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會失敗?跟這些黑科技大有關係

今天, 我們聊一聊發生在二戰時期德意志民族憑藉其嚴謹、理性的精神設計出來的各種黑科技武器。

一、德國“古斯塔夫”列車炮

該炮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超級重炮, 全長42.97米, 高11.6米, 重1350噸, 口徑800毫米, 可以將7噸重的炮彈打到35千裡外, 擊毀以防禦為主幹的大型軍事要塞和永固型工事。 《亮劍》中日本人造的步兵迫擊炮的口徑是90毫米, 就可以可以將幾十米外的簡易工事摧毀, 由此可以想想比它口徑大十倍的德國列車炮的威力會多強勁。

該炮原準備針對法國的馬其諾防線, 但是至1942年時法國已經投降, “古斯塔夫”列車炮被緊急運往蘇德戰場, 摧毀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鎮壓華沙起義, 差點將華沙夷為平地。 但是, 獲得巨大的火力的同時, 由於重量過大, 無法通過一般的橋樑, 給運輸造成很大困難。 其次, 古斯塔夫列車炮造價700萬馬克, 而同時期的豹式坦克造價僅11萬馬克,

相當於近70輛豹式坦克的造價, 但戰果卻寥寥無幾, 這使德國本來相形見絀的軍費開支越發雪上加霜。

二、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重56噸、88毫米坦克炮附帶兩挺7.92毫米的MG34機槍, 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 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

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 德軍將稱其為"無敵坦克"。 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其它裝備, 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 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最危險的對手。

但是虎式坦克在取得巨大戰果的同時存在重大缺陷, 集中體現在驚人的重量和油耗以及高昂的成本上。 首先, 其重量達56噸, 屬於重型坦克, 在東線作戰時蘇聯南部的窪地和沼澤造成困難。 另外, 虎式坦克油耗驚人, 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160公里, 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減半。 也就是說, 一輛虎式坦克每推進兩、三個小時就得後撤加油, 經常在戰鬥白熱化的時候不得不離開戰場, 戰鬥效能大打折扣。

在後勤運輸線遭到蘇聯紅軍的毀滅性打擊以及嚴酷的作戰環境面前, 許多“虎”式重型坦克由於缺乏燃料而變成一堆廢鐵。 其次, 虎式坦克成本高昂, 生產一輛虎式坦克完全可以生產2輛豹式坦克, 這在戰爭後期嚴重制約了德國的坦克數量, 相比較美國生產5000輛謝爾曼坦克以及蘇聯生產5800輛史達林坦克來說, 德軍坦克生產數量少的可憐。

三、噴氣式戰鬥機

世界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是由德國於1939年首先研製出的。 安裝有德國的科學家馮·奧亨研製的噴氣發動機的He—178型飛機是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德國率先研製了最新科技噴氣式戰鬥機, 其性能超過傳統的活塞式戰鬥機, 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 其航程短, 滯空時間不夠, 本身故障率奇高的問題, 傾向於防禦, 而德國的戰略是對外擴張, 噴氣式飛機根本無法滿足德軍關於制空權爭奪的需要, 以及承擔轟炸任務。

每一場戰爭的失敗都是有原因的, 弱者妄想挑戰強者, 總是試圖研發新技術取得優勢, 德國二戰初期發展裝甲部隊的決策無疑是正確的,但其沒有認識到列車炮、虎式坦克、噴氣式戰鬥機在現實中的應用,以及存在的各種缺陷,生產跟現實不符的武器縱然性能優越,也只是浪費資源,給後勤造成巨大困難,戰爭日益走向不利局面。

德國二戰初期發展裝甲部隊的決策無疑是正確的,但其沒有認識到列車炮、虎式坦克、噴氣式戰鬥機在現實中的應用,以及存在的各種缺陷,生產跟現實不符的武器縱然性能優越,也只是浪費資源,給後勤造成巨大困難,戰爭日益走向不利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