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岳池:“水淹區”變成了“花果山”

近年來, 岳池縣苟角鎮圍繞“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的工作主線, 在白雲湖沿岸的水淹區實施了“扶貧整村推進專案”工程, 同時實行農業招商, 引進業主發展產業經濟, 昔日貧窮落後的水淹區, 成了滿山花果的“花果山”。

4月12日, 記者在苟角鎮大梨樹村獼猴桃基地看到, 產業工人們正在進行田間管理工作, 鎮上的農技幹部也在田間對工人進行現場指導。

“為了保證今年獼猴桃的好口感, 我建議你們把這個花苞、花芽摘掉一部分, 將開得差一點的摘掉。 ”苟角鎮農技站站長江華明說, “春暖花開時節, 獼猴桃樹的嫩芽及花蕾正在瘋長,

除去多餘的嫩芽及花蕾, 是保障獼猴桃品質與產量的重要一環。 ”

據大梨樹村支部書記李建強介紹, 全村實施“扶貧整村推進專案”, 村裡土地全部進行了調地整形, 並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產業經濟, 種植了800餘畝獼猴桃樹。 每畝在盛產期能產2000斤左右, 產值能達到1.5萬元。 100余名村民成為基地的產業工人, 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

由於地處白雲湖水淹區, 以前大梨樹村生產生活相對落後。 在“扶貧整村推進專案”中, 大梨樹村新修了扶貧公路, 徹底打破了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 說起近兩年來的變化, 每天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張道福很有感觸, 他說:“我們這裡以前屬於水淹區, 交通不方便, 村民全靠種些莊稼維持生活,

都說在村裡沒前途, 誰都不願待在這裡, 村裡的年輕人能出去打工的都走了, 只剩下老幼病殘留守。 現在好了, 修了路, 土地流轉了, 有了產業, 我們也有了工作和固定收入, 政府還幫我們修漂亮的樓房, 現在的日子簡直就像美夢一樣。 ”

如今的大梨樹村, 田成塊, 溝相連, 路相通, 產業連片, 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通過易地搬遷專案, 村民們還住上了漂亮的別墅。

村民們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 他們有了新的發展思路。 “我們準備依託獼猴桃產業, 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讓來我們這裡遊玩的人有吃的、有耍的、有看的。 ”李建強說。

與大梨樹村一樣, 同是白雲湖水淹區的苟角鎮古墳梁、水浮山等村, 滿山遍野的藤椒產業、珍稀林木取代了以前的荒山坡,

蒸蒸日上的產業經濟使得苟角鎮昔日的水淹區, 已舊貌換新顏。

“我鎮緊緊依託白雲湖濕地公園,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 以古墳梁、大梨樹、水浮山這3個村的產業為基礎, 繼續向外拓展, 形成萬畝產業園, 切實使產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 ”岳池縣苟角鎮相關負責人說。

白雲湖原名全民水庫, 蜿蜒的河道造成了苟角鎮水淹區閉塞的交通。 去年以來, 岳池縣啟動了橫跨白雲湖的紅星大橋建設工程, 並於今年春節期間正式通車, 大大縮短了苟角鎮到岳池縣城的距離,為水淹區群眾帶來便利的交通, 也為他們打通了致富路。 幹部群眾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水淹區的新農村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肖勇 盧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