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裡的刀才是好刀,高密菜刀為什麼是名優特產?

高密菜刀的祖傳格言是:“銅薄響,鐵薄快”;“背厚刃薄,使到老不用磨”。

不客氣地說, 高密菜刀真是名揚江北, 享譽關東, 是名副其實的高密老字型大小、名牌產品。 其實“高密菜刀”是外地人的叫法, 說到底就是俺夏莊邵家菜刀。 所謂高密菜刀數夏莊, 夏莊菜刀在邵家。

要說俺十裡堡邵家, 是清代乾隆初年由夏莊邵家巷子遷來的。 據傳, 在夏莊街時就從事打制菜刀、鐮刀等手工業活。 遷到今夏莊鎮十裡堡後, 代代相傳, 直到今日。 到我輩, 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記得比較清楚的是我祖父輩。 我祖父兄弟3人, 都精於打制菜刀手藝。

那時, 誰家打的菜刀, 都打上自己的名字作印記。 我的祖父邵福隆, 至今當地及附近縣市的一些老年人還記得“邵福隆”菜刀, 說起來仍讚不絕口。

歷史上, 打菜刀的稱鐵匠。 幾十年來, 主要工具是爐、風箱、砧子、錘子、鑿子、剪刀、磨石等, 根本沒有什麼機械。

一盤爐, 一般要4個人操作, 即掌鉗、打頭錘、打旁錘、拉風箱各1人。 掌鉗的是主要技術人員。 砧子由IJ-j西藝人流動來鑄造時購置。 風箱用今本市高戈莊鄉盛水屯做的。 磨石產自今膠州市趙家莊。 石長50釐米左右, 寬約30釐米, 厚6—7釐米。 其他工具自製。 主要原料是熟鐵和鋼。 燃料用黑山煤。 工藝流程為:將熟鐵打成毛坯一開槽夾鋼~熟火一剪毛邊一粗開刃~淹火(即淬火)一水磨刃。 刀把用柳木自製, 銷售時裝上把。 每道工序都有嚴格分工, 有條不紊, 以提高工效。 一般一盤爐每年能打制近萬把刀。 解放前的幾年中, 邵家及外姓傳人所打制的高密菜刀約有六七萬把。 利民鐵業生產合作社時期, 一般也年產六七萬把。

歷史上, 幹打鐵手藝是個苦活, 煙薰火燎的, 抹得和小鬼似的, 整年都不能穿乾淨衣服, 不和現在一樣。 改革開放以後, 我們邵家建菜刀廠5家, 其中長髮、寶鋼、飛龍菜刀廠規模較大。 各道工序均用上機械。 產品亦由單一的黑菜刀, 發展成黑白兩種。 黑菜刀用錳鋼製作, 白菜刀用鉻鋼。

鉻鋼白菜刀, 錚明瓦亮, 美觀不鏽, 鋒利耐用, 在市場上很走俏。 在形式上, 不只是直角菜刀一種, 已發展成4件、8件拋光系列鉻刀, 有直角大刀、圓角大刀、小直角刀、切骨刀、切西瓜刀、肉類刀、水果刀等系列產品。 還有銅刀把、塑膠刀把等高檔套刀, 且包裝美觀。 年可產四五十萬把。 這些產品, 很受家庭廚房和商業大廚房的青眯, 而且成為很時興的廚具禮品。

俗話說:快馬輕刀。 在工藝上, 俺家祖傳的格言是:“銅薄響, 鐵薄快。 ”因此, 從來我們就很注重這些方面。 傳統菜刀, 一般掌握刀身長20多釐米, 寬lO釐米上下, 背厚、身薄、刃更薄。 以保證順手鋒利。 刃薄是一個方面, 淬火是一道重要工序。 要使刀刃不卷不崩, 鋒利耐用, 全由淬火決定。 怎樣才能淬好火, 用話說很抽象, 況且每一批鋼的性質都有差異, 因此要用幾句話很難說清楚。 我年青時掌淬火, 一方面跟著老的學要領, 一方面憑經驗。 全靠觀察, 適可而止。

自古以來, 俺邵家菜刀之所以贏得信譽, 經久不衰, 最要緊的一點就是在品質上從不馬虎。 從選材到製作,不留半點虧心。真正做到材料優質、刀身適中、厚薄適度、硬度穩定、刀口鋒利、不卷不崩、經久耐用、美觀大方等精良工藝特點。(姜祖幼)

從選材到製作,不留半點虧心。真正做到材料優質、刀身適中、厚薄適度、硬度穩定、刀口鋒利、不卷不崩、經久耐用、美觀大方等精良工藝特點。(姜祖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