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頭條」總理記者會的精彩回答,全在這裡!

今天上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談中美關係

“現在中美兩國外交部門正就兩國元首會晤進行溝通。 ”

雖然中美關係經歷過風風雨雨, 但是一直前行, 我對此持樂觀態度。

特朗普總統和美國新政府的高官也都明確表示, 要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這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不是風雲變幻能夠動搖的, 也動搖不得。 有了這樣一個政治基礎, 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廣闊的。

我們雙方都需要保持戰略定力, 加強溝通, 坐下來談, 增進相互瞭解和理解, 現在兩國外交部門正就兩國元首會晤進行溝通。

我們不希望看到打貿易戰, 貿易戰帶不來貿易公平, 而且雙方都受損。 中美關係不管有什麼樣的坎坷, 還是要向前走、向好處走。

中美兩國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 我們有智慧來管控分歧, 我們有需要也有條件來擴大共同利益。

談經濟增速

“幾歲的小武僧一口氣翻十幾個跟頭不費勁, 而練過十幾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個跟頭就了不得了, 主要是塊頭大了。 ”

我們把今年經濟增速定在6.5%左右,

我看到當時有外媒報導說中國是溫和下調了增速。 其實, 增長6.5%這個速度不低了, 也很不容易。

我曾經在中國少林寺陪同外賓看過武僧表演, 幾歲的小武僧一口氣翻十幾個跟頭不費勁, 而練過十幾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個跟頭就了不得了, 主要是塊頭大了。

這符合經濟規律, 也可以使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會低, 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情況下推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力量。

對中國來講, 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 我們保持中高速的穩定增長, 本身就是在為世界穩定做貢獻。

中國金融體系總體是安全的, 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因為我們有很多應對工具,

儲備政策許多還沒有用。

談全球化

“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但關起門來也辦不好自己的事情。 ”

在全球化進程受到一些非議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挫折的情況下, 中國始終堅持一貫的立場, 那就是:維護經濟全球化, 支持自由貿易。 這本身就表明中國是要推動開放。 中方願意和世界各國一道來改善全球治理體系。 全球化和世界的和平發展合作是一體的、不可分的。 關起門來以鄰為壑, 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 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這其中也因為中國一直在堅持不斷地擴大開放。 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但關起門來也辦不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我們的開放大門會越開越大。

中國人明白,

要用開放抓住全球化的機遇, 不管有什麼挑戰都不能錯過。

談簡政放權

“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 刀刃向內。 ”

簡政放權核心是要轉變政府職能,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我們就是要在推進過程中, 讓政府職能得到轉變, 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該管的事情上來。 政府確實管了一些不該管、也不應屬於自己管的事情,它束縛了市場主體的手腳,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內,我一直說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韌不拔地加以推進,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甚至會有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們有足夠的韌性。

對那些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侵犯智慧財產權以及涉及食品、藥品、環保等群眾密切關注的違法違規問題要堅決查處。

我們要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要把更多的力量用於扶貧攻堅、棚戶區改造、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諸多民生關注的方面。

談朝核問題

“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

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對於聯合國已經通過的相關決議,中國一直是態度鮮明,而且是全面嚴格執行。中國始終是核不擴散體系的堅定維護者。

的確,近來半島乃至於東北亞出現了一些緊張的氣氛,緊張很可能會導致衝突,會使相關各方都受損。

我們希望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把緊張的氣氛降下來,使大家都回到對話的軌道上來,最終解決問題。按常理說,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

談就業壓力

“我們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

今年我們要新增城鎮就業1100萬人,比去年的目標增加100萬人。我們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經濟增速,穩增長主要還是要保就業。

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已經連續4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00萬人以上,今年更是強調就業優先,就是要保證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把失業率控制在較低的水準。

這幾年我們一直處在新成長勞動力的高峰,今年的就業壓力仍然比較大,光高校畢業生就達795萬,創歷史新高,還有500萬左右的中職畢業生,加上去過剩產能需要安置的幾十萬轉崗職工等等。

我們要營造有利於創業就業的環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鐵飯碗,而是讓人民群眾用勞動和智慧去創造或者說打造金飯碗。

這幾年我們就是通過創造崗位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這裡我還想請記者朋友包括外國記者能夠多報導中國的就業崗位是靠自己創出來的。

我們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對於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談施政成果

