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與毒共舞”|特殊人、特殊事

說起毒品、劇毒化學試劑, 不免讓人聞之色變。 可有一群人, 偏偏選擇了將辨毒、偵毒、緝毒、研究毒物藥物作為自己的事業。 讓我們走近這群人,

聽聽他們“與毒共舞”的那些事兒。

既是帶頭人, 又是排頭兵

莊穎娜 劉征雲

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永安

軍事醫學科學院有這樣一群身懷絕技的“雙面奇兵”, 他們是博導、研究員, 研發系列防化藥品、裝備, 靠科技之光讓化武“毒魔”無處遁形;他們更是戰鬥員,

常年活躍在重大國事安保活動和應急處突前沿, 靠智慧和經驗驅散化學恐怖的陰霾。 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安就是其中之一。

王永安所在的毒物藥物研究所, 主要承擔全軍防化醫學科研、訓練任務, 工作中需要頻繁接觸各種劇毒化學物質。 取樣、配比、輸注……王永安每天接觸的毒劑多達十幾種甚至更多, 也正是這種高強度訓練, 讓一名科研“新兵”迅速成長。

1995年,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震驚世界。 博士畢業不久的王永安瞄準了這個世界性醫學難題, 他基於一個全新的神經性毒劑致眼中毒機制工作設想, 開始了研製全新結構特效藥物的艱難征程。

儘管選准了“靶點”, 需要篩選的化合物仍有幾百種甚至更多。

每一種都要通過完整的實驗流程進行驗證, 常常是沒日沒夜地忙活了幾周甚至幾個月後, 一切歸零。 100次不行就開始第101次!王永安堅信, 每一次失敗都讓他站在更高的起點上。

為充分驗證藥物有效性, 他冒著生命危險研製了我國第一個精確模擬實戰條件的染毒平臺, 一舉解決了困擾防化醫學研究多年的技術難題, 並成為防化藥物研究的“金標準”。 王永安主持研發的具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神經性毒劑眼中毒特效藥, 一舉通過了軍隊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技術評審。 實驗表明, 只需一滴就能在幾小時內消除眼中毒症狀, 而國外同類產品則需要四周時間。

2015年,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發生後,

王永安臨危受命, 作為專家組組長奔赴天津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救援黃金72小時還沒有過, 爆炸核心區極有可能還有生還者。 救援人員會不會中毒, 一旦中毒能不能救得過來?救援部隊指揮官焦急地等待著專家組的意見。 “我跟你們一起進!” 王永安毫不猶豫。

和官兵一樣, 王永安穿上厚重的防護服, 在不時響起的爆炸聲中向核心區挺進。 腳下是灰白色的爆炸廢墟, 兩旁扭曲變形的金屬集裝箱堆疊在一起, 不遠處是還在升騰的灰白色煙霧。 連續2天, 冒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 王永安跟隨救援官兵一次次進入核心區, 疲憊得幾近虛脫。 可他深知, 有專家在, 戰士們就有主心骨, 救援就會更順利!

抓毒販出手不凡

雷鐵飛 王文虎

武警寧夏總隊吳忠市支隊同心縣中隊指導員 楊軍成

在寧夏有這樣一句俚語:“有不知道寧夏的人, 卻沒有不知道同心的人。 ”它是全國17個毒品整治重點縣之一, 是西北地方的“金三角”。

在百姓心中, 武警寧夏總隊吳忠市支隊同心縣中隊指導員楊軍成頂呱呱。 2014年,書生氣質的楊軍成到中隊後,便經常與毒販和毒品打交道。老兵常開玩笑說:“大學生幹部只適合玩筆桿子,拿不起槍桿子。”楊軍成不信這個邪。

黃沙漫天,他和戰士們在荊棘遍地的場地,進行設卡、追擊、突襲等戰術訓練,渾身紮滿駱駝刺也不在乎;烈日炎炎,他們在泥潭裡進行“魔鬼訓練”,苦練一招制敵;秋雨連綿,他邀請老緝毒幹警傳經送寶,進行“毒品”交易類比演練,練就發現毒販的靈敏“嗅覺”和鑒別毒品的“火眼金睛”;寒冬臘月,他又把部隊拉到荒山戈壁展開野外生存訓練……

