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要飛得更高!”講述常州護鳥志願者的故事

中國江蘇網4月17日訊 每年4月20日-26日, 是江蘇省“愛鳥周”。 鳥類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 保護鳥類對維護自然生態平衡, 對科研、教育、文化、經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市位於東北亞候鳥遷徙通道的中段, 是一些候鳥遷徙的歇腳點, 為保護這些遠道而來的小精靈和本地留鳥, 近年來, 我市護鳥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 舉報並配合警方拆除捕鳥網、解救受困鳥類。

44歲的“曼巴荒原”(編者注:網名)是“讓候鳥飛”公益專案志願者之一, 也是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志願者。 每一次護鳥行動, 他都用手機日誌圖文並茂地記錄下來, 其中最多的照片, 是懸掛在一張張捕鳥網上的鳥類殘骸。

從觀鳥到護鳥

“曼巴荒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 3年前的一次觀鳥, 讓他和鳥類結緣。 常州的觀鳥群體不小, 大部分是攝影愛好者, 那時候, “曼巴荒原”沉浸於拍攝各種鳥類的特寫。

漸漸地, 他發現,

少數人的觀鳥方式很“另類”, 如為了拍攝野生鳥類進食的畫面, 有人用釘子將麵包蟲等昆蟲釘在樹幹上, 再躲在暗處拍攝, 導致有些鳥類在進食時誤吞鐵釘等物, 喉嚨被戳破而死亡。 在和其他觀鳥者溝通後, 大部分觀鳥者認為, “誘拍”不僅會給鳥兒帶來直接傷害, 也會讓野生鳥類的野性消失, 不利於其野外生存。 “曼巴荒原”說, 正因為這些事, 讓他有了護鳥之心。

常州護鳥在行動

因為在常州有固定工作, 並不方便到各地去護鳥, “曼巴荒原”開始關注本地鳥類受害情況。

去年下半年, 他來到新北區孟河鎮小黃山, 只發現了一張殘破的捕鳥網;之後, 他去過溧陽瓦屋山、金壇茅山, 捕鳥網也較少見。 但在鄭陸鎮東青, “曼巴荒原”在一處養雞場內外, 發現了多張捕鳥網, 當場解救了一隻黑尾蠟嘴雀、一隻棕背伯勞。 在前黃鎮漳湟村, 兩家果園設置了10多張捕鳥網, 現場的鳥類屍體多達24只。

3月18日下午, “曼巴荒原”和志願者們在雪堰鎮中心小學南側不遠處的一個果園發現一張捕鳥網,

雖然這張網只有15米長、3米高, 但網上居然密佈了12具鳥類屍體。 志願者們當場報警, 雪堰鎮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 立即電話聯繫拉網人, 但拉網人稱正在上班, 於是, 民警和志願者將捕鳥網拆除。 面對圍觀村民, 志願者和民警趁機進行了一次普法宣傳。 隨後, 志願者又在潘家一果園發現一張捕鳥網, 起初, 果園主人認為自己拉網護果理所當然, 拒絕拆網, 在志願者和民警的反復宣傳教育下, 最終將這張20米長、4米多高的網拆除。

讓“曼巴荒原”感動的是, 作為護鳥志願者, 雖然時常遭人白眼甚至辱駡, 但護鳥行動始終得到了警方的支持。 他認為, 警民攜手合作, 才能更好地保護野生鳥類。

愛鳥、護果不矛盾

在常州開展護鳥行動中,

“曼巴荒原”遇到最多的, 是一些林果業主為止損而設置捕鳥網。

我市留鳥中, 大部分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即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包括麻雀、青蛙、野雞等共1700多種。 根據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私自捕捉1只(條)就涉嫌違法, 捕捉20只(條)以上就涉嫌構成犯罪, 捕捉50只(條)以上就屬於重大刑事案件。 拉網護果, 很可能會讓自己不知不覺踏入犯罪的邊緣。 “曼巴荒原”說, 科學研究表明, 一隻鳥每年可以吃掉上萬隻害蟲, 對生態環境、農業種植是有益的, 但果農們不理解, 認為鳥會啄壞果子, 影響產量。

那果農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果子被吃而自認倒楣?顯然不是。

一方面, 果農可以採取其他不傷害野鳥的方式去防護林果, 比如驅鳥帶、防雹網。另一方面,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因保護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動保險機構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賠償保險業務。”

顯然,在果園拉網捕鳥是明確的違法行為,以驅鳥帶、防雹網等替代,既合法,驅鳥效果更好。“曼巴荒原”說,目前,他已經從公益組織領取了部分驅鳥帶,會在護鳥過程中免費提供給果農。

童華崗 文/攝

比如驅鳥帶、防雹網。另一方面,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因保護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動保險機構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賠償保險業務。”

顯然,在果園拉網捕鳥是明確的違法行為,以驅鳥帶、防雹網等替代,既合法,驅鳥效果更好。“曼巴荒原”說,目前,他已經從公益組織領取了部分驅鳥帶,會在護鳥過程中免費提供給果農。

童華崗 文/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