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連載」餘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川藏篇3⃣️雨阻天全山區4⃣️翻越二郎山

餘純順(1951.12-1996.6.13), 上海人, 大學本科。 1988年7月1日開始孤身徒步全中國的旅行、探險之舉。 行程達4萬多公里, 足跡踏遍23個省市自治區。 已訪問過33個少數民族, 發表遊記40余萬字。 沿途拍攝照片8千余張, 為沿途人們作了150餘場題為“壯心獻給父母之邦”的演講。 尤其是完成了人類首次孤身徒步穿過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 征服“世界第三極”的壯舉, 1996年6月13日在即將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羅布泊全境的壯舉時, 不幸在羅布泊西遇難。

上篇 挺進川藏路

3.雨阻天全山區

得到了店主楊孝玉、王洪母子的善待, 烘乾了衣褲, 也倖免了感冒。

但不曾料想, 接踵而來的便是受阻於這不起眼的小山村三日。 雖每夜起來看蒼穹, 至晨頻觀天庭, 而迎來的, 偏是持續的雨天。

著急也於事無補, 權且在客舍內翻看些資料, 等待老天爺的重新安排。

第二日下午, 便有幾位山民冒雨前來拜訪。

天全山區, 地處偏遠, 除一條川藏路勉強從此間通過外, 同外界的聯繫實在不多。 山民們倒不失幽默, 他們戲稱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為“老山前線”。 山民們也耐不得寂寞, 梢有來自異地他鄉的人, 消息便會不脛而走, 彼此開始串門。

雨愈下愈大, 從窗內望出去, 山嶺間如同掛起了一幅巨大的雨簾。

山民們將我團團圍在燃木炭的火盆旁。 看得出, 他們除了好奇外, 其實是想讓我將“外邊的事”勻一點給他們聽聽。

當然, 雨天中, 無事可幹, 借聊天, 也可打發時日。

山民們性格單純、樸實。 聞喜, 則形於色;聞憂, 隨即會發出幾聲悲天憫人式的感歎。

問他們, 因何來此深山?答曰:大多於舊時為避戰亂、私仇、災荒而來此。 已曆幾代。

他們對我的“壯行全中國”之舉一律口中嘖嘖, 臉部表情驚奇。 但對於我居然想推車翻越二郎山, 則不敢恭維。 至於最終是否能安全抵達拉薩, 更無一人敢持肯定態度。

在他們的觀念中, 西去幾千里的那個叫拉薩的地方, 是非常遙遠和難以企及的。

山民門介紹的情況, 同資料中所載的一樣:二郎山, 為由蜀地入藏的第一座高山, 海拔在3000米左右, 相對高度落差大、坡陡、路險, 均是它的特點。 南坡山區是著名的“雨帶”,

年均雨日三百天。 山下小雨, 山上則必定是大雨或小雨。 即便在晴天, 翻車, 死傷事故也常年不斷, 故歷來被視為川藏路東段之畏途。 近年來, 為減少事故率, 路政當局不得不採取定時、定量、單線放行的措施。

第三日上午, 前方傳來消息:又有一輛個體車從二郎山南坡翻入山下的青衣江, 兩名19歲青年司機同時遇難。 原因, 自不待言。

楊孝玉、王洪母子聞訊後, 一再勸我:不如將車寄存在他們家裡, 輕裝前進。 他們認為:空身過山尚且很艱險, 何談再拖一輛連自重加物品共達三百余斤的車。

我明白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但如果捨棄“中華奮進號”不用, 則我的那些準備應付茫茫高原的裝備, 將何以同行?

下午, 風光了幾天的雨突然停了。

陽光從雲層內透射到山嶺間, 長河壩一帶頓時變得清新而又溫暖。 在陰冷的木屋裡龜縮了幾天的我, 忙歡喜地跑出戶外……

一陣樹枝被攀緣後發出的聲響, 吸引了我的視線。 只見, 距食宿店屋後僅數十米的山崖上氣氛活躍。 原來是一大群猴子, 在密林間跳來跳去地戲耍, 還不時發出嬉鬧的叫聲。

又見一些灰白色點在另一邊慢慢移動。 凝目細看, 原來是幾隻野岩羊, 在坡度幾乎筆直的山崖壁側覓食。

這樣一個場面, 讓我看得驚呆。 雨後的長河壩, 竟有這般景象!