“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顧大義、順民心。”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們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始終是中高速增長,四年來增速波動也就是1個百分點左右,可以說是平穩的。

這幾年的實踐可以證明,中國經濟“硬著陸”論可以休矣。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我們會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並邁向中高端水準。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還沒有問題和挑戰,所以要推動改革。說到最難的,還是在深化改革方面。

我到有的地方去看,在簡政放權中一次封了108個公章,用一個公章代替。中國太大,不知道類似的情況哪些地方還有。你們可能也都記得,在前幾年兩會上,曾有人展示了一個項目審批“萬里長征圖”,據說現在變成百里了,百里也不少啊,還要繼續推進。

改革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讓群眾得到實惠,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顧大義、順民心。

談“雙創”

“中國人民勤勞智慧,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

“雙創”不僅帶動了大量就業,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它也是一場改革,因為它抓住了人這個生產力當中最重要的因素,讓人的聰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現出來,讓大家有改變命運、獲得縱向上升的平等機會。

它也創新了生產模式,許多新業態,像共用經濟、分享經濟、“互聯網+”等等,可以說層出不窮,這些新業態有的是新舊動能轉換過程當中產生的,新舊嫁接,有的是老樹開新花。但總的看它適應了市場的需求,適應了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

另外,新業態的成長也倒逼了政府職能轉變。確實,這些新業態很多是過去未知的,對此,我覺得有不同爭議是正常的,我們還是要以開放的態度、包容的理念審慎監管,促使它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勤勞智慧,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政府就是要創造環境,讓人民群眾創業創新的熱情持久不衰,當然“雙創”和許多新事物一樣,發展過程當中一些方面、一些企業會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確的。

談香港

“香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對“一國兩制”的方針要全面理解和執行,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說了,“一國兩制”的實踐要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

至於說支持香港發展,中央政府會不斷地加大力度,會繼續出臺許多有利於香港發展、有利於內地和香港合作的舉措。

比如說去年我們出臺了“深港通”,我們要進一步探索開放債券市場,這是國家的需要,香港也有平臺。我們準備今年在香港和內地試行“債券通”,也就是說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的債券,這是第一次。

香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這有利於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於香港居民有更多的投資管道,從而受惠,有利於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談中俄關係

“我們互為最大的近鄰,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我們互為最大的近鄰,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僅有利於地區,也有利於世界。去年兩國元首多次會晤,達成許多重要共識,中俄總理會晤多年來一直如期舉行,這本身表明了中俄關係的穩定性。

至於說到兩國的經貿關係,這些年世界經濟復蘇低迷,貿易增長乏力,確實中俄關係在經貿方面由於能源價格下跌等因素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我記得在去年的記者會上,我曾經說希望中俄經貿關係當年能夠有轉折性變化,現在應該說這個預言實現了,當然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特別是今年前兩個月,中俄貿易額有大幅增長,這表明中俄雙方經貿合作的潛力很大,互補性很強,雙方所達成的經貿關係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談匯率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是有分量的,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

去年因為國際貨幣市場動盪,特別是美元走高,許多貨幣尤其是主要國際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大幅度貶值,而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是比較小的。

因為我們不希望通過貶值來增加出口,這不利於企業轉型升級。我們也不希望打貿易戰,這不利於國際貿易和貨幣體系的穩定。我們堅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可以說在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的情況下,我們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充裕的,是足以支付進口和滿足短期償債需要的,遠遠高於國際標準。

至於說到我們對於用匯進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查,實際上這是法律法規早就規定的。我在這裡明確,企業正常的用匯、居民到國外求學旅遊等的合理用匯是有保證的。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是有分量的,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

談職工安置

“中國很多企業是有文化的,他們對老職工有感情,去新崗位就業了,企業仍然還會給一些補貼,扶上馬、送一程。”

去年,我們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化解鋼鐵、煤炭行業的過剩和落後產能,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去產能過程中如何安置好職工。

中央財政拿了100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員工轉崗安置,並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套。去年,有72萬去過剩產能過程當中的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當然,還有一些職工因為多種因素沒有到新的就業崗位,包括有的職工和企業有比較深的感情,想多留一段,但他們的生活都是有著落的。

