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構建慈善公益生態圈——華聲慈善網蓄勢待發

“我們的著重點不在具體慈善, 而在於慈善服務。 華聲慈善網是慈善公益領域的粘合劑和催化劑, 其宗旨是構建一個互聯互通、活躍有序的行業生態圈, 讓各方力量發生美妙的化學作用, 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 ”華聲慈善網總編彭文傑如是說。

3月12日下午, 華聲慈善網上線籌備交流大會在長沙舉行。 來自湖南學術理論界、民政部門、基金會、慈善公益組織、企業共20余名代表與主辦方在華聲集團總部相聚一堂, 雙方就網站運營、業務、行業形勢、慈善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去年第五屆中國慈展會期間,

華聲慈善網實現了試運行, 獲得業界好評。 經過半年的優化升級, 集行業資訊、垂直功能平臺與一身的華聲慈善網2.0版本即將於本月底正式上線。

華聲慈善:致力於打造六大服務功能

會上, 華聲慈善網主創團隊向來賓們介紹了網站平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定位:華聲慈善網是通過互聯網連結與公益慈善相關的機構、基金會、政府、企業、個人, 打通各種壁壘, 整合各類資源, 開闢多種管道, 從而“ 團結天下的好人, 更多更好更高效地做好事, 並讓從業者更有尊嚴”。

華聲慈善網內容團隊負責人陳普莊表示:“華聲慈善網將以共用為價值觀,

以慈善為核心, 以連結為手段, 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多功能慈善公益旗艦平臺, 建立行業生態圈”。

據華聲慈善網產品經理李一明介紹, 華聲慈善網是“資訊、機構大資料、功能”的“三大聚合”, 並具體展現了網站在大資料、智慧化、精准扶貧等方面的獨到之處。 尤其是自助式平臺“華聲號”, 將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人才服務、技術服務、資訊服務、管理服務、募捐服務、金融服務等六大服務功能, 可以滿足行業用戶一條龍的需求。

華聲掌控總經理、華聲慈善網總編彭文傑從全域層面對華聲慈善網作了一個簡明扼要的概括, 他說:“華聲慈善網在頂層設計上, 是出於以天下為己任、引領時代的‘湖湘使命’, 它首先立足於湖南, 然後兼濟天下。 ”

“有人說華聲慈善網象超市平臺, 很形象。 補充一點, 我們是慈善行業的網路超市, 是天貓, 不是淘寶——只有規範的機構組織才能通過註冊。 ”

“華聲慈善網有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的黨媒背景和眾多行業領袖做顧問,

首先保證了它的公信力;由華聲掌控這樣一家有技術優勢的互聯網公司運營, 加上獨一無二的產品設計, 確保了它的先進性;同時, 先天的媒體基因、華聲會的社群性質, 又決定了我們在連結方面的優勢;再加上資本的注入、基金會中心網的資源整合, 由我們來做行業生態圈, 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

各方點評: 解決慈善“系統化”的問題

各界代表都訴說了他們在公益慈善活動中的困局:行業組織各自為政, 資訊不通, 宣傳推廣成本高, 業務時有不規範, 常常受冷遇、被誤解……在聽取了華聲慈善網的產品報告後, 與會代表紛紛表示, 慈善公益領域的需求, 華聲慈善網都想到了。 有代表甚至直言:不一定要大而全, 只要網站功能有一兩點切實有效, 那就是行業之幸!

湖湘文化研究會會長、慈善史專家周秋光教授,親眼見證了華聲慈善網在去年慈展會的亮相,他對網站團隊的情懷、創意和幹勁表示讚賞,對網站開發效率感到驚喜。周秋光從慈善史的角度講述了慈善轉型、當代慈善的“五化” 特點(民營化、法制化、專業化、系統化、普及化)。他評價道:華聲慈善網將解決當代慈善“系統化”的問題。

華民基金會研究院院長、美國羅格斯大學特約研究員唐宜榮博士,以國內外的行業狀況及相關平臺為參照物,認為華聲慈善網的團隊很敬業、平臺設計也相對先進;並結合“21世紀慈善理論”,從運營主體的“大愛”、自身的價值定位、引領服務功能的確立、可持續發展、服務落地以及國際化等方面,給華聲慈善網提出了寶貴建議。他說:“平臺要有用、被用才會活,網站有造血功能才能生存,才能發展壯大。”

李麗心靈教育中心、樂創慈善公益發起人,“感動中國”入圍人物李麗女士說:“現在做公益慈善已成為一種時尚,有人說‘公益慈善的春天到了’——華聲慈善網就是為春天提供土壤、養料和溫度的,是春天的使者!我們希望網站的從業者有情懷、有智慧,讓平臺成為天下公益慈善人的家園。”

阿拉善SEE湖南項目中心副主席、湖南神農福茶文化公司董事長李娟女士,是一位在茶文化、藝術陶瓷方面卓有成就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一位公益達人,多年來一直熱衷於環境保護,圈子裡至今還流傳著她的名言:“如果財富是建立在環境污染上,我的定義是‘作死’!”她說:“華聲慈善網的面世,有助於跨界合作、資源匹配,對阿拉善SEE湖南專案中心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希望網站堅持把這種有創意、有情懷的工作做下去,做得風聲水起——我們將鼎力支持!”