那麼, 那雨中的日子, 這些小傢伙又在哪裡尋食呢?

晚上, 夜空中繁星滿綴。 我告訴楊孝玉、王洪母子:明白將繼續前進。 幾日來, 已同我難捨難分的17歲少年王洪,

乍聽此語, 頓時面孔變色。

當我在夜空下的山澗獨坐時, 王洪找到我, 在我身邊坐下, 將一張紙放在我手掌心。 打開手電筒看時, 原來是一張面值一百美元的紙幣。 那少年迅即離去, 對我說:“明天, 我幫你將車推過山去。 ”

我回到屋裡。 王洪的母親正在將煮熟了的帶殼的雞蛋往我的包裡放。

我問她:“王洪給我的錢和他的決定, 你都知道嗎?”

她道:“知道。 那就是他舅父返大陸探親時, 送給他買摩托車的。 他說你比他更需要。 另外, 你一個人是過不了山去的。 ”

我沒有再說什麼。 幾天來, 囊中羞澀的我, 早已被他們母子倆看破;而有關橫亙在前方的那座險峻高山的情況, 他們早比我知道得多。

呵!這離繁華如此遠的大山, 竟孕育出了距俠義如此近的人民。

許多年來,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樸實真摯的情感,在這個地方,竟儲存得那樣的充分!

4.翻越二郎山

翌日清晨我早早起來。因雨阻于二郎山南麓已三天四夜。我知道,必須抓住今日這難得的有利時機,爭取翻抵二郎山頂,這是最低限度。設若再連續來幾個雨天,恐怕我也會像當年伍子胥過昭關一樣——頭髮熬白在這進藏的第一座大山前。

出發前,我將一些可帶可不帶的物品悉數送給了店主母子倆。盡可能減輕份量,算不上回報。王洪則是“減”不下來了。儘管我再三謝絕,但這位少年郎要送我過山的決心已定。

僅僅過了幾個小時,事實便證明,幸虧有他這樣的決心。

8時正,始離長河壩。在岔路口,王洪的母親一再叮囑道:“千萬要小心啊!萬一過不去,就返回來!”

我還在表示“最後的感激”,那少年郎已將車推出老遠。

11時,抵天全縣的一個叫新溝的小鎮。這裡就是二郎山“真正的山腳”。我在小鎮的郵局蓋上取證郵戳後,迅即上山。上山時,我在前面拖,王洪則在車後助力。

南坡為砂土路。前面10餘裡,地勢稍平緩,至黃泥崗後,地勢開始大上。

黃泥崗,是南坡出名的險區。山路盤旋而上,並且總有一側晾出懸崖來。我們經過時,正有一群死者家屬在那裡會同幾個山民談判。他們意欲打撈前兩天出事的那兩名青年司機的屍骸。價碼是,只要將屍骸從青衣江背上崖來,每具給50元。這真是一筆令人心酸的交易。

我和王洪不忍多看那悲慘的現場,兩人相視無言,又默默地、小心翼翼地繼續前進。

14時許,我們到了半山腰一個叫鍋圈岩的地方。那裡風景絕佳。左邊山崖上傾瀉下一道幾十米高的瀑布。公路,雖然從瀑布的弧度中通過。四周有蒼松、翠柏和眾多的奇花異樹,白雲在山間繚繞……我們決定在此歇息,一則不能辜負了這一好風景;再說,王洪和我早已又累又餓。

我倆面對瀑布坐下,吃些乾糧。喝的,就是那瀑布淌下的水。我抽空拍了幾張照。

在我們休息時,有一隊軍車和貨車相繼超越我們,向前方駛去。但不久,他們就因來往車輛在一狹窄處無法交會而被堵住。幾十輛車,在山路上排成一條長龍。

起初,我和王洪還準備等一下再說,不料就在此時,遠處又有隱約的悶雷聲傳來。我急忙抬頭看天,不禁大叫道:“不好!王洪,咱們得趕緊走!”