今年去產能還要擴大到煤電領域,加上去年一些還沒安置的職工,累計可能會有近百萬需要安置。我們的辦法還是創造新的崗位,因為我們在推動發展新動能。

如果你是一名煤礦工人,這個礦被淘汰,或者暫時停產了,我看你有很強的、靈活的就業能力,我建議你到新動能去,或者到老動能當中產生的新職業當中去。而且中國很多企業是有文化的,他們對老職工有感情,去新崗位就業了,企業仍然還會給一些補貼,扶上馬、送一程。

總而言之,把職工安置好還是我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化解和淘汰過剩產能中最關鍵的問題。

談房屋70年產權

“中國有句古話:有恆產者有恒心。”

中國有句古話:有恆產者有恒心。線民們實際上也是群眾,對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續期問題普遍關心可以理解。

國務院已經要求有關部門作了回應,就是可以續期,不需申請,沒有前置條件,也不影響交易。

當然,也可能有人說,你們只是說,有法律保障嗎?我在這裡強調,國務院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就不動產保護相關法律抓緊研究提出議案。

談亞太地區和平

“我們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冷戰思維下所謂‘選邊站隊’的事情發生。”

亞太地區是地區國家共有的家園,我們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冷戰思維下所謂“選邊站隊”的事情發生,有什麼事情按是非曲直來說話,總的還是要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而且在亞太地區,我們始終把東盟作為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中心地位作用。我們希望看到的亞太地區是一個穩定、有秩序的地區,是一個可以協商一致、達成原則的地區,是一個有能力管控分歧的地區,也是一個有智慧解決爭端的地區。

中國和東盟正在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我們還會繼續積極地推進,我們希望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有關爭端由當事方直接對話解決,各方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中美在亞太地區合作多年了,我們有許多合作的交匯點。不少美國跨國公司把亞太地區銷售總部放在中國,我們希望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使東盟國家能從中得到機遇,而不是讓你們感到麻煩。

談減稅降費、產品品質

“我們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

今年要推進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特別是那些名目繁多、企業不堪重負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這些收費是有用途的,有的是用來“養人”的,減少收費,那政府就要過緊日子。我明確提出,中央政府要帶頭,一律減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我在參加代表團討論時,許多地方政府也都有這樣的表示。

我們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我們還要通過像降網費、電費、物流成本等措施,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當然,根本上還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至於消費者抱怨中國的一些產品品質不優,這說明我們的企業需要讓產品進入品質時代,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實施《中國製造2025》,就是要提升企業產品和裝備的品質。

當然,國際上也有一種輿論,說是不是中國會減少進口,開放有所收縮,這是誤解。提高中國產品的品質,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必然要更大地打開開放的大門,更多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當然我們會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讓企業雙贏。對於普通消費者所需要的一些優質產品一時供給不上,我們還可能考慮降低關稅、增加進口。

總之,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從中受惠,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企業下決心,通過發揚工匠精神,使自己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談臺灣

“終歸我們是一家人。”

兩岸是骨肉同胞,血濃於水,不管島內形勢如何變化,都割斷不了兩岸的親情,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改變不了我們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和誠意。

我們對台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堅決維護台海和平,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

兩岸的和平發展確實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很多新的機遇。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概有500萬臺灣同胞往返于大陸和島內。我們會出臺更多政策讓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創業、工作、生活,享受一家人的便利條件。對台商來大陸投資,我們是歡迎的。

我記得去年在記者會上曾經有人提出,希望繼續保持對台商投資的優惠政策,我重申:我們會繼續提供優惠,讓台商、臺灣同胞和大陸一起共用發展的機遇,終歸我們是一家人。

談中歐貿易

“歐洲企業在中國不僅有錢可賺,而且還是賺大頭。”

我們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而且希望看到貿易平衡,否則不可持續。如果說賺錢的話,我想歐洲企業在中國不僅有錢可賺,而且還是賺大頭,因為你們處於價值鏈的高端。如果你們歐洲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那貿易不平衡的狀況就會有明顯改善。

中國提出和歐盟加快談判投資協定,希望能夠得到積極的回應。有一個高水準的BIT,那必將會有助於雙方擴大相互開放。即便暫時沒有這個協定,我們也會不斷擴大對歐盟企業的准入,讓歐盟企業在華投資和中國企業一樣,只要註冊了,就一視同仁。

