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帝難為:多元宇宙中的地獄

利維坦按:在我們的日常語境中, 我們關心現實是什麼, 也同樣關心可能是什麼。 以“甕中之腦”為例, 你怎麼能確信自己不是一個甕中之腦呢?你又是如何相信感官和意識給你提供的證據呢?也就是說,

你似乎無法排除“甕中之腦”的可能性。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懷疑論的例子。 而且, 認識論者很容易陷入反駁懷疑論的陷阱——但對懷疑一切的懷疑論來說, 反駁它從原則上來說是不可能的。 任何論證都必須從前提出發, 如果懷疑論者懷疑所有相關的前提, 那就沒法和他講道理了……

在哲學層面上, “模態實在論”的爭議一直不斷, 只靠推理的嚴格和邏輯的縝密自然無法使其他哲學家信服。 在我們實際居住的世界之外, 還存在著其他的可能世界嗎?

這些其他的可能世界果真如同哲學家大衛·路易斯所言的那樣嗎?即不僅僅是抽象的或者是描述的, 它們也包含著像現實世界裡的桌子、椅子、人和樹這些事物一樣真實和具體的事物?

文/Dean Zimmerman

譯/楊睿

校對/石煒

原文/nautil.us/issue/46/balance/evil-triumphs-in-these-multiverses-and-god-is-powerless

人們總是認為上帝是至善至美、無所不能的。 多元宇宙論向這種根深蒂固的看法提出了挑戰, 這些挑戰往往集中在精密的調諧性。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 我們就不需要研究無線電信號, 寄希望於以此來解釋:為什麼我們所處的這一宇宙環境適於生命生存。 接下來, 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有一些多元宇宙對人類構成了直接威脅。 量子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提出的“多世界詮釋”(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量子力學詮釋的一種。 它是一個假定存在無數個平行世界, 並以此來解釋微觀世界各種現象的量子論詮釋, 其優點是不必考慮波函數坍縮)和宇宙學家馬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提出數學宇宙假說之基礎的模態實在論(modal realism),

都提到了一種世界, 一種理智至善的上帝決不能容忍的世界。 這些理論各有不同, 但它們都作出了一個相同的預測:滿是恐怖、痛苦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當然, 有很多思想深刻的人認為, 上帝創造了地球, 但地球本身包含了太多的痛苦和折磨。 也有許多人不同意這種觀點, 他們找到了很多很細微的證據來說明一個問題: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上帝還創造了另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中也有像地球一樣的星球?比如說, 那裡沒有寬恕、勇氣或堅韌, 甚至不存在所謂錯誤、危險和困難的概念。 人類在道德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最為深刻,

如果沒有了這條路上必需的絆腳石, 沒有了所謂錯誤、危險和困難, 人類還怎麼取得這些成就?

許多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但它們似乎並沒有造成什麼惡劣的後果。 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和泰格馬克的模態實在論似乎都意味著——這樣的不幸造就了許許多多可怕的宇宙。 有些人和我一樣, 仍然認為上帝是愛的創造者。 這些可怕的宇宙令他們震驚, 他們一定想要知道, 這些理論的證據是否真的那麼強而有力, 經得起推敲。

數學多元宇宙:泰格馬克理論中的數學模型顯示, 物質可以連續排列、填充時空宇宙, 對於其中每一種可能的排列方式來說, 都存在一個對應的宇宙。

多世界詮釋起源於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問題。 薛定諤方程是量子理論的基本定律, 是對粒子演化狀態的描述。 但它預測的一些狀態是一些組合—— “疊加”——是看似不相容的一些狀態, 比如拋硬幣時正反面同時朝上。 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為什麼沒有觀察到這種不相容的組合狀態?我們為什麼只觀察到硬幣某一面朝上的事實?許多理論研究者給出了一個答案:在薛定諤方程之外, 還存在很多其他規律。他們提出了一個稱為“波函數坍縮”的過程,硬幣正面還是反面朝上有了確定的結果(譯者注:許多合理的波函數對應的是違反常理的情況,例如在同一時間既死又活、處於疊加態的“薛定諤的貓”。物理學家對此給出的解釋是,當有人去打開箱子一窺貓的死活時,原本的波函數就會隨機“坍縮”,留下一個確定的、非死即活的經典結果)。

