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廉價牛肉後重返國人餐桌,對於中國是利還是弊?

美國廉價牛肉後重返國人餐桌, 對於中國是利還是弊?

據4月11日消息, 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說, 在中美兩國領導人日前的會晤期間,

美國獲得一個很大的獎品, 被允許擴大美國牛肉對華出口。 4月10日兩國高層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會晤剛剛結束, 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來到中國時還帶來了他們的問題。 美方希望中方進口美國牛肉, 而中國願意進口符合品質健康標準、有市場競爭力的美國牛肉, 這有助於豐富中國消費者的選擇。 當然也要推動公平貿易。 中國的雞肉在國際市場上也很有競爭力, 希望美方也儘早解禁中國雞肉的進口。 這樣才能更好體現公平貿易。

在2003年美國華盛頓州發現一例瘋牛病病例, 中國隨即叫停美國牛肉進入中國市場。 直到2016年9月才得以解除部分美國牛肉產品的進口禁令。 時隔13年美國牛肉重新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但重新開放依然是有條件的, 美國牛肉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依然還是有不少阻力。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 這肯定是個好消息, 可以享受到更多種類更便宜的牛肉, 而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卻在鼓噪對於國內的養牛人的弊端,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允許國外牛肉進入中國市場將是一個系統工程, 只要及時應對不會對國內牛肉生產者造成巨大衝擊, 此外如今牛肉以奶牛居多, 牛也早已經不是耕作主力, 因而牛肉養殖已經是集約化生產, 但是各大利益集團因為利益關聯都不願讓牛肉價格降下來也不願讓國外牛肉衝擊這個價格體系, 因而總是在鼓噪輿論試圖延緩這一進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早在亞當斯密之前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就已經深刻的說明了國際貿易對於提高各參與者財富的意義,
這也是美國要求牛肉自由流通而中國要求雞肉自由流通的緣故, 一般而言牛肉養殖是土地導向型, 而家禽養殖是勞動力導向型, 中美之間牛肉與雞肉的相互貿易, 無疑對於雙方的稅收、消費者和財富總量都是利大於弊。 筆者不禁要為中國能有李這樣深諳經濟學原理又能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領導人點贊。

美國是全球牛肉產量、消費量、進口量第一, 出口量第四的國家, 同時肉牛業也是美國畜牧業中最大的生產部門, 肉牛產值占畜牧業產值的1/4。 近年來受肉類消費結構的影響, 美國牛肉國內消費量逐年下滑,

有資料顯示, 近10年間, 美國牛肉人均消費量減少了19%, 因此, 美國牛肉對外出口需求較為強勁。 在中國市場,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的升級, 國內牛肉消費需求激增, 年均增長幅度高達5%, 已成為全球牛肉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但整體來看, 人均消費量依然不高, 未來仍有很大增長潛力。 2013年, 全球年人均鮮牛肉消費量為10公斤, 而我國僅4.92公斤, 國內牛肉產量受養殖週期、環保和成本的影響, 增速依然趕不上消費增長的速度, 因此牛肉市場缺口將持續存在, 也給了進口牛肉極大的機會。 而雞肉作為歐美人的最愛, 卻因為勞動力缺乏而價格高企, 中國的廉價雞肉對於改善歐美人的餐桌也是一件功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