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青島海陸空搭建立體交通網 客貨商來去自如任我行

原標題:海陸空搭建立體交通網 客貨商來去自如任我行

機場旅客輸送量突破 2000萬人次, 躋身國內大空港行列;青榮城鐵開通, 膠東半島實現快速直達;省內首條地鐵3號線開通, 多條地鐵線在建……交通是一座城市的骨架和血管, 骨架越寬廣, 血管越豐富,

城市發展越有活力。 我市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相繼建成, 進一步強化了我市區域中心地位, 帶動青島市融入國家沿海開放格局, 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綜合樞紐城市建設, 推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 交通的發展, 改善了人民生活, 促進了城市建設, 推動了產業轉型, 提升了市民滿意度。

過去的五年裡, 我市海陸空立體綜合交通網絡便捷通達, 青島新機場、濟青高鐵、青連鐵路等全面開工, 鐵路青島北站建成運營, 國際郵輪港正式啟用, 省內首條地鐵建成通車, 交通擁堵治理成效顯現, 市區路網高峰平均車速由每小時18.3千米提高到23.6千米。

未來的五年裡, 我市將注重交通出行方便快捷, 構建覆蓋全域、內外通達的交通網絡, 建成啟用青島新機場, 濟青高鐵、青連鐵路、濰萊高鐵全線通車, 實施軌道交通“18448”工程, 每年至少開通一條地鐵線路, 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 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由49%提高到60%以上。 提升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 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空中交通

年吞吐旅客超2000萬人次

去年12月22日, 從北京經停青島前往廈門的 廈 門 航 空 公司MF8562航班的乘客林志堅辦理完登機手續後, 意外獲得了青島機場和廈門航空公司一起送上的鮮花, 成為了膠東半島地區航空史上首位“2000萬先生”。 一年2000萬人次的客流量標誌著青島機場迎來新一輪的黃金髮展期。

去年11月, 青島空港口岸年出入境旅客輸送量首次突破300萬人次, 創下歷史新高, 青島空港口岸出入境旅客百萬人次的突破週期迅速縮短, 展現了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青島速度”。

陸地交通

鐵路

島城將變身鐵路樞紐城市

“十二五”期間, 我市先後建成開通海青鐵路、青島北站等項目, 新建鐵路144公里, 境內鐵路總里程由235公里增長到379公里, 增長了61.3%。 截至2015年底, 境內共有鐵路8條、火車站23個。 “十三五”期間, 我市將建成開通青連鐵路、濟青高鐵、濰萊高鐵和董家口疏港鐵路等項目, 新增鐵路287公里, 達到666公里, 同比增長75.5%, 使青島由鐵路末端變為鐵路樞紐。

公路

五年新增高速路89.6公里

圍繞構建區域大通道、大樞紐, 龍青高速青島段、大沽河堤頂路、開城路、藍色矽谷對外連接線等重點公路項目相繼建成或開工建設,沈海、青銀、青新高速公路和國道204、國道309等大中型工程順利實施,新機場高速公路、濟青高速改擴建和龍青高速龍口至萊西段青島境內征地拆遷工作加快推進,形成了覆蓋全域、城鄉一體、干支匹配的公路網路。五年來,全市累計新增高速公路89.6公里,達到818.4公里。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的規模均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海上交通

家門口坐上郵輪走天下

2016年,青島港完成多式聯運集裝箱48.3萬標準箱,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截至目前,青島港共開通多式聯運集裝箱班列線31條,其中省內班列20條,省外班列7條,過境班列4條。基本形成了“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的“橫貫東西”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便捷的海上交通,讓市民可以在家門口坐上郵輪遊天下,更能讓全球商品在青島集散,讓市民享受世界貿易的巨大便利。

公交

財政分擔市民出行成本

為積極創建公交都市,引導市民低碳綠色出行,我市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率先建立了政府購買公交服務的模式。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公共交通優惠力度,先後出臺打卡優惠、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免費和一小時優惠換乘等措施,目前,全市公車每天刷卡約33萬筆,每年全市財政需分擔市民出行成本約3億元。

客貨商來去自如任我行

從1987年我市籌畫建設地鐵,到2015年12月16日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28年磨一劍,青島市民的地鐵夢終於成真。目前,3號線已全線運行,這條線路不僅是青島地鐵的開端,更能引領城市軌道線網從主城區向四面八方延伸,未來市民出行將越來越高效便捷。 “十三五”期間,地鐵建設進一步駛入 “快車道”,將儘快成線成網,編織起城市交通大格局,到2020年,全面進入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時代。

