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我可能看了場假球!”體壇315打假,重災區不是足球,而是它!

再過幾個小時又是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 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喊著打假, 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 不論咱們怎麼曝光和打擊,

這事兒總杜絕不了。 作為消費者, 咱們只能多長幾個心眼。

而說到體壇,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假球”這個字眼, 多半還會聯想到足壇層出不窮的假球事件。 尤其是對那些沉迷於玩球的賭徒來說, 天天把那句話掛在嘴上, “我可能看了場假球”。

不過說實話, 在過去的這一年內, 假球重災區並非最受關注的足球, 而是網球。 如果你在國外搜尋引擎試著輸入“match-fixing”, 最熱的相關詞是網球, 其次才是足球。 今天咱們也來重點談談這項所謂的紳士運動吧。

資深一點的網球迷, 也許聽說過丹尼爾·科勒爾這個名字, 他是網球歷史上第一個因操縱比賽而被終身禁賽的球員。

這位奧地利名將世界最高排名曾達到過55位, 而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間, 他被指控對五場比賽的結果進行了操控, 其方法包括謀劃或者試圖謀劃比賽結果, 唆使球員不要在比賽中盡全力等, 最後在2012年被世界體育最高法庭判處終身禁賽。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由於他不承認自己在比賽中獲益, 也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 最後三名仲裁取消了對他10萬美元的罰款。

而就在不久前, 這位已經消失了幾年的爭議球員對BBC說:“作為一名網球運動員, 你無法相信打假球是多麼簡單, 你可以輕而易舉把球擊到界外, 或者來一個雙誤, 來一次兩盤都是4比6的輸球, 而現場的上萬觀眾不會覺得這是假球。

沒錯!網球不是團隊運動, 想要作假, 比起足球來說更容易, 而更重要的是, 網球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關注度很高, 博彩的投注量也相對很大, 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假球滋生的重要因素。 還有一點, 網球比足球更容易操控, 調查取證更難。

網壇最常見的假球, 就是賭博集團花5萬到10萬美元引誘一些排名較低的球員在賽事的早期階段輸球, 由於獲勝獎金本來就很低, 所以這個誘惑也就足夠大, 通常也不會引起關注。

科勒爾就透露說:“當年在金奈就有人給他5萬美元, 讓他在第一輪輸給達維登科。 ”三年前澳大利亞警方曾破獲了一個賭博集團, 並逮捕了六名犯罪嫌疑人, 他們涉嫌操控一些本國和國際網球賽事。 根據媒體的爆料, 這些賭球集團的人會通過匿名電話給不同的球員發出“打假球邀請”, 有些是建議, 有些甚至是威脅。

還有一種就是球員和教練自身參與賭球,這種情況更難追蹤。《泰晤士報》曾有篇文章透露說,沒有職業道德的話,球員通過秘密帳戶買自己輸是最簡單的。當然也有買自己獲勝的,當他們覺得無法拿下比賽時,有可能就選擇傷退,那麼比賽的投注就完全無效。

網球廉政機構(TIU)專門打擊網壇假球的機構,有證據顯示假球近年來呈蔓延趨勢。在2016年全年的統計中,TIU接到的疑似假球投注事件為292個,而2015年該數據為246件,一年之內上漲了20%之多。

去年,該機構還對9名球員和官員進行處罰,也是史上最多的一年。而今年1月,TIU對已退役的澳大利亞球員尼克·林達爾予以七年禁賽處罰,並以其在2013年澳大利亞圖文巴舉辦的一項“未來之星”賽事打假球為由,罰款35000美元。

最近的一次案例發生在今年1月5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警方指控18歲的澳網青少年男單衛冕冠軍奧利弗·安德森存在打假球嫌疑,質疑他在去年十月的一項挑戰賽巡迴賽中的表現。

另外,TIU公佈的假球嫌疑事件中有8次出現在大滿貫、ATP以及WTA這樣的高水準賽事中,比如今年的澳網,就一度陷入了假球的傳聞中。

此外,涉及假球的頂級網球球員的數量也有增加的趨勢,在過去十年裡,有16位世界排名前50的頂級網球選手曾因涉嫌打假球引起TIU的懷疑,可問題是TIU作為監察機構卻並未對這些選手採取任何措施,或是予以制裁。

既然網壇假球有氾濫的趨勢,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呢?答案似乎有些悲觀,咱們不能指望博彩公司停止對網球的開盤,而且已經有不少著名的公司本身就對賽事有贊助。

威廉希爾的發言人夏普甚至直言,他對網球純淨化的可能不抱希望,“球員們總會有辦法打假球的,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一個完美的體系可以杜絕假球的產生,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實施什麼規則,他們總能另闢蹊徑。”

還有一種就是球員和教練自身參與賭球,這種情況更難追蹤。《泰晤士報》曾有篇文章透露說,沒有職業道德的話,球員通過秘密帳戶買自己輸是最簡單的。當然也有買自己獲勝的,當他們覺得無法拿下比賽時,有可能就選擇傷退,那麼比賽的投注就完全無效。

網球廉政機構(TIU)專門打擊網壇假球的機構,有證據顯示假球近年來呈蔓延趨勢。在2016年全年的統計中,TIU接到的疑似假球投注事件為292個,而2015年該數據為246件,一年之內上漲了20%之多。

去年,該機構還對9名球員和官員進行處罰,也是史上最多的一年。而今年1月,TIU對已退役的澳大利亞球員尼克·林達爾予以七年禁賽處罰,並以其在2013年澳大利亞圖文巴舉辦的一項“未來之星”賽事打假球為由,罰款35000美元。

最近的一次案例發生在今年1月5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警方指控18歲的澳網青少年男單衛冕冠軍奧利弗·安德森存在打假球嫌疑,質疑他在去年十月的一項挑戰賽巡迴賽中的表現。

另外,TIU公佈的假球嫌疑事件中有8次出現在大滿貫、ATP以及WTA這樣的高水準賽事中,比如今年的澳網,就一度陷入了假球的傳聞中。

此外,涉及假球的頂級網球球員的數量也有增加的趨勢,在過去十年裡,有16位世界排名前50的頂級網球選手曾因涉嫌打假球引起TIU的懷疑,可問題是TIU作為監察機構卻並未對這些選手採取任何措施,或是予以制裁。

既然網壇假球有氾濫的趨勢,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呢?答案似乎有些悲觀,咱們不能指望博彩公司停止對網球的開盤,而且已經有不少著名的公司本身就對賽事有贊助。

威廉希爾的發言人夏普甚至直言,他對網球純淨化的可能不抱希望,“球員們總會有辦法打假球的,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一個完美的體系可以杜絕假球的產生,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實施什麼規則,他們總能另闢蹊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