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總是走向廢墟(成都-暹粒吳哥-金邊-成都 Single Lady攜程自由行一站搞定)

作者:Rachel心靈有耳(旅行家)

美無法掠奪, 美無法霸佔;

美是晨曦中越來越明媚的池中的蓮花和蓮花上獨自對鏡自憐永不落幕的表演;

美是遲暮中一片片歷史的廢墟在夕陽餘光裡越來越神秘的存在;

歷史和你我終有一天一樣會走向廢墟;

只有吳哥之美可以在廢墟中永遠的綻放。

記憶中的2009年, 我對自己說, 去吳哥, 然而陰差陽錯的總不能成行, 也許是我不夠真誠, 那樣的真誠不足以讓我無論如何都要到達~

悄悄溜走的2015年, 甚至沒有過多的選擇糾結, 去吳哥, 不是因為它名聲赫赫, 不得不去, 而是我覺得時間、心境都合適了。

全程攜程訂購, 機票+酒店 3300元

2015.4.28 成都-廣州 廣州-暹粒 宿Mother Home Inn 共計4晚

2015.4.29 Angkor Wat 看日出, Angkor Thom 也就是俗稱小圈

2015.4.30 大圈, 巴肯山看晚霞

2015.5.1 外圈 (女王宮, 荔枝山, 崩密列)

2015.5.2 暹粒-金邊 宿金邊Ohana Hotel

2015.5.3 金邊大皇宮 金邊-廣州 廣州-成都

吳哥是一個你需要好好攻略的地方, 攻略不是要安排在哪一天去到那些點, 而是知道在這些地方曾經發生了什麼, 不然無論是三天亦或是五天, 看到的可能更多是廢墟, 而體會不到她的美。 而幾乎程式化的小圈、大圈、外圈的行程, 在把自己交給司機後幾乎不用操心。

推薦書目:《吳哥之美》蔣勳

該書不是攻略, 不會告訴你應該怎麼走大圈, 小圈, 外圈, 沒有住宿、餐飲、娛樂推薦, 有的只是通過書信體向我們展示吳哥王朝從建立、鼎盛、領悟以及滅亡的過程,

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的感悟, 娓娓道來, 身臨其境。 而本篇遊記名稱也借用了蔣老師一個章節的名稱, 一句話就好像已經觸動了心裡最柔軟的部分, 用最寬廣的眼去接納, 用最敏感的心去感知。

其他書目:《五月盛放》《走遍全球 柬埔寨和吳哥寺》、LP《柬埔寨》(2012)版, 電子書, 隨手翻, 未曾通讀。 後經通讀過並且實踐過的朋友們證實, 《走遍全球 柬埔寨和吳哥窟》最實用。

歷史:

1. 高棉人的起源:傳說古時高棉的一位公主和一個名叫昆填(Kaundinya)的印度貴族結為夫妻, 公主是掌握這片水域的蛇王的女兒。 一天, 昆填的船在水面行駛, 偶遇公主, 他用神器的弓箭射中了公主的船, 驚恐的公主被迫答應嫁給他。 於是公主的父親喝幹了這片水域的誰,

將這片土地作為嫁妝交給昆填掌管, 這個新興的王國被稱為剛迦(Kambuja)。

2. 吳哥王朝:

吳哥既不是柬埔寨的開始, 更不是它的結束……

扶南(phnom, 1-6世紀)是它, 真臘(Chenla 6-8世紀)是它, 到了西元802年, 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西元802-850)宣佈自己是“整個宇宙的君王”, 自此建立起吳哥王朝, 自他之後, 許許多多的君王掌握著東南亞大陸這個偉大帝國的興衰成敗, 如此, 才有了至今仍然輝煌燦爛的吳哥遺產。 其實, 我更認同“吳哥”並不是一個朝代或者王朝, 它應從屬於真臘時代, 元朝時期(西元1296年), 周達觀奉命前往真臘首都吳哥窟, 住了整整一年, 回國之後, 把在吳哥窟種種見聞記錄下來, 寫成了《真臘風土記》就是最好的佐證。 全文8500字, 卻從城郭、宮室、服飾、三教到野人、產婦、病癲、死亡,