便民交通

村村通方便貧困偏遠村

市政府將貧困(偏遠)村通公交(客車)工程列入2016年市辦實事,確定完成326個具備安全通行條件的貧困(偏遠)村通公交(客車)任務。截至2016年12月10日,累計開闢調整72條城鄉公交線路,實現326個貧困(偏遠)村通公交(客車),全部完成市辦實事年度工作任務。全市6095個行政村中,已有5791個通行公交(客車),公交(客車)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

綠色交通

純電動公交居全國前列

2288輛,這是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引進的純電動公車數量。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牢固樹立公共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理念,不斷加大新能源車投放力度,打造綠色交通。全市純電動公車數量,居於全國前列。

交通製造

車輛製造領域佈局最全

交通製造是我市重點打造領域,今年年底一汽大眾青島基地新車下線後,青島將形成高鐵機車、轎車、微面、重卡、特種車、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車等車輛製造全系產業鏈,成為全國車輛製造領域佈局最全的城市。

智慧交通

軟體輕鬆查找“鐵公機”

飛機、火車、高速公路,通過一個軟體就能輕鬆查詢。由市交通運輸公共服務中心自主研發的 “青島交通”APP今年年初正式上線運行,島城也成為繼廣州、深圳等城市之後,全國第6個提供城市級綜合交通資訊服務的副省級城市。

龍青高速青島段、大沽河堤頂路、開城路、藍色矽谷對外連接線等重點公路項目相繼建成或開工建設,沈海、青銀、青新高速公路和國道204、國道309等大中型工程順利實施,新機場高速公路、濟青高速改擴建和龍青高速龍口至萊西段青島境內征地拆遷工作加快推進,形成了覆蓋全域、城鄉一體、干支匹配的公路網路。五年來,全市累計新增高速公路89.6公里,達到818.4公里。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的規模均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海上交通

家門口坐上郵輪走天下

2016年,青島港完成多式聯運集裝箱48.3萬標準箱,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截至目前,青島港共開通多式聯運集裝箱班列線31條,其中省內班列20條,省外班列7條,過境班列4條。基本形成了“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的“橫貫東西”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便捷的海上交通,讓市民可以在家門口坐上郵輪遊天下,更能讓全球商品在青島集散,讓市民享受世界貿易的巨大便利。

公交

財政分擔市民出行成本

為積極創建公交都市,引導市民低碳綠色出行,我市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率先建立了政府購買公交服務的模式。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公共交通優惠力度,先後出臺打卡優惠、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免費和一小時優惠換乘等措施,目前,全市公車每天刷卡約33萬筆,每年全市財政需分擔市民出行成本約3億元。

客貨商來去自如任我行

從1987年我市籌畫建設地鐵,到2015年12月16日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28年磨一劍,青島市民的地鐵夢終於成真。目前,3號線已全線運行,這條線路不僅是青島地鐵的開端,更能引領城市軌道線網從主城區向四面八方延伸,未來市民出行將越來越高效便捷。 “十三五”期間,地鐵建設進一步駛入 “快車道”,將儘快成線成網,編織起城市交通大格局,到2020年,全面進入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時代。

便民交通

村村通方便貧困偏遠村

市政府將貧困(偏遠)村通公交(客車)工程列入2016年市辦實事,確定完成326個具備安全通行條件的貧困(偏遠)村通公交(客車)任務。截至2016年12月10日,累計開闢調整72條城鄉公交線路,實現326個貧困(偏遠)村通公交(客車),全部完成市辦實事年度工作任務。全市6095個行政村中,已有5791個通行公交(客車),公交(客車)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

綠色交通

純電動公交居全國前列

2288輛,這是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引進的純電動公車數量。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牢固樹立公共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理念,不斷加大新能源車投放力度,打造綠色交通。全市純電動公車數量,居於全國前列。

交通製造

車輛製造領域佈局最全

交通製造是我市重點打造領域,今年年底一汽大眾青島基地新車下線後,青島將形成高鐵機車、轎車、微面、重卡、特種車、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車等車輛製造全系產業鏈,成為全國車輛製造領域佈局最全的城市。

智慧交通

軟體輕鬆查找“鐵公機”

飛機、火車、高速公路,通過一個軟體就能輕鬆查詢。由市交通運輸公共服務中心自主研發的 “青島交通”APP今年年初正式上線運行,島城也成為繼廣州、深圳等城市之後,全國第6個提供城市級綜合交通資訊服務的副省級城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