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明末川浙軍渾河之戰:抗擊金兵的悲壯詩篇

渾河最值得稱道的是川浙之兵, 他們用大無畏的精神, 用一腔報國熱血在渾河之南譜寫的一曲驚天地泣鬼神、抗擊金兵的悲壯詩篇。

西元1621年, 明天啟元年

努爾哈赤趁明朝遼東經略熊廷弼去職, 巡撫袁應泰舉措失當的機會, 於是年三月直逼瀋陽, 隨即在十三日揮兵猛攻。 遼東經略袁應泰聞知後金大軍進逼瀋陽, 便命總兵陳策、童仲揆等率領川、浙兩軍由遼陽北上增援, 又遣總兵李秉誠、朱萬良等率師從奉集堡北上支援。

網路配圖

因為瀋陽城內奸細內應, 打開城門, 砍斷橋繩, 瀋陽于努爾哈赤發起攻城的當日即告失陷,

瀋陽的失陷並未嚇退赴援的川浙明軍, 反而激起赴援明軍血性, 諸將都憤然求戰, 偏將周敦吉請戰最急, 於是總兵童仲癸令他先與秦邦屏帶川軍渡過瀋陽渾河, 努爾哈赤驟逢異敵, 急令右翼四旗兵出擊。 想趁上岸明軍結營未就一舉殲滅, 卻沒料到被迎頭痛擊。 八旗驍騎數次衝鋒都被明軍打退, 這些明軍雖人數少於八旗, 卻都殊不畏死, 組織嚴明, 殊異平時明軍, 使八旗軍極不習慣, 打頭的精銳紅巴甲喇軍經惡戰被擊敗, 當即退卻下來, 八旗軍上下震驚!

騎兵不敵, 努爾哈赤急以“後軍往助”(《清太祖實錄》卷 7), 川兵也不畏生死寸土不讓。 據《全邊略記》和《山中聞見錄》的記載, 川軍連續擊退八旗強勁的步騎猛攻,

挾著攻佔瀋陽之勝利餘威的八旗勁旅, 竟在四川步兵抗擊下“死於槍弩者數千人”, 後繼騎兵也被打得“紛紛墜馬”。 就在滿清兵要崩潰的時候, 投降後金的原明朝撫順降將李永芳利用瀋陽城中的大墩台以 千金急招明軍敗兵當炮手, 居高臨下猛轟正在驍勇血戰的川兵, “李永芳得中國炮手, 親釋其縛, 人賞千金, 即用以攻川兵, 無不立碎者。 ”(谷應泰:《明史紀事 本末補遺》)再調援兵後續攻上, 並以鐵騎從兩翼圍殺。 川軍沒有想到, 一向被明軍掌握的大炮火器, 居然出現在敵人的陣地上, 川軍雖浴血奮戰, 把五倍於己的八 旗精銳打得鬼哭狼嚎, 但是集結的槍陣也不可能禁得住大炮轟, 白杆兵統帥秦邦屏和明將周敦吉、吳文傑、守備雷安民皆戰死,
剩下的殘部只得退過渾河與童促癸的明軍匯合。

戰鬥打到這裡, 還沒完……更為血腥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八旗軍渡河強攻, 迅速把明軍包圍數重。 浙江兵與北岸撤下來的川兵一道奮起迎戰。

網路配圖

努爾哈赤命左翼四旗進攻陳策的明軍浙兵陣地, 戰鬥非常激烈, 後金兵將明軍“圍之數重”, 明軍“營中發火器, 多殺傷, 已而火藥盡, 短兵相接”, 後金慘遭重大殺傷, 墜馬者多達三千餘眾。 雙方展開一場惡戰, 此時, 奉集堡總兵李秉誠、虎皮驛總兵朱萬良等三萬人進至白塔鋪, 童總兵急派人求援, 他們卻在前鋒擊潰雅松率領的二百八旗偵騎後就不再進兵。 使右翼皇太極及岳托的主力得以一邊圍攻川浙兵一邊趁機撲來。

朱萬良部明軍稍經交手即行潰退, 沿途被皇太極一路追殺, 傷亡三千多人。 此時苦苦鏖戰多時的八旗軍與川浙兵仍然打得勝負難分, 統帥童仲癸再派使者向袁應泰叩 首求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