再到草木、飛鳥、走獸、蔬菜共計四十則類對鼎盛時期的吳哥進行了全面的詮釋。

有關吳哥的文字記錄最早最全都是在元朝時期的中國, 然而諷刺的是, 歷史再一次印證了牆內開花牆外香, 元成宗不知出於什麼原因, 本來作為間諜的周達觀帶回了當地的點點滴滴, 他卻放棄了攻擊與擴張, 由此《真臘風土記》也就被束之高閣。 在周達觀寫了《真臘風土記》一百多年後的1431年, 真臘被新崛起的暹羅族滅亡, 真臘王朝南遷到金邊建都, 故都吳哥因此荒廢。 直到19世紀, 歐洲人開始侵略亞洲, 這部幾乎被華文世界遺忘的著作, 反而在1819年由法國人雷慕沙翻譯成法文並發表。 而在1860年, 還是法國人亨利.穆奧憑藉此書,

在叢林間發現了沉埋了400多年的吳哥王朝。

在長達4個世紀的吳哥王朝中, 我們也許無法記住每一位曾經的統治者, 但至少瞭解些許帶給我們眼前震撼的那些君王。

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建立吳哥王朝, 建王朝與羅洛斯(Rolus)遺址附近, 西元802-850;

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修建Indratataka人工湖, 大規模水利灌溉工程。 他的統治也標誌吳哥藝術的繁榮, 開始在羅洛斯(Rolus)地區修建寺廟, 包括普利科寺(Preah Ko)和巴孔寺(巴空寺, 巴公寺, Bakong), 統治時期877-889;

耶倫跋摩一世(Yasovarman I): 遷都吳哥, 代表作洛雷寺(Lolei), 巴肯寺(Bakheng), 889-908;

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 興建吳哥寺(Angkor Wat), 1113-1150;

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修繕了吳哥寺, 修建了吳哥王城(Angkor Thom), 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巴戎寺或巴揚寺 Bayon), 母廟塔普倫寺(Ta Prohm, 也是古墓麗影的取景地)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同樣是闍耶跋摩七世, 將十個世紀以來信仰的印度教改為大乘佛教;1181-1219

因陀羅跋摩三世(Indravarman III):1296年,中國元朝特使周達觀造訪,其實是軍事間諜,停留一年,寫下《真臘風土記》,1295-1308。

宗教:

隱約記得中學時代學習政治亦或是歷史中曾經提到,宗教往往成為君主統治的工具,這或許也跟如今“洗腦”相關吧。在吳哥王朝,歷代的君主也都推崇自身的“神化”,宣揚人神合一,而這樣的人神合一總是與多姿多彩的宗教形式相關。比如因陀羅跋摩,他既是王,也是天空之神,比如蘇利耶跋摩,他既是王,也是太陽神……

印度教(Hinduism):Hindu,原本為波斯語,表“印度人“之意,顧名思義,印度教就是印度的民族宗教,也是印度人的生活規範、社會習慣。印度教沒有類似耶穌、釋迦牟尼或者穆罕默德的開教鼻祖,甚至沒有一本像《聖經》或《古蘭經》的盛典。印度神話的趣味在於它主要依賴于口耳相傳,於是神明們的威力和地位可以隨著人們的喜惡而隨時改變。有的神祗原來顯赫一時,後來卻黯然失色;有的卻後來居上,成為掌管關鍵的大神。而神祗也沒有善惡之分,曾經的善神可能從惡,而曾經的惡神也可能從善。神祗之間的戰爭永無勝利,如果有也是暫時的,你會發現在一些大戰中,眼看著代表勝利一方的神祗就要全殲了另外一方,然而話鋒一轉,下一節總有轉折,正是在這樣的相互牽扯的關係中,才讓印度教的故事總是充滿了色彩和些許的孩子氣。我沒有系統的研究它,如果說有,也只是因為吳哥。我終於感悟到了一點點近年來遊歷了一些東南亞國家,也見過一些印度教的佛塔,雕刻,為何感官上覺得色彩鮮豔,面目多猙獰,也正如在印度教雕刻中總顯示的那般,天堂景觀多一致,不必費太多筆墨,就能詮釋,而地獄折磨變化多,那些吸引人的故事呈現總與千奇百怪的折磨和酷刑相關聯。這也似乎印證著中國的一句:幸福大致一樣,而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幸;這還映襯了為何快樂總是輕飄飄的好似隨風就忘記,而停留在內心深處的總是有分量的傷楚;是不是還有一句西方的諺語叫做Life is Pain?

