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美在反導領域具備一項頂級技術 俄目前尚未擁有

在美國研發的反導武器試驗歷程中有這麼個很重要東西, 它的誕生源於對之前以核彈方式攔截後效果以及後續影響深有顧慮。 於是美國陸軍設想有這麼一種東東, 它本身不具備爆炸毀傷效果, 而是單純的以動能碰撞來摧毀目標。 在80年代, 這種武器的前期研發開始付諸實施, 這就是動能殺傷攔截器(KKV)。 為驗證KKV的可行性,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進行了尋的覆蓋實驗(HOE)。

由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太空後, 動能殺傷攔截器就會展開一個形同雨傘骨架

在尋的覆蓋實驗(HOE)中最關鍵的當然是動能殺傷攔截器(KKV), 它目的就是來攻擊彈道導彈的再入載具(彈頭), 動能殺傷攔截器上裝有紅外導引頭, 制導電子設備和一套推進系統, 由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太空後, 動能殺傷攔截器就會展開一個形同雨傘骨架, 直徑為4米的高硬度材料結構, 這麼大的直徑是為了提高有效攔截面積。

這麼大的直徑是為了提高有效攔截面積

從1983年到1984年, 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誇佳林導彈靶場, 美國軍方進行了四次尋的覆蓋實驗的測試, 靶彈都是由民兵洲際導彈承擔, 而且每個靶彈都攜帶了能模擬單彈頭的再入載具(RV), 再入落點為誇佳林環礁湖,

整個彈道射程為6400公里。 試驗結果很不順利, 前三次全部失敗, 原因有制導系統的, 也有感測器方面的。 到了第四次試驗, 也就是1984年6月10日, 民兵靶彈先行發射, 誇佳林導彈靶場的雷達發現捕捉靶彈後, 動能殺傷攔截器隨即被發射, 在160公里的太空中, 終於將民兵靶彈的再入載具擊毀。 當時兩者迎頭相撞的瞬間速度超過了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 經過計算為每秒12.2公里, 也就是兩者都具備每秒6.1公里的近第一宇宙速度。

中國第一次動能末段反導試驗成功

KKV是美國陸軍測試的第一種動能尋的殺傷系統, 也是第一種在大氣層外成功攔截彈道導彈彈頭的動能攔截器。 這種攔截器的橫空出世對各國反導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但除美國外, 可能實際真正具備了這項頂級反導攔截技術製造和試驗並成功的國家只有中國了。 美國媒體曾報導過一些資訊以及國內媒體也證實過, 中國發展並實際試驗了起碼兩種動能攔截器DN-1和DN-2, 前者是單級火箭運載對付低軌道,

後者為兩級運載火箭對付高軌道。 說實話, 中國已經具備完善的太空技術, 多次太空對接成功也展示了航天器自身姿態控制, 以及對目標航天器的精准跟蹤/定位/捕獲。 為什麼不說俄羅斯有沒有呢?它們還在玩核攔截與常規, 至於KKV真沒聽說過有搞成功的資訊, 假使真有按照毛熊的尿性早就滿世界囔囔。 萬一如果有的話, 知道的請補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