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荷蘭特朗普”的崛起之路

3月15日即將舉行的荷蘭大選, 被認為是極右翼政黨在歐洲大選年的第一次試水。 在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的背景下, 荷蘭的結果或將對接下來的法德大選及歐盟未來產生“黑天鵝效應”。 關於威爾德斯是否能最終上位, 目前仍有多種猜測。 一種流行的看法認為, 由於荷蘭採用的比例代表制, 最後往往由議席較多的幾個黨派來聯合組閣、而不是美國式的“贏者通吃”, 在幾大主要黨派都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跟自由黨組閣的情況下, 威爾德斯進入執政聯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 不管結果如何, 極右翼都將成為荷蘭、歐洲乃至全世界範圍內,

不能再被忽視的一種聲音。

△ 3月13日晚, 現任首相呂特和勁敵威爾德斯參加本次大選前最後一次電視辯論。

極右翼不是新鮮事

芬洛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LPF黨(Lijst Pim Fortuyn), 就是以強硬的姿態反對穆斯林。 他的論點之一是:對同志權益的保護是荷蘭文化非常本質的一部分,

而伊斯蘭教對同志的迫害是不能容忍的, 這為他吸引了不少支持者。 不過, 富圖恩還沒有來得及掀起太大的浪潮, 便被一位憎恨他排外立場的激進主義者刺殺。 威爾德斯在幾年之後拿過了極右翼的接力棒, 除了幾乎用同樣的論點來反對伊斯蘭之外, 他又在自己的競選議程中加入了“反歐洲一體化”“反建制精英”“讓荷蘭再次偉大”等更俱進、也更有煽動力的口號。 跟富圖恩以自己名字給黨命名如出一轍的是, 威爾德斯的自由黨只有他一個黨員, 並且他拒絕招納新黨員。

△ 只有一頁紙的自由党施政綱領。 語言極其通俗, 很大篇幅來談論“如何在荷蘭去伊斯蘭化” , 如關閉所有的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將《可蘭經》列為禁書、不再接受難民及來自伊斯蘭國家的移民。

“你會一直看到他(威爾德斯)出現在媒體上, 他一直會說些…你知道, 讓人不那麼舒服的話。 但這麼多年來, 讀者也好像都沒有太當回事。 ”編輯范德多爾說。

2017年的情況則顯得有些不一樣。

特朗普的當選鼓舞了全球範圍內的民粹運動, 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之下, 歐洲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率先大選的荷蘭如果成為歐洲大選年裡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多年以來被讀者們“不當回事”的威爾德斯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推手。

反穆斯林、反移民

在二月底的一次自由黨拉票活動中, 狂熱的支持者們聚集在了荷蘭西南部的小鎮Spijkenisse希望見到威爾德斯。 出於安全考慮, 威爾德斯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由於其激進的反伊斯蘭立場, 他已在基地組織的暗殺名單上呆了很多年。 他曾向媒體表示, 已經多年“無法獨自走在街頭、自己開車出行、甚至不能打開自家的信箱”。 而那場公開活動的很多支持者也正是看中了他的這一點主張:儘管有代價,

但荷蘭社會的穆斯林化必須要停止。

△ 威爾德斯的推特主頁直接以“阻止伊斯蘭”作為標語。

威爾德斯對穆斯林的反感, 源於他早年在中東地區的旅居。 在個人自傳《死亡標記:針對西方和我的伊斯蘭戰爭》裡, 他描述過年輕時的一段經歷:大學畢業後,他曾在以色列當過一年的志願者,期間他把猶太文化褒獎為“歐洲的榜樣”;他也在同時期到訪了不少阿拉伯國家,對那裡的封閉落後以及糟糕的民主狀況感到“非常震驚”。後來他加入了右翼自民黨(VVD),為時任黨主席的博克思泰因( Frits Bolkestein)做助理。博克思泰因在九十年代就預見到大量移民湧入荷蘭將會帶來社會後果,他是第一位對此採取措施的荷蘭政治家。威爾德斯後來被稱為“巫師的學徒”,人們普遍認為他對穆斯林移民的強硬態度也受到了博克思泰因的啟發。