在吳哥寺的長廊中,展現了《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和《羅摩衍那》(Ramayana)兩部印度教的經典史詩。我不曾翻閱過這兩部史書,據說很難懂,此處想起一次與同事的聊天中提到要去吳哥窟,結果這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小哥說你對印度教感興趣啊,我說“沒有”,“那為什麼要去吳哥窟”,“呃,早就想去,因為早就想,沒想過為什麼?”話雖這麼說,不過在一個如果不事先適當瞭解,那麼廢墟就只能是廢墟的吳哥,對於已經看過萬千佛塔煙雨中的人來說,如何凸顯吳哥之美。於是,儘管沒有時間精力或者興趣系統瞭解印度教,但至少可以速食式的快速的瞭解一下它們。

《摩訶婆羅多》:被認為是史上最長的是個,其基本內容在西元前5世紀就已形成,但到西元前後才編定成書。“摩訶”是梵語“偉大”的音譯,“婆羅多”則是印度古代傳說中有名的國王,他的後代為“婆羅多族”。全詩通過對婆羅多族2“俱盧”與“般度”兩大部落首領之間的王位之爭得記敘,貫穿了數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與大約200個故事,穿插大量的神戶傳說、政治法律與宗教訓導,猶如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

《羅摩衍那》:成書於西元2世紀。其題目的梵語意思是“羅摩的有利”,敘述了喬薩羅王國的王子英雄羅摩在繼承王位中所經歷的艱難曲折與磨難,歌頌羅摩的高貴品德和英勇抗暴能力精神。

印度教三大主神分別是世界的創造者梵天,世界的守護者毗濕奴以及毀滅之神濕婆。如果你以為因為梵天是創造者就最厲害那就錯了,還記得印度教的特色是口耳相傳,相互牽制嗎?在遠古時梵天高於一切,到了毗濕奴教派和濕婆教派興起後,他的地位卻不如自己創造的毗濕奴和濕婆崇高,而在吳哥,似乎毗濕奴才是主宰。

佛教(Buddihism):佛教仍起源印度,說起那個讓我又愛又恨的國度,其實我也說不清為什麼想要去看看,既然我對宗教沒有那麼多的瞭解和興趣,可也許正是跟吳哥一樣,就是想而已。佛教誕生於西元前6世紀,創始人古印度北部加吡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子成佛的故事,那個姓喬達摩的王子就是釋迦牟尼。話說我還曾經看過《正見-佛陀的證悟》,可如今似乎留下的也不多了。

佛陀逝世,或者是不是應該叫圓寂後,由於其在生前於不同場合對不同的物件有著不同的說法,佛教內部對釋迦牟尼的交易有了不同的理解和闡釋,西元1世紀前後,產生了新的佛教派別大乘佛教,而小乘佛教完全依照佛陀所說的禮理行事。

“乘”:梵文yana,讀衍那,原指運載工具,比喻佛法濟渡眾生,像洲、車能載人到達彼岸一樣。

“大乘”:梵文Mahayana,讀摩訶衍那;大乘形成後,與“小乘”分庭抗禮,兩派出現了並行發展的趨勢。大乘佛教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過,故大乘佛教也稱為“北傳佛教”;

