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居住在“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

東勝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在東勝區有這麼一個社區, 生活在那裡的人們陽光、快樂、積極、友善, 他們不是一家人卻親似一家人, 他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難以言說的幸福,那麼迷人、那麼令人嚮往, 走近他們, 我們為這幸福找到了答案……

有一種快樂叫“奉獻”

請輸入標題 bcdef

天剛濛濛亮, 楊民銀老人就忙碌了起來, 他步履匆匆的走到曙光社區“百姓大舞臺”旁他的“辦公室”, 搬音箱、找音樂, 看他井然有序的工作, 知道的人一看就明白這是楊叔在為文藝隊的晨練忙乎呢。 楊民銀是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紡織街道曙光社區眾多志願者中的一員,

熱愛文藝的他組織轄區的文藝骨幹組建了社區秧歌隊、舞蹈隊、民樂隊、文藝演唱隊、五老愛心社等社區群眾團體, 每逢節慶期間, 他就一起與文藝骨幹們想法子、出點子、搞策劃, 編排一個又一個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 問他為什麼如此熱情, 他總會樂呵呵的說, “我就是想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我們曙光人的朝氣與熱情, 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曙光人的幸福與感動。 ”.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清晨的廣場上 楊民銀日復一日為舞蹈隊播放音樂

在曙光社區, 像楊民銀這樣喜歡奉獻的志願者不勝枚舉。 還記得在2015年的一天, 社區裡一則“吃碗面, 救救我的寶寶”的消息迅速傳開, 當得知家住奧林花園B區的2歲的尚昱文因患急性白血病急需救助時, 轄區的志願者們第一時間行動起來, 或人人加入動員行列、或到“九品尚家”麵館當起了服務員, 隨之, 全城市民也紛紛加入了吃面救助行動, 只為給小昱文的家人一點力量, 讓小昱文早日康復,

“一碗面溫暖一座城”成了鄂爾多斯人愛心的生動體現。

義賣一碗面, 社區黨員志願者主動當起服務員

近年來, 為了加快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曙光社區秉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實行“社區組織、企業配合、居民參與”的志願服務模式,

積極動員, 先後成立了黨員模範、愛心企業、巾幗志願、老年雷鋒、青年和諧等6支志願服務隊, 大力培育社會救助委員會、文體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等“六委”, 組建了太極協會、老年保健操協會、殘疾人協會、慈善協會等18支社會組織, 他們當中有老黨員、退休幹部、老教師, 有普通居民、在職幹部, 也有殘疾人、低保戶以及孤寡老人, 無論他們是什麼身份, 自加入志願者隊伍以來, 他們就甘願奉獻、盡自己所能, 針對性的開展各類扶貧助困、愛心助殘、法律維權、政策宣傳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 志願者隊伍也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目前的上千人, 他們盡己所能、無私奉獻, 從點滴做起, 不求回報的為社區和社區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推進志願服務過程中,
曙光社區逐步形成了一對一幫扶、組建社會組織及志願者隊伍的“一幫、二建、三細化”的精細化志願服務模式, 分群體、分領域、分需求的為居民提供精細服務, 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志願服務氛圍日漸濃厚。

有一種榜樣叫“身邊的她”

請輸入標題 bcdef

走進曙光社區會知道, 在這裡群眾最想上的課堂叫“道德講堂”, 最生動的教育叫“身邊人講身邊的故事”, 最有影響力的傳承叫“我身邊的榜樣、感動曙光人物”。 大家都還記得“道德講堂”的第一期嘉賓劉鳳秀, 她自己本是那麼困難又無助, 身患頸椎病、關節炎, 全家無收入的情況下, 她依然義務照顧孤寡老人, 風雨無阻, 常年堅持, 在用實際行動譜寫著一曲敬老之歌。 同樣,當她剛搬進新居見到住在自己樓下的重度殘疾王彥峰老人時,她下決心要幫助這個失去親人的人。從那時起,不論颳風下雨,不論天寒地凍,劉鳳秀都會準時去王彥峰家,給他做可口美味的飯菜,家務樣樣都幹。在劉鳳秀的影響下,她的幾個孩子也常常跑來問問王叔有什麼需要做的……2011年8月劉鳳秀遭遇車禍,在她不方便的情況下,她的愛人、兒子、兒媳擔任起照顧王彥峰的職責,同劉鳳秀一樣,他們一天都沒耽擱。當問起為什麼時,她總是感恩的說:“我能住上廉租房、吃上低保,正是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我們一家人才有了安身之所、有了生活保障,我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社會。”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劉鳳秀陪王彥峰老人練書法