20世紀50年代,埃弗雷特提出了另一個大膽的假設。他的理論中並沒有提到坍縮的過程,他認為所有這些組合或“疊加態”其實都是同樣真實但相對獨立的世界的一部分。有一些宇宙完全相同,硬幣全都正面朝上,另一些宇宙中硬幣全都反面朝上。這適用於所有其他的物理狀態,不僅僅是拋硬幣這件事。在一些宇宙中,你趕上了車、準時到了公司,但在另一些宇宙中你並沒有,如此等等。這些輕微的差異創造出多個重疊的宇宙,它們都是偉大的世界樹中某些初始狀態的分支。

休·艾弗雷特三世(1930-1982),美國量子物理學家。他最早提出多世界理論,艾弗雷特假設所有孤立系統的演化都遵循薛定諤方程,波函數不會崩坍,而量子的測量卻只能得到一種結果,也就是說,量子處於疊加態。艾弗雷特認為測量儀器與被測系統的狀態之間有某種關聯,稱之為相對態(relative state)。艾弗雷特語出驚人地表示,測量帶來的不是坍縮,而是分裂(Splitting)的宇宙。

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和泰格馬克的模態實在論似乎都意味著許多可怕宇宙的存在。

守舊派的量子理論認為,某事件將來真的會變糟的可能性極小,但並非不可能。這也表示,從過去的任何一點出發,事情可能比真實已發生的情況更糟糕。多世界詮釋把這些可能性看作實際發生的事件,並由此預測了分支宇宙的存在,其中各事件所有可能的情況都會真實發生。

舉例來講,雖然人類發生大災難、生活淒慘、僅能繁衍後代的可能性很小,但在龐大的世界樹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個分支世界,真實發生了這樣可怕的事情,代代相傳。如此看來,在一些分支世界中,事實將證明:人類的出現(似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在埃弗雷特的支持者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希望上帝能修剪修剪這棵世界樹,只留下那些“邪不勝正”的好分支。但是,正如亞利桑那大學的哲學家傑森·特納(Jason Turner)所言,這種修剪會破壞薛定諤方程。如果上帝不讓最壞的宇宙分支在世界樹上出現,確定性規律(deterministic law)就不能真正描述多元宇宙的演變。它預測的所有疊加態並不會真的發生,會發生的只有那些上帝判斷為“足夠好”的分支世界。

即使這種修剪論不成立,我們還有另一個原因相信,多世界詮釋並不會對信仰上帝構成嚴重威脅。埃弗雷特的多元宇宙只是一個和現行世界類似、無限擴展的物理世界,我們處在這樣的多元宇宙中,和發現現有宇宙中有更多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沒什麼差別;一些星球可能放大了地球上最糟糕的部分,另一些星球可能放大了地球上最好的部分。所以,即使是埃弗雷特多元宇宙中最糟糕的部分,可能也只是地球某個尤為醜陋的版本。如果來世有助於解釋我們現世中遭受的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痛苦,我們也許能夠得到些許慰藉;如果我們假設每個分支世界中的每個人都擁有來世,我們就能同樣解釋多元世界中那些看似最糟糕的世界裡毫無意義的痛苦。

泰格馬克認為,物理實在即是數學結構,一切數學結構都是物理存在的。對於那些足夠複雜以至擁有自我意識子結構(self-aware substructures,簡稱SAS)的數學結構,這些子結構(如人類意識)能夠主觀地感知到自己存在於一個物理“真實”的世界中。

