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i·寧德」尋鄉好味,古田人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這麼一碗飯

故鄉是什麼?我記得有一次, 我一個人晚上12點才從公司回到家。 那天, 街上的路燈特別的亮, 橘黃色的燈光把我的影子拉的特別的長,

我抬頭看了一眼月亮, 月亮也是特別的圓特別的亮。 我就一個人在心裡默默念著:“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默念了兩三遍, 我就突然想回家了。

我的故鄉就是一個小村鎮, 不大的面積, 不多的人。 它就是前洋村, 一個悠閒靜謐的小村。 明清古厝, 青磚黛瓦,

飛簷翹角, 雕樑畫棟, 木格鏤窗, 是歲月留下的珍寶。 它雖然小, 歷史的厚度卻一點也不薄, 時光更是在村中的小河裡默默流動。 余三江、劉捷生、黃扆禹等革命志士也曾走過這裡, 留下紅色紀念。

記憶裡前洋村, 天還沒亮時, 屋外已經有公雞在打鳴了。

公雞打鳴的兩三聲裡, 窸窸窣窣的一陣響動, 睡在外間的外婆已經起來做飯了。 揉揉眼睛, 房子外邊, 別家人也都陸陸續續的起了。

農村裡很少人貪睡的, 一日之計在於晨, 無論是誰, 天亮的時候被子也都已經疊好了。 起床後的沒一會, 家家戶戶房頂上的煙囪就開始一陣一陣的往外冒煙氣, 一圈一圈的。

那時每天起大早的是我的外婆。 父母不在, 我就像個小皮球一樣天天跟著她。 她給我梳小辮, 給我買薄荷糖, 還用小絲巾給我做小老鼠玩……而我, 最喜歡的就是圍在爐灶邊, 看她做飯。

晨起後, 外婆會先去柴房抱一捆柴放在柴火灶旁, 然後去水缸裡盛一桶水做飯, 用一些幹枝放入火灶裡, 劃上一隻火柴, “嚓”的一聲, 幹枝被點起, 這時再放入幾根柴火棍, 柴火灶裡的火就被生起來了。

生好火, 她就像一個陀螺忙活開了。 倒水洗菜洗米洗鍋, 放米切菜擺筷。 時不時還要抽出空來, 照看一下火苗有沒有熄滅。 大鐵鍋好煮飯菜, 卻也難煮。 火溫好時, “吱溜”、“騰”、“嚓”等各種各樣的擬聲詞就像在開音樂會一樣, 唰唰的在大鐵鍋裡奏響交響樂。 然而這個火溫卻是難以控制的, 你得時不時的湊近柴火灶的“小門”去看, 必要時還要用火筒吹一吹, 或者用火鉗夾一夾柴火。

用柴火灶煮出來的菜不知道為什麼,就格外的香。當我探頭探腦的看鍋裡快要煮好的菜時,外婆就會動動鏟子,對我說:“等會啊,就快好了。”而我,總是能在開飯前先嘗上外婆做的菜。

對於我來說,在前洋村的那段日子總是記憶深刻的。和小夥伴玩了一天,走在回家的鄉間小路裡,遠遠的就看見家家戶戶的炊煙不斷地往上飄,往上飄。眼看著就要被清風送到我們的眼前,又忽的不見了。我知道,家裡的柴火灶已經生起火來了,而外婆也正等著我回去吃飯。

有人說,炊煙就是故鄉。而我卻想說,故鄉是炊煙下的柴火灶。離家萬里,山水相隔。記憶裡的故鄉,有炊煙,有火筒,有疊好的柴,還有那冒著白煙絲的柴火飯。城市裡,已經很難看見故鄉裡每家每戶都有的柴火灶了。沒有了柴火灶,想要再吃上一桌柴火飯也是不可能了。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

部分來源網路丨圖片素材

我們很努力地尋找圖片作者

可還是有部分圖片無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請及時聯繫我們

智己策略丨愛寧德

行走丨發現丨記錄丨傳播

用柴火灶煮出來的菜不知道為什麼,就格外的香。當我探頭探腦的看鍋裡快要煮好的菜時,外婆就會動動鏟子,對我說:“等會啊,就快好了。”而我,總是能在開飯前先嘗上外婆做的菜。

對於我來說,在前洋村的那段日子總是記憶深刻的。和小夥伴玩了一天,走在回家的鄉間小路裡,遠遠的就看見家家戶戶的炊煙不斷地往上飄,往上飄。眼看著就要被清風送到我們的眼前,又忽的不見了。我知道,家裡的柴火灶已經生起火來了,而外婆也正等著我回去吃飯。

有人說,炊煙就是故鄉。而我卻想說,故鄉是炊煙下的柴火灶。離家萬里,山水相隔。記憶裡的故鄉,有炊煙,有火筒,有疊好的柴,還有那冒著白煙絲的柴火飯。城市裡,已經很難看見故鄉裡每家每戶都有的柴火灶了。沒有了柴火灶,想要再吃上一桌柴火飯也是不可能了。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

部分來源網路丨圖片素材

我們很努力地尋找圖片作者

可還是有部分圖片無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請及時聯繫我們

智己策略丨愛寧德

行走丨發現丨記錄丨傳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