中歐之間存在貿易摩擦,我們有經驗去妥善解決。我這裡特別強調,中國始終支持一個團結繁榮穩定的歐盟,也支持強大的歐元,支援歐洲一體化進程,因為這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文明多樣化。我對歐盟的前景是樂觀的,我們對中歐關係的發展前景也是看好的。

談霧霾

“國家為此將設立專項基金,不惜重金組織最優秀的相關科學家攻關。”

霧霾問題的確是百姓的痛點。藍天和空氣一樣,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希望看到更多的藍天,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確實遇到了環保特別是霧霾問題的挑戰。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了五條措施,會堅定地向前推進,真正打一場“藍天保衛戰”。但是也坦率地告訴各位,這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

我們治理霧霾重點對著燃煤、尾氣排放、揚塵等,但今年我參加兩會討論的時候,有科學家說,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因素,霧霾的形成機理我們還沒完全搞透,他說中國北方冬季的霧霾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當然,這個因素我不便在這兒講,科學家還要做充分的論證。但是,我想明確,國家為此將設立專項基金,不惜重金組織最優秀的相關科學家攻關,抓緊把霧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來,使我們治理霧霾更加有效。

大自然的陰晴風雨不是人類能支配的,但是我們可以支配我們的行為,可以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樣,霧霾要治理,藍天在未來不會也不應該成為奢侈品。

政府確實管了一些不該管、也不應屬於自己管的事情,它束縛了市場主體的手腳,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內,我一直說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韌不拔地加以推進,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甚至會有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們有足夠的韌性。

對那些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侵犯智慧財產權以及涉及食品、藥品、環保等群眾密切關注的違法違規問題要堅決查處。

我們要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要把更多的力量用於扶貧攻堅、棚戶區改造、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諸多民生關注的方面。

談朝核問題

“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

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對於聯合國已經通過的相關決議,中國一直是態度鮮明,而且是全面嚴格執行。中國始終是核不擴散體系的堅定維護者。

的確,近來半島乃至於東北亞出現了一些緊張的氣氛,緊張很可能會導致衝突,會使相關各方都受損。

我們希望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把緊張的氣氛降下來,使大家都回到對話的軌道上來,最終解決問題。按常理說,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

談就業壓力

“我們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

今年我們要新增城鎮就業1100萬人,比去年的目標增加100萬人。我們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經濟增速,穩增長主要還是要保就業。

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已經連續4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00萬人以上,今年更是強調就業優先,就是要保證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把失業率控制在較低的水準。

這幾年我們一直處在新成長勞動力的高峰,今年的就業壓力仍然比較大,光高校畢業生就達795萬,創歷史新高,還有500萬左右的中職畢業生,加上去過剩產能需要安置的幾十萬轉崗職工等等。

我們要營造有利於創業就業的環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鐵飯碗,而是讓人民群眾用勞動和智慧去創造或者說打造金飯碗。

這幾年我們就是通過創造崗位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這裡我還想請記者朋友包括外國記者能夠多報導中國的就業崗位是靠自己創出來的。

我們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對於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談施政成果

“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顧大義、順民心。”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們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始終是中高速增長,四年來增速波動也就是1個百分點左右,可以說是平穩的。

這幾年的實踐可以證明,中國經濟“硬著陸”論可以休矣。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我們會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並邁向中高端水準。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還沒有問題和挑戰,所以要推動改革。說到最難的,還是在深化改革方面。

我到有的地方去看,在簡政放權中一次封了108個公章,用一個公章代替。中國太大,不知道類似的情況哪些地方還有。你們可能也都記得,在前幾年兩會上,曾有人展示了一個項目審批“萬里長征圖”,據說現在變成百里了,百里也不少啊,還要繼續推進。

改革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讓群眾得到實惠,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顧大義、順民心。

談“雙創”

“中國人民勤勞智慧,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

“雙創”不僅帶動了大量就業,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它也是一場改革,因為它抓住了人這個生產力當中最重要的因素,讓人的聰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現出來,讓大家有改變命運、獲得縱向上升的平等機會。

它也創新了生產模式,許多新業態,像共用經濟、分享經濟、“互聯網+”等等,可以說層出不窮,這些新業態有的是新舊動能轉換過程當中產生的,新舊嫁接,有的是老樹開新花。但總的看它適應了市場的需求,適應了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