有神論者可能會覺得安心,因為多世界詮釋還遠遠不是正統的科學理論。雖然牛津的哲學家對這種理論十分青睞,也有越來越多的理論物理學家開始逐漸接受這種理論,但它仍然具有很大的爭議性,還有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需要專家們具體討論。

埃弗雷特的多元宇宙中包含了一個至善上帝很難接受的世界,泰格馬克的多元宇宙中包含的可能是絕對意義上最壞的宇宙。他在2014年的書《我們的數學宇宙》(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中提到,他的理論並不是基於量子力學,而是基於模態實在論。模態實在論是哲學家大衛·路易斯(David Lewis)提出的,他認為某事件的一切“可能性”都和我們所處的宇宙一樣真實,每個宇宙中完整、一致的歷史也一樣真實。

大多數哲學家將可能的世界看作抽象存在,就像數字一樣;認為它們處在時空之外,好似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而現實的世界是物質性的,由很多好的、舊的物質組成。泰格馬克也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其他可能的宇宙都是抽象的,是像數字一樣的存在。但他並不認為這種抽象性就意味著多元宇宙沒有現實的物質世界那麼真實。他認為宇宙本身就是一個數學結構。整個物理學界都認為,有一系列數學實體相互關聯,完美地模擬了場和粒子的分佈;我們可以用完美的物理學解釋世界。但泰格馬克也認為,我們的宇宙與那些數學上的東西是完全一樣的。

泰格馬克的理論表示,必然存在一些世界,人類的生命短暫悲慘、沒有來世。

如果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數學結構,我們想像的所有其他可能的世界也同樣是真實的,那就必然存在另一個大同小異的數學結構。對於這一數學模型中物質連續排列、填充時空宇宙的每種可能方式來說,都存在對應的一個宇宙。

在這些可能的物質排列中,必然包括那些充滿了無意義的苦難和悲慘的宇宙——就像埃弗雷特世界樹中最糟糕的分支世界一樣,包含了無限多的更糟糕的事情。在此基礎上,還會有更糟的世界存在。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來源於物理學理論,而泰格馬克的世界只是來源於可能性,他用數學的一致性來識別這些宇宙。

萌芽宇宙: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認為,存在多個重疊的宇宙,它們都是起源於偉大的世界樹中某些初始狀態的分支。

根據泰格馬克的理論來看,如果一個故事和生物相關,具有可能性,可以用一個基本物理事實的數學模型來講述,那它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表示,即使泰格馬克的一些宇宙已經存在了足夠長的一段時間,其中的居民擁有來世,那麼同樣也存在另一些世界,它們的數學結構具有各種可能的形狀和大小,該宇宙存在的時間要更短。而且,無限多的這些世界並不會存在太長時間,讓他們的居民享受來世。

從某個角度來看,和泰格馬克的理論相比,有神論者對埃弗雷特的多元宇宙論的抵觸可能要小得多。埃弗雷特的理論並沒有說上帝會對那些短命悲慘的人視而不見、無所作為,也沒有認定上帝不會在後世的某些時候對他們作出補償。相反,它只是預言,存在很多比我們這一宇宙的人類更短暫、更悲慘的生命;而泰格馬克的理論表示,必然存在一些世界,那裡的生命更為短暫、更為悲慘,還沒有來世。

更令人火大的是,這些可怕的世界都是純數學結果,是必然存在的絕對事件,上帝對此什麼也做不了!這樣一來,上帝的形象就會深深刺痛那些虔誠的心:上帝愛世人,愛一切生靈,但他卻只能被迫無奈地看著無數生靈遭受無盡的痛苦和折磨。這對上帝自己來說,就是一場悲劇!