由於目睹封閉的阿拉伯世界而轉向反穆斯林的荷蘭人,並不只威爾德斯一個。大學教授提爾(Thiel)這次就打算投給自由黨,而在此前他一直都是中右保守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A)的支持者。他在埃及旅行時曾結識一個當地少數族裔的醫生。由於穆斯林與該族裔之間的衝突,醫生的辦公室被人縱火,而縱火者就是他曾經救助過的穆斯林病人。在敘利亞,他目睹了穆斯林女性在家裡如何受到嚴厲的管制。“我其實不太在乎那兒發生了什麼,我不希望的是它發生在荷蘭。”提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 因發表針對穆斯林的歧視言論,2016年12月,威爾德斯被法院判定有罪。

威爾德斯的反穆情緒似乎也在逐年變得更極端——至少看起來是這樣。荷蘭知名政治脫口秀“和魯巴一起過周日”(Zondag met Lubacht)曾做過一個對比:在2012年,自由黨的主張是“不再新建任何清真寺”;到了2017年則變成了“關閉所有的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無從確定的是,這是他真實態度變化的反映,還是為了更多地迎合對伊斯蘭不滿的選民。

對穆斯林群體感到不安的荷蘭人確實在增多。調查公司Ipsos在2016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諸項可能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中,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差異,是讓大多數荷蘭人最為擔心的問題。有69%的荷蘭人選擇了這一項,高於貧富差異、教育程度差異、年齡差異等其餘幾項。有三分之一的荷蘭人比一年之前更擔心恐怖襲擊會在荷蘭發生;超過三分之二的荷蘭人認為應採取措施讓土耳其裔更好地融入荷蘭社會。

△ Ipsos的調查截圖

穆斯林在荷蘭的人數在100萬左右,過去幾年並無劇烈增長。即使是2015下半年突襲歐洲的難民危機,荷蘭目前接收的敘利亞難民人數也在6萬人左右,遠少於德國。

“只要人們感知到,一件事情在變得糟糕,那不管它事實上是否變糟了,人們就會認為它在變糟。”在一個公開活動上,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科亨(Roger Cohen)這樣回答我。一份2016年的調查顯示,荷蘭人高估了穆斯林在荷蘭社會中所占的比例:19%,他們認為;而實際上,這個數字是6%。

“一個詞總結,恐懼。”他補充道。

2004年,著名電影導演梵古(也是畫家梵古的子孫)因拍攝揭露穆斯林社群逼婚現象的影片,而被一名荷蘭籍摩洛哥裔穆斯林殺害。這次事件讓荷蘭的族群矛盾開始激化,寬容的社會一時陷入動搖。儘管荷蘭目前沒有成為伊斯蘭恐怖分子大規模襲擊的物件,但危險的信號一直盤旋在荷蘭上空。在2015年,曾有一位伊斯蘭恐怖分子企圖在阿姆斯特丹開往巴黎的Thalys高速列車上開槍掃射,所幸當時被兩位美國大兵制服。

“巴黎恐襲、比利時機場爆炸、科隆新年夜性侵,這些城市都太近了,很有可能下一個就是荷蘭。”德克(Dirk)是一位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就讀的物理系博士生,他清楚自己不喜歡威爾德斯,但也不覺得其他的政黨對自己很有吸引力。儘管大選在即,他仍然沒想好自己是否要去投票。

反歐盟、反建制

2004年,威爾德斯決定離開效力了15年的右翼自民黨(VVD),轉而成立一個在光譜上更加右傾的黨派。這是威爾德斯政治生涯的轉捩點,而這一去職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威爾德斯無法同意自民黨支持土耳其有條件加入歐盟的立場。那時就已經對歐盟決策流程非常不滿的他,在日後的政治生涯中,將這一情緒進一步擴展成“Nexit”(荷蘭脫歐運動)。