說起身邊榜樣,還要提到的是68歲的老黨員劉春玲,2002年,她從鄂爾多斯市公路管理局退休以後,一直關注和幫助全國各地的困難群體,2013年,她正式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承擔社區的慈善救助工作。幾年來,除了生活開銷以外的所有退休金,她全部投入到了慈善事業中。她累計為內蒙清水河縣、雲南猛海縣、甘肅岷縣等貧困地區捐出衣服40多噸。每次看到孩子們穿著寄去衣服拍來的照片時,劉春玲臉上都樂開了花兒。在2016年東勝區首屆道德模範第三屆美德少年最美東勝人頒獎典禮中,劉春玲被評為道德模範,她的事蹟在內蒙古經濟生活頻道“雷蒙公益”欄目播出,得到了強烈反響;今年,她被評為“自治區崗位學雷鋒標兵”;她成立了“愛心媽媽公益促進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慈善事業中。“雖然我沒辦法去徹底改變弱勢群體的處境,也無力去消除他們的貧窮,但我盡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感到心安!”劉春玲用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她心中的愛心。她用善舉詮釋著人生價值,用人間大愛感染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

劉春玲正在整理捐來的衣服

在她們的帶領下,轄區愛心企業、個體工商戶也積極行動了起來,匯康藥店承諾向殘疾人低保戶零差價售藥;剪藝人生和名秀坊理髮店免費為60歲以上老人理髮,目前已達到2000多人次;奧林藝術培訓中心承諾免費教授轄區低保戶殘疾人子女;和興園家政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轄區65周歲以上老人,以及殘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擦玻璃、打掃衛生、按摩理療、理髮、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務。愛心企業從最初的3家增加到了7家再到目前的19家……愛心的雪球就這樣越滾越大。

有一種貼心叫“你需要的就是我該做的”

請輸入標題 bcdef

為了更精准的開展志願服務,曙光社區以建設“文明、宜居、和諧社區”為目標,實行“社區統一管理,開展創新型、管理型、自治型服務,探索志願服務規範化、制度化、廣泛化、品牌化”的“一統、三型、四化’的新型模式。志願服務工作站以社區黨支部為紐帶,通過轄區聯合黨委,網格支部、居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多格互動”的區域化志願服務工作格局,以組織共建、條塊共管、活動共辦、平安共築等“共駐共建”方式,推行每名黨員幫扶一戶困難戶、開展一次志願服務活動、建立一張党群連心卡的黨員志願服務“三個一”活動,幫扶了155戶困難戶,開展了600多次志願服務活動,建立了666張黨群聯繫卡,志願服務工作在社會治理中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愛心企業志願服務隊在為社區老人免費剪髮

建立了“日、周、月、季”志願者走訪機制,組成以在職黨員、網格資訊員等“四員”為主體的志願隊伍,為每名志願者劃分“責任田”,要求每兩周對責任田內特殊群體入戶走訪一遍,每兩個月對所有住戶、個體工商戶、企業等拉網式走訪一遍,做到“五必問五必記”;依託全員人口資訊庫、流動人口資訊庫、黨員資訊庫、社會服務管理資訊庫,短信平臺、網路平臺、一鍵式呼叫平臺為主的“四庫三平臺”資訊化採集平臺,隨時瞭解居民的生活所求,讓志願服務工作站工作人員及時掌握民情民意,全面提高服務品質。同時,社區通過“百姓說事直通車”,將收集到的民情進行匯總,按照民生專案等類別的不同,建立低保戶殘疾人等人口分類服務管理四類台賬,按照服務物件不同,推行錯時服務、雙休日輪值服務、預約服務和代辦服務,通過上情下達、上下聯動,統一思想認識,交流溝通感情,化解矛盾,實現社區志願服務居民不斷檔,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心貼心的服務。此外,社區還充分整合了轄區內外各類社會資源,培育公益組織,聚合服務力量,豐富志願活動載體,健全完善的志願服務體系,企業、個體工商戶參與社區事務的志願義舉不斷湧現,使轄區居民認同感和歸屬感逐步提高。

曙光志願服務隊啟動儀式

有一個社區叫“我們共同的溫暖的家”

請輸入標題 bcdef

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裡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是的,在曙光社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好像是大家舉手就可辦到的事兒,大家你幫我,我幫你……就這樣,點滴的善舉彙聚成了愛的海洋,“文明、友善、團結、和諧”成為曙光社區的標籤,“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和諧社區”“全國科普示範社區”“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全國地震安全示範社區”等榮譽的光環也有了生動的解釋,所有這些,都要感謝這些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充滿大愛、無私奉獻的最可愛的人,用善舉營造的溫暖的家。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表彰現場

同樣,當她剛搬進新居見到住在自己樓下的重度殘疾王彥峰老人時,她下決心要幫助這個失去親人的人。從那時起,不論颳風下雨,不論天寒地凍,劉鳳秀都會準時去王彥峰家,給他做可口美味的飯菜,家務樣樣都幹。在劉鳳秀的影響下,她的幾個孩子也常常跑來問問王叔有什麼需要做的……2011年8月劉鳳秀遭遇車禍,在她不方便的情況下,她的愛人、兒子、兒媳擔任起照顧王彥峰的職責,同劉鳳秀一樣,他們一天都沒耽擱。當問起為什麼時,她總是感恩的說:“我能住上廉租房、吃上低保,正是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我們一家人才有了安身之所、有了生活保障,我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社會。”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劉鳳秀陪王彥峰老人練書法