另外,新業態的成長也倒逼了政府職能轉變。確實,這些新業態很多是過去未知的,對此,我覺得有不同爭議是正常的,我們還是要以開放的態度、包容的理念審慎監管,促使它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勤勞智慧,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政府就是要創造環境,讓人民群眾創業創新的熱情持久不衰,當然“雙創”和許多新事物一樣,發展過程當中一些方面、一些企業會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確的。

談香港

“香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對“一國兩制”的方針要全面理解和執行,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說了,“一國兩制”的實踐要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

至於說支持香港發展,中央政府會不斷地加大力度,會繼續出臺許多有利於香港發展、有利於內地和香港合作的舉措。

比如說去年我們出臺了“深港通”,我們要進一步探索開放債券市場,這是國家的需要,香港也有平臺。我們準備今年在香港和內地試行“債券通”,也就是說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的債券,這是第一次。

香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這有利於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於香港居民有更多的投資管道,從而受惠,有利於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談中俄關係

“我們互為最大的近鄰,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我們互為最大的近鄰,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僅有利於地區,也有利於世界。去年兩國元首多次會晤,達成許多重要共識,中俄總理會晤多年來一直如期舉行,這本身表明了中俄關係的穩定性。

至於說到兩國的經貿關係,這些年世界經濟復蘇低迷,貿易增長乏力,確實中俄關係在經貿方面由於能源價格下跌等因素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我記得在去年的記者會上,我曾經說希望中俄經貿關係當年能夠有轉折性變化,現在應該說這個預言實現了,當然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特別是今年前兩個月,中俄貿易額有大幅增長,這表明中俄雙方經貿合作的潛力很大,互補性很強,雙方所達成的經貿關係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談匯率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是有分量的,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

去年因為國際貨幣市場動盪,特別是美元走高,許多貨幣尤其是主要國際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大幅度貶值,而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是比較小的。

因為我們不希望通過貶值來增加出口,這不利於企業轉型升級。我們也不希望打貿易戰,這不利於國際貿易和貨幣體系的穩定。我們堅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可以說在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的情況下,我們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充裕的,是足以支付進口和滿足短期償債需要的,遠遠高於國際標準。

至於說到我們對於用匯進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查,實際上這是法律法規早就規定的。我在這裡明確,企業正常的用匯、居民到國外求學旅遊等的合理用匯是有保證的。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是有分量的,匯率會保持基本穩定。

談職工安置

“中國很多企業是有文化的,他們對老職工有感情,去新崗位就業了,企業仍然還會給一些補貼,扶上馬、送一程。”

去年,我們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化解鋼鐵、煤炭行業的過剩和落後產能,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去產能過程中如何安置好職工。

中央財政拿了100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員工轉崗安置,並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套。去年,有72萬去過剩產能過程當中的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當然,還有一些職工因為多種因素沒有到新的就業崗位,包括有的職工和企業有比較深的感情,想多留一段,但他們的生活都是有著落的。

今年去產能還要擴大到煤電領域,加上去年一些還沒安置的職工,累計可能會有近百萬需要安置。我們的辦法還是創造新的崗位,因為我們在推動發展新動能。

如果你是一名煤礦工人,這個礦被淘汰,或者暫時停產了,我看你有很強的、靈活的就業能力,我建議你到新動能去,或者到老動能當中產生的新職業當中去。而且中國很多企業是有文化的,他們對老職工有感情,去新崗位就業了,企業仍然還會給一些補貼,扶上馬、送一程。

總而言之,把職工安置好還是我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化解和淘汰過剩產能中最關鍵的問題。

談房屋70年產權

“中國有句古話:有恆產者有恒心。”

中國有句古話:有恆產者有恒心。線民們實際上也是群眾,對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續期問題普遍關心可以理解。

國務院已經要求有關部門作了回應,就是可以續期,不需申請,沒有前置條件,也不影響交易。

當然,也可能有人說,你們只是說,有法律保障嗎?我在這裡強調,國務院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就不動產保護相關法律抓緊研究提出議案。

談亞太地區和平

“我們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冷戰思維下所謂‘選邊站隊’的事情發生。”

亞太地區是地區國家共有的家園,我們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冷戰思維下所謂“選邊站隊”的事情發生,有什麼事情按是非曲直來說話,總的還是要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而且在亞太地區,我們始終把東盟作為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中心地位作用。我們希望看到的亞太地區是一個穩定、有秩序的地區,是一個可以協商一致、達成原則的地區,是一個有能力管控分歧的地區,也是一個有智慧解決爭端的地區。

