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助推漁業轉方式調結構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

近年來, 農業部聯合有關推廣科研教學單位開展了稻漁綜合種養新技術模式的試點示範,

逐步形成了稻魚、稻蟹、稻蝦、稻鱉等19種典型新技術模式, 取得了顯著成效。 實踐表明, 稻漁綜合種養具有“不與人爭糧, 不與糧爭地”的優勢,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能有效促進糧食生產, 極大地促進農漁民增收, 同時具有巨大生態效益, 是產業扶貧的有效手段, 是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值得大力扶持和推廣發展。

五個“促進”, 稻漁綜合種養成效顯著

據統計, 全國約有4.5億畝稻田, 水稻產量近2億噸, 畝產約440公斤。 2015年全國稻田養魚面積2250萬畝, 水產品產量155萬噸, 水產品畝產69公斤, 比2010年分別提高25.4%、13.2%和10.7%。 自2005年開始, 農業部先後在13個省(區)建立了19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點, 示範面積100多萬畝, 輻射帶動近1000萬畝。 從示範效果看, 水稻畝產穩定在500公斤以上,

稻田增效接近100%, 農藥使用量平均減少51.7%, 化肥使用量平均減少50%以上。 經過長期探索實踐, 新技術模式不斷發展, 取得了顯著成效, 突出表現在五個“促進”。

一是促進糧食生產。 2013年, 對13個省(區)的19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點進行了測產驗收, 除一個示範點水稻減產3%以外, 其餘18個點的水稻較原來單一種植水稻時產量增加5%~18%, 且畝產均在500公斤以上。 實踐表明, 在稻漁綜合種養地區不僅不存在影響水稻生產的情況, 還極大地帶動了種稻積極性, 為此, 浙江、廣東、寧夏等省(區)農業和漁業部門聯合出臺了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的政策措施。 在一些地區, 一些荒廢的低窪冷浸田得到開發利用, 如湖北有206萬畝低湖冷浸田被開發成稻田養小龍蝦基地,

相當於增加了206萬畝稻田, 浙江德清縣一企業將3000多畝池塘全部改為稻漁綜合種養模式, 相當於增加了3000畝稻田。

二是促進農漁民增收。 稻漁共生互促, 可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 示範情況表明, 每畝可節本30元~50元。 稻漁模式下的稻米和水產品品質優良, 較普通稻米和水產品價格高, 稻米普遍比普通稻米每公斤多賣約0.4元, 有的鱉田米、蟹田米可賣到40多元/公斤, 如德清的鱉田米98元/公斤, 廣東連南縣稻田養殖的禾花魚價格是同類魚價格的5倍~6倍。 根據示範點測產驗收結果, 每畝增加效益最低941.86元, 最高13584.71元。 全國調查表明, 稻漁綜合種養比單種水稻畝均效益增加90%以上, 平均增加產值524.76元, 採用新模式的增加產值都在1000元以上,

如稻——小龍蝦模式增加1456.28元, 效益增加258%, 稻——鱉模式增加13744.94元, 效益增加5549%, 稻——蟹模式增加2484.33元, 效益增加351%。

三是促進產業扶貧。 稻漁綜合種養是一些地區產業精准扶貧的有效手段。 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是廣東省十六個重點扶貧縣之一, 該縣在省漁業部門支援下, 建設連南縣稻田養魚示範園區3000多畝, 覆蓋2鎮5村, 惠及農戶近3000戶, 輻射帶動近2萬農戶脫貧致富。 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先後5次到連南調研, 對該地區稻漁綜合種養給予高度肯定。 雲南把稻漁綜合種養作為產業精准扶貧的重要抓手, 在德宏州、紅河州扶持發展稻漁綜合種養, 成效明顯, 畝產值近2000元, 帶動大批農民脫貧致富。 目前, 在不少地方已因地制宜發展了一些有效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模式,

正向其他適宜地區擴展。

四是促進生態效益。 稻漁綜合種養充分挖掘生物共生互促原理, 可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 減少面源污染, 促進生態改善。 根據示範點測產驗收結果, 19個示範點中, 最少的點減少化肥用量21%, 最高的減少用量80%;農藥用量最低減少30%, 最高減少50.7%。 根據上海海洋大學、浙江大學等技術依託單位研究結果, 稻漁綜合種養平均可減少5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 減少50%以上的農藥使用量。 研究表明稻田中魚、蝦等能大量攝食稻田中蚊子幼蟲和釘螺等, 可有效減少瘧疾和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的發生, 稻田中蟹類活動和攝食可有效減少雜草的滋生, 可有效節省人力並減少農藥的使用。 研究表明,採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稻田其溫室氣體排放也大大減少,甲烷排放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5.9%~12.5%。