2014年3月30日,六盤山麓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了整整一天一夜,楊軍成帶著戰士在高速公路旁的泥窪裡也潛伏了整整24個小時。看到戰士們又冷又餓又困,楊軍成就小聲講起當年豫海縣回民遊擊大隊隊員馬金山就地潛伏營救隊員的故事。“革命前輩在那麼艱險的條件下都能堅持,我們這苦不算啥。” 聽到楊軍成的話,大家一下子有了底氣。此次抓捕的是一個重大販毒集團,毒販蘇某老奸巨猾,警方曾3次抓住他,都因未人贓俱獲看著他逍遙法外。這次行動,狡猾的蘇某就不斷更換行車路線和交易地點。一旦逃過這個卡點,再難實施抓捕。

20時許,一輛可疑集裝箱貨車緩緩駛入收費站,楊軍成當即示意大家準備戰鬥,戰士們嚴陣以待,只等一聲令下實施抓捕。趁交警佯裝例行盤查之際,他帶領幾名戰士悄悄隱蔽接近,一個箭步沖到跟前,一把將司機拽出駕駛室摁倒在地,與此同時,戰士們一擁而上,將車內兩名嫌犯死死控制。當官兵搜到駕駛室座椅時,楊軍成發現蘇某眼神裡露出恐慌,立即指揮官兵在座椅中進行搜查。突然,身高體壯的蘇某試圖掙脫控制,作困獸之鬥,被官兵迅速制服。曾經囂張一時的蘇某此刻癱軟如泥,只是一個勁地說:“這回死了,這回死了……”不出所料,官兵很快在夾層的雙肩包裡搜出一大袋高濃度冰毒,共計7970克。

一場乾淨漂亮的戰鬥,受到武警部隊首長和自治區黨委領導的高度讚揚,楊軍成也因此榮立二等功。

降魔除瘴“判毒如神”

狄伯文 李藝超 李偉

中部戰區陸軍某旅士官 楊維

4月8日正午,地表溫度極高,漠北某訓練場的荒草地上散發出一陣陣枯草味。中部戰區陸軍某旅正在進行戰備演練,一個連的戰士全副武裝急速行進,要在預定時間趕到指定位置。

突然,走在最前方的一名士官大喊一聲“停”。只見他拿出含磷毒劑報警器向前跑了幾步,報警器頓時發出“嗡嗡”的風鳴聲。原來楊維行軍時,發現了填埋毒劑的痕跡,果斷偵察判別毒情。

這位“判毒如神”的士官,就是該旅四級軍士長楊維。自2003年12月入伍,楊維不斷鑽研偵毒專業,能快速識別各類毒劑,並在第一時間做好防護。

新兵訓練開始後,楊維發現做一名合格的偵毒兵並不容易。氯氣、梭曼、塔崩、沙林……多達幾十種的毒劑不僅毒性不同,辨別起來也十分困難,稍有不慎就會判斷失誤。一次偵毒訓練中,楊維看到毒劑試紙變成了淡黃色,就直接判定該毒為某型毒劑。誰料,班長狠狠瞪了他一眼,“淡黃和偏黃是完全不同的毒型,這樣馬虎上了戰場就得丟命!”

偵毒不識毒,這讓楊維很受挫。從此,他沒日沒夜研究毒劑,建議連隊設立了“毒劑識別區”。白天他觀看毒劑的變化情況,一看就是一個小時;晚上,他在學習室學理論,幾個月時間熟記了20多種毒劑的特徵、傷害機理、防護措施。日積月累,楊維具備了識別毒型和快速防護的知識。

年復一年,楊維終於修煉成一雙“火眼金睛”。2015年,該旅參加跨區實兵對抗演練。一日傍晚,部隊正在機動,突然接到上級通報:“前方道路遭襲,伴有褐色煙霧升起,疑似化武襲擊,偵察組迅速前出,對道路實施偵察。”楊維帶領小組執行任務,只見他第一個穿好防護服,在煙霧區準確定位毒源,利用偵毒裝備準確判斷毒劑:“報告,我組已對染毒區域進行偵檢,毒劑種類為沙林。”得到準確判斷,洗消組立即配置試液,對染毒地帶和車輛進行消毒。