中國和東盟正在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我們還會繼續積極地推進,我們希望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有關爭端由當事方直接對話解決,各方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中美在亞太地區合作多年了,我們有許多合作的交匯點。不少美國跨國公司把亞太地區銷售總部放在中國,我們希望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使東盟國家能從中得到機遇,而不是讓你們感到麻煩。

談減稅降費、產品品質

“我們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

今年要推進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特別是那些名目繁多、企業不堪重負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這些收費是有用途的,有的是用來“養人”的,減少收費,那政府就要過緊日子。我明確提出,中央政府要帶頭,一律減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我在參加代表團討論時,許多地方政府也都有這樣的表示。

我們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我們還要通過像降網費、電費、物流成本等措施,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當然,根本上還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至於消費者抱怨中國的一些產品品質不優,這說明我們的企業需要讓產品進入品質時代,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實施《中國製造2025》,就是要提升企業產品和裝備的品質。

當然,國際上也有一種輿論,說是不是中國會減少進口,開放有所收縮,這是誤解。提高中國產品的品質,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必然要更大地打開開放的大門,更多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當然我們會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讓企業雙贏。對於普通消費者所需要的一些優質產品一時供給不上,我們還可能考慮降低關稅、增加進口。

總之,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從中受惠,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企業下決心,通過發揚工匠精神,使自己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談臺灣

“終歸我們是一家人。”

兩岸是骨肉同胞,血濃於水,不管島內形勢如何變化,都割斷不了兩岸的親情,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改變不了我們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和誠意。

我們對台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堅決維護台海和平,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

兩岸的和平發展確實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很多新的機遇。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概有500萬臺灣同胞往返于大陸和島內。我們會出臺更多政策讓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創業、工作、生活,享受一家人的便利條件。對台商來大陸投資,我們是歡迎的。

我記得去年在記者會上曾經有人提出,希望繼續保持對台商投資的優惠政策,我重申:我們會繼續提供優惠,讓台商、臺灣同胞和大陸一起共用發展的機遇,終歸我們是一家人。

談中歐貿易

“歐洲企業在中國不僅有錢可賺,而且還是賺大頭。”

我們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而且希望看到貿易平衡,否則不可持續。如果說賺錢的話,我想歐洲企業在中國不僅有錢可賺,而且還是賺大頭,因為你們處於價值鏈的高端。如果你們歐洲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那貿易不平衡的狀況就會有明顯改善。

中國提出和歐盟加快談判投資協定,希望能夠得到積極的回應。有一個高水準的BIT,那必將會有助於雙方擴大相互開放。即便暫時沒有這個協定,我們也會不斷擴大對歐盟企業的准入,讓歐盟企業在華投資和中國企業一樣,只要註冊了,就一視同仁。

中歐之間存在貿易摩擦,我們有經驗去妥善解決。我這裡特別強調,中國始終支持一個團結繁榮穩定的歐盟,也支持強大的歐元,支援歐洲一體化進程,因為這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文明多樣化。我對歐盟的前景是樂觀的,我們對中歐關係的發展前景也是看好的。

談霧霾

“國家為此將設立專項基金,不惜重金組織最優秀的相關科學家攻關。”

霧霾問題的確是百姓的痛點。藍天和空氣一樣,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希望看到更多的藍天,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確實遇到了環保特別是霧霾問題的挑戰。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了五條措施,會堅定地向前推進,真正打一場“藍天保衛戰”。但是也坦率地告訴各位,這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

我們治理霧霾重點對著燃煤、尾氣排放、揚塵等,但今年我參加兩會討論的時候,有科學家說,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因素,霧霾的形成機理我們還沒完全搞透,他說中國北方冬季的霧霾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當然,這個因素我不便在這兒講,科學家還要做充分的論證。但是,我想明確,國家為此將設立專項基金,不惜重金組織最優秀的相關科學家攻關,抓緊把霧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來,使我們治理霧霾更加有效。

大自然的陰晴風雨不是人類能支配的,但是我們可以支配我們的行為,可以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樣,霧霾要治理,藍天在未來不會也不應該成為奢侈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