“小乘”:梵文Hinayana,讀希納衍那。小乘佛教嚴格沿襲佛陀的禮理,沒有任何修改, 故稱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後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印尼以及越南中南部,故也稱“南傳佛教”。

與吳哥有關的神祗:

梵天:又名婆羅摩(Brahma)印度教中的創造宇宙之神,也是智慧神,也稱為梵天,坐騎孔雀;

毗濕奴(Vishnu):印度教中的保護神,坐騎大鵬金翅鳥(伽魯達Garuda),配偶吉祥天女。毗濕奴有十種化身。最常見的毗濕奴手持四件法器,分別為法輪、海螺、蓮花蓓蕾、神杵四大法器;

濕婆(Siva):印度教的破壞神,同時也是轉化再生之神,坐騎白公牛南迪;

林伽(Linga):是濕婆的陽具,是印度教寺廟崇拜濕婆的標誌,是造物主的初始力量之源;

那伽(Naga):多頭蛇神,有三頭、五頭、七頭形象,每年一次的蛻皮被視作不死象徵;高棉人奉蛇神那伽為神靈,它控制雨水,與萬國的繁榮息息相關,同時那伽也被視作連結天界和人間的彩虹之橋,在吳哥處處可見五頭和七頭的那伽參與”攪動乳海“

哈努曼(Hanuman):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八隻手,也傳說是西遊記美猴王的原型,那因為有了猴子的參與,但凡哈奴曼出現的地方,總會有滑稽的感覺;

阿卜莎羅(Apsara):天女,一種地位地下的仙女,是眾神的婢女,在吳哥各處寺廟的浮雕中都能見到她的身影,阿卜莎羅也是柬埔寨民族傳統舞蹈,據說是模仿蛇神那伽的動作;

提婆(Deva):印度教中比人更高級的存在體,是聖人或者半人半神的化身,印度教創世紀篇“攪動乳海”中善的一方;

阿修羅(Asura):印度教中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後來逐漸成為惡魔化身,是”攪動乳海“中惡的一方。

DAY 1:成都-廣州-暹粒

幾乎一整日的奔波,還險些誤了後續航班。對於非聯程的航班來說,2個半小時的轉機時間,對於Yanwuuuuuuuuuuuuuuuuu沒底線的情況來說,實在是有太多的隱患了。感謝我的朋友W同學雪中送炭般的電話,不然影響是深遠的後5天。如果...那麼...,在飛機上一直盯著GPS,看著已經到了廣州上空因為JTGZ原因繞飛,我想說我不得不從新盤算如果誤機,後面的行程該如何調整,並沒有太焦慮和憤怒,原因是大早上被告知延誤的時候就盤算過了,風險可控,損失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看,渺小的我們總是不斷地和自己,和環境和那麼多不可控的因素做著妥協,是的,妥協,然後接納。吳哥,Sooner or Later~~

Check-in,和客棧服務人員商討路線,司機。其實路線沒什麼太多好討論的,唯一需要決定的是順序。我仍然決定第二天一早看日出,因為已漸入雨季,我給自己留好了充足的時間,那意味著就算人品再差,我仍然有三次機會可以會吳哥寺在日出時分的表演。

覓食,路過Red Piano,想來在這個地方停留4晚,會有很多機會來吧,但其實,那真是想多了。不過好在我並不是按圖索驥,一定要追隨攻略的那種人,於是也就隨遇而安的走哪就哪兒吧~至於傳說中Red Piano推崇的Pizza和雞尾酒,如今全是浮雲~~

DAY 2 吳哥窟小圈

Stop 1 Angkor Wat -Angkor Thom(Bayon, Baphuon,空中宮殿Phimeanakss,Terrance of Leper King,Terrance of Elephtant ) -托瑪儂神廟Thommanon-周薩神廟 Chau Say Tevoda(中國援助修復)-茶膠寺 Ta Keo(中國援助修復)-塔布隆寺Ta Prohm

