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朝剛射導彈 韓便宣佈成功自造"薩德"

【觀察者網綜合 文/王煜】韓聯社4月16日報導, 韓國已經完成M-SAM中程地空導彈的開發工作, 該彈可攔截朝鮮彈道導彈。

韓國國防部今天上午表示, 韓國版彈道導彈防禦計畫(KAMD)的“核心武器”——M-SAM地空導彈“實際上”已經完成開發。 該專案的發言人稱, M-SAM地空導彈的開發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該專案的所有試評全部結束, 並將在今年5月進實戰測試和評估。 可以說, M-SAM地空導彈的開發工作只剩下了部分行政程式。

2015年7月, 韓國首次試射M-SAM地空導彈。 M-SAM, 即“中程防空導彈”, 該導彈身上有著濃郁的俄羅斯血統

據悉, 在一系列測評中, M-SAM導彈的各項作戰性能要求(ROC)均達到了設計指標, 尤其是其對近程彈道導彈的低空攔截效果“頗為優秀”。 據韓國國防部稱, M-SAM可以在20公里高度以直接碰撞殺傷方式對“北方或其他方向來襲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 然而, 在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ADD, M-KAM理論上的研發方)2015年公開的展牌上,

絲毫未見“攔截彈道導彈”的介紹。

2015年公開的M-KAM系統模型及導彈樣彈, 該導彈實質上就是韓國引進技術生產的俄羅斯9M96防空導彈早期型號, 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左右、最大射程40千米、最大射高30千米。 考慮到戰術彈道導彈末端速度普遍達到了8馬赫左右,

因此M-SAM所謂的“反導測試成功”, 實在令人費解

去年年初, M-SAM地空導彈系統的首次導彈攔截試驗成功, 之後又多次取得成功, M-SAM系統成功攔截了10枚靶彈。 韓軍計畫在下個月完成M-SAM的開發程式並正式定型, 爭取在今年上半年投入小批量生產。 韓國計畫在2018~2019年間開始裝備M-SAM系統, 並計畫和現有的MIM-104D/F“愛國者2/3”型防空/反導系統結合, 初步試驗KMAD系統的可行性。

M-SAM系統組成圖。 韓國原計劃在2016年之前裝備20個連的M-SAM系統, 每連為1個火力單元, 由1部雷達車、1部火力指揮車、6部8聯裝發射車和保障車輛組成

M-SAM的雷達來源於俄羅斯50N6A型多功能無源相控陣雷達, 搜索距離150公里, 可以同時引導並攻擊6個飛機類目標。 為了增強未來KMAD系統的反導能力, 韓國還計畫採購以色列的“綠松石”有源相控陣雷達, 該雷達基本就是在“薩德”系統配套的AN\TPY-2雷達基礎上降低檔次而來的。 其主要區別在於改用L波段, 限制了遠距離探測能力和目標識別能力, 而且天線模組也從TPY-2雷達的30000多個降低到了2000個左右。

不過這種雷達,

對於首爾附近的反導任務, 倒是完全夠用了, 就是不知道韓國準備如何把俄式中程防空導彈和美式反導系統整合在一起, 難道要向印度取經嗎?

俄羅斯S350“勇士”中程地空導彈發射車。 S350的開發受到了M-SAM地空導彈的啟發, 韓國在1999年得到了俄羅斯“金剛石-安泰”公司的技術支持, 並在2007年完成了M-SAM地空導彈的初始設計

韓國國防部同時透露,韓國自研的L-SAM遠端高空防空導彈系統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按計劃,這種導彈可以在40~60千米的高空攔截彈道導彈,其反導能力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尚在開發的40N6導彈和韓國最新進口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可謂是韓國版“薩德”。

“未來,我們將會擁有L-SAM、M-SAM、愛國者2、愛國者3等四種反導武器,配合美軍的薩德系統,KAMD有望成為亞洲第一個建成反導系統”,M-SAM專案發言人如是說,他並沒有否認之前有關韓國可能選擇“薩德”作為L-SAM專案方案的消息。

韓國計畫為L-SAM系統配備的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韓方表示該雷達的性能指標“直追”AN/TPY-2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M-SAM系統作為十八年前設計的中程防空導彈系統,能夠被韓國人拿來客串反導系統,不可不嘆服俄羅斯在防空/反導系統上的造詣。該彈採用了直接側力控制技術,和MIM-104F“愛國者3”攔截彈的技術同步。但是該彈的噴嘴非常少,只有窄窄一環,只能用於最後的交會段控制,無法與“愛國者3”相提並論。

而該彈本身的體積規格過小,也大大限制了攔截速度和射程。作為該彈原始設計的9M96,配備的是26千克高爆破片殺傷戰鬥部,也與韓國宣稱的“直接碰撞殺傷”方式相差甚遠。

