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時間有限,我們單刀直入”總理答記者問的精華都在這兒!

環環跑兩會

今天上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 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兒個環環有點兒牛, 一不小心就擠到了第一排!小傲嬌下~(^o^)/~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現場圖)

眼前的這條紅地毯路、這扇金色大門, 那是相當搶鏡↓↓大家對著這條路、這扇門好幾個小時, 就是為了等待總理的出現!總理還沒到, 快門聲就已經響徹大廳。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總理入場後, 說:時間有限, 我們單刀直入。 然後, 答記者問就單刀直入滴開始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來看看總理今年說了哪些最“強”音!

01

Q: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

中國希望從美國那兒得到什麼?中國對於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的底線是什麼?您是否有信心實現這樣的中美關係的發展?還是覺得前路比較艱難?

A:李克強:

要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這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不是風雲變幻能夠動搖的, 也動搖不得。 有了這樣一個政治基礎, 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廣闊的。

我們雙方都需要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溝通, 坐下來談, 增進相互瞭解和理解, 現在兩國外交部門正就兩國元首會晤進行溝通。

至於貿易, 雖然中方是貿易順差, 但是企業生產的產品利潤90%以上是美國企業拿走了, 中國的生產企業拿到的利潤最低只有2%—3%。 當然, 各方的統計方法可能不一, 沒關係, 我們坐下來談, 總是會有共識, 即便一時達不成共識, 可以擱置分歧,

智者的辦法是擴大共同利益, 分歧點所占比例就會更小。

中方希望, 中美關係不管有什麼樣的坎坷, 還是要向前走、向好處走。

02

Q: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下調到6.5%左右, 是否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中國是否能夠繼續扮演世界經濟的推動者?

A:李克強:

增長6.5%這個速度不低了, 也很不容易。 這符合經濟規律, 也可以使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會低, 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情況下推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力量。

對中國來講, 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 我們保持中高速的穩定增長, 本身就是在為世界穩定做貢獻。

03

Q:人民日報記者:

本屆政府要精簡1/3的行政審批事項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了,

那麼剩下的2/3呢?

A:李克強:

簡政放權核心是要轉變政府職能。 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 刀刃向內。

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後監管和優化對人民群眾的服務上。 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 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

向依法依規的市場主體發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號;向依靠勞動創業創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綠燈;對那些違法違規不良行為, 就要及時亮出黃牌, 甚至出紅牌罰他下場。

04

Q: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

中國打算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和行動來緩解緊張的地區局勢?中方將如何同日本等相關國家合作, 解決所謂的朝核問題。

A:李克強:

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中國始終是核不擴散體系的堅定維護者。按常理說,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

05

Q:中央電視臺、央視網、央視新聞移動網記者:

今年會不會出現群體性的失業問題?

A:李克強:

我們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對於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06

Q: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過去4年多最重要的成就是什麼?最難攻克的又是什麼?

A:李克強:

4年來施政的主要成果,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們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始終是中高速增長,4年來增速波動也就是1個百分點左右,可以說是平穩的。

說到最難的,還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比如說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這不僅會觸動利益,而且要觸動靈魂。

我到有的地方去看,在簡政放權中一次封了108個公章,用一個公章代替。中國太大,不知道類似的情況哪些地方還有。不管有什麼樣的阻力,我們都有足夠的韌性推動改革。

07

Q:深圳特區報、獨特新聞用戶端記者:

“雙創”的熱情會持久嗎?

A:李克強:

“雙創”覆蓋了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是有著很強的生命力的。新業態的成長也倒逼了政府職能轉變。

中國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高技能的人才,與8億左右的勞動力結合起來,能創造的財富,激發的能量是難以估算的。政府要創造環境,讓人民群眾創業創新的熱情持久不衰,當然“雙創”和許多新事物一樣,發展過程當中一些方面、一些企業會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確的。

08

Q:鳳凰衛視、鳳凰網記者:

在落實“一國兩制”這個原則問題上是否會更加強調“一國”而弱化“兩制”?或者以後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會減少?

