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在阿富汗扔“王炸”系針對朝鮮?其實塔利班才是主要目標

當地時間週四, 美國向阿富汗東部一處“伊斯蘭國”關鍵藏身處及深層隧道系統投擲了“炸彈之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 此舉有意扭轉阿富汗戰場上阿富汗政府軍以及美軍的不利形勢。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表示, “21600磅GBU-43大型空爆炸彈對準了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藏身處及深層隧道系統。 ”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場白宮活動上發表簡短評論稱, 這是美軍又一次成功的襲擊行動。 他表示, 對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的軍事打擊行動得到他的充分批准。 他還說, “我們為我們的軍隊感到非常驕傲。 ”

阿富汗國防部14日發表聲明稱,

駐阿美軍13日在東部楠格哈爾省投放的大型炸彈炸死至少36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 阿富汗總統加尼對此次空襲行動表示歡迎。

“炸彈之母”是美軍現役威力最大的常規武器之一, 重約9.5噸, 內部裝藥8.2噸, 爆炸威力相當於11噸三硝基甲苯(TNT)。

與普通炸彈相比, “炸彈之母”的爆轟反應時間比普通炸藥多出幾十倍, 所以衝擊波的破壞作用要比普通炸藥大得多。 根據配方不同, “炸彈之母”裝藥的威力相當於同樣重量普通炸藥的2.7至3.2倍, 某些特定裝藥的威力甚至可以達到8倍以上。

“炸彈之母”的裝藥並非普通炸藥, 而是高能燃料。 高能燃料的密度大於空氣, 在擴散的過程中能夠向低窪處、洞穴、縫隙等地方流動, 對於打擊隱蔽在工事、洞穴或坑道中的目標來說,

比普通炸藥有更好的殺傷效果。

此外, “炸彈之母”在爆炸的時候會大量消耗空氣中的氧氣, 在爆點周圍形成短時間缺氧低壓狀態。 爆點附近的人員即使有掩體防護, 也會在缺氧窒息的同時, 被迅速抽幹肺內空氣, 在巨大痛苦中死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稱, 這次空襲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16年前的2001年12月, 美國空軍向本拉登藏身的托拉博拉投擲了15000磅“摘菊使者”炸彈。 而此次襲擊的亞齊區離托拉博拉僅有十幾英里。

在那次襲擊中, 儘管“摘菊使者”幹掉了許多基地組織成員, 但是本拉登及其他重要人物逃脫了。

當然, 此次襲擊可能還有一些間接影響, 即美國是在向朝鮮和敘利亞秀肌肉,

告訴他們美國人同樣可以用這些武器來對付他們的地堡。 但這次轟炸的關鍵在於, 阿富汗戰爭進入了關鍵時期。

事實上, 9·11事件發生後數月塔利班被推翻, 而自此以後, 阿富汗及美國聯軍已經處於戰爭的最低谷階段。

據多位美國高級軍官透露, 塔利班在阿富汗控制的人口大約在一千萬, 超過“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控制人口總和的最高值。 而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同樣在阿富汗有自己的分支。

幾年前, 喀布爾已經稍稍恢復了平穩, 西方人可以在此居住, 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 但是現在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因為塔利班在喀布爾發動了多次爆炸襲擊, 並且有針對性地綁架西方人。 人員的外流對阿富汗的投資和發展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也正因為阿富汗局勢的惡化, 五角大樓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對阿富汗戰事重新展開了戰略評估。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H.R.麥克馬斯特負責監管此次戰略評估, 他即將親赴阿富汗。

今年2月, 約翰·尼科爾森將軍曾表示, 目前8400名美國士兵的規模是不夠的, 他還提到“我們還需要幾千名顧問來訓練、協助阿富汗軍隊”。

奧巴馬政府曾出臺過一項事與願違的政策, 即在美軍大批湧入阿富汗之時宣佈按計劃撤兵。 所以特朗普政府這一步就是公開表明, 美國依然會和阿富汗保持戰略夥伴關係, 而駐阿美軍也將繼續留在阿富汗, 直到塔利班被控制。

CNN認為, 阿富汗人不在乎駐阿美軍有8400人還是20000人。

從純粹軍事的角度, 這個數字當然有差別, 但是從政治的角度看, 阿富汗人更想知道的是, 美國人並沒有拋棄他們。

而特朗普這一炸既是對阿富汗的承諾, 同時也是給北約及其他盟國帶了個頭, 目標直接對準了塔利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