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宜食宜藥的中藥——醋

【別名】:苦酒、醯、淳酢、米醋

【性味】:酸苦, 溫。

【歸經】:入肝、胃經。

【入藥部分】:為用高梁、米、大麥、小米、玉米或低度白酒為原料釀制而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

按制醋工藝流程分類, 可分為釀造醋和人工合成醋。 釀造醋又可分為穀物醋(用糧食等原料製成)、糖醋(用飴糖、蔗糖、糖類原料製成)、酒醋(用食用酒精、酒尾製成)。 穀物醋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 可再分為熏醋、特醋、香醋、麩醋等。 人工合成醋又可分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為普通白醋和醋精)。

醋以釀造醋為佳, 其中又以穀物醋為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ml;或浸漬;或拌制。 外用:適量, 含漱;或調藥敷;或薰蒸;或浸洗。

【功能主治】:散瘀消積;止血;安蛔;解毒。 主產後血暈;症瘕積聚;吐血;衄血;便血;蟲積腹痛;魚肉菜毒;癰腫瘡毒。

治產後血暈, 痃癖癥瘕, 黃疸, 黃汗, 吐血, 衄血, 大便下血, 陰部瘙癢, 癰疽瘡腫。 解魚肉菜毒。

【附方】:

①治產後血暈:用鐵器燒紅, 更迭淬醋中, 就病人之鼻以熏之。 (《隨息居飲食譜》)

②治一切積聚, 不拘遠年近日皆治之:京三棱四兩(醋煮, 切片, 曬乾), 川芎二兩(醋煮微軟, 切片), 大黃半兩(醋濕紙裹, 火煨過)。 上三味, 同為末, 水煮和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溫水送下, 不拘時候。 病甚者一月效, 輕者半月效。 (《普濟方》醋煮三棱丸)

③治瘕癥:鱉甲、訶子皮、乾薑各等分。 為末, 醋糊丸, 梧子大, 每三十丸, 空心白湯下。 (《醫學入門》醋鱉丸)

④治過食魚腥、生冷水菜果實成積者:生薑搗爛, 和米醋調食之。 (《日華子本草》)

⑤治黃汗病, 身體腫, 發熱, 汗出而渴, 狀如風水, 汗沾衣,

色正黃如檗汁, 脈自沉。 以汗出入水中浴, 水從汗孔入得之:黃芪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上三味, 以苦酒一升, 水七升, 相和,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當心煩, 服至六、七日乃解。 若心煩不止者, 以苦酒阻故也。 (《金匱要略》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

⑥治鼻血出不止:酢和胡粉半棗許服。 (《千金方》)

⑦治疝氣沖痛:育皮、小茴香各五錢, 以米醋一碗煮幹, 加水二碗, 煎八分, 溫和服。 (《林氏家抄方》)

⑧治霍亂轉筋入腹:酢煮青布搨之, 冷複易之。 (《千金方》)

⑨治癰疽初起:生附子, 以米醋磨稠汁, 圍四釁, 一日上十餘次。 (《方脈正宗》)

⑩治諸腫毒:醋調大黃末塗。 (《隨息居飲食譜》)

⑾治乳癰堅:以罐盛醋, 燒石令熱蚺中, 沸止, 更燒如前, 少熱, 納乳滇之, 冷更燒石納漬。 (《千金方》)

⑿治少陰病, 咽中傷生瘡,

不能語言, 聲不出者: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 雞子一枚(去黃, 納苦酒, 著雞子殼中)。 上二味納半夏著苦酒中, 以雞子殼置刀環中, 安火上, 令三沸, 去滓, 少少含咽之, 不瘥, 更作三劑。 (《傷寒論》苦酒湯)

⒀治鎖喉風, 脹悶不通:土牛膝搗汁半碗, 加入真米醋半碗, 用鵝毛翎尖挑少許入喉中, 隨吐涎痰, 連挑十餘次, 吐痰碗許即通。 (《本草匯言》)

⒁治牙齒疼痛: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 取半升, 含漱。 (《肘後方》)

⒂治牙疼:陳醋四兩, 花椒二錢。 水煎, 去椒含漱。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⒃治湯火傷:醋淋洗。 (《隨息居飲食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