荷蘭是歐洲一體化的早期發起國之一,也是歐盟的核心成員國。荷蘭的本土市場較小,對歐洲經濟體的依賴也一直很大。然而,近年來由於南歐諸國深陷經濟危機、包括荷蘭在內的西歐和北歐不得不給南部提供大量援助,引起不少怨言。在難民壓境、失業率居高的情況下,歐盟要求的開放邊界、勞動力自由流動等,又成了一部分荷蘭人的隱憂。

自民黨抓住了這種隱憂。在威爾德斯的故鄉、南部小城芬洛所屬的林堡省,有著全荷蘭最高的失業率、和最高的自由黨支持率。在北部漁村volendam,一個因為極高的自由黨支持率而聞名的傳統村落,居民對來自東歐、特別是波蘭的修理工人有著很高的成見。“他們來到這裡,把我們的時薪都壓低了,等掙了錢,他們就再回去。他們從來都不是我們的一部分!”一位來自volendam的漁民在接受國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

△ 自由党支持者的地域分配圖,主要集中在南部和北部的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及大城市的周邊。

在一部分荷蘭人看來,布魯塞爾跟海牙一樣,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只代表建制派精英的機制。2016年4月,荷蘭通過全民公投,以61%多數否決了去年簽署的、旨在將烏克蘭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歐盟與烏克蘭聯繫協定》。儘管這個結果沒有法律約束作用,但還是被視為民意向歐盟發出的一次警告:歐盟東擴過於冒進。最終歐盟還是按照原計劃推進了該協定,這在許多民眾眼裡看來,歐盟和荷蘭政府的建制派精英,重宏大敘事和進步主義、卻已經聽不見民眾的聲音。

佩特拉(Petra)是一個自由撰稿人,以前長期是極左翼社會黨的支持者,這次大選中打算轉投自由黨。“自由党才能帶領荷蘭退出歐盟。讓我們把荷蘭盾再找回來吧,把我們的邊境關起來,我真的討厭想像荷蘭變成一個移民國家。”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左右分野正在消失

雖被認為是極右政黨,威爾德斯的執政綱領中也包含一部分可以稱之為“左”的政策,比如,增加老年人福利、降低租金、改善保險政策、降低收入稅,等等。

在一次推廣歐盟的公開活動上,歐盟委員會第一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 在回答我的問題時提出,傳統的左右分野正在逐漸消失,當今社會更關鍵的兩個對立是,開放社會與封閉社會。Timmermans原是荷蘭工党成員,是荷蘭“留歐派”的代表人物。脫歐與留歐,吸納移民、還是拒絕移民,正是開放社會與封閉社會這個母題在當下歐洲的呈現。

因此,在福利政策上,儘管威爾德斯與特朗普倒向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卻並不影響他與美國保守派之間的親密關係。作為為數不多的、出席了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並見證了特朗普被提名候選人的歐洲政治家,威爾德斯很早就開始了跟美國的往來。最近還有媒體曝出,威爾德斯每年有大量來自美國的政治獻金,幾乎都來自一家加州的右翼智庫,宗旨是對抗全球範圍內的伊斯蘭化。

在早些的競選活動中,威爾德斯對特朗普的模仿痕跡隨處可見,除了也一樣酷愛推特,他甚至直接山寨了充滿民族主義氣息的口號 “Make The Netherlands Great Again”。這樣亦步亦趨的模仿為他帶來了不少國際關注。然而,也有觀察指出,自從今年一月特朗普正式就職以後,威爾德斯的推特低調了許多,不再是逢特朗普必捧、推文裡也很少再提到特朗普,似乎是在有意弱化與特朗普的聯繫。

△ Make the Netherlands Great Again.

“特朗普執政後的一個月,美國似乎陷入了某種混亂。這在很多荷蘭人眼中是很負面的。”編輯范德波爾說,“這是執政能力很弱的表現,哪怕對有些以前支援他的人的而言。”

世 界 說

王 磬

發自 荷蘭 海牙

他描述過年輕時的一段經歷:大學畢業後,他曾在以色列當過一年的志願者,期間他把猶太文化褒獎為“歐洲的榜樣”;他也在同時期到訪了不少阿拉伯國家,對那裡的封閉落後以及糟糕的民主狀況感到“非常震驚”。後來他加入了右翼自民黨(VVD),為時任黨主席的博克思泰因( Frits Bolkestein)做助理。博克思泰因在九十年代就預見到大量移民湧入荷蘭將會帶來社會後果,他是第一位對此採取措施的荷蘭政治家。威爾德斯後來被稱為“巫師的學徒”,人們普遍認為他對穆斯林移民的強硬態度也受到了博克思泰因的啟發。

