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有人專門倒賣患者資訊”-移動醫療三大突出風險

調查動機

最近, 協力廠商機構發佈了《中國移動問診白皮書(2017)》。 這份白皮書稱,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為醫療產業鏈的優化提供了優質的技術土壤, 在國家醫改背景下, 移動醫療迅速發展。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 移動醫療可以彌補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缺憾, 利於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然而, 醫療本身就是帶有高風險和不可試錯性的行業, 其與遠端技術的融合, 是否會出現新問題?就此, 《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深入調查。

“有人專門倒賣患者資訊”-移動醫療三大突出風險

得病之後習慣通過手機來尋求幫助——經過幾年來的發展, 移動醫療已經走入越來越多的家庭。

所謂“移動醫療”, 業內常用的定義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DA、行動電話和衛星通信來提供醫療服務和資訊, 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 則以基於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為主。

移動醫療,

改變了過去人們只能前往醫院看病的傳統方式。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路上, 人們都能夠隨時聽取醫生的建議, 或者獲得各種與健康相關的資訊。 移動醫療正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熱點。

儘管移動醫療取得長足發展看上去已是大勢所趨, 但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風險。

網上通常只能看小病

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張女士曾經使用過移動醫療。

據張女士描述, 一天早上, 她起床後發現身上起了很多紅色的小疙瘩, 於是她使用了搜尋引擎上的“問醫生”功能。

“我按照要求填寫了主要病症、發病時間, 並且分別上傳了3張局部、整體、小疙瘩特寫的高清照片。 在提交這些資訊後, 彈出一個對話方塊, 詢問是否要綁定手機號,

如果綁定, 有答案後會有短信即時通知, 否則只能時時打開網頁查看醫生是否有回復。 ”張女士說。

於是, 張女士綁定了手機號。 大約3個小時後, 張女士就收到短信提醒, 已經有醫生回復了她的問題, 但是並沒有具體內容, 她只好再次登錄網頁查看。

“有3名醫生回復了我的問題, 但是對我的診斷各不相同。 1名醫生判斷是急性蕁麻疹, 1名醫生回復說是過敏引起的症狀, 還有1名醫生說是蚊蟲叮咬引發的皮膚應激反應, 而且他們並沒有追問我的狀況。 ”張女士說, 問題並沒有得到切實解決。 “3名醫生3種說法, 沒辦法判斷哪個是對的。 我索性自己塗了點外用消炎膏, 晚上症狀就慢慢消退了”。

張女士告訴記者, “這種網路上免費的問醫生,

往往只能問小病, 比如感冒發燒、扭傷、傷口護理等, 即使誤診了也出不了大問題, 他們也沒有法律責任, 而且你連舉報的地方都沒有。 我覺得沒有什麼保障, 所以一般還是去醫院看病。 ”

手術不在醫院裡進行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女士曾經想借助一款移動醫療App聯繫醫生割雙眼皮。

“當時也是經人推薦後知道了這個App。 在網上查詢後, 發現App上的價格確實比醫院和美容院便宜不少。 ”李女士說。

李女士告訴記者, 去正規醫院割雙眼皮加開眼角的花費大概在1.2萬元左右, 但是通過移動醫療的方式, 可能會省3000多元。

“具體的方式是, 在App上註冊後, App會派出私人顧問與你‘單線聯繫’。 於是我註冊了1個帳號, 果然有人聯繫我瞭解訴求。 聊了一段時間後,

我選擇了他們平臺的1名醫生, 並約好時間我和顧問一起到北京一家三甲醫院, 到診室找到那名醫生。 見面後, 醫生根據我的臉型做了效果圖, 我也比較滿意。 ”李女士說。

截至目前, 李女士對於移動醫療提供的服務基本上滿意, 但是接下來當李女士詢問是否在該三甲醫院進行手術時, 私人顧問與醫生共同表示, 醫院的診室排不開, 要到他們合作的一家診所進行手術, 並且一直強調是絕對正規的。

“私人顧問帶我去看了下手術環境, 我發現是一個類似社區醫院的處置室, 看起來很乾淨, 但是感覺還是達不到可以做手術的標準。 我又具體詢問是否會簽協議以及手術風險承擔的問題。 顧問一再表示醫生是專業的, 他們已經進行過好多次手術,沒出過任何問題,無需擔心。但是到最後,我們還是沒有明確歸責等事項。考慮再三,我最後沒有通過App聯絡醫生進行手術,因為承擔不了這個風險。”李女士說。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侯小姐也一直想把臉上的一塊胎記通過手術祛除。

“自從我通過App傳照片問了醫生後,就不斷有整形醫院、美容院給我打電話,言稱非常瞭解我的情況,完全祛除肯定沒有問題。當初,我只是在註冊時提交了手機號,並且平臺的特別聲明也稱不會將個人資訊用作他用。現在,這些電話已經給我造成了困擾,感覺自己的隱私受到了嚴重侵犯。”侯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她的遭遇。

有人專門倒賣患者資訊

為了進一步瞭解移動醫療的運營情況,記者又聯繫了在某移動醫療平臺工作過的黃先生。

“醫院名氣大,但是不見得醫生的資質就好,並且大城市約號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現實問題。移動醫療的出現給患者提供了主動選擇的權利。國家也出臺了政策,鼓勵三甲醫院的醫生多點執醫,以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現狀。”黃先生說。

黃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移動醫療採用的是OTO模式(線上到線下電子商務模式——記者注)。患者線上上通過App尋找到自己中意的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詢問。覺得滿意的話,可以約線下進行面診,一般都是到醫生工作的醫院進行,結束後再回到線上,與平臺一同對醫院及醫生做公開的評價,這也是一個監督的過程。