為了搶在下雨前趕到山頂,我和王洪推著“中華奮進號”,專揀空擋,一輛一輛地繞過那些被堵的車,艱難地挺進著。不斷有司機邊好奇地詢問我們,邊幫我們抬車。有幾處實在擠不過去的,他們還特意發動車,給我們讓出些路面。有一輛大客車上下來了十幾位援藏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竟不失時機地邀我就在路邊合影留念。其中,還有幾位感慨道:“居然還有敢徒步進藏的,那我們就更有信心了。”

此時,雨,終於又下了起來,而我們還只在半山腰。

19時30分,在又前進了幾個小時,又繞過了幾次小規模的堵車,眼看就要到達山頂時,我們又被一次更大規模的堵車阻在了僅距山頂5公里的山坡上。聽說前方又遇泥石流塌方,車無法通過。這真正是急死人的事!

天漸漸地昏暗了下來。一百餘輛軍車、貨車在山道上排成了一條長龍。車上的來自各地,往返于川藏的漢人、藏民都被圍困在那泥濘不堪、崎嶇陡峭、風雨侵骨的山坡上,寸步難行。

已同我一起在艱險和風雨中搏鬥了十餘個小時的王洪,渾身都在發抖,打著哆嗦。

人的忍耐是有限的,況且他還是個少年。

面對著那淒風寒雨,那黑夜中冷酷地聳立在四周的山峰,王洪沮喪得要哭了。他好幾次對我說:“余老師,今夜我們無論如何怕是過不去了。我們真的要凍死在這山上了。”

我只是輕輕地拍了拍他的頭和肩膀。我說不出話來。他又是為了什麼呢?!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和內疚。

僅有的一件雨披給王洪披上了。我的全身早已濕透,牙齒在不停地打顫。近三年的艱難跋涉,還沒有一次艱險能阻擋住過我,出生入死,在我已是常事,我從未絕望過。但像今天這樣的進退維谷、死活不得的局面還是頭一次呵!我一再叮囑王洪,千萬不能停止活動,更不能僵坐著。我已經作好了困守至天明乃至更長時間的思想準備。但我不忍心向王洪明說。我同時不懈地在附近的車隊中尋找著幫助……

有一輛車上的軍人在吃壓縮餅乾,我走近他們的車窗時,他們掰了兩塊給我。這是一種無言的理解。

仿佛漫長如幾個世紀的三個小時過去了。突然,前方車燈齊亮——道路在軍人的努力下疏通了。歡呼聲由前至後漸次傳來,車隊又一輛一輛地緩緩駛動了。

我的眼睛也亮了。我推醒了終於斜倚在小車邊打盹的王洪,抖擻了一下凍僵的身子,拼足最後一點體能,緊緊跟上車流,又一前一後地向那已完全融入黑暗中的山頂挺進……

23時,在風雨交加的深夜,我和王洪終於抵達了距二郎山山頂還剩3公里的二郎山道班。已進入夢鄉的道班職工們被我們的呼喊聲驚醒了。他們先是大吃一驚,當明白了怎麼回事後,便趕緊將我們讓進屋去,並即刻生火,為我們煮麵條、烘衣服……

道班班長對我說:在這條險路上,凡是過往的司機們,沒有一個不提心吊膽的。很少有人騎車或步行過這條路。這麼多年了,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拖車徒步翻山的。這個“紀錄”,也許可以寫進二郎山的公路史了。

是夜,我同王洪合臥一床。儘管人已困乏不堪,但腦子裡總回味著兒時曾聽過的“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那首歌,久久不能入睡。

翌日上午8時30分,我咬咬牙將王洪從睡夢中叫起。此時,雨已停了。山頂上雲霧籠罩。10時30分,我們又繼續出發。11時30分,走完剩下的3公里後,到達山頂。此時,王洪和我都不約而同地將車扔在一邊,雙雙躺倒在地上……

二郎山頂是一塊不小的平地。一側豎有一塊寫著“二郎山頂,海拔3000米”的牌子。我們在雲霧散去的片刻,趕緊在牌子邊合影留念。同時,我發現,山頂的另一側,有幾個用石片壘成的金字型小堆,上面圍掛著許多寫有藏文的彩色小方型布片。附近,還有幾根旗杆,杆頂端有一些褪了色的旗幟隨風飄揚。

