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產品銷售存在自然和經濟合二為一的風險

“一直以來, 農產品的銷售存在著一種自然和經濟合二為一的風險。 ”兩會期間, 李成貴委員概括。

李成貴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有在編人員1200人, 其中360人擁有博士學位, 目前擁有5個國家工程中心。 有一句話概括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影響力:北京90%的玉米、大白菜、西瓜等品種, 90%的冷水魚、觀賞魚種苗, 80%的大桃品種, 70%的高檔食用菌品種以及100%的北京油雞原種都出自這裡。

歷史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曾經致力於北京鴨的品種選育等專案的研究。 從1983年5月更名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開始, 把注意力放在圍繞市民的“菜籃子”與“米袋子”上,

適時進行科學研究體制和科技推廣體制的改革。 代表成果如“京欣一號”西瓜以其早熟、質優、高產的特點, 成為我國優質西瓜的名牌品種。

農業從業人員所熟悉的“‘12396’北京新農村科技服務熱線”就由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聯合共建, 是面向“三農”開展農村科技資訊服務的綜合平臺。

長期從事農業問題研究的李成貴指出, “農產品要賣出去、實現它的價值, 但是在市場調節下, 農產品價格實現的風險很大, 我們管這個叫‘驚險的一跳’。 ”

李成貴說, 由於農產品價格非常不穩定, 農民經常面對市場經濟波峰浪穀的衝擊。 以白菜的銷售為例, 有時候一年四季的銷售量都很好, 而有時候卻很久都賣不出去;農民有時每年一畝地能掙一兩萬, 有時卻會賠錢。 “而這種風險每年都在發生, 對於農民來說是很痛苦的。 ”

“所以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出現, 實際上對於農產品銷售而言, 是市場的進一步發育。 ”

李成貴進一步分析,

“市場的參與者越多、半徑越大、越開放, 越容易出現公平的價格, 也就越有利於減輕市場風險。 ”

一畝田分析師認為, 傳統農產品市場存在特殊性, 比如說, 當市場上特定農產品價格上漲時, 農戶很難充分獲得市場收益, 原因是銷售管道狹窄, 當你只能面對少數幾家採購商的時候, 只能是這幾位中相對較好的價格。 反過來, 當市場上特定農產品價格下跌時, 採購商一定要求按市場價格執行, 不然他就不找你了。 當然, 農戶參與市場博弈的時間是有限的, 因為農產品大多是生鮮。

我們在強調市場效率的同時, 往往會忽略市場的交易成本, 在傳統環境下, 當然多數農戶並不擁有一二線城市的分銷點, 既不能第一時間掌握行情,

也不能高效對接採購商及時銷售出農產品。 全世界農產品生產都是以家庭為主, 很難要求一個家庭承擔一家公司的職能。

李成貴曾經在2014年兩會期間做客央廣網時談及, 改革開放30多年, 農村經歷了兩個黃金時期, 第一個黃金時期就是改革初期, 現在我們在經歷著第二個黃金時期。

而在2016年兩會期間在做客“中經線上訪談”時他深入分析, “從供給側的要素來看, 土地、勞動力、資金這傳統三要素的潛能是有限的, 而像生物育種、資訊化及智慧裝備等科技性要素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今年兩會期間, 李成貴表示, 如今, 農民不僅可以在互聯網銷售自己的農產品, 就連生產資料的購買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 這樣有效地節約了交易成本。

一畝田分析師認為, 就農產品電商來說, 一方面農戶可以基於中國豐富的地理、氣候、人力投放差異, 推動名特優新, 走大體保持現有規模但更高附加值的路, 也可以以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為方向, 走集約化發展的道路。 這兩個發展方向都可以緩解“農產品銷售存在自然和經濟合二為一的風險”。

我們說, 農產品在政策環境, 及農業技術, 包括生物育種、智慧裝備等領域已經蓄積了相當大的動能, 而資訊化, 農產品電子商務一定程度上將釋放這種蓄積已久的動能。

農業人+生意機會=一畝田!

一畝田裡有躬耕農業的種養大戶, 也有批發市場的優質買家;

有神通廣大的農產品代辦, 也有洞悉市場的企業老闆;

有研究農業的教授,也有服務民眾的官員;

還有村官、電商達人……這個圈子,給你的不只是市場訊息,還有一大批有價值的農業朋友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安裝一畝田app

有研究農業的教授,也有服務民眾的官員;

還有村官、電商達人……這個圈子,給你的不只是市場訊息,還有一大批有價值的農業朋友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安裝一畝田app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