楊維並沒有止步不前。針對以往“偵毒器結合——防護——偵毒”的分解訓練容易失誤的實際,他帶領大家訓練時,隨身攜帶碼錶攝像機,全程錄影。布毒時,滴管只滴一點,還要進行偽裝掩蓋,倒逼大家自己看;每次偵測時,帶著大家用頂針將毒輕輕撥開,小心翼翼抽取判斷,並詳細記錄判斷結果。訓練結束後,他都要組織集體對照錄影進行總結,做到訓練得失一目了然。

木棉花開別樣紅

謝麗勳 張錦難 薛敏

武警雲南邊防總隊芒顏邊境檢查站女子查緝組

木棉花是英雄的花。每到春天,怒江兩畔木棉花開燦爛,使整個怒江大峽谷充滿活力。在這個地方,有一支特殊的戰鬥群體,平均年齡僅23歲,卻築起了販毒分子攻不破的堡壘,她們是武警雲南邊防總隊芒顏邊境檢查站女子查緝組。

何琳琳:不教胡馬度陰山

芒顏邊境檢查站位於海拔500多米的怒江大峽谷中,夏季雨水多、冬季風塵大。艱苦環境中,她們每天要檢查車輛1.6萬餘輛次,檢查行人5萬余人次,平均每天搬運、檢查近40噸行李貨物。

7年前,“老大姐”何琳琳剛分配到站,被滿眼的黃土坡、簡陋的鐵皮屋,“晴天滿臉灰、雨天一身泥”的執勤現場嚇傻了眼,但她沒有退卻,“男兵能做到的事,女兵也一定能做到。”從此,口岸上出現了一個瘦弱的身影。為辨別毒品氣味,她幾次被冰毒的味道熏得暈倒;為了掌握女性毒販特徵,她和抓獲的女嫌疑人一待就是好幾天;為了找到藏匿的毒品,她將雙手伸進裝有嘔吐物的垃圾桶……由於成績突出,何琳琳被保送軍校學習提幹。畢業後,面臨再次分配,父母堅決反對她再回到芒顏站吃苦受累,但何琳琳鐵了心,她要回到芒顏站,那裡是她的家。

餘靜:何必將軍是丈夫

芒顏邊境檢查站女子查緝組,除了擔負邊防檢查任務外,還要特別針對女性體內藏毒、孕婦帶毒等行為進行搜身檢查。

走進芒顏站執勤口岸,一個身形瘦小的95後女兵引起筆者關注。女兵名叫余靜,每天都要和戰友檢查幾千輛車,四十多度的高溫,汽車尾氣夾雜著灰塵,加上穿戴十幾斤重的防護裝備,鑽車底,爬貨車,翻貨物,餘靜沒有喊苦喊累。

去年年末,餘靜對一輛客車進行查緝時,車上最後排座位上的一名女子回答吞吞吐吐,神情緊張,餘靜隨即把她帶至重點區域進行檢查,直覺告訴她,女子吞了毒。經X光檢查,該女子胃部有白色物體,在掌握確鑿證據後,便開始讓其排毒,接下來的時間裡,餘靜守著嫌疑人排毒,戴著口罩,忍著惡臭,直到嫌疑人將體內所有毒品排出,從嫌疑人的排泄物中取出毒品沖洗乾淨,惡劣的工作環境,餘靜愣是承受了下來。也因為這次經歷,餘靜更加懂得“女兵”二字的含義,“女”字象徵著柔情和細膩;而“兵”字,則意味著勇氣和責任擔當。

本文刊於《中國國防報 軍事特刊》2017年4月14日10版。原標題為《與“毒”共舞》

作者:莊穎娜 劉征雲 雷鐵飛 王文虎 狄伯文 李藝超 李偉 謝麗勳 張錦難 薛敏

編輯:汪 娜 火藝卉

值班:陳 利

編審:曲延濤

2014年,書生氣質的楊軍成到中隊後,便經常與毒販和毒品打交道。老兵常開玩笑說:“大學生幹部只適合玩筆桿子,拿不起槍桿子。”楊軍成不信這個邪。

黃沙漫天,他和戰士們在荊棘遍地的場地,進行設卡、追擊、突襲等戰術訓練,渾身紮滿駱駝刺也不在乎;烈日炎炎,他們在泥潭裡進行“魔鬼訓練”,苦練一招制敵;秋雨連綿,他邀請老緝毒幹警傳經送寶,進行“毒品”交易類比演練,練就發現毒販的靈敏“嗅覺”和鑒別毒品的“火眼金睛”;寒冬臘月,他又把部隊拉到荒山戈壁展開野外生存訓練……

