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張家泉村:紅色精神催開脫貧致富花

蜜桃小鎮 十裡桃花

桃花園裡風景美

蜜桃成熟時

蜜桃

精美的桃木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

大眾網淄博4月15日訊清晨六點, 和煦的春光灑進張家泉村, 桃花紅, 柳枝綠, 處處散發著生機。 在村委辦公室裡, 黨支部書記劉文河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沂源縣西裡鎮張家泉村位於鎮駐地西8公里處, 是全國首個“時代楷模”、“全國自強模範”、“全國消除貧困獎”、“全國文明家庭”等稱號的獲得者朱彥夫同志的家鄉。 正是被朱老這種戰天鬥地的精神所打動, 劉文河擔任村支部書記後, 牢記朱老的教誨, 立志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張家泉的鄉親們脫貧致富。

張家泉村土質肥沃, 適合果樹種植, 但是農戶管理水準參差不齊, 導致果品產量低、銷路狹窄。 針對這一情況, 劉文河組織成立了沂源縣張家泉農業旅遊合作社, 經常邀請農業專家為村民講課, 手把手地教給村民如何授粉、如何進行果樹管理、施肥灑藥的要領等, 提高了水果產量, 打開了市場, 農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富了口袋, 還要富腦袋。 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 劉文河在村委辦公室前建起了農家書屋。 有了屋還得有書。 劉文河積極申請, 在上級部門的幫扶下, 購買了1000餘本圖書和50餘種音像, 涉及果樹種植、育苗、施肥等各個方面, 豐富了書屋, 方便了群眾, 使大家在閱讀中輕鬆掌握科技種植的知識。

劉文河是個停不下來的人。 “有了錢, 學了習, 這些還不夠, 還得讓村裡的父老鄉親過上城裡人的幸福日子”, 劉文河是這麼想的, 也是這麼做的。 2014年, 他組建了張家泉文藝演出團隊, 聘請廣場舞老師現場教學, 豐富了農村群眾的休閒文化生活。 “白天忙完地裡的活兒, 晚上到廣場上來聽聽歌、看看舞, 日子過得可舒坦啦”, 張家泉村的村民張永臣開心地說道。

近年來, 張家泉村在村支書劉文河的帶領下, 多次獲得西裡鎮紅旗村、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劉文河也被譽為西裡鎮優秀黨員、優秀村支部書記等。

2017年以來, 劉文河結合張家泉村的實際, 充分發揮區位和人文優勢, 借助湧泉村的資源優勢, 在朱老的精神指引下, 創新脫貧致富模式,帶動附近各村的支部書記,整合旅遊資源,實施集中連片開發,盤活周邊荒山百餘畝,新建了萬畝桃園。四月,萬里晴空,柳芽肥嫩,桃花觀光和農家樂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遊客,不僅使張家泉村的村民收入增加,同時帶動了周邊村民脫貧奔小康。

創新脫貧致富模式,帶動附近各村的支部書記,整合旅遊資源,實施集中連片開發,盤活周邊荒山百餘畝,新建了萬畝桃園。四月,萬里晴空,柳芽肥嫩,桃花觀光和農家樂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遊客,不僅使張家泉村的村民收入增加,同時帶動了周邊村民脫貧奔小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