由於目睹封閉的阿拉伯世界而轉向反穆斯林的荷蘭人,並不只威爾德斯一個。大學教授提爾(Thiel)這次就打算投給自由黨,而在此前他一直都是中右保守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CDA)的支持者。他在埃及旅行時曾結識一個當地少數族裔的醫生。由於穆斯林與該族裔之間的衝突,醫生的辦公室被人縱火,而縱火者就是他曾經救助過的穆斯林病人。在敘利亞,他目睹了穆斯林女性在家裡如何受到嚴厲的管制。“我其實不太在乎那兒發生了什麼,我不希望的是它發生在荷蘭。”提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 因發表針對穆斯林的歧視言論,2016年12月,威爾德斯被法院判定有罪。

威爾德斯的反穆情緒似乎也在逐年變得更極端——至少看起來是這樣。荷蘭知名政治脫口秀“和魯巴一起過周日”(Zondag met Lubacht)曾做過一個對比:在2012年,自由黨的主張是“不再新建任何清真寺”;到了2017年則變成了“關閉所有的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無從確定的是,這是他真實態度變化的反映,還是為了更多地迎合對伊斯蘭不滿的選民。

對穆斯林群體感到不安的荷蘭人確實在增多。調查公司Ipsos在2016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諸項可能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中,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差異,是讓大多數荷蘭人最為擔心的問題。有69%的荷蘭人選擇了這一項,高於貧富差異、教育程度差異、年齡差異等其餘幾項。有三分之一的荷蘭人比一年之前更擔心恐怖襲擊會在荷蘭發生;超過三分之二的荷蘭人認為應採取措施讓土耳其裔更好地融入荷蘭社會。

△ Ipsos的調查截圖

穆斯林在荷蘭的人數在100萬左右,過去幾年並無劇烈增長。即使是2015下半年突襲歐洲的難民危機,荷蘭目前接收的敘利亞難民人數也在6萬人左右,遠少於德國。

“只要人們感知到,一件事情在變得糟糕,那不管它事實上是否變糟了,人們就會認為它在變糟。”在一個公開活動上,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科亨(Roger Cohen)這樣回答我。一份2016年的調查顯示,荷蘭人高估了穆斯林在荷蘭社會中所占的比例:19%,他們認為;而實際上,這個數字是6%。

“一個詞總結,恐懼。”他補充道。

2004年,著名電影導演梵古(也是畫家梵古的子孫)因拍攝揭露穆斯林社群逼婚現象的影片,而被一名荷蘭籍摩洛哥裔穆斯林殺害。這次事件讓荷蘭的族群矛盾開始激化,寬容的社會一時陷入動搖。儘管荷蘭目前沒有成為伊斯蘭恐怖分子大規模襲擊的物件,但危險的信號一直盤旋在荷蘭上空。在2015年,曾有一位伊斯蘭恐怖分子企圖在阿姆斯特丹開往巴黎的Thalys高速列車上開槍掃射,所幸當時被兩位美國大兵制服。

“巴黎恐襲、比利時機場爆炸、科隆新年夜性侵,這些城市都太近了,很有可能下一個就是荷蘭。”德克(Dirk)是一位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就讀的物理系博士生,他清楚自己不喜歡威爾德斯,但也不覺得其他的政黨對自己很有吸引力。儘管大選在即,他仍然沒想好自己是否要去投票。

反歐盟、反建制

2004年,威爾德斯決定離開效力了15年的右翼自民黨(VVD),轉而成立一個在光譜上更加右傾的黨派。這是威爾德斯政治生涯的轉捩點,而這一去職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威爾德斯無法同意自民黨支持土耳其有條件加入歐盟的立場。那時就已經對歐盟決策流程非常不滿的他,在日後的政治生涯中,將這一情緒進一步擴展成“Nexit”(荷蘭脫歐運動)。