2014年3月30日,六盤山麓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了整整一天一夜,楊軍成帶著戰士在高速公路旁的泥窪裡也潛伏了整整24個小時。看到戰士們又冷又餓又困,楊軍成就小聲講起當年豫海縣回民遊擊大隊隊員馬金山就地潛伏營救隊員的故事。“革命前輩在那麼艱險的條件下都能堅持,我們這苦不算啥。” 聽到楊軍成的話,大家一下子有了底氣。此次抓捕的是一個重大販毒集團,毒販蘇某老奸巨猾,警方曾3次抓住他,都因未人贓俱獲看著他逍遙法外。這次行動,狡猾的蘇某就不斷更換行車路線和交易地點。一旦逃過這個卡點,再難實施抓捕。

20時許,一輛可疑集裝箱貨車緩緩駛入收費站,楊軍成當即示意大家準備戰鬥,戰士們嚴陣以待,只等一聲令下實施抓捕。趁交警佯裝例行盤查之際,他帶領幾名戰士悄悄隱蔽接近,一個箭步沖到跟前,一把將司機拽出駕駛室摁倒在地,與此同時,戰士們一擁而上,將車內兩名嫌犯死死控制。當官兵搜到駕駛室座椅時,楊軍成發現蘇某眼神裡露出恐慌,立即指揮官兵在座椅中進行搜查。突然,身高體壯的蘇某試圖掙脫控制,作困獸之鬥,被官兵迅速制服。曾經囂張一時的蘇某此刻癱軟如泥,只是一個勁地說:“這回死了,這回死了……”不出所料,官兵很快在夾層的雙肩包裡搜出一大袋高濃度冰毒,共計7970克。

一場乾淨漂亮的戰鬥,受到武警部隊首長和自治區黨委領導的高度讚揚,楊軍成也因此榮立二等功。

降魔除瘴“判毒如神”

狄伯文 李藝超 李偉

中部戰區陸軍某旅士官 楊維

4月8日正午,地表溫度極高,漠北某訓練場的荒草地上散發出一陣陣枯草味。中部戰區陸軍某旅正在進行戰備演練,一個連的戰士全副武裝急速行進,要在預定時間趕到指定位置。

突然,走在最前方的一名士官大喊一聲“停”。只見他拿出含磷毒劑報警器向前跑了幾步,報警器頓時發出“嗡嗡”的風鳴聲。原來楊維行軍時,發現了填埋毒劑的痕跡,果斷偵察判別毒情。

這位“判毒如神”的士官,就是該旅四級軍士長楊維。自2003年12月入伍,楊維不斷鑽研偵毒專業,能快速識別各類毒劑,並在第一時間做好防護。

新兵訓練開始後,楊維發現做一名合格的偵毒兵並不容易。氯氣、梭曼、塔崩、沙林……多達幾十種的毒劑不僅毒性不同,辨別起來也十分困難,稍有不慎就會判斷失誤。一次偵毒訓練中,楊維看到毒劑試紙變成了淡黃色,就直接判定該毒為某型毒劑。誰料,班長狠狠瞪了他一眼,“淡黃和偏黃是完全不同的毒型,這樣馬虎上了戰場就得丟命!”

偵毒不識毒,這讓楊維很受挫。從此,他沒日沒夜研究毒劑,建議連隊設立了“毒劑識別區”。白天他觀看毒劑的變化情況,一看就是一個小時;晚上,他在學習室學理論,幾個月時間熟記了20多種毒劑的特徵、傷害機理、防護措施。日積月累,楊維具備了識別毒型和快速防護的知識。

