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有些天恨死你的另一半了?你不是一個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看著你家親愛的然後突然感覺到強烈的不喜歡, 幾乎快到討厭的程度?如果是的話, 恭喜你, 有這種感覺的不止你一個人。

其實, 人人都有一些時候會討厭自己最愛的人。 雖然有些人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

在一系列研究中, 美國心理學家Vivian Zayas和Yuichi Shoda發現人們對他們的另一半並不是只有愛或者恨, 而是既愛又恨。

研究者讓參加者想著一個他們很喜歡的人,

比如戀人或者別的什麼重要的人, 反正就是很有好感的那種, 然後報告他們對那個人的正面和負面感覺。

不出所料, 人們報告的正面感覺很強烈, 而負面感覺很輕微。

但這都只是問題的表面!他們對那個人的感覺真的這麼一邊倒嗎?

並不。 隨後, 研究者測試了人們對那個人的內在感受(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感覺)。

怎麼測試呢?靠測反應速度:他們會在電腦螢幕上看到那個重要的人的名字, 緊接著出現一個詞。 這個詞既可能是積極正面的(比如幸運, 小貓咪), 也可能是消極負面的(比如垃圾, 癌症)。 他們要用最快的速度判斷這些詞是正面還是負面。

可這跟人們對另一半的愛與恨有什麼關係呢?

想著愉快的事情的時候, 如果看到一個正面的詞語, 我們能更快意識到它是積極的;但如果看到負面的詞語, 我們要更久才能意識到它是消極的。 如果想著不開心的事情, 看到這些詞時的反應就會反過來。 這就是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

反過來, 根據人們對詞語的反應, 就能窺探他們想著的東西是討喜的還是不討喜的。

跟中性的東西(比如一串無意義的字母BBBB)比起來, 想著 “夕陽”或“蜘蛛”的時候做詞性判斷的結果是這樣的:

接下來的事情就有意思了。 那個對自己很重要的人討不討喜呢?

結果是這樣的:

不出所料, 看到另一半名字加快了人們分類正面詞語的反應速度。

但是!分類負面詞語的反應速度也並沒有被減慢, 反而變快了!

雖然嘴上說自己對這些人的感覺很好很正面, 但在無意識的程度上, 人們對這些人是同時有正面和負面兩種感覺的。

仔細想想, 那些跟我們最親近的人, 比如伴侶,也的確能使我們產生兩個極端的強烈感覺——有時候想到他們就如沐春風,有時候想起來就噁心。

這些發現有什麼啟示?

首先,愛與恨都是親密關係的一部分。就算你對另一半有負面的感覺,也不代表你錯了,或者這段感情根本就是錯的,也並不意味著你沒有在愛ta。

人們一談到戀愛關係往往都只關注正面或者負面感覺,把它們割裂對立起來,說好感越多不好的感覺就越少什麼的。

雖然說某一刻你對ta愛越多恨越少可能沒什麼毛病,但是這並不能闡釋整個戀愛關係的複雜本質——連解釋其中一天都不能。

我們對另一半的感覺每時每刻都在變,與另一個同樣多面立體複雜的人共用一段生命旅程本來就是這樣的。戀愛關係不需要永遠都是幸福快樂健康的,關鍵是正面對負面經歷的比例要足夠高。

所以,不管你朋友怎麼在朋友圈秀恩愛,你要知道他們也有想把另一半和“垃圾”分到同一類的時候。

PS:Zayas和Shoda的實驗裡還有另一種情境,就是看參加者對他們非常不喜歡卻偏偏對自己生命有重要意義的人——比如前任或分居的父母——的內在感覺。

結果是這樣的:

看見這些人的名字的時候,人們分類負面詞語和正面詞語的的反應都變快了。這表明對那些深惡痛絕的人,人們的感覺也並不是只有恨。

就算我們聲稱恨死了這些人,其實還是有一些好感的(只是在意識裡不會承認罷了)。

人真是複雜的動物啊。

References

Gordon, 2017. Hate Your Partner Some Days? Research Shows You’re Not Alone. Psychologytoda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between-you-and-me/201703/hate-your-partner-some-days-research-shows-youre-not-alone

Zayas, V., & Shoda, Y. (2015). Love you? Hate you? Maybe it’s both: Evidence that significant others trigger bivalent-prim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6(1), 56-64.

比如伴侶,也的確能使我們產生兩個極端的強烈感覺——有時候想到他們就如沐春風,有時候想起來就噁心。

這些發現有什麼啟示?

首先,愛與恨都是親密關係的一部分。就算你對另一半有負面的感覺,也不代表你錯了,或者這段感情根本就是錯的,也並不意味著你沒有在愛ta。

人們一談到戀愛關係往往都只關注正面或者負面感覺,把它們割裂對立起來,說好感越多不好的感覺就越少什麼的。

雖然說某一刻你對ta愛越多恨越少可能沒什麼毛病,但是這並不能闡釋整個戀愛關係的複雜本質——連解釋其中一天都不能。

我們對另一半的感覺每時每刻都在變,與另一個同樣多面立體複雜的人共用一段生命旅程本來就是這樣的。戀愛關係不需要永遠都是幸福快樂健康的,關鍵是正面對負面經歷的比例要足夠高。

所以,不管你朋友怎麼在朋友圈秀恩愛,你要知道他們也有想把另一半和“垃圾”分到同一類的時候。

PS:Zayas和Shoda的實驗裡還有另一種情境,就是看參加者對他們非常不喜歡卻偏偏對自己生命有重要意義的人——比如前任或分居的父母——的內在感覺。

結果是這樣的:

看見這些人的名字的時候,人們分類負面詞語和正面詞語的的反應都變快了。這表明對那些深惡痛絕的人,人們的感覺也並不是只有恨。

就算我們聲稱恨死了這些人,其實還是有一些好感的(只是在意識裡不會承認罷了)。

人真是複雜的動物啊。

References

Gordon, 2017. Hate Your Partner Some Days? Research Shows You’re Not Alone. Psychologytoda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between-you-and-me/201703/hate-your-partner-some-days-research-shows-youre-not-alone

Zayas, V., & Shoda, Y. (2015). Love you? Hate you? Maybe it’s both: Evidence that significant others trigger bivalent-prim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6(1), 56-64.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