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來源於物理學的實驗理論,很難被駁斥;但泰格馬克的理論只是基於脆弱的哲學論證。比如,他聲稱宇宙是一個純粹的數學結構。我們為什麼要接受這種觀點?物理學家通常把數學結構作為物理世界如何工作的可能模型,但它們和世界本身的數學模型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泰格馬克表示,他之所以採取數學結構的方法,是因為他確信,除了數學因素之外,物理學必須排除其他一切因素的影響。他說,非數學概念是“人類中心說的負累”,為了力求客觀,必須消除這些負累的影響。但他為什麼認為,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數學描述,所以它們就是唯一真正適用於事物本身的客觀描述?據我所知,他從來沒有證明過這個假設。這種違背直覺的出發點完全不足以撼動人們心中仁慈上帝的看法。

拋開多元世界中那些可怕的世界帶來的威脅來看,接受多元宇宙的看法,並不一定會打破我們對上帝的信仰。每個有神論者都應該認真考慮存在更多宇宙的可能性,因為上帝完全有理由創造更多的好東西。事實上,我們可以想像這些世界的大小,想像它們是無限精巧、資源豐富、富有創造性的存在,每個世界都是一幅畫作——有的畫畫風狂熱,有的像是大幅的簡約畫;許多世界中甚至可能存在像我們這樣的智慧生物。在物理學家的理論中,如艾倫·古思(Alan Guth)和安德列·林德(Andrei Linde)認為,多元宇宙是一個永遠在膨脹的領域,圍繞著初始的小宇宙在旋轉;或者是保羅·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和尼爾·圖羅克(Neil Turok),他們認為多元宇宙是一個無限迴圈的宇宙,間或會發生大爆炸和大危機;這些理論都不會和多元宇宙的神學願景相排斥。

在上帝創造的諸多“足夠好”的宇宙中,我們所處的也許是其中不好不壞、不上不下的那一個。如果我們相信多元宇宙的存在,可能更容易相信我們的世界和宇宙是更浩瀚的宇宙的一部分,是一個萬物平衡、足夠好的存在,也是至善至美上帝的一大傑作。

這是廣告:利維坦古舊絕版書攤兒開張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還存在很多其他規律。他們提出了一個稱為“波函數坍縮”的過程,硬幣正面還是反面朝上有了確定的結果(譯者注:許多合理的波函數對應的是違反常理的情況,例如在同一時間既死又活、處於疊加態的“薛定諤的貓”。物理學家對此給出的解釋是,當有人去打開箱子一窺貓的死活時,原本的波函數就會隨機“坍縮”,留下一個確定的、非死即活的經典結果)。

20世紀50年代,埃弗雷特提出了另一個大膽的假設。他的理論中並沒有提到坍縮的過程,他認為所有這些組合或“疊加態”其實都是同樣真實但相對獨立的世界的一部分。有一些宇宙完全相同,硬幣全都正面朝上,另一些宇宙中硬幣全都反面朝上。這適用於所有其他的物理狀態,不僅僅是拋硬幣這件事。在一些宇宙中,你趕上了車、準時到了公司,但在另一些宇宙中你並沒有,如此等等。這些輕微的差異創造出多個重疊的宇宙,它們都是偉大的世界樹中某些初始狀態的分支。

休·艾弗雷特三世(1930-1982),美國量子物理學家。他最早提出多世界理論,艾弗雷特假設所有孤立系統的演化都遵循薛定諤方程,波函數不會崩坍,而量子的測量卻只能得到一種結果,也就是說,量子處於疊加態。艾弗雷特認為測量儀器與被測系統的狀態之間有某種關聯,稱之為相對態(relative state)。艾弗雷特語出驚人地表示,測量帶來的不是坍縮,而是分裂(Splitting)的宇宙。

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和泰格馬克的模態實在論似乎都意味著許多可怕宇宙的存在。

守舊派的量子理論認為,某事件將來真的會變糟的可能性極小,但並非不可能。這也表示,從過去的任何一點出發,事情可能比真實已發生的情況更糟糕。多世界詮釋把這些可能性看作實際發生的事件,並由此預測了分支宇宙的存在,其中各事件所有可能的情況都會真實發生。