五是促進三產融合。稻漁綜合種養新技術模式產業鏈長,價值鏈高,具有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巨大潛能。稻漁綜合種養帶動了稻米、水產品加工和品牌建設,19個示範點共創建稻米品牌30個,水產品牌21個,極大地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帶動加工業發展和農民就業。稻田養魚與有機稻種植結合,產出的稻米更安全,水產品更優質,近年來已成為各地鄉村遊的熱點之一,浙江青田傳統稻魚共生農業系統、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共生系統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每逢週末等節假日都有大量周邊城市遊客到浙江德清等地參觀稻漁生產和購買稻漁產品。廣東省出臺了鼓勵稻漁綜合種養的一些政策措施,同時,開展稻漁旅遊,開展農家樂休閒遊,提高稻漁綜合種養附加值,如連南縣利用“旅遊+稻田養魚”模式推廣旅遊和稻田養魚,連續三年舉辦稻田魚節。

三個“不高”,稻田綜合種養總體水準有待提升

從全國情況看,稻漁綜合種養總體發展水準不高,仍存在一些關鍵制約因素,突出表現在三個“不高”。

(一)稻漁綜合種養總體技術水準不高。根據調查瞭解,目前各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熱情高漲,例如寧夏、浙江、廣東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鼓勵政策,農漁民們也看到了稻漁綜合種養的巨大經濟效益,一些大資本也紛紛進入或摩拳擦掌正要進入。但根據全國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停留在傳統低水準的稻田養魚階段,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從全國情況看,稻漁綜合種養研究不足,尚沒有開發出與稻漁綜合種養相配套的農機農藝,更是缺乏專門的水稻品種和水產品種,調查農戶中64.2%的人表示需要新品種,96.2%的人表示需要新技術培訓。這些情況表明,總體上稻漁綜合種養目前仍處在較低水準,制約了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

(二)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不高。從全國情況看,目前稻漁綜合種養經營分散,10畝以下的農戶占15%,10畝~50畝的占22%,50畝~100畝的占11%,100畝~500畝的占33%,500畝以上的僅占20%。組織化程度不高,87.5%的農戶沒有參加合作社或協會,市場博弈能力差。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低,意味著養殖所需資源分散、集中度不夠,難以在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形成合力,對稻田養殖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社會化服務等均構成制約。

(三)稻漁綜合種養三產有機融合度不高。在一些地方稻漁綜合種養在發揮三產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稻漁為載體,帶動了種養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旅遊業的發展。從外部看似乎是三產融合發展不錯,但也發現,從事種養的農漁民是最辛苦的從業者,卻也是獲利最少的,往往被動與二三產業融合,沒有在產業大發展過程中合理分享成果,例如稻漁綜合種養所產稻米往往只多賣0.4元~0.6元/公斤,但被收購加工後附加值增加了5倍~6倍,甚至10倍,而增加的產值卻與農漁民無關。旅遊業收益,大部分也與農漁民無關。

三個“大力扶持”,稻田綜合種養發展潛力巨大

習總書記指出“促進農民增收,難點在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在政策上,既要考慮如何保證糧食產量,也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並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大力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是落實習總書記上述要求的有效舉措,據專家估算,我國適合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占現有稻田面積的15%左右,約6750萬畝,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每年可穩定提供3375萬噸水稻,按每畝增加1000元收益,每年可為農漁民增收675億元,可以說,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經濟上划算,政治上得民心。多年來,農業部高度重視大力推動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仍須對稻漁綜合種養進行三個“大力扶持”,助推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助推漁業綠色發展。

(一)大力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現代生產體系。針對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準低的現狀,發揮科技創新對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驅動作用,探索設立國家稻漁綜合種養重點研發計畫,開展稻漁綜合種養共生系統研究,開展農技農藝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開展專用水稻和水產新品種培育,開展稻漁綜合種養資訊化標準化生態健康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著力提高稻漁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2017年,農業部將繼續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示範工作,在12個重點地區開展典型技術模式試驗示範,發揮典型輻射帶動作用。

(二)大力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現代經營體系。針對目前稻漁綜合種養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的現狀,採取切實措施培育稻漁綜合種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做大產業規模,探索設立稻漁綜合種養財政專項給予扶持發展,培育一批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稻漁綜合種養經營體系。2017年,農業部將組織開展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示範區創建工作,制定創建標準,明確創建程式,助推產業化經營。

(三)大力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現代產業體系。針對目前三產有機融合度不高的現狀,在穩定水稻生產的基礎上,探索設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推廣專項,集成示範稻漁綜合種養先進技術,提高稻漁綜合種養生產力水準。鼓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品加工流通和觀光休閒農家樂等新業態,優化區域佈局規劃,扶持稻漁綜合種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體系,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積極研究對一二三產業聯合一體的專業合作社扶持政策,讓漁農民分享更多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成果。

研究表明,採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稻田其溫室氣體排放也大大減少,甲烷排放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5.9%~12.5%。