A:李克強:

“一國兩制”的實踐要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至於說支持香港發展,中央政府會不斷地加大力度,會繼續出臺許多有利於香港發展、有利於內地和香港合作的舉措。

09

Q:塔斯社記者:如何評價中俄關係?

A:李克強:

中俄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僅有利於地區,也有利於世界。去年,我曾經說希望中俄經貿關係當年能夠有轉折性變化,現在應該說這個預言實現了。

10

Q:《財新》記者: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下跌、外儲下降或者外匯管制的代價?

A:李克強:

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是比較小的。我們不希望通過貶值來增加出口。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充裕的,是足以支付進口和滿足短期償債需要的。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上有分量,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

11

Q:路透社記者:

如果我是一名礦工或是鋼廠工人,我能在本省找到什麼樣的新工作呢?今年預計哪些部門會出現工作崗位增加?

A:李克強:

如果你是一名煤礦工人,這個礦被淘汰,或者暫時停產了,我看你有很強的、靈活的就業能力,我建議你到新動能去,或者到老動能產生的新職業當中去。而且中國很多企業是有文化的,他們對老職工有感情,去新崗位就業了,企業仍然還會給一些補貼,扶上馬、送一程。

12

Q:澎湃新聞記者:

房屋產權70年到期後怎麼辦?

A:李克強:

國務院已經要求有關部門作了回應,就是可以續期,不需申請,沒有前置條件,也不影響交易。國務院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就不動產保護相關法律抓緊研究提出議案。

13

Q:泰國經理報記者:

中國在亞太地區發揮怎樣作用?中美如何在這個地區繼續和平共處?

A:李克強:

我們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冷戰思維下所謂“選邊站隊”的事情發生,有什麼事情按是非曲直來說話。

我們希望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使東盟國家能從中得到機遇,而不是讓你們感到麻煩。

14

Q:新華社記者:

企業抱怨稅費負擔過重,消費者抱怨很多高品質的產品在國內生產不了。有什麼進一步改進的政策措施?

A:李克強:

今年要推進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中央政府要帶頭,一律減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我們還要通過像降網費、電費、物流成本等措施,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

對於普通消費者所需要的一些優質產品一時供給不上,我們可能考慮降低關稅、增加進口。

15

Q:臺灣聯合報記者:

大陸要如何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及如何維護兩岸同胞的福祉?

A:李克強:

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堅決維護台海和平。

我們會繼續提供優惠,讓台商、臺灣同胞和大陸一起共用發展的機遇,終歸我們是一家人。

16

Q:法蘭西廣播公司記者:中國將如何對待歐盟在華企業?

A:李克強:會不斷擴大對歐盟企業的准入,只要註冊了,就一視同仁。

17

Q:新京報記者:

每當重大活動來的時候藍天就回來了,怎麼樣才能讓持續的藍天不再是奢侈品呢?

A:李克強:

藍天和空氣一樣,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了五條措施,會堅定地向前推進,真正打一場“藍天保衛戰”。大自然的陰晴風雨不是人類能支配的,但是我們可以支配我們的行為,可以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

環球人物新媒體根據網路資料整理

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中國始終是核不擴散體系的堅定維護者。按常理說,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

05

Q:中央電視臺、央視網、央視新聞移動網記者:

今年會不會出現群體性的失業問題?

A:李克強:

我們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對於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06

Q: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過去4年多最重要的成就是什麼?最難攻克的又是什麼?

A:李克強:

4年來施政的主要成果,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們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始終是中高速增長,4年來增速波動也就是1個百分點左右,可以說是平穩的。

說到最難的,還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比如說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這不僅會觸動利益,而且要觸動靈魂。

我到有的地方去看,在簡政放權中一次封了108個公章,用一個公章代替。中國太大,不知道類似的情況哪些地方還有。不管有什麼樣的阻力,我們都有足夠的韌性推動改革。

07

Q:深圳特區報、獨特新聞用戶端記者:

“雙創”的熱情會持久嗎?

