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澳大利亞外長指名懟中國懟南海 網友神評:關你啥事呀?

13日晚在新加坡智庫演講時, 外長對中國發出警告。 畢曉普稱, “除非中國擁抱民主, 否則永遠不可能發揮全部潛力”。 她還說, 中國不是民主國家,

因此不適合擔當地區領導者。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周邊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銀14日表示, 中國的事情還輪不到澳大利亞來指手畫腳。

報導引述畢曉普的話稱, “儘管像中國這樣的非民主國家在現有體系中也能發展, 但我們首選秩序的基本支柱是民主國家”。 她稱, 中國正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合作對東盟國家各個擊破, “作為地區規範的衛道者之一, 東盟可以對思維及行為方式與眾不同的國家施以集體外交壓力, 不應低估這樣的道德力量”。 《澳大利亞人報》稱, 澳政府一直避免直接批評中國,

但畢曉普頻繁就南海問題指責中國。

早在2月15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就曾報導, 在一些國家擔心中國可能將人工島礁軍事化的背景下, 澳大利亞外長朱莉·畢曉普打算要北京就其在南中國海的大規模造島工程作出“解釋”。

《金融評論報》也曾報導, 中國在中國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保持著自己一貫的主張, 堅決不接受海牙仲裁庭的仲裁結果。 去年7月, 澳洲總理譚保和外長畢曉普就南海事務公開表態, 稱中國有義務接受海牙仲裁庭的判決。 此外, 澳方還宣稱, 對於領土爭端問題澳方堅持不偏不倚, 保持“中立”態度。 文章指出, 中國在繼續抵制海牙仲裁結果的同時, 也對澳方發出最後通牒, 要求澳方清晰表明立場,

不可含糊不清。 這對於經濟長期倚賴中國的澳洲來說, 顯然並非好事。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曾表示, 澳大利亞不是南海問題當事方, 希望澳方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確定自己的立場, 恪守關於在有關主權聲索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的公開承諾。 據報導, 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說, “無視裁決將嚴重違反國際法, 付出巨大聲譽成本”。 陸慷說, 希望澳大利亞等極少數國家尊重國際社會多數成員的公正立場, 不要再自說自話地把非法仲裁庭的非法結論當成國際法了。 陸慷說, 希望澳大利亞方面也能把國際法看得重一些、嚴肅一些, 不要當兒戲。 特別是, 不要把違反國際法的東西當成國際法, 否則調門越高,

在國際司法和國際關係實踐中的危害越大。 在這方面, 殷鑒不遠。

《澳大利亞金融報》14日稱, 對於畢曉普的言論, 中國外交部直屬的專業研究機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專家予以了猛烈抨擊。

報導引述該院副研究員王震宇的話稱,畢曉普的言論不可接受,這種傲慢的指責不是東亞的處事方式,澳大利亞在融入亞洲世紀的過程中仍要好好學習。王震宇說,畢曉普企圖用“非民主”的標籤在地區事務中孤立中國,澳大利亞政府在處理與中國等東亞國家關係上的老一套思維沒有改變。這是澳大利亞為自己豎的一道籬笆,如果沒有打破這道籬笆的意識,沒人可以幫助澳大利亞。

對此,廣大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網友一:自己的屁股還沒擦乾淨呢,還好意思管別人

網友二:從政治,經濟,文化層面上去剖析,這話有一定道理!

網友三:中國的事情還真是輪不到澳大利亞來指手畫腳。

網友四:管你鳥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澳關係一直是我們在澳華人關心的話題,縱觀最近幾年中澳關係的發展,小編覺得有一篇文章說的非常好,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恐懼與貪婪?這是澳洲民眾評價的中澳關係

2014年11月,澳前總理亞伯特(Tony Anbott)曾對德國總理默克爾稱,澳洲的中國政策受“恐懼與貪婪”驅動,這個評價十分有名。考慮到亞伯特的評論,澳人認為兩國關係複雜並不奇怪。

但是,2016年羅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調查顯示,澳人的實際觀點不僅僅是“恐懼與貪婪”幾個字。

