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滬多學科團隊序貫式治療讓19歲男子“癱瘓手”恢復精細動作

【新民晚報·新民網】優先解除肢體痙攣狀態, 再行神經移植和手畸形矯正, 最後進行康復訓練——一種由多學科團隊合作創造出的全新序貫式治療方式, 讓一名因腦損傷自小就肢體偏癱的19歲男青年能夠用自己“癱瘓”的右手, 穩當地完成撿豆子、拿筷子、泡功夫茶等精細動作。

上海壹博醫生集團孫成彥功能神經外科團隊的“高位頸椎單側椎板切開功能性選擇性脊髓神經後根部分離斷術”與華山醫院胡韶楠手外科團隊的“頸7神經移位嫁接術”, 借助浦南醫院創新的開放式平臺成功實現跨學科嫁接融合,

取得了1+1>2的臨床效應。 據資料檢索, 全球範圍內如此通過融合技術治療偏癱者, 尚無先例。

患者小林出生時由產鉗助產, 之後出現右側上下肢發育遲緩、功能障礙, 三歲左右才可獨立行走, 但呈足內翻畸形, 步態不穩, 同時開始右手活動受限, 表現為抓握困難、伸指困難、拇指內收、前臂旋前畸形等, 並逐步喪失精細運動能力。 治療前, 患者兩隻肩膀一高一低, 只能翹著腳尖困難地走斜線, 手功能低下, 不能抓舉筷子。 直至成年, 他的很多基本獨立生活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