舉例來講,雖然人類發生大災難、生活淒慘、僅能繁衍後代的可能性很小,但在龐大的世界樹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個分支世界,真實發生了這樣可怕的事情,代代相傳。如此看來,在一些分支世界中,事實將證明:人類的出現(似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在埃弗雷特的支持者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希望上帝能修剪修剪這棵世界樹,只留下那些“邪不勝正”的好分支。但是,正如亞利桑那大學的哲學家傑森·特納(Jason Turner)所言,這種修剪會破壞薛定諤方程。如果上帝不讓最壞的宇宙分支在世界樹上出現,確定性規律(deterministic law)就不能真正描述多元宇宙的演變。它預測的所有疊加態並不會真的發生,會發生的只有那些上帝判斷為“足夠好”的分支世界。

即使這種修剪論不成立,我們還有另一個原因相信,多世界詮釋並不會對信仰上帝構成嚴重威脅。埃弗雷特的多元宇宙只是一個和現行世界類似、無限擴展的物理世界,我們處在這樣的多元宇宙中,和發現現有宇宙中有更多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沒什麼差別;一些星球可能放大了地球上最糟糕的部分,另一些星球可能放大了地球上最好的部分。所以,即使是埃弗雷特多元宇宙中最糟糕的部分,可能也只是地球某個尤為醜陋的版本。如果來世有助於解釋我們現世中遭受的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痛苦,我們也許能夠得到些許慰藉;如果我們假設每個分支世界中的每個人都擁有來世,我們就能同樣解釋多元世界中那些看似最糟糕的世界裡毫無意義的痛苦。

泰格馬克認為,物理實在即是數學結構,一切數學結構都是物理存在的。對於那些足夠複雜以至擁有自我意識子結構(self-aware substructures,簡稱SAS)的數學結構,這些子結構(如人類意識)能夠主觀地感知到自己存在於一個物理“真實”的世界中。

有神論者可能會覺得安心,因為多世界詮釋還遠遠不是正統的科學理論。雖然牛津的哲學家對這種理論十分青睞,也有越來越多的理論物理學家開始逐漸接受這種理論,但它仍然具有很大的爭議性,還有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需要專家們具體討論。

埃弗雷特的多元宇宙中包含了一個至善上帝很難接受的世界,泰格馬克的多元宇宙中包含的可能是絕對意義上最壞的宇宙。他在2014年的書《我們的數學宇宙》(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中提到,他的理論並不是基於量子力學,而是基於模態實在論。模態實在論是哲學家大衛·路易斯(David Lewis)提出的,他認為某事件的一切“可能性”都和我們所處的宇宙一樣真實,每個宇宙中完整、一致的歷史也一樣真實。

大多數哲學家將可能的世界看作抽象存在,就像數字一樣;認為它們處在時空之外,好似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而現實的世界是物質性的,由很多好的、舊的物質組成。泰格馬克也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其他可能的宇宙都是抽象的,是像數字一樣的存在。但他並不認為這種抽象性就意味著多元宇宙沒有現實的物質世界那麼真實。他認為宇宙本身就是一個數學結構。整個物理學界都認為,有一系列數學實體相互關聯,完美地模擬了場和粒子的分佈;我們可以用完美的物理學解釋世界。但泰格馬克也認為,我們的宇宙與那些數學上的東西是完全一樣的。

泰格馬克的理論表示,必然存在一些世界,人類的生命短暫悲慘、沒有來世。

如果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數學結構,我們想像的所有其他可能的世界也同樣是真實的,那就必然存在另一個大同小異的數學結構。對於這一數學模型中物質連續排列、填充時空宇宙的每種可能方式來說,都存在對應的一個宇宙。

