消費和擁有型消費有著本質區別。擁有型消費的模式下,由於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擁有,因此消費者更關注的是所購買的商品是否可以代表自己的身份。由此形成的對產品外觀形象的格外關注,對豪華和氣派的熱情追求,以及對別人反應的特別在意,就順理成章了。

以享用為動機的消費者,更多的表現出實用主義的消費觀,更在意產品的使用功能。因此,對產品的內在品質的關注,講究實用和舒適,注重自我感受而不是他人的感受,同樣理所當然。

車是不是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的時候有車開就行了;房子是不是你擁有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居住的樂趣。

不需要擁有,只需要享用,這是一個趨勢。

4、從各年齡段購房決策週期長短看消費趨勢

“同時可以看到80後購房比例在今天占絕對值,超過60%,且這一比例還在逐漸升高,80後看房子是最多的,但決策週期倒不是最快的,從線下進入看房領域到成交,決策週期最快的是90後,為31.08天;決策週期最長的是70後,達到47.55天,決策週期比50後、60後時間都長。”

這個資料也很值得琢磨。每個年代出生的人,有著自己的特色,消費觀念也不一樣。

像70、80、90後這幾個群體的成長背景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再加上他們所處的人生階段是完全不一樣,因此購房決策也就差異性很大。

80後由於正處於結婚生子的高峰期,所以也就當然不讓的成為購房的主力軍。90後之所以成為購房決策週期最快的一個群體,一來是由於90後的生活相對富裕,二來部分人可能是用長輩的錢來買房,從而決策很快。

70後成為決策週期最長的,竟然比50後、60後時間都長,這個就耐人尋味了。

按說現在財富可能主要還掌握在70後手上,他們已經成家立業,為什麼還這麼糾結呢?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在於70後的性格特點。

與之前50、60的暴發一代相比,他們更理性,追求內涵、品質和服務,他們更懂得生活,是所有年齡層當中最具消費力的一代,也正是這一代人支撐中國商業市場進入黃金時代。

與之後的80、90相比,他們是負擔最大的一代,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甚至下一代都已經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了。歲月的沉澱讓70後變得顧家,也懂得生活應有的需求。他們不盲目追求過高的消費,家庭條件的改善也遵循著循序漸進的步驟。

即使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一定積蓄的70後也不會過度消費。他們的收入,一部分用作日常開銷,一部分用於孩子教育,一部分給父母,再存一些,剩下的錢就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所以,上和50、60後比,下和80、90後比,70後是最穩健、最理性的一代。

四、插上大資料翅膀,使用者體驗才能騰飛

作為一個低頻消費、高客單價的行業,如何在房產服務領域裡留住使用者,是每個平臺最為棘手的難題。人的一生可能買2-3套房子,這就奠定了資訊和資料將是影響購買決策非常重要的因素。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和浪潮,可以預見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經紀人和用戶之間的交互可以實現跟蹤、記錄和標準化,從而產生大量的資料。通過這些豐富資料,才可以更好地以科技和資料為依託,對每一個房屋交易細節進行把控,用資訊和標準化監測並還原市場,從而推動內部和行業進步,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大資料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一切,從世界的娛樂活動到我們與家人朋友的交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對這個世界上的感知都融入了這個潘朵拉寶盒——大資料。好的消息是資料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取(除非你是一個隱私提倡者)。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去知道我們需要做什麼才能擁有世界上的用戶,用戶自己會告訴我們他們特定的需求。

大資料不僅僅是降低成本的工具,其關鍵是能夠提高用戶體驗、創造價值。要把大資料用好,核心在於保證資料的精准,並進行有效的建模分析。

大資料離這個行業其實還有一定的距離,現在的2500分之一的轉化率,某種意義上也說明這個行業的數位化水準做的不夠。如果這個行業的資料的運用水準,能夠有一個提升的話,整個用戶的體驗會變得更好,這個轉化率也會有更大的提高,在房產這個領域也將有更多可能的機會。一個超過16萬億的大市場,對於資料採擷來說有非常大的空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