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代表建議|劉宏:將針灸等中醫非藥物療法納入醫保

借助雲醫院打造島城智慧醫療服務鏈條、將門診針灸等中醫非藥物療法納入醫保支付範疇、在醫聯體內部建激勵機制促進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4月15日,

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總院長劉巨集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建議將門診針灸納入醫保支付範疇

近年來, 中醫藥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去年青島市中醫藥發展集團正式成立, 開設島城首家全國知名中醫專家門診, 引進國內知名中醫來青坐診。 隨著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以及青島納入中醫藥改革的實驗區, 中醫藥非藥物療法的廣泛的開展深受市民的歡迎。

劉宏瞭解到許多市民越來越青睞針灸等中醫藥特色療法, 然而, 島城針灸治療僅將住院患者的針灸納入醫保, 門診針灸患者僅有“面癱”等3個單病種報銷, 並且對費用數額有限制, 病人負擔較重, 使得患者望而卻步。

部分患者為了報銷針灸費用, 辦理住院治療, 不僅造成過度醫療, 而且浪費了醫保資金。 其他中醫非藥物療法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因此, 今年劉宏將建議門診針灸納入醫保體系, 以減少患者的就醫費用。 劉宏介紹, 將門診針灸等非藥物療法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疇, 可節省醫保開支。 以非手術適應症的腰間盤突出為例, 該病如果住院治療所需費用(20天)約13000—15000元。 而在門診針灸治療(30天)所需費用約3000—4000元。 其他疾病也是如此。 因此, 他建議將門診針灸等中醫非藥物療法費用全部或部分納入醫保支付範疇, 以減輕病人負擔、節省醫保資金, 同時還可吸引亞健康人群治療, 做到未病先防, 為建設健康青島打下堅實基礎。
借助雲醫院打造島城智慧醫療服務鏈條

近年來, 互聯網與醫療領域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 正日趨成為醫改“最終突圍”的重要助力。 目前我國常見的醫療互聯網模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互聯網+醫生”模式, 一種是“互聯網+醫院”模式。 兩者儘管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醫療服務改善, 但由於模式的“先天缺陷”, 都難以實現真正的共贏, 醫院仍然是相對獨立的“資訊孤島”。 資源壁壘、資訊受阻、分級診療難以推進、醫療資源不平衡等問題依然無法根本改善。

因此, 劉宏建議, 建設青島雲醫院平臺, 打造集健康大資料收集與分析、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與疾病預防、資源分享、基層服務為一體的醫療服務與協同平臺。 雲醫院的建設以預約掛號、遠端諮詢問診等基本業務功能為基礎,

逐步設立健康檔案、檢驗檢查資料共用、遠端會診、雙向轉診、電子處方互認、遠端醫教等多項核心業務, 並圍繞健康管理和大資料採擷開展合理佈局和開發, 通過這些功能構建起島城全流程的智慧醫療服務鏈條。

在醫聯體內部建激勵機制促進雙向轉診

近年來, 島城醫聯體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全市建立了多家醫聯體合作單位, 在解決看病難的問題上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劉巨集認為, 就目前情況來看, 醫聯體單位之間的互動頻率並不夠高, 在醫保的支付制度上也沒有連續性, 導致雙方聯繫不夠密切。 因此, 他建議, 在醫聯體內部建立激勵機制, 理順醫療機構和醫保政策的關係,

如果能夠在醫聯體內部, 建設醫保的支付制度的話,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為患者提供就醫的方便, 促進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騰騰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 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