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商都差不多,那高考拼的究竟是什麼?

高中的學習好壞與智商沒有絕對的關係, 智商高的同學, 可能是在記憶、理解上快別人一步, 但如果他不學習, 一樣是什麼都不會。

反倒是那些踏踏實實學習的同學, 高考時候更容易取得高分, 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學習而不是依賴優勢。

時間並不重要

說到學習時間緊張,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怎麼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閒娛樂的時間, 等等。 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 彷佛就是管理時間的終極目標。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 常常也伴隨著覺得時間不夠的苦惱。 因為他們覺得, 要想把成績趕上來, 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

但是, 老師上課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 又要佈置好多好多的作業, 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 哪裡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

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 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 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 但進步仍然十分有效。 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書做題的時候, 有些個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閒的樣子。

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 自己還有再改進的餘地嗎? 對於這些問題, 我想用一句話解釋:“時間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效率。 ”

學習時間也有“馬太效應”

假設你每天只睡六個小時——這已經很誇張了, 偶爾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覺得沒什麼, 而如果連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 很多人都會受不了。

然後三頓飯總共只用一個小時, 用在走路上的時間(即使是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下, 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個小時,

用了洗臉漱口上廁所以及其它雜務也要一個小時。 這樣算下來, 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 這樣, 我們比別人的學習時間增加了6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 實際上, 每天多60%的話累加起來確實相當驚人。 一個人如果真的能這樣堅持下來, 取得進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 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看同樣的內容, 有人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 有人能記住小一半, 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後啥也記不住。

一道普通的數學證明題, 一個成績優秀的同學, 他只需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做出來了, 而一個成績比較差一點的同學, 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鐘, 甚至更長的時間——被一道數學題難個半個小時其實很正常。

我們這樣一算, 學習好的同學一個小時可以解決12道這樣的題目, 而差一點的同學一個小時只能解決6道這樣的題目。 我們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時間, 結果一算(10個小時×12):(16個小時×6)=120:96=5:4。

人家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的效果反而比我們學習16個小時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 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60%的努力, 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 這可真夠冤的。

這筆賬算起來是比較嚇人的。 儘管這個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 但結論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考慮到一天學習16個小時, 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會讓人身心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度下降。

那麼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只會更大。 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

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而越是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 越覺得時間多的用不完。

通過我們前面算的高三學習的時間賬, 我們可以看到, 在學習中, 也存在著類似于“馬太效應”的現象。 學習好的人, 因為看書做題很輕鬆, 時間剩下很多, 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而為學習苦惱的人, 因為看書做題都很痛苦, 效率低下, 每天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 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學習, 只能越來越痛苦。 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則

學會捨棄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 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

高三學習的壓力很大, 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 面前總放著一大堆書, 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流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後,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

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你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則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準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

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所以,對於哪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人來將,計畫應該定得適度的低於而不是高於自己所能完成的水準。

比如你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你可以計畫用80分鐘。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畫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畫的信心和動力。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的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時間。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則

根據不同內容特點來安排時間

只有面對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

為什麼呢?因為看書和背書的時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眼睛盯著書本,腦子裡卻不知想到哪裡去了,沒准還在想著昨天吃那頓火鍋呢。

所以如果看書的時候精神比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書從翻開書本到進入狀態需要一個時間,大約五到十分鐘的樣子。你花了十來分鐘好不容易開始專心致志了,突然什麼事情打斷,比如接個電話之類,然後回到書桌前來看書,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鐘來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復被打斷,最後你感覺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實際上真正“看進去”的時間不足一個小時。所以看書的時間最好不要被隨便打擾。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則

注意適當的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學習階段,我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晚上也會在12點之前睡覺。在高三階段每天都要睡這麼多的時間,可能跟我個人比較貪睡有關。

但在制定時間計畫的時候,保證必要的休息還是應該的。

有很多同學在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的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實高三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堅持不住。

總之,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實際上,這可能是在時間計畫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但裡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

最最最後,也是最最最重要的,學會執行——把良好的計畫變成現實!

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畫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我們每天制定的計畫,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來檢查檢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沒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後統計統計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剛開始的時候大概能完成60%,時間久了,基本上能維持在80%左右。

時間管理就是這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流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後,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

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你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則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準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

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所以,對於哪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人來將,計畫應該定得適度的低於而不是高於自己所能完成的水準。

比如你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你可以計畫用80分鐘。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畫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畫的信心和動力。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的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時間。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則

根據不同內容特點來安排時間

只有面對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

為什麼呢?因為看書和背書的時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眼睛盯著書本,腦子裡卻不知想到哪裡去了,沒准還在想著昨天吃那頓火鍋呢。

所以如果看書的時候精神比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書從翻開書本到進入狀態需要一個時間,大約五到十分鐘的樣子。你花了十來分鐘好不容易開始專心致志了,突然什麼事情打斷,比如接個電話之類,然後回到書桌前來看書,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鐘來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復被打斷,最後你感覺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實際上真正“看進去”的時間不足一個小時。所以看書的時間最好不要被隨便打擾。

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則

注意適當的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學習階段,我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晚上也會在12點之前睡覺。在高三階段每天都要睡這麼多的時間,可能跟我個人比較貪睡有關。

但在制定時間計畫的時候,保證必要的休息還是應該的。

有很多同學在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的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實高三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堅持不住。

總之,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實際上,這可能是在時間計畫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但裡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

最最最後,也是最最最重要的,學會執行——把良好的計畫變成現實!

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畫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我們每天制定的計畫,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來檢查檢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沒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後統計統計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剛開始的時候大概能完成60%,時間久了,基本上能維持在80%左右。

時間管理就是這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