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同胞在我眼前死去……

文 | 曾鼎 文字編輯 | 孫楊

圖片編輯 | 丁大偉 美術編輯 | 虎妹

本文刊載於《鳳凰週刊》2017年第11期總第612期

15歲的少年躺在太平間裡, 屍體上佈滿彈孔;年輕女子在街邊摟著她死去的愛人, 旁邊紙板寫著“毒品販子, 不要模仿我”;葬禮上, 親人們悲痛欲絕, 妻子送別丈夫, 父親痛哭兒子, 祖母作別孫兒, 白髮人送終黑髮人。 他們控訴, 自己的孩子早就不吸毒了。 他們說, 事情不是警方說的那樣。

攝影師Raffy Lerma: 這是2016年7月一個濕熱的晚上, 在杜特爾特總統發起清掃犯罪街道的行動以後。 我知道那個晚上會有些不一樣。 在帕賽市的頭版。

過去8個多月, 菲律賓的“毒品戰爭”中持續上演著上面一幕幕。 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上臺以後, 開展了極為血腥的打擊毒品運動。 《時代》雜誌報導說, 超過7000人在這場運動中喪命, 其中包括毒品販子、涉嫌吸毒者、還有很多無辜者。

攝影師Vincent Go:

死者是個男孩, 估計只有15歲。 2016年9月, 他躺在太平間裡。 他只是菲律賓政府這場毒品戰爭行動裡數千名死者中的一位。 他死於馬尼拉一個名叫湯都”。 這項打擊毒品行動的名字源自菲律賓宿霧語中的一個習語, 敲門之後, 要求涉毒人員停止吸毒或者接受調查。 但我看到的不是這樣:持槍員警踹門而入,

帶走有嫌疑長相的居民。 起初我沒有聽到任何槍聲, 但警方說, 他們撞見三人在吸食冰毒, 吸毒者向警方開火反抗。 這三人是兄弟, 後來被發現當場死亡。

我知道, 作為一個攝影記者, 我理應保持中立, 但很難。 每個人都會有觀點。 有時候, 這是由攝影師的成長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決定的。 在目睹那場突襲過後, 我不敢說自己還能保持中立。

《紐約時報》記者記錄了35天裡發生在馬尼拉都市區41個地點的謀殺案, 拍攝了57名遭到殺戮的受害者。 記者丹尼爾·貝爾胡拉克(Daniel Berehulak)寫道:“我所見到的血腥場面發生在你所能想到的所有地點——路邊、火車軌道上、一所女校門口、多家7-11便利店和一家麥當勞餐廳外,

以及臥室的床上、客廳的沙發上。 ”

攝影師Carlo Gabuco:

那天是萬聖節前夕, 馬尼拉大都會東部一個貧困的社區, 曼達盧永城, 五人被殺死在一個小房間裡。 死者的親屬情緒都很激動。 我拍下這張照片, 這幾乎是我能記錄到的死者家庭悲痛的唯一時刻。 在那過後, 他們通常將要開始為屍檢和葬禮等事情籌錢而操心。

我們無論去哪個犯罪案發現場, 第一時間總能看到受害者, 目睹他們生前如何被折磨。 但家屬來了以後氛圍就截然不同了。 我總是試圖設身處地, 想像自己看到親愛的人死於非命是怎樣的感受, 但我覺得自己還是很難理解那種悲痛和憤怒的程度。

這張照片揭示了所謂的“毒品戰爭”的可怕之處。 我在想, 那些受害者的孩子看到這些, 會怎樣影響他們的人生, 又會對整個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隨著緝毒行動規模擴大, 民眾開始質疑:一些吸毒販毒的人, 沒有拒捕為何卻依舊被殺害?原來, 菲律賓的這場緝毒運動不僅有警方參與, 還有所謂的“雙騎殺手”。 “雙騎殺手”據稱很多是菲律賓治安隊員, 他們襲擊的對象往往被懷疑涉毒。29歲的菲律賓男子阿拉亞出門給自己買煙、給妻子買飲料,結果卻被騎著一輛摩托車的兩名男子開槍打死。

這種手段在這場打擊毒品行動中常見,批評人士稱,這是“非法處決”,是警方在背後主使了部分治安隊員的殺戮行動,但菲律賓政府否認了這項指控。

攝影師Basilio H. Sepe:

我總是很尊敬我的同胞,他們很有適應力,即使再絕望,也會保持友善和樂觀。不過,毒品戰爭打響以後,事情發生了變化。過去幾個月,我一直在上夜班,報導那些腥風血雨和痛苦之事。實在是太考驗心臟了,我眼見同胞們倒下,沒有人給他們留下任何活路。

見證到這一幕後,我意識到這裡頭肯定有什麼事不對頭。這是我第一次報導葬禮。2017年1月26日,30歲的Ronnel Jaraba被發現死在馬尼拉的街頭。他的家人說,有兩個孩子當了父親以後,Ronnel再也沒有吸過毒。因為沒錢,Ronnel的葬禮拖了11天。很多親戚出席了葬禮,深切哀悼他,但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他的父親Renato,死者是他三個孩子當中的幼子,鏡頭裡,他在葬禮上哭著叫道:“不可能是我的孩子。不可能!”

