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環畫、老傢俱……成都這些地方專賣“回憶”

對於戀物癖來說, 他們愛的不僅僅是物品本身, 更是對美好回憶的回味。 在成都, 專賣“回憶”的小店其實不少, 它們藏身於鬧市之中, 卻安安靜靜地沉澱著歲月的味道, 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變遷。

亮佳鴻華二手市場

亮佳鴻華有一家非常值得一去的二手燈具店, 店裡上下兩層, 堆滿了從酒店奢華到日系清新等各種風格的燈具。

老闆娘從各種地方收來這些燈, 他們可能曾經屬於星級酒店、咖啡廳,

甚至姑娘的閨房, 每一盞有著使用過後的獨特味道。

除了燈具, 這裡還有畫框、窗板、雕花木門板, 價格不一, 從幾十到幾百不等。

去亮佳鴻華, 有一間店一定不能錯過, 叫“古玩老傢俱”, 藏在市場最裡邊的一棟老房子裡, 店招被幾株竹子和雜物擋去大半, 沒人帶路, 還真不容易找到。

這裡的東西可以說是亮佳鴻華整個市場裡品類最多的, 從清代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西都有。

店裡的物品以生活用品居多,有的是四川本地民俗物品,有的是從外地收回來的,還有的是老闆自己特別喜歡,所以收下來的。

洪河二手市場

洪河二手市場距離亮佳鴻華二手市場不遠,兩個市場功能都一樣,風格也是大而全。

但洪河精品的舊物店更多些,都是老闆四處收來的,價錢1元到幾百上千的都有。

舊照片

絲繡

手工掛毯

會響的琴

銅火鍋

香爐

根雕

鐘錶

老王家的理髮鋪

高攀路26號曾是成都的白藥廠,所謂白藥,不是“雲南白藥”的藥,是火藥的藥。廠區面積不小,很多廢棄的洋務運動時期的廠房讓這裡變成了一個非常帶感的文青聚集地。

在這個充滿懷舊文藝氣息的舊廠區裡,老王的理髮鋪顯得更加獨樹一幟。

由於是廠房改建,整個店裡面非常開闊。不過感到意外的是,眼前的樣子完全無法把它與“理髮鋪”做聯繫。

但與其說它是個理髮鋪,覺得它更像一個酒吧或者咖啡館。復古的檯球桌,超大幅的牆面塗鴉,牆角的復古鋼琴,鋼筋架構,泛黃的舊事小人兒書,老式的磁帶答錄機,非常美好的小花園……

老王說,他想讓來的人都能有不同於別處的感受,看得愉悅,聊得開心,剪得盡興,然後美美的離開。

行知書屋

經營獨立書店還能賺錢,在圖書行業如此不景氣的現在,老劉的行知書屋連環畫之家絕對是個特殊的存在。賣書20多年,鋪面幾度搬遷,但不管老劉到哪裡,老主顧都會一路追隨。

“行知書屋”不賣書,只賣連環畫,這可能是成都最後一家連環畫專營店。一路追隨的“連友”們,買的不是連環畫,而是童年回憶。

劉老闆說,當年很多風靡一時的連環畫,如《紅燈記》《白毛女》以及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都可以在他這裡找到。

黃底紅字的招牌略顯破舊,不足10平方米的面積很是逼仄,擺滿書之後客人要行走都有些困難。

然而就在如此有限的空間裡,老闆老劉還留了一塊空間懸掛書畫,並且擺上一壺功夫茶,足以看出他的閒情逸致。

在多數人已經撤離這個行業的時候,老劉依然在堅持。“希望有一天,連環畫能像川劇一樣,作為文化傳承得到保護,那是一代人的記憶。”

毛邊書局

成都西門的一個老小區內,45歲的湖北人傅天斌在這裡經營著一家老舊書店,取名毛邊書局。從僅兩平方米的小櫥窗到如今百平米的套三房間,毛邊書局已經20年了。

多年來,店址幾度更換,但都隱身於社區內。藏書也從最初的幾十本到了現在的10萬餘冊。

儘管店址隱蔽,但在書友圈中,“毛邊書局”的名聲卻不小。20年來,書店流通的舊書達百余萬冊,買家甚至遠至海外。

收到的書友來信也多達3000多封,其中包括不少名人大家。讓傅天斌引以為傲的是,書店的店招題字正是來自於流沙河。

書店名字叫毛邊書局,自然收藏有不少毛邊書。所謂毛邊書,就是指裝訂後不切邊的書籍,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切,保留天頭、地腳和書口。毛邊書樸素天然,不事雕琢,最受藏家青睞。毛邊書需要裁一頁看一頁,在裁書的過程中去除浮躁,使閱讀中增加了一種情趣。“現在舊版的毛邊書數量稀少,很受人追捧,已經成為熱門收藏品種之一。現在店裡真正的毛邊書也不是特別多,大概有2000多冊。”

