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電商之路未來怎麼走 打造農村電商“鄉土模式”

昨天, 作為“美味·揚州”2017煙花三月海峽兩岸名特優農產品電商博覽會項目之一的“電商論壇”, 邀請了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江蘇省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揚大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以及百誠源、王鮮記等國內電商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探索實踐者, 共同為農業電商發展建言獻策。

打造農村電商“鄉土模式”

“農村物流配送已成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

促進農業產品品牌化產業化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當前的首要問題是, 要從解決流通問題入手, 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和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從而助力農產品上行。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家、國家電子商務研究院副院長李鳴濤說。

“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 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 亟待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 ”李鳴濤說, 地方發展農業電商, 必須搶抓政策機遇, 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發展精准化生產方式, 提升網路化服務水準, 完善農副產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 通過電商促進農業產品的品牌化產業化, 帶動農村電商創業。

打造特色產品產業聯盟生態圈

專注于農業電商的“百誠源”, 在整合地標特色農產品,

解決農產品上行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 百誠源副總裁呂金認為, 電商要有跨界的市場眼光, 借力互聯網打造地標特色產品直供體系, 同時還要對本地地標特色產品進行開發挖掘、品牌塑造與推廣行銷, 致力於為原產地地標特色產品創建和開闢體系完備、健康發展的新零售管道。

呂金建議, 以縣域為單位, 精選各地的地標特色產品, 按照“政企合作、龍頭帶動、品控嚴選、原產直供”原則, 依託地域特色農產品資訊交易服務平臺, 利用地標產品品控體系、直供體系、行銷體系、培訓體系, 開放合作、聚合資源, 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特色產品產業聯盟生態圈, 為生產經營特色產品企業提供產品開發、標準輸出、品牌塑造、行銷推廣等專業化服務。

本報記者 周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