五是促進三產融合。稻漁綜合種養新技術模式產業鏈長,價值鏈高,具有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巨大潛能。稻漁綜合種養帶動了稻米、水產品加工和品牌建設,19個示範點共創建稻米品牌30個,水產品牌21個,極大地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帶動加工業發展和農民就業。稻田養魚與有機稻種植結合,產出的稻米更安全,水產品更優質,近年來已成為各地鄉村遊的熱點之一,浙江青田傳統稻魚共生農業系統、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共生系統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每逢週末等節假日都有大量周邊城市遊客到浙江德清等地參觀稻漁生產和購買稻漁產品。廣東省出臺了鼓勵稻漁綜合種養的一些政策措施,同時,開展稻漁旅遊,開展農家樂休閒遊,提高稻漁綜合種養附加值,如連南縣利用“旅遊+稻田養魚”模式推廣旅遊和稻田養魚,連續三年舉辦稻田魚節。

三個“不高”,稻田綜合種養總體水準有待提升

從全國情況看,稻漁綜合種養總體發展水準不高,仍存在一些關鍵制約因素,突出表現在三個“不高”。

(一)稻漁綜合種養總體技術水準不高。根據調查瞭解,目前各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熱情高漲,例如寧夏、浙江、廣東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鼓勵政策,農漁民們也看到了稻漁綜合種養的巨大經濟效益,一些大資本也紛紛進入或摩拳擦掌正要進入。但根據全國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停留在傳統低水準的稻田養魚階段,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從全國情況看,稻漁綜合種養研究不足,尚沒有開發出與稻漁綜合種養相配套的農機農藝,更是缺乏專門的水稻品種和水產品種,調查農戶中64.2%的人表示需要新品種,96.2%的人表示需要新技術培訓。這些情況表明,總體上稻漁綜合種養目前仍處在較低水準,制約了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

(二)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不高。從全國情況看,目前稻漁綜合種養經營分散,10畝以下的農戶占15%,10畝~50畝的占22%,50畝~100畝的占11%,100畝~500畝的占33%,500畝以上的僅占20%。組織化程度不高,87.5%的農戶沒有參加合作社或協會,市場博弈能力差。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低,意味著養殖所需資源分散、集中度不夠,難以在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形成合力,對稻田養殖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社會化服務等均構成制約。

(三)稻漁綜合種養三產有機融合度不高。在一些地方稻漁綜合種養在發揮三產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稻漁為載體,帶動了種養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旅遊業的發展。從外部看似乎是三產融合發展不錯,但也發現,從事種養的農漁民是最辛苦的從業者,卻也是獲利最少的,往往被動與二三產業融合,沒有在產業大發展過程中合理分享成果,例如稻漁綜合種養所產稻米往往只多賣0.4元~0.6元/公斤,但被收購加工後附加值增加了5倍~6倍,甚至10倍,而增加的產值卻與農漁民無關。旅遊業收益,大部分也與農漁民無關。

三個“大力扶持”,稻田綜合種養發展潛力巨大

習總書記指出“促進農民增收,難點在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在政策上,既要考慮如何保證糧食產量,也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並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大力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是落實習總書記上述要求的有效舉措,據專家估算,我國適合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占現有稻田面積的15%左右,約6750萬畝,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每年可穩定提供3375萬噸水稻,按每畝增加1000元收益,每年可為農漁民增收675億元,可以說,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經濟上划算,政治上得民心。多年來,農業部高度重視大力推動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仍須對稻漁綜合種養進行三個“大力扶持”,助推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助推漁業綠色發展。

(一)大力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現代生產體系。針對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準低的現狀,發揮科技創新對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驅動作用,探索設立國家稻漁綜合種養重點研發計畫,開展稻漁綜合種養共生系統研究,開展農技農藝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開展專用水稻和水產新品種培育,開展稻漁綜合種養資訊化標準化生態健康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著力提高稻漁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2017年,農業部將繼續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示範工作,在12個重點地區開展典型技術模式試驗示範,發揮典型輻射帶動作用。

(二)大力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現代經營體系。針對目前稻漁綜合種養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的現狀,採取切實措施培育稻漁綜合種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做大產業規模,探索設立稻漁綜合種養財政專項給予扶持發展,培育一批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稻漁綜合種養經營體系。2017年,農業部將組織開展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示範區創建工作,制定創建標準,明確創建程式,助推產業化經營。

(三)大力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現代產業體系。針對目前三產有機融合度不高的現狀,在穩定水稻生產的基礎上,探索設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推廣專項,集成示範稻漁綜合種養先進技術,提高稻漁綜合種養生產力水準。鼓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品加工流通和觀光休閒農家樂等新業態,優化區域佈局規劃,扶持稻漁綜合種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體系,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積極研究對一二三產業聯合一體的專業合作社扶持政策,讓漁農民分享更多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