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弟子規》信之五:不慕虛榮,知錯能改

信之五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阮鹹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 年輕的時候家裡並不富裕, 吃穿很平常, 可是他卻一點也不自卑。 當時每年七月初七有個風俗, 各家都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面晾曬以防被蟲子咬。 這一天, 許多人家都在曬衣服, 大家見阮鹹晾曬的衣服很舊, 都來觀看。 但阮鹹一點也不在意這些, 他更關注於鑽研學問, 增加內在的修養。 這就是著名的“阮鹹曬衣”的故事。 正如《弟子規》說:“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意思就是說:“外表穿著或者飲食方面不如他人, 心裡不必難過, 更沒必要憂慮自卑。 ”正如阮鹹的思想:富貴不是可以誇耀的資本, 貧寒也不是恥辱, 人活著關鍵在於他的德行和學識。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之後的幾句是:“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生氣, 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 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

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反之, 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讚, 唯恐做得不夠好, 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過失時, 不但不生氣, 還能歡喜接受, 那麼正直誠信的人, 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 無心之過稱為錯, 若是明知故犯便是罪惡。 知錯能改, 錯誤自然漸漸消失。 如果還去掩飾, 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這讓我想起中國古代另一位大文豪蘇軾的一則趣事。

話說蘇軾同佛印禪師很有交情。 一天, 蘇軾坐在蒲團上, 覺得身心很清安, 很有境界, 就賦詩一首:“稽首天外天, 佛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寫完後覺得很歡喜, 就派人把這首詩送過去給佛印禪師, 心想讓佛印禪師大為稱讚他一番。 結果佛印禪師就寫了一個“屁”字送回來。

他看到後當場就很生氣, 馬上就坐著船去找佛印禪師辯論, 到了寺院門口看到佛印禪師在門口貼了兩行字:“八風吹不動, 一屁打過江”。 蘇軾看後很慚愧, 同時也覺得自己的修行真的還不夠, 就默默地回去了。

正如《弟子規》言“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 是蘇軾不忌諱批評的態度, 才使得佛印這樣的良師益友願意與他深交, 面對問題時更是直言不諱。 雖然佛印禪師的批評很直接, 可當蘇軾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 不再因為要維護面子而掩飾錯誤, 反而選擇自省並默默地虛心接受好友的批評, 難能可貴。 也恰好做到了《弟子規》所宣導的“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 父母如果希望子女做到能夠虛心接受批評, 不故意掩飾錯誤, 那麼首先自己要虛心接受孩子們有理有據的批評和質疑。 一部分父母在對待自己和孩子的行為準則上採取雙重標準, 比如要求孩子早睡有利健康, 結果自己卻經常熬夜。 當孩子提出異議時,這類家長就開始用權威壓制孩子,久而久之就讓孩子極度反感父母言行不一的說教。父母們應當謹記,你在孩子面前的權威並不是僅靠棍棒能樹立的,更需要努力在言行上嚴格要求自己,活成孩子願意追隨的榜樣。

當孩子提出異議時,這類家長就開始用權威壓制孩子,久而久之就讓孩子極度反感父母言行不一的說教。父母們應當謹記,你在孩子面前的權威並不是僅靠棍棒能樹立的,更需要努力在言行上嚴格要求自己,活成孩子願意追隨的榜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