王洪告訴我:這些都是藏族同胞精心安置在這裡的。布片和旗幟是藏族的經幡。金字型石碓叫“瑪尼堆”分別是用來祈求平安和敬“太陽神”的。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實地真正親眼見到的藏族人民的文化標識。我立刻意識到:我已臨近藏區了,企盼了許多年的時刻終於要到了……

我癡癡地緊盯著那些東西,任由淚水湧淌出來,我差一點跪了下去……

12時,我又最後回望了一眼南坡下的那段終身難忘的來路,開始下山。剛下到北坡那側,便望見了遠處的峰巒重疊的雪山,而遠山底下的大渡河,也像一條綿長的銀帶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下山也省不了力。稍不注意頂住,就會連人帶車沖下懸崖,或撞在山岩上,後果不堪設想。

北坡的自然環境同南坡迥然不同:四周皆是光禿禿的山,空氣要乾燥些,道路也改成了柏油路面。

在快要下到山腳時,終於發生了一件既是預料外,又屬預料中的事——“中華奮進號”的車箱散架了。萬幸的是,車輪和底盤還是好好的。

22時10分,我們終於翻越了整個二郎山脈,沿著浪濤翻滾的大渡河邊,摸黑進入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縣城。

兩天以後,我和“捨命陪君子”的少年王洪,在著名的瀘定鐵索橋邊揮淚而別。

“中華奮進號”無法在當地修復。我將攜帶不了的帳篷、睡袋、望遠鏡等裝備寄回家中。又托王洪找便車將“中華奮進號”運回他家,暫寄存在他那兒。我告訴王洪,如果我能活著走完中國,若干年後,我會在得便時,專程前往天全看望他們母子,並接回我的這位負了傷的“夥伴”。倘若沒有這個可能了,從此就不復再見。

半個世紀前,中國工農紅軍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曾在這座歷史名城,成功地避免了太平天國的石達開及他屬下的幾萬部眾飲恨大渡河的悲劇。而後,又靠著必勝的信念和一雙鐵腳板,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今天,我也來到了這裡。

人類的很多感情和理念是相通的。乃至用以達到某種境界的方式也常常會無獨有偶,並不在乎其強弱、多寡。

望著那座曾有無數中華民族的先民和傑出的人物經過的鐵索橋,我的胸中更添豪情。

我很自然地聯想到了陳子昂的那首名詩。畢竟年代不同了。我們不妨將那首詩的前兩句改為:前能見先輩,後能見來者。滾滾向前的大渡河水不斷濺起浪花,那陣陣拍岸的濤聲像是在首肯著我的浪漫。

上午10時,我向淚眼朦朧的王洪及許多祝願我成功的大渡河的子孫們揮揮手,又背起了背囊,向藏區的腹地挺進……

未完,待續......

許多年來,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樸實真摯的情感,在這個地方,竟儲存得那樣的充分!

4.翻越二郎山

翌日清晨我早早起來。因雨阻于二郎山南麓已三天四夜。我知道,必須抓住今日這難得的有利時機,爭取翻抵二郎山頂,這是最低限度。設若再連續來幾個雨天,恐怕我也會像當年伍子胥過昭關一樣——頭髮熬白在這進藏的第一座大山前。

出發前,我將一些可帶可不帶的物品悉數送給了店主母子倆。盡可能減輕份量,算不上回報。王洪則是“減”不下來了。儘管我再三謝絕,但這位少年郎要送我過山的決心已定。

僅僅過了幾個小時,事實便證明,幸虧有他這樣的決心。

8時正,始離長河壩。在岔路口,王洪的母親一再叮囑道:“千萬要小心啊!萬一過不去,就返回來!”

