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慶各高校電子書籍閱讀量年均上漲20%

重慶日報訊 “此次重慶獲評中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 高校圖書館的數位化發展, 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4月14日, 當獲悉重慶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十大數位閱讀城市的消息後, 我市高校圖書館負責人紛紛表示。

近年來, 高校圖書館在數位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數位化後的高校圖書館呈現出怎樣的優勢和特色?這給大學生帶來怎樣的好處?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投入逐年遞增

打造各種數字資源平臺

重慶大學圖書館館長楊新涯認為, 打造移動圖書館、建設電子資來源資料庫已成高校的工作重點。

資料顯示, 近年來, 我市各高校圖書館在數位化閱讀方面的投入逐年遞增。 如西南大學每年數字資源的購置經費超過1200萬元;重慶大學也每年花費約2000萬元投入到數字文獻上……各高校主要在館藏圖書資源數位化、增加電子閱讀室、移動閱讀設備、打造“雲閱讀”線上平臺等方面進行投入。

“學校擁有CNKI學術期刊網、Elsevier資料庫等數位資源平臺, 並推出了移動圖書館APP等。 ”西南政法大學圖書館館長周文全介紹, 目前高校圖書館普遍的做法是減少書籍複本(指同一種文獻多個收藏數量)的投入, 而將館藏圖書進行數位化, 儘量保全、增加書的種類, 增加數位化閱讀平臺等, 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閱讀豐富的文獻資源。

便捷、珍貴、海量

向多功能、智慧化的“雲閱讀”發展

在西南大學學生張曉妮看來, 數字閱讀為自己的學習帶來了極大方便。 “我每天都會訪問CNKI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萬方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等。 不少資料庫裡有數百萬篇完整的論文, 甚至還能訪問到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科學院的電子期刊。 ”張曉妮說, 這些數字資源是學術研究者求之不得的珍寶。

“在數字時代, 高校圖書館的意義在功能、定義上都發生著巨大改變。 ”西南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李玉蘭認為, 資訊時代的圖書館, 不僅是藏書的文化機構, 也是全媒體共存、互動的場所, 高校圖書館數位化發展讓大學生閱讀的平臺更方便, 也更契合他們的閱讀方式, 進而推動了數位閱讀城市的建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