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陽系中的巨無霸——木星

木星不像地球有固態的表面, 它是一個氣態行星, 如此一個人類到了上面站也站不住的“氣體”星球, 表面溫度極低, 大氣中也沒有“氧”,

顯然不可能存在智慧生命, 但科學家們卻十分感興趣探究它, 三番五次派來使者, 究竟是為什麼呢?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體積大到可以容納1300個地球, 的確堪稱太陽系中的巨無霸。 雖然“霸王”的體積是地球的一千三百多倍, 但品質卻只有地球的三百倍, 因為它不如地球那麼堅固緻密, 屬於氣態巨星。 不過, 它的品質仍然超過了其他行星品質總和的2.5倍。

木星雖然巨大無比, 但它的自轉速度卻是太陽系中最快的。 自轉週期為9小時50分30秒。 如此快速的自轉週期在木星表面造成了極其複雜的花紋圖案, 促使氣流與赤道平行, 產生了巨大的離心力, 兩極相對扁平, 赤道隆起並出現與赤道平行的雲帶。 木星的雲帶可分為好幾層,

雲帶的顏色和溫度不同, 有明暗帶的區分亮區的雲層由氨冰組成, 顏色鮮明, 叫做帶;暗區的雲層由氨化物組成, 叫做帶紋。 氨化物有各種顏色:白色、橙色、褐色但大部分是紅棕色。

儘管在望遠鏡發明之前, 人類應該並不確切瞭解木星之大小, 但古人的直覺驚人, 在許多文化中都不約而同地將木星捧為眾行星之王, 西方以古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朱庇特”(Jupiter), 來命名它, 也就是相當於古希臘神話中統領宇宙的天神宙斯。

中國古代將木星稱為“歲星”, 因為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為12年, 與中國古代紀年曆法中的地支相同, 也正好是民間使用的生肖的輪回週期。 中國古人還認為地球上農業的豐收興旺或饑荒災害等, 均與木星運轉週期(12年)有關係, 他們將歲星看成是主管農業的星官, 地位極為崇高, 所在之處將五穀豐登, 因此建造專門的廟宇來供奉歲星。 所以, 在中國古人的眼中, 木星就像一個掛在天上的大鐘, 它有規律的運行, 記錄和主宰著天干地支,

生命輪轉, 象徵著農業興衰, 五穀豐收。

從伽利略開始, 400年來, 人類從未間斷過對木星的探索, 特別是如今進入了航太時代, 已經有多個航天器飛掠過了木星附近, 帶給了科學家有關木星的第一手寶貴資料。 但這顆巨星仍然謎團多多, 它有許多特別之處吸引著天文學家們。

就觀測效應而言, 木星表面看起來有紅、褐、白等五彩繽紛的條紋, 類似木紋, 難怪我們的祖先稱此星為“木”。 有時又使人感覺木星表面的紋路類似大理石。 最奇怪的是, “紋路”中還夾著一塊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紅斑, 見圖1。 據說那是一個圓形漩渦, 因為其成分中含有紅磷而使其看起來呈現紅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