A:李克強:

“雙創”覆蓋了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是有著很強的生命力的。新業態的成長也倒逼了政府職能轉變。

中國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高技能的人才,與8億左右的勞動力結合起來,能創造的財富,激發的能量是難以估算的。政府要創造環境,讓人民群眾創業創新的熱情持久不衰,當然“雙創”和許多新事物一樣,發展過程當中一些方面、一些企業會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確的。

08

Q:鳳凰衛視、鳳凰網記者:

在落實“一國兩制”這個原則問題上是否會更加強調“一國”而弱化“兩制”?或者以後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會減少?

A:李克強:

“一國兩制”的實踐要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至於說支持香港發展,中央政府會不斷地加大力度,會繼續出臺許多有利於香港發展、有利於內地和香港合作的舉措。

09

Q:塔斯社記者:如何評價中俄關係?

A:李克強:

中俄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僅有利於地區,也有利於世界。去年,我曾經說希望中俄經貿關係當年能夠有轉折性變化,現在應該說這個預言實現了。

10

Q:《財新》記者: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下跌、外儲下降或者外匯管制的代價?

A:李克強:

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是比較小的。我們不希望通過貶值來增加出口。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充裕的,是足以支付進口和滿足短期償債需要的。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上有分量,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

11

Q:路透社記者:

如果我是一名礦工或是鋼廠工人,我能在本省找到什麼樣的新工作呢?今年預計哪些部門會出現工作崗位增加?

A:李克強:

如果你是一名煤礦工人,這個礦被淘汰,或者暫時停產了,我看你有很強的、靈活的就業能力,我建議你到新動能去,或者到老動能產生的新職業當中去。而且中國很多企業是有文化的,他們對老職工有感情,去新崗位就業了,企業仍然還會給一些補貼,扶上馬、送一程。

12

Q:澎湃新聞記者:

房屋產權70年到期後怎麼辦?

A:李克強:

國務院已經要求有關部門作了回應,就是可以續期,不需申請,沒有前置條件,也不影響交易。國務院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就不動產保護相關法律抓緊研究提出議案。

13

Q:泰國經理報記者:

中國在亞太地區發揮怎樣作用?中美如何在這個地區繼續和平共處?

A:李克強:

我們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冷戰思維下所謂“選邊站隊”的事情發生,有什麼事情按是非曲直來說話。

我們希望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使東盟國家能從中得到機遇,而不是讓你們感到麻煩。

14

Q:新華社記者:

企業抱怨稅費負擔過重,消費者抱怨很多高品質的產品在國內生產不了。有什麼進一步改進的政策措施?

A:李克強:

今年要推進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中央政府要帶頭,一律減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我們還要通過像降網費、電費、物流成本等措施,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

對於普通消費者所需要的一些優質產品一時供給不上,我們可能考慮降低關稅、增加進口。

15

Q:臺灣聯合報記者:

大陸要如何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及如何維護兩岸同胞的福祉?

A:李克強:

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堅決維護台海和平。

我們會繼續提供優惠,讓台商、臺灣同胞和大陸一起共用發展的機遇,終歸我們是一家人。

16

Q:法蘭西廣播公司記者:中國將如何對待歐盟在華企業?

A:李克強:會不斷擴大對歐盟企業的准入,只要註冊了,就一視同仁。

17

Q:新京報記者:

每當重大活動來的時候藍天就回來了,怎麼樣才能讓持續的藍天不再是奢侈品呢?

A:李克強:

藍天和空氣一樣,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了五條措施,會堅定地向前推進,真正打一場“藍天保衛戰”。大自然的陰晴風雨不是人類能支配的,但是我們可以支配我們的行為,可以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

環球人物新媒體根據網路資料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