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在臨汾,有這些“田螺阿姨”幫儂汰衣裳

社區晨報記者 張翠玲

在靜安區臨汾路街道陽曲路760弄, 有一支由平均年齡67歲的阿姨組建的志願者團隊。 與其他社區為老服務專案不一樣的是, 她們志願服務的內容是為社區裡孤寡以及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洗衣服務, 故取名“夕陽洗衣站”。 2015年4月, “夕陽洗衣站”正式成立, 至今已為居民清洗衣褲494件(條)、床單被套328件(套)、毛毯窗簾169件, 共義務洗衣991件。 陽曲路760弄是一個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老小區, 居民區老齡化現象突出, 一些空巢、獨居老人的日常洗衣洗被需求, 成了大難題。 針對這一生活難點, 在該居民區黨總支的支援下,

特色服務專案“夕陽洗衣站”應運而生。

再冷的天也要先手洗過

“夕陽洗衣站”的“專屬工作間”位於陽曲路760弄居民區樂齡家園旁的一間十餘平方米的小房子裡。 記者看到洗衣站進門處有一排置物架, 上面整齊擺放著皂液、消毒劑、衣刷等。 牆邊的幾個大塑膠袋裡是當天送來要洗的衣物, 室內三台全自動洗衣機轉動著。 屋子中間擺了兩三個水盆。 志願者們有的忙著接水, 有的分揀衣物, 有的在水盆裡不停地揉搓著衣物。 送洗的衣物大到床單、棉服, 小到秋衣、背心。

“一些年紀大的孤寡老人和身體不好的老人會定期把衣服送來洗。 今年春天因為氣溫低, 老人到現在還穿著棉服。 雖然衣服都比較厚,

但是大家都堅持先手洗再機洗的步驟, 尤其是領口、袖口得反復搓。 ”魏悠蝶說。

每個志願者對接5位以上行動不便的老人, 每週一次上門收取衣物, 並進行集中清洗。 每一次洗衣, 都安排2位姐妹值班, 作好相關記錄。 “夕陽洗衣站”成立2年以來, 已義務清洗衣褲、床單被套、毛毯窗簾近千件。

不僅送去衛生還送關懷

相比如今“專屬工作間”內配備的三台全自動洗衣機, 洗衣站在成立之初, 可謂是洗衣條件簡陋。 沒有專門的洗衣房, 洗衣設備也只是一台老式洗衣機。 “怕機器洗不乾淨, 我們會先把衣服上髒的部分用手搓乾淨, 然後按戶分類, 一戶一洗讓老人們放心。 我們也會把深色、淺色衣服分開洗。 ”志願者們表示, 即使增加了工作量,

也要保證洗得仔細、衛生。

志願者們不僅通過洗衣、補衣, 幫助行動不便老人, 還經常在送衣上門時關心老人的生活, 與老人聊天敘舊, 傾聽、排遣老人心中鬱結, 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普及健康知識, 分享“美麗家園”建設成果。

有一位87歲的獨居老伯, 由於腿腳不便, 生活需要照顧。 洗衣站的志願者得知後, 立刻上門看望老人, 臨走前把他家的床單、枕巾和沙發罩全都拆了下來, 認真清洗後送了回去。 老伯說:“有一次, 我發現舊床單上斷紗破洞的地方居然被她們縫補好了。 ”“看到老人穿上自己洗乾淨的衣服, 我們心裡也美滋滋的。 ”志願者任淑卿告訴記者。

在被服務的特殊群體中, 有一個家庭很特殊, 老母親92歲, 其女兒患重病整整臥床61年,

去年老母親的腿腳變得不靈便, “老人想添置一張手搖升降床又苦於家庭條件困難, 捨不得花這筆錢。 ”魏悠蝶上門收衣服時, 瞭解到老人的願望。 回到居委會後, 她多方打聽留意, 得知街道正好有一張居民捐贈的手搖升降床。 於是, 在她的張羅下, 今年春天老人如願得之。

反哺“退休志願者”

記者瞭解到, 除了社區裡的高齡、孤寡以及行動不便的老人, 曾經是志願者的居民也是“夕陽洗衣站”的志願者提供洗衣服務的物件。 魏悠蝶告訴記者:“曾經有一批人, 默默為社區提供志願者服務。 現在他們年邁體弱了, 就讓我們以幫他們洗衣服, 來感激他們曾經對社區所做的貢獻吧!”因為‘夕陽洗衣站’正在服務的志願者們總有一天也會老去。

”這就像是一場愛心接力賽, 志願者們的身體力行, 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 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