韓國當前裝備了48套來自德國的二手MIM-104C“愛國者2”防空/反導系統,韓國已經訂購了136枚MIM-104F“愛國者3”MSE攔截彈,並計畫在近期將“愛國者2”升級到MIM-104D GEM-T標準

就在今天早上,朝鮮又試射了一枚彈道導彈。就在前後腳的功夫,韓國國防部才匆匆忙忙的宣佈M-SAM“完成開發”。即使“薩德”早已被證實無法對韓國最重要的首爾都市圈提供反導保護傘,可韓國你也不能“病急亂投醫”啊。

韓國計畫於本世紀20年代中期完成“韓國型導彈防禦體系”(KAMD)和“殺傷鏈系統”(Kill Chain,集探測、識別、決策、打擊於一體的攻擊系統)的構建工作,以確保有能力在2025年左右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但就目前韓國的計畫來看,這種充斥著“印度大雜燴”風格的KAMD方案,在朝鮮彈道導彈面前,不知又能發揮出幾分紙面性能呢?

至少,不論是“愛國者”還是M-SAM,想要攔截朝鮮今天發射的“北極星2”是非常困難的。或許,為海軍那3艘無所事事的KDX3型導彈驅逐艦升級彈道導彈防禦能力,是更加現實的選擇。

韓國海軍“駐港艦隊”的主力——KDX3型,與其帶著“標準2ER”攔截缺油少彈的朝鮮老式轟炸機,或者升級“標準6”防空導彈以獲得最初步的反導能力。不如再花點錢,一步到位,直接升級“標準3”,也算是讓當初打的42億美元水漂聽個響兒(KDX3單艦造價14億美元,卻根本沒有用武之地,除了在聯合演習中充當門面,只能長期駐港)

並在2007年完成了M-SAM地空導彈的初始設計

韓國國防部同時透露,韓國自研的L-SAM遠端高空防空導彈系統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按計劃,這種導彈可以在40~60千米的高空攔截彈道導彈,其反導能力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尚在開發的40N6導彈和韓國最新進口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可謂是韓國版“薩德”。

“未來,我們將會擁有L-SAM、M-SAM、愛國者2、愛國者3等四種反導武器,配合美軍的薩德系統,KAMD有望成為亞洲第一個建成反導系統”,M-SAM專案發言人如是說,他並沒有否認之前有關韓國可能選擇“薩德”作為L-SAM專案方案的消息。

韓國計畫為L-SAM系統配備的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韓方表示該雷達的性能指標“直追”AN/TPY-2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M-SAM系統作為十八年前設計的中程防空導彈系統,能夠被韓國人拿來客串反導系統,不可不嘆服俄羅斯在防空/反導系統上的造詣。該彈採用了直接側力控制技術,和MIM-104F“愛國者3”攔截彈的技術同步。但是該彈的噴嘴非常少,只有窄窄一環,只能用於最後的交會段控制,無法與“愛國者3”相提並論。

而該彈本身的體積規格過小,也大大限制了攔截速度和射程。作為該彈原始設計的9M96,配備的是26千克高爆破片殺傷戰鬥部,也與韓國宣稱的“直接碰撞殺傷”方式相差甚遠。

韓國當前裝備了48套來自德國的二手MIM-104C“愛國者2”防空/反導系統,韓國已經訂購了136枚MIM-104F“愛國者3”MSE攔截彈,並計畫在近期將“愛國者2”升級到MIM-104D GEM-T標準

就在今天早上,朝鮮又試射了一枚彈道導彈。就在前後腳的功夫,韓國國防部才匆匆忙忙的宣佈M-SAM“完成開發”。即使“薩德”早已被證實無法對韓國最重要的首爾都市圈提供反導保護傘,可韓國你也不能“病急亂投醫”啊。

韓國計畫於本世紀20年代中期完成“韓國型導彈防禦體系”(KAMD)和“殺傷鏈系統”(Kill Chain,集探測、識別、決策、打擊於一體的攻擊系統)的構建工作,以確保有能力在2025年左右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但就目前韓國的計畫來看,這種充斥著“印度大雜燴”風格的KAMD方案,在朝鮮彈道導彈面前,不知又能發揮出幾分紙面性能呢?

至少,不論是“愛國者”還是M-SAM,想要攔截朝鮮今天發射的“北極星2”是非常困難的。或許,為海軍那3艘無所事事的KDX3型導彈驅逐艦升級彈道導彈防禦能力,是更加現實的選擇。

韓國海軍“駐港艦隊”的主力——KDX3型,與其帶著“標準2ER”攔截缺油少彈的朝鮮老式轟炸機,或者升級“標準6”防空導彈以獲得最初步的反導能力。不如再花點錢,一步到位,直接升級“標準3”,也算是讓當初打的42億美元水漂聽個響兒(KDX3單艦造價14億美元,卻根本沒有用武之地,除了在聯合演習中充當門面,只能長期駐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