在這些可能的物質排列中,必然包括那些充滿了無意義的苦難和悲慘的宇宙——就像埃弗雷特世界樹中最糟糕的分支世界一樣,包含了無限多的更糟糕的事情。在此基礎上,還會有更糟的世界存在。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來源於物理學理論,而泰格馬克的世界只是來源於可能性,他用數學的一致性來識別這些宇宙。

萌芽宇宙: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認為,存在多個重疊的宇宙,它們都是起源於偉大的世界樹中某些初始狀態的分支。

根據泰格馬克的理論來看,如果一個故事和生物相關,具有可能性,可以用一個基本物理事實的數學模型來講述,那它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表示,即使泰格馬克的一些宇宙已經存在了足夠長的一段時間,其中的居民擁有來世,那麼同樣也存在另一些世界,它們的數學結構具有各種可能的形狀和大小,該宇宙存在的時間要更短。而且,無限多的這些世界並不會存在太長時間,讓他們的居民享受來世。

從某個角度來看,和泰格馬克的理論相比,有神論者對埃弗雷特的多元宇宙論的抵觸可能要小得多。埃弗雷特的理論並沒有說上帝會對那些短命悲慘的人視而不見、無所作為,也沒有認定上帝不會在後世的某些時候對他們作出補償。相反,它只是預言,存在很多比我們這一宇宙的人類更短暫、更悲慘的生命;而泰格馬克的理論表示,必然存在一些世界,那裡的生命更為短暫、更為悲慘,還沒有來世。

更令人火大的是,這些可怕的世界都是純數學結果,是必然存在的絕對事件,上帝對此什麼也做不了!這樣一來,上帝的形象就會深深刺痛那些虔誠的心:上帝愛世人,愛一切生靈,但他卻只能被迫無奈地看著無數生靈遭受無盡的痛苦和折磨。這對上帝自己來說,就是一場悲劇!

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來源於物理學的實驗理論,很難被駁斥;但泰格馬克的理論只是基於脆弱的哲學論證。比如,他聲稱宇宙是一個純粹的數學結構。我們為什麼要接受這種觀點?物理學家通常把數學結構作為物理世界如何工作的可能模型,但它們和世界本身的數學模型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泰格馬克表示,他之所以採取數學結構的方法,是因為他確信,除了數學因素之外,物理學必須排除其他一切因素的影響。他說,非數學概念是“人類中心說的負累”,為了力求客觀,必須消除這些負累的影響。但他為什麼認為,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數學描述,所以它們就是唯一真正適用於事物本身的客觀描述?據我所知,他從來沒有證明過這個假設。這種違背直覺的出發點完全不足以撼動人們心中仁慈上帝的看法。

拋開多元世界中那些可怕的世界帶來的威脅來看,接受多元宇宙的看法,並不一定會打破我們對上帝的信仰。每個有神論者都應該認真考慮存在更多宇宙的可能性,因為上帝完全有理由創造更多的好東西。事實上,我們可以想像這些世界的大小,想像它們是無限精巧、資源豐富、富有創造性的存在,每個世界都是一幅畫作——有的畫畫風狂熱,有的像是大幅的簡約畫;許多世界中甚至可能存在像我們這樣的智慧生物。在物理學家的理論中,如艾倫·古思(Alan Guth)和安德列·林德(Andrei Linde)認為,多元宇宙是一個永遠在膨脹的領域,圍繞著初始的小宇宙在旋轉;或者是保羅·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和尼爾·圖羅克(Neil Turok),他們認為多元宇宙是一個無限迴圈的宇宙,間或會發生大爆炸和大危機;這些理論都不會和多元宇宙的神學願景相排斥。

在上帝創造的諸多“足夠好”的宇宙中,我們所處的也許是其中不好不壞、不上不下的那一個。如果我們相信多元宇宙的存在,可能更容易相信我們的世界和宇宙是更浩瀚的宇宙的一部分,是一個萬物平衡、足夠好的存在,也是至善至美上帝的一大傑作。

這是廣告:利維坦古舊絕版書攤兒開張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