我還在表示“最後的感激”,那少年郎已將車推出老遠。

11時,抵天全縣的一個叫新溝的小鎮。這裡就是二郎山“真正的山腳”。我在小鎮的郵局蓋上取證郵戳後,迅即上山。上山時,我在前面拖,王洪則在車後助力。

南坡為砂土路。前面10餘裡,地勢稍平緩,至黃泥崗後,地勢開始大上。

黃泥崗,是南坡出名的險區。山路盤旋而上,並且總有一側晾出懸崖來。我們經過時,正有一群死者家屬在那裡會同幾個山民談判。他們意欲打撈前兩天出事的那兩名青年司機的屍骸。價碼是,只要將屍骸從青衣江背上崖來,每具給50元。這真是一筆令人心酸的交易。

我和王洪不忍多看那悲慘的現場,兩人相視無言,又默默地、小心翼翼地繼續前進。

14時許,我們到了半山腰一個叫鍋圈岩的地方。那裡風景絕佳。左邊山崖上傾瀉下一道幾十米高的瀑布。公路,雖然從瀑布的弧度中通過。四周有蒼松、翠柏和眾多的奇花異樹,白雲在山間繚繞……我們決定在此歇息,一則不能辜負了這一好風景;再說,王洪和我早已又累又餓。

我倆面對瀑布坐下,吃些乾糧。喝的,就是那瀑布淌下的水。我抽空拍了幾張照。

在我們休息時,有一隊軍車和貨車相繼超越我們,向前方駛去。但不久,他們就因來往車輛在一狹窄處無法交會而被堵住。幾十輛車,在山路上排成一條長龍。

起初,我和王洪還準備等一下再說,不料就在此時,遠處又有隱約的悶雷聲傳來。我急忙抬頭看天,不禁大叫道:“不好!王洪,咱們得趕緊走!”

為了搶在下雨前趕到山頂,我和王洪推著“中華奮進號”,專揀空擋,一輛一輛地繞過那些被堵的車,艱難地挺進著。不斷有司機邊好奇地詢問我們,邊幫我們抬車。有幾處實在擠不過去的,他們還特意發動車,給我們讓出些路面。有一輛大客車上下來了十幾位援藏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竟不失時機地邀我就在路邊合影留念。其中,還有幾位感慨道:“居然還有敢徒步進藏的,那我們就更有信心了。”

此時,雨,終於又下了起來,而我們還只在半山腰。

19時30分,在又前進了幾個小時,又繞過了幾次小規模的堵車,眼看就要到達山頂時,我們又被一次更大規模的堵車阻在了僅距山頂5公里的山坡上。聽說前方又遇泥石流塌方,車無法通過。這真正是急死人的事!

天漸漸地昏暗了下來。一百餘輛軍車、貨車在山道上排成了一條長龍。車上的來自各地,往返于川藏的漢人、藏民都被圍困在那泥濘不堪、崎嶇陡峭、風雨侵骨的山坡上,寸步難行。

已同我一起在艱險和風雨中搏鬥了十餘個小時的王洪,渾身都在發抖,打著哆嗦。

人的忍耐是有限的,況且他還是個少年。

面對著那淒風寒雨,那黑夜中冷酷地聳立在四周的山峰,王洪沮喪得要哭了。他好幾次對我說:“余老師,今夜我們無論如何怕是過不去了。我們真的要凍死在這山上了。”

我只是輕輕地拍了拍他的頭和肩膀。我說不出話來。他又是為了什麼呢?!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和內疚。

僅有的一件雨披給王洪披上了。我的全身早已濕透,牙齒在不停地打顫。近三年的艱難跋涉,還沒有一次艱險能阻擋住過我,出生入死,在我已是常事,我從未絕望過。但像今天這樣的進退維谷、死活不得的局面還是頭一次呵!我一再叮囑王洪,千萬不能停止活動,更不能僵坐著。我已經作好了困守至天明乃至更長時間的思想準備。但我不忍心向王洪明說。我同時不懈地在附近的車隊中尋找著幫助……

有一輛車上的軍人在吃壓縮餅乾,我走近他們的車窗時,他們掰了兩塊給我。這是一種無言的理解。

仿佛漫長如幾個世紀的三個小時過去了。突然,前方車燈齊亮——道路在軍人的努力下疏通了。歡呼聲由前至後漸次傳來,車隊又一輛一輛地緩緩駛動了。

我的眼睛也亮了。我推醒了終於斜倚在小車邊打盹的王洪,抖擻了一下凍僵的身子,拼足最後一點體能,緊緊跟上車流,又一前一後地向那已完全融入黑暗中的山頂挺進……

23時,在風雨交加的深夜,我和王洪終於抵達了距二郎山山頂還剩3公里的二郎山道班。已進入夢鄉的道班職工們被我們的呼喊聲驚醒了。他們先是大吃一驚,當明白了怎麼回事後,便趕緊將我們讓進屋去,並即刻生火,為我們煮麵條、烘衣服……