“警方與這些殺戮無關。”根據菲律賓總統辦公室主任馬丁·安達納爾(Martin Andanar)的說法,“總統沒有直接下命令讓他們僅僅出於懷疑便殺死毒販或吸毒者。警方只對那些激烈反抗拘捕的人採取行動,不然死的就是他們了。總統向警方發出的行動命令是,他們有權在生命受到威脅時進行自衛。”

攝影師Eloisa Lopez:

2016年10月21日,馬拉翁市的Tugatog公墓,那裡有一處犯罪現場。我看到了一個7歲的女孩屍體。她的身上傷痕累累。她被強姦殺害,棄屍墓地。她的父親當時在旁邊陷入沉默,極度痛苦。警方說,強姦犯是女孩父親的朋友,據稱是個吸毒者。他們說,這就是為什麼儘管違反人權,他們還是要發動毒品戰爭,殺死成千上萬的人。

那個晚上,我覺得我們幾個月來所追求的人道主義,為毒品戰爭打擊的物件尋求公正與同情,所有的努力化為泡影。殺戮變得合理。那晚我只希望,管他什麼審判,管他什麼程式正義,只要有人一槍斃了那個兇手就好。但後來我清醒過來,你不能用犯罪去對付犯罪。

打擊毒品的戰爭中,菲律賓警界爆發一連串緝毒犯罪醜聞,其中,有警員借緝毒的名義,綁架並殺害了一位韓國商人,影響尤為嚴重。近期,杜特爾特被迫宣佈暫停了這場緝毒行動。杜特爾特事後稱,約四成的員警涉及非法活動,他要“清理門戶”,宣佈解散及重組緝毒部隊。但他同時表示,緝毒行動擇時將重新啟動。

攝影師Kimberly dela Cruz:

我們菲律賓人的傳統是,深愛的人死了以後,葬禮期間每天晚上都要有人守夜,看著骨灰。籌錢舉行葬禮,常常要進行好幾天,直到每個人都跟死者告別。這張照片中葬禮的死者名叫Noel Navarro,老婦人名叫Dalisay dela Cruz,是他的祖母。燈光柔和,我當時正在想老婦人幾分鐘前跟我說的話,她回憶,那天晚上她就睡在隔壁房間,聽到員警的聲音。她隔著牆上的孔看到,員警對她的孫子拳腳相加後開槍射殺。

75歲的Dalisay現在不得不靠賣菜掙錢養家。除了死掉的Noel,她的其他兒孫當天晚上都被警方抓走了。Noel原來掙的錢不多,基本花在了他小孩的身上。守夜的時候,她給我看了她孫兒死亡當天給她的蔬菜種子。它們現在已經發芽了。

可以想見,這場血腥的毒品戰爭仍將陷入巨大爭議。一方面,正如杜特爾特形容,毒品是一場禍及幾百萬菲律賓人的瘟疫。另一方面,批評者稱,毒品戰爭中被打死的主要都是底層毒販。販毒集團的保護傘——很多政界和警界參與者的利益未被撼動。

這是來自8位元菲律賓本土攝影師的記錄。自這場毒品戰爭打響,他們很多人一天的工作通常是從夜晚開始,從前往殺人現場或者發現屍體的地點開始,從在警區新聞辦公室和當地記者一起等待最新死訊開始。他們在那些地方遇到死者家屬和鄰居,他們聽到的故事,往往與官方表述迥然不同。

新媒體編輯 | 豐澤 馬茹均

美國黑幫

蒙古危機

×

- END -

×

「爲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

版權歸香港《鳳凰週刊》所有,轉載請聯系

010-65233690 / fhzkxinmeiti@163.com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快速訂閱通道

他們襲擊的對象往往被懷疑涉毒。29歲的菲律賓男子阿拉亞出門給自己買煙、給妻子買飲料,結果卻被騎著一輛摩托車的兩名男子開槍打死。

這種手段在這場打擊毒品行動中常見,批評人士稱,這是“非法處決”,是警方在背後主使了部分治安隊員的殺戮行動,但菲律賓政府否認了這項指控。

攝影師Basilio H. Sepe:

我總是很尊敬我的同胞,他們很有適應力,即使再絕望,也會保持友善和樂觀。不過,毒品戰爭打響以後,事情發生了變化。過去幾個月,我一直在上夜班,報導那些腥風血雨和痛苦之事。實在是太考驗心臟了,我眼見同胞們倒下,沒有人給他們留下任何活路。

見證到這一幕後,我意識到這裡頭肯定有什麼事不對頭。這是我第一次報導葬禮。2017年1月26日,30歲的Ronnel Jaraba被發現死在馬尼拉的街頭。他的家人說,有兩個孩子當了父親以後,Ronnel再也沒有吸過毒。因為沒錢,Ronnel的葬禮拖了11天。很多親戚出席了葬禮,深切哀悼他,但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他的父親Renato,死者是他三個孩子當中的幼子,鏡頭裡,他在葬禮上哭著叫道:“不可能是我的孩子。不可能!”

“警方與這些殺戮無關。”根據菲律賓總統辦公室主任馬丁·安達納爾(Martin Andanar)的說法,“總統沒有直接下命令讓他們僅僅出於懷疑便殺死毒販或吸毒者。警方只對那些激烈反抗拘捕的人採取行動,不然死的就是他們了。總統向警方發出的行動命令是,他們有權在生命受到威脅時進行自衛。”

攝影師Eloisa Lopez:

2016年10月21日,馬拉翁市的Tugatog公墓,那裡有一處犯罪現場。我看到了一個7歲的女孩屍體。她的身上傷痕累累。她被強姦殺害,棄屍墓地。她的父親當時在旁邊陷入沉默,極度痛苦。警方說,強姦犯是女孩父親的朋友,據稱是個吸毒者。他們說,這就是為什麼儘管違反人權,他們還是要發動毒品戰爭,殺死成千上萬的人。

那個晚上,我覺得我們幾個月來所追求的人道主義,為毒品戰爭打擊的物件尋求公正與同情,所有的努力化為泡影。殺戮變得合理。那晚我只希望,管他什麼審判,管他什麼程式正義,只要有人一槍斃了那個兇手就好。但後來我清醒過來,你不能用犯罪去對付犯罪。

打擊毒品的戰爭中,菲律賓警界爆發一連串緝毒犯罪醜聞,其中,有警員借緝毒的名義,綁架並殺害了一位韓國商人,影響尤為嚴重。近期,杜特爾特被迫宣佈暫停了這場緝毒行動。杜特爾特事後稱,約四成的員警涉及非法活動,他要“清理門戶”,宣佈解散及重組緝毒部隊。但他同時表示,緝毒行動擇時將重新啟動。

攝影師Kimberly dela Cruz:

我們菲律賓人的傳統是,深愛的人死了以後,葬禮期間每天晚上都要有人守夜,看著骨灰。籌錢舉行葬禮,常常要進行好幾天,直到每個人都跟死者告別。這張照片中葬禮的死者名叫Noel Navarro,老婦人名叫Dalisay dela Cruz,是他的祖母。燈光柔和,我當時正在想老婦人幾分鐘前跟我說的話,她回憶,那天晚上她就睡在隔壁房間,聽到員警的聲音。她隔著牆上的孔看到,員警對她的孫子拳腳相加後開槍射殺。

75歲的Dalisay現在不得不靠賣菜掙錢養家。除了死掉的Noel,她的其他兒孫當天晚上都被警方抓走了。Noel原來掙的錢不多,基本花在了他小孩的身上。守夜的時候,她給我看了她孫兒死亡當天給她的蔬菜種子。它們現在已經發芽了。

可以想見,這場血腥的毒品戰爭仍將陷入巨大爭議。一方面,正如杜特爾特形容,毒品是一場禍及幾百萬菲律賓人的瘟疫。另一方面,批評者稱,毒品戰爭中被打死的主要都是底層毒販。販毒集團的保護傘——很多政界和警界參與者的利益未被撼動。

這是來自8位元菲律賓本土攝影師的記錄。自這場毒品戰爭打響,他們很多人一天的工作通常是從夜晚開始,從前往殺人現場或者發現屍體的地點開始,從在警區新聞辦公室和當地記者一起等待最新死訊開始。他們在那些地方遇到死者家屬和鄰居,他們聽到的故事,往往與官方表述迥然不同。

新媒體編輯 | 豐澤 馬茹均

美國黑幫

蒙古危機

×

- END -

×

「爲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

版權歸香港《鳳凰週刊》所有,轉載請聯系

010-65233690 / fhzkxinmeiti@163.com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快速訂閱通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