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支部帶頭謀發展美麗鄉村展新顏

A02版

4月17日, 記者走進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看到, 乾淨寬闊的水泥路兩旁桃花、杏花競相開放。 一棟棟具有朝鮮族特色的白牆青瓦房, 一盞盞明亮的路燈, 一排排繪有民俗文化的圍牆, 掩映在花草樹木中。

看著這美麗的景色, 誰能想到曾經的水南村, 泥草房破落衰敗, 鄉間道路坑窪泥濘, 村民出門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 對於眼前的變化, 村民們說這都是村黨支部的功勞。

近年來, 水南村黨支部立足實際、因村施策、探索創新, 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目標, 扎實開展“強基固本、帶富致富”。

2016年, 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5萬元。

水南村共有254戶, 672人, 朝鮮族人口占98%。 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4名, 其中流動黨員13名。

作為邊疆少數民族聚居村, 水南村始終把強化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作為首要任務抓實抓好。 建設一站式服務大廳、農家書屋、會議室……水南村高標準的建成了集會議、活動、學習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黨群活動陣地。

水南村將每月1日定為“黨員教育日”, 邀請老黨員, 聘請黨史教育專家講解黨史、紅色歷史。 針對多數朝鮮族村民、黨員不懂漢語的實際, 村黨支部將黨報、黨刊翻譯為朝鮮語, 向朝鮮族黨員、村民解讀宣講党的惠農方針政策, 把黨的聲音傳遞給朝鮮族群眾, 提高黨組織在朝鮮族群眾中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以前,

水南村的經濟產業以傳統農業為主, 單純“靠天吃飯”。 2010年, 為破解集體經濟“空白”, 村黨支部通過調查學習、專家論證, 將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 運用“黨支部+園區+企業+農戶”模式, 將村集體閒置土地、廠房、村民勞動力等資源轉化為原始股份, 與延邊海寶農民合作社、延邊深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建成康源食用菌產業園區。 產業園區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 現有大棚52棟, 其中茶樹菇15棟, 雞松茸26棟, 銀耳5棟。 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生產菌包, 統一提供技術管理, 統一收購及銷售, 每年村集體與合作企業根據效益贏利情況按比例分紅。 2016年, 發展食用菌產業為村集體增收24萬元。 同時, 園區內設有黨員創業孵化基地,
免費為黨員創業提供大棚、技術培訓等服務。 通過“雙培養”工程, 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 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

“2016年, 我回到水南村開始種植反季蔬菜, 村裡面不光為我提供了免費的大棚, 還幫我聯繫去濰坊等地外出學習的機會, 讓我能更好的發展自己的產業。 以後, 我也將發揮我自己的作用, 回饋家鄉, 幫助更多的黨員創業。 ”水南村黨支部組織委員金國星說。

此外, 水南村還搭上了圖們旅遊經濟發展的快車, 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發展朝鮮族民俗旅遊產業鏈。 通過品民族美食、賞民俗歌舞、學傳統禮儀等, 吸引各方遊客體驗朝鮮族民俗文化。 目前, 全村共有農家樂4戶, 農家旅館22戶。 平均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000余人,

村民每家每年都可以增收1000餘元。

圍繞朝鮮族民俗、生育文化、自然風光等方面, 修建獨具特色的民俗彩繪圍牆和民俗文化廣場;累計投入980余萬元, 完成基礎設施建設。 “有文化的村, 有未來。 我們今後將把水南村打造為民俗鄉村、旅遊鄉村, 文化鄉村……”水南村黨支部書記羅哲龍說。

水南村還開展了評選“星級家庭”活動, 每年評選3戶星級文明戶, 給予基礎設施和惠民政策優先考慮權, 並給予一定資金獎勵。 同時, 設立環境衛生示範戶、村容村貌治理先進個人等獎項, 調動村民參與村屯建設的積極性。

積極探索党建與文化融合發展之路, 全力打造“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黨建品牌。 水南村還申報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工程,

爭取資金470萬元, 建成水南村“鳳梧洞抗日鬥爭戰跡地遺址”“村史展示廳”“民俗大院”等朝鮮族民俗文化教育基地, 通過文字、圖片、文物等多種形式, 充分展示水南村的紅色歷史沿革、民族村落文化、民俗風情。

隨著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村集體收入不斷提高, 文化建設不斷增強, 水南村正變得越來越好。 多年來, 水南村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傳統村落”、吉林省特色旅遊名鎮名村、省級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