當記者問及一旦出現法律風險與糾紛,患者、平臺與醫生或醫療機構之間該如何劃分責任時,黃先生說,“移動醫療的風險現在還處於法律的真空地帶。當初,我們的平臺就研究過這個問題,想對做專案的患者給予一些保險業務。那段時間,我們與各大保險公司都談過,但是因為沒有先例,所以對具體的責任認定和細節都沒有規範的標準。如果合作,成本會非常高,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據我所知,如果是去某個醫療機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問題,則該機構擔責,但因為平臺只起到仲介的作用,所以應該由機構對其進行賠償。但是如果走的是非正規管道,例如患者與醫師私下聯繫進行治療,那患者的權利就很難得到保障了。也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工作過的平臺一直都與正規醫療機構合作,這樣無論對平臺自身還是對患者來說,都有保障”。

據黃先生說,現在移動醫療比較大的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是存在患者與醫師跨平臺進行私下聯繫,例如第一次通過平臺找到某位醫生進行了玻尿酸注射,感覺效果還不錯,那麼下次患者很有可能會直接找到醫生進行治療。這樣雖然省去了平臺的仲介費,但其實患者少了一道保障,屬於冒險行為。

其次是移動醫療被“濫用”“錯用”,有一些不適用的病症也被強硬地移植過來。

對此,黃先生舉了個例子:許多咽喉有問題的患者把自己的檢查報告及高清照片傳到平臺希望能得到專家的診斷。但是聲帶的問題往往非常複雜,很多時候需要醫生看到患者聲帶運動的實際情況才能給出準確判斷。單純的“拍圖問醫生”給醫生帶來了極大的誤診風險,把病說大了會被認為是小題大做,把病說小了會被看成是誤診,醫生往往也很為難。

再次是關於患者資訊的洩露問題。“現在醫療行業也存在著‘黑市’,尤其是移動醫療,專職倒賣客戶資訊的大有人在,也有駭客專注於攻擊醫院網路竊取資訊。”黃先生說。

他們已經進行過好多次手術,沒出過任何問題,無需擔心。但是到最後,我們還是沒有明確歸責等事項。考慮再三,我最後沒有通過App聯絡醫生進行手術,因為承擔不了這個風險。”李女士說。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侯小姐也一直想把臉上的一塊胎記通過手術祛除。

“自從我通過App傳照片問了醫生後,就不斷有整形醫院、美容院給我打電話,言稱非常瞭解我的情況,完全祛除肯定沒有問題。當初,我只是在註冊時提交了手機號,並且平臺的特別聲明也稱不會將個人資訊用作他用。現在,這些電話已經給我造成了困擾,感覺自己的隱私受到了嚴重侵犯。”侯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她的遭遇。

有人專門倒賣患者資訊

為了進一步瞭解移動醫療的運營情況,記者又聯繫了在某移動醫療平臺工作過的黃先生。

“醫院名氣大,但是不見得醫生的資質就好,並且大城市約號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現實問題。移動醫療的出現給患者提供了主動選擇的權利。國家也出臺了政策,鼓勵三甲醫院的醫生多點執醫,以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現狀。”黃先生說。

黃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移動醫療採用的是OTO模式(線上到線下電子商務模式——記者注)。患者線上上通過App尋找到自己中意的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詢問。覺得滿意的話,可以約線下進行面診,一般都是到醫生工作的醫院進行,結束後再回到線上,與平臺一同對醫院及醫生做公開的評價,這也是一個監督的過程。

當記者問及一旦出現法律風險與糾紛,患者、平臺與醫生或醫療機構之間該如何劃分責任時,黃先生說,“移動醫療的風險現在還處於法律的真空地帶。當初,我們的平臺就研究過這個問題,想對做專案的患者給予一些保險業務。那段時間,我們與各大保險公司都談過,但是因為沒有先例,所以對具體的責任認定和細節都沒有規範的標準。如果合作,成本會非常高,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據我所知,如果是去某個醫療機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問題,則該機構擔責,但因為平臺只起到仲介的作用,所以應該由機構對其進行賠償。但是如果走的是非正規管道,例如患者與醫師私下聯繫進行治療,那患者的權利就很難得到保障了。也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工作過的平臺一直都與正規醫療機構合作,這樣無論對平臺自身還是對患者來說,都有保障”。

據黃先生說,現在移動醫療比較大的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是存在患者與醫師跨平臺進行私下聯繫,例如第一次通過平臺找到某位醫生進行了玻尿酸注射,感覺效果還不錯,那麼下次患者很有可能會直接找到醫生進行治療。這樣雖然省去了平臺的仲介費,但其實患者少了一道保障,屬於冒險行為。

其次是移動醫療被“濫用”“錯用”,有一些不適用的病症也被強硬地移植過來。

對此,黃先生舉了個例子:許多咽喉有問題的患者把自己的檢查報告及高清照片傳到平臺希望能得到專家的診斷。但是聲帶的問題往往非常複雜,很多時候需要醫生看到患者聲帶運動的實際情況才能給出準確判斷。單純的“拍圖問醫生”給醫生帶來了極大的誤診風險,把病說大了會被認為是小題大做,把病說小了會被看成是誤診,醫生往往也很為難。

再次是關於患者資訊的洩露問題。“現在醫療行業也存在著‘黑市’,尤其是移動醫療,專職倒賣客戶資訊的大有人在,也有駭客專注於攻擊醫院網路竊取資訊。”黃先生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