快樂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理事長甘建文則從自身做公益的切身體會出發,談到了公益組織的短板和需求,坦言目前做公益有合理性欠合法性,公益組織對接政府資源很難,希望華聲慈善網為公益組織搭建一個具有造血功能的綠色通道,成為一個公信力的協力廠商。他形容華聲慈善網的模式好比大超市,公益組織就是裡面的營業櫃檯。

易榮,既是長沙市民政局的公務員,又兼任湖南省三湘關愛婦女兒童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她從獨特的角度看到了社工組織的不規範、政府有關部門管不到位的局限和社工組織管道、資訊不通的無奈,談到了政府部門經常找不到合適的專案執行者,而社工組織同時又找不到專案的窘境。她認為華聲慈善網以其黨媒的背景和民營的模式,正好充當兩者的紐帶和協力廠商監督機構。

湖南環保志願聯合會會長何建軍說:華聲慈善網現在為公益慈善組織量身打造了功能表,以後還要把菜品做好,做好行業的協調者,成為傳播公益慈善文化的權威。

綠色湘軍-湘江節能環保協作平臺主任鄭亞國分享了自身做環保的經驗。 “開始我一直做加法,總覺得都有必要,追求大而全。從前年開始,我又一直在做減法,現在只做一件事,著重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環保項目的對接。我發現做了減法,效益反而提高了。”鄭亞國建議,華聲慈善網只要先做好一兩件事,就有可能把握行業的“痛點”,找到自身的突破點。

那就是行業之幸!

湖湘文化研究會會長、慈善史專家周秋光教授,親眼見證了華聲慈善網在去年慈展會的亮相,他對網站團隊的情懷、創意和幹勁表示讚賞,對網站開發效率感到驚喜。周秋光從慈善史的角度講述了慈善轉型、當代慈善的“五化” 特點(民營化、法制化、專業化、系統化、普及化)。他評價道:華聲慈善網將解決當代慈善“系統化”的問題。

華民基金會研究院院長、美國羅格斯大學特約研究員唐宜榮博士,以國內外的行業狀況及相關平臺為參照物,認為華聲慈善網的團隊很敬業、平臺設計也相對先進;並結合“21世紀慈善理論”,從運營主體的“大愛”、自身的價值定位、引領服務功能的確立、可持續發展、服務落地以及國際化等方面,給華聲慈善網提出了寶貴建議。他說:“平臺要有用、被用才會活,網站有造血功能才能生存,才能發展壯大。”

李麗心靈教育中心、樂創慈善公益發起人,“感動中國”入圍人物李麗女士說:“現在做公益慈善已成為一種時尚,有人說‘公益慈善的春天到了’——華聲慈善網就是為春天提供土壤、養料和溫度的,是春天的使者!我們希望網站的從業者有情懷、有智慧,讓平臺成為天下公益慈善人的家園。”

阿拉善SEE湖南項目中心副主席、湖南神農福茶文化公司董事長李娟女士,是一位在茶文化、藝術陶瓷方面卓有成就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一位公益達人,多年來一直熱衷於環境保護,圈子裡至今還流傳著她的名言:“如果財富是建立在環境污染上,我的定義是‘作死’!”她說:“華聲慈善網的面世,有助於跨界合作、資源匹配,對阿拉善SEE湖南專案中心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希望網站堅持把這種有創意、有情懷的工作做下去,做得風聲水起——我們將鼎力支持!”

快樂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理事長甘建文則從自身做公益的切身體會出發,談到了公益組織的短板和需求,坦言目前做公益有合理性欠合法性,公益組織對接政府資源很難,希望華聲慈善網為公益組織搭建一個具有造血功能的綠色通道,成為一個公信力的協力廠商。他形容華聲慈善網的模式好比大超市,公益組織就是裡面的營業櫃檯。

易榮,既是長沙市民政局的公務員,又兼任湖南省三湘關愛婦女兒童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她從獨特的角度看到了社工組織的不規範、政府有關部門管不到位的局限和社工組織管道、資訊不通的無奈,談到了政府部門經常找不到合適的專案執行者,而社工組織同時又找不到專案的窘境。她認為華聲慈善網以其黨媒的背景和民營的模式,正好充當兩者的紐帶和協力廠商監督機構。

湖南環保志願聯合會會長何建軍說:華聲慈善網現在為公益慈善組織量身打造了功能表,以後還要把菜品做好,做好行業的協調者,成為傳播公益慈善文化的權威。

綠色湘軍-湘江節能環保協作平臺主任鄭亞國分享了自身做環保的經驗。 “開始我一直做加法,總覺得都有必要,追求大而全。從前年開始,我又一直在做減法,現在只做一件事,著重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環保項目的對接。我發現做了減法,效益反而提高了。”鄭亞國建議,華聲慈善網只要先做好一兩件事,就有可能把握行業的“痛點”,找到自身的突破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