4.00起床,4.30出發,4.50購票,一片漆黑,查票的小哥打著手電筒查票,看了看門票,看了看我,突然就笑出聲來,我一臉疑惑的問他笑啥,他說你的照片....VERY NICE~~我只能說我也覺得是~~

深一腳淺一腳的走了一段路,看到兩片湖,本以為那就是看日出的位置了,但其實是引橋兩邊的護城河,跟著遊人繼續走,穿過幾扇門,請原諒準備工作沒做夠,沒有手電筒,又捨不得用手機的照明,只能估摸著行走,蹭蹭前面小情侶的燈光,每每小夥子細心的為身後的姑娘照腳下的路時,我都會順便趕緊偵查地形,心中一片WA LIANG.

好在並不遠,看到黑暗中影影綽綽的人們開始擺弄相機,那就是目的地了,雖臨近節假日,但看日出的人並沒有想像中的多,甚至還有第一排的好位置,架好我的“大白”,等著看“表演”.....

其實天亮的很快,當人們陸陸續續的準備撤離的時候,突然看見太陽從叢林後面一點一點的爬了上來,原來耐心在什麼時候都是需要的,儘管等待在有些時候看來是有些消極的應對,但等待也常常成了成全我們最好的辦法。

DAY3 大圈

Stop 2 大圈 聖劍寺Preah Khan-龍蟠水池 Neak Pean-塔遜寺Ta Som-東梅奔寺 East Mebon-比粒寺Pre Rup-豆蔻寺Prasat Kravan-斑黛客蒂 Banteay Kdei,由於第一天沒有逛Angkor wat,下午返回Angkor wat-巴肯山 Phnom Bakheng上看晚霞

沿著青石板路邊走邊看,放佛穿越了歷史的長河~

DAY4 外圈

Stop 3 外圈 女王宮 Bantesay Srei-荔枝山-崩密列 Beng Mealea

在這樣的一天行程中,與來自東北的兩位姐姐組團包車前往,崩密列絕對是超乎預期的,姐姐們就是已經去過一次再去一次的哦,5美金的門票跟天朝相比,物超所值,而相比之下,荔枝山則是當中的雞肋,屬於有些地方不去遺憾,去了後悔的地方,20美金的門票則幾乎趕上咱大天朝的物價了~建議大家能省則省,或者去看看高布斯濱吧~

自從發現了這個好像時光隧道的門,大家就停不下來的節奏,而比大家更忙碌的是這扇門~我們離開後,開始排隊照相了~

DAY 5 暹粒-金邊

Stop4 金邊

清晨出發,午後到達金邊,日頭正毒,躲在賓館游泳淋雨曬太陽,沒錯,是淋雨曬太陽,想像著街道上的人們因為暴雨的突如其來狼狽的奔跑,於是更感覺這樣的安排如此暢快淋漓。

日落時分,走上街頭,哪裡知道,一不小心國王又生日了,大皇宮門前廣場上分外熱鬧。

DAY 6 金邊 大皇宮

回程 金邊-廣州-成都

將十個世紀以來信仰的印度教改為大乘佛教;1181-1219

因陀羅跋摩三世(Indravarman III):1296年,中國元朝特使周達觀造訪,其實是軍事間諜,停留一年,寫下《真臘風土記》,1295-1308。

宗教:

隱約記得中學時代學習政治亦或是歷史中曾經提到,宗教往往成為君主統治的工具,這或許也跟如今“洗腦”相關吧。在吳哥王朝,歷代的君主也都推崇自身的“神化”,宣揚人神合一,而這樣的人神合一總是與多姿多彩的宗教形式相關。比如因陀羅跋摩,他既是王,也是天空之神,比如蘇利耶跋摩,他既是王,也是太陽神……