傅天斌大概不是個合格的商人,他做這一切都帶著愛書的情結,他的毛邊書局就是個書的中轉站,他迎接這些書的到來,再好好地把它們送到愛書人手中,如此,日復一日地在書堆裡打轉。

韶光易逝,唯有回憶不老。縱使有一天,我們已經兒孫滿堂,有著被歲月沖刷後的臉龐,但還是要記得,那一段最純粹的時光。

綜合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成都事兒

編輯丨蘭尼斯特

店裡的物品以生活用品居多,有的是四川本地民俗物品,有的是從外地收回來的,還有的是老闆自己特別喜歡,所以收下來的。

洪河二手市場

洪河二手市場距離亮佳鴻華二手市場不遠,兩個市場功能都一樣,風格也是大而全。

但洪河精品的舊物店更多些,都是老闆四處收來的,價錢1元到幾百上千的都有。

舊照片

絲繡

手工掛毯

會響的琴

銅火鍋

香爐

根雕

鐘錶

老王家的理髮鋪

高攀路26號曾是成都的白藥廠,所謂白藥,不是“雲南白藥”的藥,是火藥的藥。廠區面積不小,很多廢棄的洋務運動時期的廠房讓這裡變成了一個非常帶感的文青聚集地。

在這個充滿懷舊文藝氣息的舊廠區裡,老王的理髮鋪顯得更加獨樹一幟。

由於是廠房改建,整個店裡面非常開闊。不過感到意外的是,眼前的樣子完全無法把它與“理髮鋪”做聯繫。

但與其說它是個理髮鋪,覺得它更像一個酒吧或者咖啡館。復古的檯球桌,超大幅的牆面塗鴉,牆角的復古鋼琴,鋼筋架構,泛黃的舊事小人兒書,老式的磁帶答錄機,非常美好的小花園……

老王說,他想讓來的人都能有不同於別處的感受,看得愉悅,聊得開心,剪得盡興,然後美美的離開。

行知書屋

經營獨立書店還能賺錢,在圖書行業如此不景氣的現在,老劉的行知書屋連環畫之家絕對是個特殊的存在。賣書20多年,鋪面幾度搬遷,但不管老劉到哪裡,老主顧都會一路追隨。

“行知書屋”不賣書,只賣連環畫,這可能是成都最後一家連環畫專營店。一路追隨的“連友”們,買的不是連環畫,而是童年回憶。

劉老闆說,當年很多風靡一時的連環畫,如《紅燈記》《白毛女》以及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都可以在他這裡找到。

黃底紅字的招牌略顯破舊,不足10平方米的面積很是逼仄,擺滿書之後客人要行走都有些困難。

然而就在如此有限的空間裡,老闆老劉還留了一塊空間懸掛書畫,並且擺上一壺功夫茶,足以看出他的閒情逸致。

在多數人已經撤離這個行業的時候,老劉依然在堅持。“希望有一天,連環畫能像川劇一樣,作為文化傳承得到保護,那是一代人的記憶。”

毛邊書局

成都西門的一個老小區內,45歲的湖北人傅天斌在這裡經營著一家老舊書店,取名毛邊書局。從僅兩平方米的小櫥窗到如今百平米的套三房間,毛邊書局已經20年了。

多年來,店址幾度更換,但都隱身於社區內。藏書也從最初的幾十本到了現在的10萬餘冊。

儘管店址隱蔽,但在書友圈中,“毛邊書局”的名聲卻不小。20年來,書店流通的舊書達百余萬冊,買家甚至遠至海外。

收到的書友來信也多達3000多封,其中包括不少名人大家。讓傅天斌引以為傲的是,書店的店招題字正是來自於流沙河。

書店名字叫毛邊書局,自然收藏有不少毛邊書。所謂毛邊書,就是指裝訂後不切邊的書籍,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切,保留天頭、地腳和書口。毛邊書樸素天然,不事雕琢,最受藏家青睞。毛邊書需要裁一頁看一頁,在裁書的過程中去除浮躁,使閱讀中增加了一種情趣。“現在舊版的毛邊書數量稀少,很受人追捧,已經成為熱門收藏品種之一。現在店裡真正的毛邊書也不是特別多,大概有2000多冊。”

傅天斌大概不是個合格的商人,他做這一切都帶著愛書的情結,他的毛邊書局就是個書的中轉站,他迎接這些書的到來,再好好地把它們送到愛書人手中,如此,日復一日地在書堆裡打轉。

韶光易逝,唯有回憶不老。縱使有一天,我們已經兒孫滿堂,有著被歲月沖刷後的臉龐,但還是要記得,那一段最純粹的時光。

綜合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成都事兒

編輯丨蘭尼斯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