荷蘭是歐洲一體化的早期發起國之一,也是歐盟的核心成員國。荷蘭的本土市場較小,對歐洲經濟體的依賴也一直很大。然而,近年來由於南歐諸國深陷經濟危機、包括荷蘭在內的西歐和北歐不得不給南部提供大量援助,引起不少怨言。在難民壓境、失業率居高的情況下,歐盟要求的開放邊界、勞動力自由流動等,又成了一部分荷蘭人的隱憂。

自民黨抓住了這種隱憂。在威爾德斯的故鄉、南部小城芬洛所屬的林堡省,有著全荷蘭最高的失業率、和最高的自由黨支持率。在北部漁村volendam,一個因為極高的自由黨支持率而聞名的傳統村落,居民對來自東歐、特別是波蘭的修理工人有著很高的成見。“他們來到這裡,把我們的時薪都壓低了,等掙了錢,他們就再回去。他們從來都不是我們的一部分!”一位來自volendam的漁民在接受國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

△ 自由党支持者的地域分配圖,主要集中在南部和北部的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及大城市的周邊。

在一部分荷蘭人看來,布魯塞爾跟海牙一樣,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只代表建制派精英的機制。2016年4月,荷蘭通過全民公投,以61%多數否決了去年簽署的、旨在將烏克蘭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歐盟與烏克蘭聯繫協定》。儘管這個結果沒有法律約束作用,但還是被視為民意向歐盟發出的一次警告:歐盟東擴過於冒進。最終歐盟還是按照原計劃推進了該協定,這在許多民眾眼裡看來,歐盟和荷蘭政府的建制派精英,重宏大敘事和進步主義、卻已經聽不見民眾的聲音。

佩特拉(Petra)是一個自由撰稿人,以前長期是極左翼社會黨的支持者,這次大選中打算轉投自由黨。“自由党才能帶領荷蘭退出歐盟。讓我們把荷蘭盾再找回來吧,把我們的邊境關起來,我真的討厭想像荷蘭變成一個移民國家。”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左右分野正在消失

雖被認為是極右政黨,威爾德斯的執政綱領中也包含一部分可以稱之為“左”的政策,比如,增加老年人福利、降低租金、改善保險政策、降低收入稅,等等。

在一次推廣歐盟的公開活動上,歐盟委員會第一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 在回答我的問題時提出,傳統的左右分野正在逐漸消失,當今社會更關鍵的兩個對立是,開放社會與封閉社會。Timmermans原是荷蘭工党成員,是荷蘭“留歐派”的代表人物。脫歐與留歐,吸納移民、還是拒絕移民,正是開放社會與封閉社會這個母題在當下歐洲的呈現。

因此,在福利政策上,儘管威爾德斯與特朗普倒向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卻並不影響他與美國保守派之間的親密關係。作為為數不多的、出席了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並見證了特朗普被提名候選人的歐洲政治家,威爾德斯很早就開始了跟美國的往來。最近還有媒體曝出,威爾德斯每年有大量來自美國的政治獻金,幾乎都來自一家加州的右翼智庫,宗旨是對抗全球範圍內的伊斯蘭化。

在早些的競選活動中,威爾德斯對特朗普的模仿痕跡隨處可見,除了也一樣酷愛推特,他甚至直接山寨了充滿民族主義氣息的口號 “Make The Netherlands Great Again”。這樣亦步亦趨的模仿為他帶來了不少國際關注。然而,也有觀察指出,自從今年一月特朗普正式就職以後,威爾德斯的推特低調了許多,不再是逢特朗普必捧、推文裡也很少再提到特朗普,似乎是在有意弱化與特朗普的聯繫。

△ Make the Netherlands Great Again.

“特朗普執政後的一個月,美國似乎陷入了某種混亂。這在很多荷蘭人眼中是很負面的。”編輯范德波爾說,“這是執政能力很弱的表現,哪怕對有些以前支援他的人的而言。”

世 界 說

王 磬

發自 荷蘭 海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