印度教(Hinduism):Hindu,原本為波斯語,表“印度人“之意,顧名思義,印度教就是印度的民族宗教,也是印度人的生活規範、社會習慣。印度教沒有類似耶穌、釋迦牟尼或者穆罕默德的開教鼻祖,甚至沒有一本像《聖經》或《古蘭經》的盛典。印度神話的趣味在於它主要依賴于口耳相傳,於是神明們的威力和地位可以隨著人們的喜惡而隨時改變。有的神祗原來顯赫一時,後來卻黯然失色;有的卻後來居上,成為掌管關鍵的大神。而神祗也沒有善惡之分,曾經的善神可能從惡,而曾經的惡神也可能從善。神祗之間的戰爭永無勝利,如果有也是暫時的,你會發現在一些大戰中,眼看著代表勝利一方的神祗就要全殲了另外一方,然而話鋒一轉,下一節總有轉折,正是在這樣的相互牽扯的關係中,才讓印度教的故事總是充滿了色彩和些許的孩子氣。我沒有系統的研究它,如果說有,也只是因為吳哥。我終於感悟到了一點點近年來遊歷了一些東南亞國家,也見過一些印度教的佛塔,雕刻,為何感官上覺得色彩鮮豔,面目多猙獰,也正如在印度教雕刻中總顯示的那般,天堂景觀多一致,不必費太多筆墨,就能詮釋,而地獄折磨變化多,那些吸引人的故事呈現總與千奇百怪的折磨和酷刑相關聯。這也似乎印證著中國的一句:幸福大致一樣,而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幸;這還映襯了為何快樂總是輕飄飄的好似隨風就忘記,而停留在內心深處的總是有分量的傷楚;是不是還有一句西方的諺語叫做Life is Pain?

在吳哥寺的長廊中,展現了《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和《羅摩衍那》(Ramayana)兩部印度教的經典史詩。我不曾翻閱過這兩部史書,據說很難懂,此處想起一次與同事的聊天中提到要去吳哥窟,結果這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小哥說你對印度教感興趣啊,我說“沒有”,“那為什麼要去吳哥窟”,“呃,早就想去,因為早就想,沒想過為什麼?”話雖這麼說,不過在一個如果不事先適當瞭解,那麼廢墟就只能是廢墟的吳哥,對於已經看過萬千佛塔煙雨中的人來說,如何凸顯吳哥之美。於是,儘管沒有時間精力或者興趣系統瞭解印度教,但至少可以速食式的快速的瞭解一下它們。

《摩訶婆羅多》:被認為是史上最長的是個,其基本內容在西元前5世紀就已形成,但到西元前後才編定成書。“摩訶”是梵語“偉大”的音譯,“婆羅多”則是印度古代傳說中有名的國王,他的後代為“婆羅多族”。全詩通過對婆羅多族2“俱盧”與“般度”兩大部落首領之間的王位之爭得記敘,貫穿了數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與大約200個故事,穿插大量的神戶傳說、政治法律與宗教訓導,猶如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

《羅摩衍那》:成書於西元2世紀。其題目的梵語意思是“羅摩的有利”,敘述了喬薩羅王國的王子英雄羅摩在繼承王位中所經歷的艱難曲折與磨難,歌頌羅摩的高貴品德和英勇抗暴能力精神。

印度教三大主神分別是世界的創造者梵天,世界的守護者毗濕奴以及毀滅之神濕婆。如果你以為因為梵天是創造者就最厲害那就錯了,還記得印度教的特色是口耳相傳,相互牽制嗎?在遠古時梵天高於一切,到了毗濕奴教派和濕婆教派興起後,他的地位卻不如自己創造的毗濕奴和濕婆崇高,而在吳哥,似乎毗濕奴才是主宰。

佛教(Buddihism):佛教仍起源印度,說起那個讓我又愛又恨的國度,其實我也說不清為什麼想要去看看,既然我對宗教沒有那麼多的瞭解和興趣,可也許正是跟吳哥一樣,就是想而已。佛教誕生於西元前6世紀,創始人古印度北部加吡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子成佛的故事,那個姓喬達摩的王子就是釋迦牟尼。話說我還曾經看過《正見-佛陀的證悟》,可如今似乎留下的也不多了。