道班班長對我說:在這條險路上,凡是過往的司機們,沒有一個不提心吊膽的。很少有人騎車或步行過這條路。這麼多年了,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拖車徒步翻山的。這個“紀錄”,也許可以寫進二郎山的公路史了。

是夜,我同王洪合臥一床。儘管人已困乏不堪,但腦子裡總回味著兒時曾聽過的“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那首歌,久久不能入睡。

翌日上午8時30分,我咬咬牙將王洪從睡夢中叫起。此時,雨已停了。山頂上雲霧籠罩。10時30分,我們又繼續出發。11時30分,走完剩下的3公里後,到達山頂。此時,王洪和我都不約而同地將車扔在一邊,雙雙躺倒在地上……

二郎山頂是一塊不小的平地。一側豎有一塊寫著“二郎山頂,海拔3000米”的牌子。我們在雲霧散去的片刻,趕緊在牌子邊合影留念。同時,我發現,山頂的另一側,有幾個用石片壘成的金字型小堆,上面圍掛著許多寫有藏文的彩色小方型布片。附近,還有幾根旗杆,杆頂端有一些褪了色的旗幟隨風飄揚。

王洪告訴我:這些都是藏族同胞精心安置在這裡的。布片和旗幟是藏族的經幡。金字型石碓叫“瑪尼堆”分別是用來祈求平安和敬“太陽神”的。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實地真正親眼見到的藏族人民的文化標識。我立刻意識到:我已臨近藏區了,企盼了許多年的時刻終於要到了……

我癡癡地緊盯著那些東西,任由淚水湧淌出來,我差一點跪了下去……

12時,我又最後回望了一眼南坡下的那段終身難忘的來路,開始下山。剛下到北坡那側,便望見了遠處的峰巒重疊的雪山,而遠山底下的大渡河,也像一條綿長的銀帶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下山也省不了力。稍不注意頂住,就會連人帶車沖下懸崖,或撞在山岩上,後果不堪設想。

北坡的自然環境同南坡迥然不同:四周皆是光禿禿的山,空氣要乾燥些,道路也改成了柏油路面。

在快要下到山腳時,終於發生了一件既是預料外,又屬預料中的事——“中華奮進號”的車箱散架了。萬幸的是,車輪和底盤還是好好的。

22時10分,我們終於翻越了整個二郎山脈,沿著浪濤翻滾的大渡河邊,摸黑進入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縣城。

兩天以後,我和“捨命陪君子”的少年王洪,在著名的瀘定鐵索橋邊揮淚而別。

“中華奮進號”無法在當地修復。我將攜帶不了的帳篷、睡袋、望遠鏡等裝備寄回家中。又托王洪找便車將“中華奮進號”運回他家,暫寄存在他那兒。我告訴王洪,如果我能活著走完中國,若干年後,我會在得便時,專程前往天全看望他們母子,並接回我的這位負了傷的“夥伴”。倘若沒有這個可能了,從此就不復再見。

半個世紀前,中國工農紅軍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曾在這座歷史名城,成功地避免了太平天國的石達開及他屬下的幾萬部眾飲恨大渡河的悲劇。而後,又靠著必勝的信念和一雙鐵腳板,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今天,我也來到了這裡。

人類的很多感情和理念是相通的。乃至用以達到某種境界的方式也常常會無獨有偶,並不在乎其強弱、多寡。

望著那座曾有無數中華民族的先民和傑出的人物經過的鐵索橋,我的胸中更添豪情。

我很自然地聯想到了陳子昂的那首名詩。畢竟年代不同了。我們不妨將那首詩的前兩句改為:前能見先輩,後能見來者。滾滾向前的大渡河水不斷濺起浪花,那陣陣拍岸的濤聲像是在首肯著我的浪漫。

上午10時,我向淚眼朦朧的王洪及許多祝願我成功的大渡河的子孫們揮揮手,又背起了背囊,向藏區的腹地挺進……

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