說起身邊榜樣,還要提到的是68歲的老黨員劉春玲,2002年,她從鄂爾多斯市公路管理局退休以後,一直關注和幫助全國各地的困難群體,2013年,她正式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承擔社區的慈善救助工作。幾年來,除了生活開銷以外的所有退休金,她全部投入到了慈善事業中。她累計為內蒙清水河縣、雲南猛海縣、甘肅岷縣等貧困地區捐出衣服40多噸。每次看到孩子們穿著寄去衣服拍來的照片時,劉春玲臉上都樂開了花兒。在2016年東勝區首屆道德模範第三屆美德少年最美東勝人頒獎典禮中,劉春玲被評為道德模範,她的事蹟在內蒙古經濟生活頻道“雷蒙公益”欄目播出,得到了強烈反響;今年,她被評為“自治區崗位學雷鋒標兵”;她成立了“愛心媽媽公益促進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慈善事業中。“雖然我沒辦法去徹底改變弱勢群體的處境,也無力去消除他們的貧窮,但我盡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感到心安!”劉春玲用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她心中的愛心。她用善舉詮釋著人生價值,用人間大愛感染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

劉春玲正在整理捐來的衣服

在她們的帶領下,轄區愛心企業、個體工商戶也積極行動了起來,匯康藥店承諾向殘疾人低保戶零差價售藥;剪藝人生和名秀坊理髮店免費為60歲以上老人理髮,目前已達到2000多人次;奧林藝術培訓中心承諾免費教授轄區低保戶殘疾人子女;和興園家政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轄區65周歲以上老人,以及殘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擦玻璃、打掃衛生、按摩理療、理髮、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務。愛心企業從最初的3家增加到了7家再到目前的19家……愛心的雪球就這樣越滾越大。

有一種貼心叫“你需要的就是我該做的”

請輸入標題 bcdef

為了更精准的開展志願服務,曙光社區以建設“文明、宜居、和諧社區”為目標,實行“社區統一管理,開展創新型、管理型、自治型服務,探索志願服務規範化、制度化、廣泛化、品牌化”的“一統、三型、四化’的新型模式。志願服務工作站以社區黨支部為紐帶,通過轄區聯合黨委,網格支部、居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多格互動”的區域化志願服務工作格局,以組織共建、條塊共管、活動共辦、平安共築等“共駐共建”方式,推行每名黨員幫扶一戶困難戶、開展一次志願服務活動、建立一張党群連心卡的黨員志願服務“三個一”活動,幫扶了155戶困難戶,開展了600多次志願服務活動,建立了666張黨群聯繫卡,志願服務工作在社會治理中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愛心企業志願服務隊在為社區老人免費剪髮

建立了“日、周、月、季”志願者走訪機制,組成以在職黨員、網格資訊員等“四員”為主體的志願隊伍,為每名志願者劃分“責任田”,要求每兩周對責任田內特殊群體入戶走訪一遍,每兩個月對所有住戶、個體工商戶、企業等拉網式走訪一遍,做到“五必問五必記”;依託全員人口資訊庫、流動人口資訊庫、黨員資訊庫、社會服務管理資訊庫,短信平臺、網路平臺、一鍵式呼叫平臺為主的“四庫三平臺”資訊化採集平臺,隨時瞭解居民的生活所求,讓志願服務工作站工作人員及時掌握民情民意,全面提高服務品質。同時,社區通過“百姓說事直通車”,將收集到的民情進行匯總,按照民生專案等類別的不同,建立低保戶殘疾人等人口分類服務管理四類台賬,按照服務物件不同,推行錯時服務、雙休日輪值服務、預約服務和代辦服務,通過上情下達、上下聯動,統一思想認識,交流溝通感情,化解矛盾,實現社區志願服務居民不斷檔,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心貼心的服務。此外,社區還充分整合了轄區內外各類社會資源,培育公益組織,聚合服務力量,豐富志願活動載體,健全完善的志願服務體系,企業、個體工商戶參與社區事務的志願義舉不斷湧現,使轄區居民認同感和歸屬感逐步提高。

曙光志願服務隊啟動儀式

有一個社區叫“我們共同的溫暖的家”

請輸入標題 bcdef

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裡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是的,在曙光社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好像是大家舉手就可辦到的事兒,大家你幫我,我幫你……就這樣,點滴的善舉彙聚成了愛的海洋,“文明、友善、團結、和諧”成為曙光社區的標籤,“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和諧社區”“全國科普示範社區”“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全國地震安全示範社區”等榮譽的光環也有了生動的解釋,所有這些,都要感謝這些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充滿大愛、無私奉獻的最可愛的人,用善舉營造的溫暖的家。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表彰現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