佛陀逝世,或者是不是應該叫圓寂後,由於其在生前於不同場合對不同的物件有著不同的說法,佛教內部對釋迦牟尼的交易有了不同的理解和闡釋,西元1世紀前後,產生了新的佛教派別大乘佛教,而小乘佛教完全依照佛陀所說的禮理行事。

“乘”:梵文yana,讀衍那,原指運載工具,比喻佛法濟渡眾生,像洲、車能載人到達彼岸一樣。

“大乘”:梵文Mahayana,讀摩訶衍那;大乘形成後,與“小乘”分庭抗禮,兩派出現了並行發展的趨勢。大乘佛教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過,故大乘佛教也稱為“北傳佛教”;

“小乘”:梵文Hinayana,讀希納衍那。小乘佛教嚴格沿襲佛陀的禮理,沒有任何修改, 故稱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後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印尼以及越南中南部,故也稱“南傳佛教”。

與吳哥有關的神祗:

梵天:又名婆羅摩(Brahma)印度教中的創造宇宙之神,也是智慧神,也稱為梵天,坐騎孔雀;

毗濕奴(Vishnu):印度教中的保護神,坐騎大鵬金翅鳥(伽魯達Garuda),配偶吉祥天女。毗濕奴有十種化身。最常見的毗濕奴手持四件法器,分別為法輪、海螺、蓮花蓓蕾、神杵四大法器;

濕婆(Siva):印度教的破壞神,同時也是轉化再生之神,坐騎白公牛南迪;

林伽(Linga):是濕婆的陽具,是印度教寺廟崇拜濕婆的標誌,是造物主的初始力量之源;

那伽(Naga):多頭蛇神,有三頭、五頭、七頭形象,每年一次的蛻皮被視作不死象徵;高棉人奉蛇神那伽為神靈,它控制雨水,與萬國的繁榮息息相關,同時那伽也被視作連結天界和人間的彩虹之橋,在吳哥處處可見五頭和七頭的那伽參與”攪動乳海“

哈努曼(Hanuman):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八隻手,也傳說是西遊記美猴王的原型,那因為有了猴子的參與,但凡哈奴曼出現的地方,總會有滑稽的感覺;

阿卜莎羅(Apsara):天女,一種地位地下的仙女,是眾神的婢女,在吳哥各處寺廟的浮雕中都能見到她的身影,阿卜莎羅也是柬埔寨民族傳統舞蹈,據說是模仿蛇神那伽的動作;

提婆(Deva):印度教中比人更高級的存在體,是聖人或者半人半神的化身,印度教創世紀篇“攪動乳海”中善的一方;

阿修羅(Asura):印度教中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後來逐漸成為惡魔化身,是”攪動乳海“中惡的一方。

DAY 1:成都-廣州-暹粒

幾乎一整日的奔波,還險些誤了後續航班。對於非聯程的航班來說,2個半小時的轉機時間,對於Yanwuuuuuuuuuuuuuuuuu沒底線的情況來說,實在是有太多的隱患了。感謝我的朋友W同學雪中送炭般的電話,不然影響是深遠的後5天。如果...那麼...,在飛機上一直盯著GPS,看著已經到了廣州上空因為JTGZ原因繞飛,我想說我不得不從新盤算如果誤機,後面的行程該如何調整,並沒有太焦慮和憤怒,原因是大早上被告知延誤的時候就盤算過了,風險可控,損失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看,渺小的我們總是不斷地和自己,和環境和那麼多不可控的因素做著妥協,是的,妥協,然後接納。吳哥,Sooner or Later~~

Check-in,和客棧服務人員商討路線,司機。其實路線沒什麼太多好討論的,唯一需要決定的是順序。我仍然決定第二天一早看日出,因為已漸入雨季,我給自己留好了充足的時間,那意味著就算人品再差,我仍然有三次機會可以會吳哥寺在日出時分的表演。