45歲以下的接受調查者有超過一半認為中國更重要,45歲以上接受調查者有超過一半認為美國更重要。

該調查結果明確表明,澳人認識到了澳洲需要接受澳洲作為夾在中美間具有建設性的經濟大國的地位,也認識到澳洲與全球最大兩個國家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的重要性。

影響力方面:

由於中國經濟體量大,澳中兩國人民聯繫密切,再加上兩國間的雙邊關係,中國對澳洲主流觀點的正面影響越來越大。

文化方面:

中國首次被澳人認為是澳洲“在亞洲最好的朋友”,這個說法肯定會在日本掀起波瀾。30%的受調查者認為中國是澳洲最好的朋友,只有25%認為是日本,再往下依次為印尼、新加坡、印度和韓國。而在兩年前的類似調查中,中日對澳的重要性基本相等。

經濟方面:

中國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等方面都表現突出,美國正試圖應對中國希望在國際社會有更強話語權的需求。

總而言之,美國是澳洲的戰略同盟和重要經濟交易夥伴,中國是澳洲最大的交易夥伴也是重要出口國,澳人在考慮澳洲外交關係時緊盯這兩國。中美都重視澳洲的態度,儘量促進中美的經濟合作有利於澳洲的利益。澳人不應當害怕夾在兩國中間。

報導引述該院副研究員王震宇的話稱,畢曉普的言論不可接受,這種傲慢的指責不是東亞的處事方式,澳大利亞在融入亞洲世紀的過程中仍要好好學習。王震宇說,畢曉普企圖用“非民主”的標籤在地區事務中孤立中國,澳大利亞政府在處理與中國等東亞國家關係上的老一套思維沒有改變。這是澳大利亞為自己豎的一道籬笆,如果沒有打破這道籬笆的意識,沒人可以幫助澳大利亞。

對此,廣大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網友一:自己的屁股還沒擦乾淨呢,還好意思管別人

網友二:從政治,經濟,文化層面上去剖析,這話有一定道理!

網友三:中國的事情還真是輪不到澳大利亞來指手畫腳。

網友四:管你鳥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澳關係一直是我們在澳華人關心的話題,縱觀最近幾年中澳關係的發展,小編覺得有一篇文章說的非常好,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恐懼與貪婪?這是澳洲民眾評價的中澳關係

2014年11月,澳前總理亞伯特(Tony Anbott)曾對德國總理默克爾稱,澳洲的中國政策受“恐懼與貪婪”驅動,這個評價十分有名。考慮到亞伯特的評論,澳人認為兩國關係複雜並不奇怪。

但是,2016年羅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調查顯示,澳人的實際觀點不僅僅是“恐懼與貪婪”幾個字。

45歲以下的接受調查者有超過一半認為中國更重要,45歲以上接受調查者有超過一半認為美國更重要。

該調查結果明確表明,澳人認識到了澳洲需要接受澳洲作為夾在中美間具有建設性的經濟大國的地位,也認識到澳洲與全球最大兩個國家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的重要性。

影響力方面:

由於中國經濟體量大,澳中兩國人民聯繫密切,再加上兩國間的雙邊關係,中國對澳洲主流觀點的正面影響越來越大。

文化方面:

中國首次被澳人認為是澳洲“在亞洲最好的朋友”,這個說法肯定會在日本掀起波瀾。30%的受調查者認為中國是澳洲最好的朋友,只有25%認為是日本,再往下依次為印尼、新加坡、印度和韓國。而在兩年前的類似調查中,中日對澳的重要性基本相等。

經濟方面:

中國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等方面都表現突出,美國正試圖應對中國希望在國際社會有更強話語權的需求。

總而言之,美國是澳洲的戰略同盟和重要經濟交易夥伴,中國是澳洲最大的交易夥伴也是重要出口國,澳人在考慮澳洲外交關係時緊盯這兩國。中美都重視澳洲的態度,儘量促進中美的經濟合作有利於澳洲的利益。澳人不應當害怕夾在兩國中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