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產權與市場”才是共用單車發展的生命線!|社會科學報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作者語

共用單車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從最初的“新鮮”到流行, 再從流行到目前的種種“陣痛”,

共用單車正在經歷著誕生以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那就是, 作為共用經濟在交通領域的一個“最佳”實踐, 如何才能克服“外部性”帶來的發展陷阱, 避免重蹈類似的覆轍。

原文:《產權與市場是共用單車發展的生命線》

作者: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 李志青

共用單車的發展最初起源於各地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車專案, 也就是由政府出資購買和維護自行車, 並添置相應的停車設施和設備, 以較低的價格出租給需要的市民。 譬如杭州的公共自行車項目, 就是在西湖等景點和社區, 設立了大量的公共自行車租賃點, 這不僅極大地方便了使用者, 而且提高了自行車的利用率, 實現了資源分享和優化配置的目地。

就此而言, 共用單車本身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但共用單車的大規模應用卻是近一年來的“新鮮”事物。 之所以說新鮮, 是由於共用單車開始與互聯網相結合, 通過技術創新, 相關的企業克服了“無樁”停車的技術難題。 從而大大減輕了使用者在停還自行車環節上的“交易成本”, 包括時間成本、搜索成本等。

這樣一來, 儘管共用單車的初始直接使用成本並沒有變化, 但卻使得共用單車的使用總成本得到很大的降低。 在規模經濟效應的帶動下, 隨著共用單車使用規模的不斷增大, 它的直接使用成本也就隨之進一步下降, 進而又給其市場普及帶來更大的動力。 在此, 有必要清楚一點:互聯網與共用經濟模式相互疊加下發展起來的共用單車,

在本質上實則並沒有離開市場經濟發展的幾個基本要素。

第一, 共用單車的供需杠杆仍然是價格。 如果說, 共用單車盛行的最直接起因是互聯網應用所帶來的技術效應。 那麼, 其持續動力則仍源自于成本效應, 在不同交通模式相互比較的情況下, 消費者的最重要選擇依據仍然是性價比。 在目前的這個階段, 包括價格在內的總成本不斷下滑是推動共用單車需求端發展的關鍵因素。 就此而言, 共用單車的供給端發展則是與市場競爭態勢、經濟金融創新、寬鬆的市場監管等因素都密不可分。

第二, 共用單車的“共用”基礎是產權明晰。 理論上而言, 實現資源最大程度上共用和利用的共用經濟最終似乎會走向資源的“共有”模式,

但實際上, 就共用單車的發展態勢而言, 明晰的產權界定恰恰是推動共用經濟發展的最大保障。 產權明晰的好處在於, 有助於確定共用單車的權利邊界, 歸誰所有, 是誰使用, 誰來維護以及收益歸誰, 等等。 一定程度上, 互聯網的引入其實也正是進一步強化了共用單車的權利邊界, 使得各項權利的歸屬都更加透明和公開, 尤其是大大改善了基於產權的資訊和信用透明程度, 從而降低了整體的社會總交易成本。

第三, 共用單車有序發展的動力是市場化監管。 共用單車在重新振興自行車交通方式的同時, 的確也帶來一些“外部性”的問題, 譬如亂停車、不文明的騎行習慣等。 長而久之,

在不同的消費者與經營者群體間, 極有可能形成“逆向選擇”的不利結果, 鼓勵了“搭便車”的不良市場行為, 進而危及整個行業。

共用單車得以發展的基礎仍然是市場經濟, 作為市場經濟, 一是有必要針對市場主體開展必要的監管, 無論是共用單車的經營主體還是使用主體, 都必須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制度, 譬如企業經營要有誠信, 而騎行者也要遵守交通法規等;二是不能將共用單車的監管變相為計畫管控, 重回計劃經濟的老路, 譬如用直接規定共用單車數量的方式來約束“市場”, 以及制定所謂的簡單“標準”來管控市場。

總之, 在共用單車的發展過程中, 我們既要看到互聯網技術效應影響下的各種發展態勢及“外部性”影響, 但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理解產權和市場等因素在推動共用經濟新一輪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一旦在這兩個因素上迷失方向,共用單車則將可能成為無源之水,錯失壯大與普及的良機。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4期第4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但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理解產權和市場等因素在推動共用經濟新一輪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一旦在這兩個因素上迷失方向,共用單車則將可能成為無源之水,錯失壯大與普及的良機。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4期第4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