覓食,路過Red Piano,想來在這個地方停留4晚,會有很多機會來吧,但其實,那真是想多了。不過好在我並不是按圖索驥,一定要追隨攻略的那種人,於是也就隨遇而安的走哪就哪兒吧~至於傳說中Red Piano推崇的Pizza和雞尾酒,如今全是浮雲~~

DAY 2 吳哥窟小圈

Stop 1 Angkor Wat -Angkor Thom(Bayon, Baphuon,空中宮殿Phimeanakss,Terrance of Leper King,Terrance of Elephtant ) -托瑪儂神廟Thommanon-周薩神廟 Chau Say Tevoda(中國援助修復)-茶膠寺 Ta Keo(中國援助修復)-塔布隆寺Ta Prohm

4.00起床,4.30出發,4.50購票,一片漆黑,查票的小哥打著手電筒查票,看了看門票,看了看我,突然就笑出聲來,我一臉疑惑的問他笑啥,他說你的照片....VERY NICE~~我只能說我也覺得是~~

深一腳淺一腳的走了一段路,看到兩片湖,本以為那就是看日出的位置了,但其實是引橋兩邊的護城河,跟著遊人繼續走,穿過幾扇門,請原諒準備工作沒做夠,沒有手電筒,又捨不得用手機的照明,只能估摸著行走,蹭蹭前面小情侶的燈光,每每小夥子細心的為身後的姑娘照腳下的路時,我都會順便趕緊偵查地形,心中一片WA LIANG.

好在並不遠,看到黑暗中影影綽綽的人們開始擺弄相機,那就是目的地了,雖臨近節假日,但看日出的人並沒有想像中的多,甚至還有第一排的好位置,架好我的“大白”,等著看“表演”.....

其實天亮的很快,當人們陸陸續續的準備撤離的時候,突然看見太陽從叢林後面一點一點的爬了上來,原來耐心在什麼時候都是需要的,儘管等待在有些時候看來是有些消極的應對,但等待也常常成了成全我們最好的辦法。

DAY3 大圈

Stop 2 大圈 聖劍寺Preah Khan-龍蟠水池 Neak Pean-塔遜寺Ta Som-東梅奔寺 East Mebon-比粒寺Pre Rup-豆蔻寺Prasat Kravan-斑黛客蒂 Banteay Kdei,由於第一天沒有逛Angkor wat,下午返回Angkor wat-巴肯山 Phnom Bakheng上看晚霞

沿著青石板路邊走邊看,放佛穿越了歷史的長河~

DAY4 外圈

Stop 3 外圈 女王宮 Bantesay Srei-荔枝山-崩密列 Beng Mealea

在這樣的一天行程中,與來自東北的兩位姐姐組團包車前往,崩密列絕對是超乎預期的,姐姐們就是已經去過一次再去一次的哦,5美金的門票跟天朝相比,物超所值,而相比之下,荔枝山則是當中的雞肋,屬於有些地方不去遺憾,去了後悔的地方,20美金的門票則幾乎趕上咱大天朝的物價了~建議大家能省則省,或者去看看高布斯濱吧~

自從發現了這個好像時光隧道的門,大家就停不下來的節奏,而比大家更忙碌的是這扇門~我們離開後,開始排隊照相了~

DAY 5 暹粒-金邊

Stop4 金邊

清晨出發,午後到達金邊,日頭正毒,躲在賓館游泳淋雨曬太陽,沒錯,是淋雨曬太陽,想像著街道上的人們因為暴雨的突如其來狼狽的奔跑,於是更感覺這樣的安排如此暢快淋漓。

日落時分,走上街頭,哪裡知道,一不小心國王又生日了,大皇宮門前廣場上分外熱鬧。

DAY 6 金邊 大皇宮

回程 金邊-廣州-成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