年復一年,楊維終於修煉成一雙“火眼金睛”。2015年,該旅參加跨區實兵對抗演練。一日傍晚,部隊正在機動,突然接到上級通報:“前方道路遭襲,伴有褐色煙霧升起,疑似化武襲擊,偵察組迅速前出,對道路實施偵察。”楊維帶領小組執行任務,只見他第一個穿好防護服,在煙霧區準確定位毒源,利用偵毒裝備準確判斷毒劑:“報告,我組已對染毒區域進行偵檢,毒劑種類為沙林。”得到準確判斷,洗消組立即配置試液,對染毒地帶和車輛進行消毒。

楊維並沒有止步不前。針對以往“偵毒器結合——防護——偵毒”的分解訓練容易失誤的實際,他帶領大家訓練時,隨身攜帶碼錶攝像機,全程錄影。布毒時,滴管只滴一點,還要進行偽裝掩蓋,倒逼大家自己看;每次偵測時,帶著大家用頂針將毒輕輕撥開,小心翼翼抽取判斷,並詳細記錄判斷結果。訓練結束後,他都要組織集體對照錄影進行總結,做到訓練得失一目了然。

木棉花開別樣紅

謝麗勳 張錦難 薛敏

武警雲南邊防總隊芒顏邊境檢查站女子查緝組

木棉花是英雄的花。每到春天,怒江兩畔木棉花開燦爛,使整個怒江大峽谷充滿活力。在這個地方,有一支特殊的戰鬥群體,平均年齡僅23歲,卻築起了販毒分子攻不破的堡壘,她們是武警雲南邊防總隊芒顏邊境檢查站女子查緝組。

何琳琳:不教胡馬度陰山

芒顏邊境檢查站位於海拔500多米的怒江大峽谷中,夏季雨水多、冬季風塵大。艱苦環境中,她們每天要檢查車輛1.6萬餘輛次,檢查行人5萬余人次,平均每天搬運、檢查近40噸行李貨物。

7年前,“老大姐”何琳琳剛分配到站,被滿眼的黃土坡、簡陋的鐵皮屋,“晴天滿臉灰、雨天一身泥”的執勤現場嚇傻了眼,但她沒有退卻,“男兵能做到的事,女兵也一定能做到。”從此,口岸上出現了一個瘦弱的身影。為辨別毒品氣味,她幾次被冰毒的味道熏得暈倒;為了掌握女性毒販特徵,她和抓獲的女嫌疑人一待就是好幾天;為了找到藏匿的毒品,她將雙手伸進裝有嘔吐物的垃圾桶……由於成績突出,何琳琳被保送軍校學習提幹。畢業後,面臨再次分配,父母堅決反對她再回到芒顏站吃苦受累,但何琳琳鐵了心,她要回到芒顏站,那裡是她的家。

餘靜:何必將軍是丈夫

芒顏邊境檢查站女子查緝組,除了擔負邊防檢查任務外,還要特別針對女性體內藏毒、孕婦帶毒等行為進行搜身檢查。

走進芒顏站執勤口岸,一個身形瘦小的95後女兵引起筆者關注。女兵名叫余靜,每天都要和戰友檢查幾千輛車,四十多度的高溫,汽車尾氣夾雜著灰塵,加上穿戴十幾斤重的防護裝備,鑽車底,爬貨車,翻貨物,餘靜沒有喊苦喊累。

去年年末,餘靜對一輛客車進行查緝時,車上最後排座位上的一名女子回答吞吞吐吐,神情緊張,餘靜隨即把她帶至重點區域進行檢查,直覺告訴她,女子吞了毒。經X光檢查,該女子胃部有白色物體,在掌握確鑿證據後,便開始讓其排毒,接下來的時間裡,餘靜守著嫌疑人排毒,戴著口罩,忍著惡臭,直到嫌疑人將體內所有毒品排出,從嫌疑人的排泄物中取出毒品沖洗乾淨,惡劣的工作環境,餘靜愣是承受了下來。也因為這次經歷,餘靜更加懂得“女兵”二字的含義,“女”字象徵著柔情和細膩;而“兵”字,則意味著勇氣和責任擔當。

本文刊於《中國國防報 軍事特刊》2017年4月14日10版。原標題為《與“毒”共舞》

作者:莊穎娜 劉征雲 雷鐵飛 王文虎 狄伯文 李藝超 李偉 謝麗勳 張錦難 薛敏

編輯:汪 娜 火藝卉

值班:陳 利

編審:曲延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