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觀點|打破“沉默是金”的壁壘,引領網路輿論天朗氣清!

領導幹部更應走出沉默, 帶頭做好網路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坦坦蕩蕩地扶正抑偏、理直氣壯地揚清除濁, 講述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 以創新力和穿透力引領網路輿論天朗氣清、生態良好。

本來想借助網路中的一個負面事件, 幫著某地做一次助攻, 把壞事情變成好事情, 把負能量變成正能量, 但隨著輿情態勢的趨緩、問責程式的啟動, “審慎而行, 不易熱炒”把熱情變成了東流之水, “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把助攻變成了潰塌之沙, 既貽誤了戰機也喪失了良機, 從而留下了諸多的遺憾, 生成了沉默的祭品。

“人生若只如初見, 那該有多好。 ”反思這一案例, 筆者雖然多少有點心酸, 但卻並不感到後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線民來自老百姓, 老百姓上了網, 民意也就上了網。 群眾在哪兒, 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廣大線民,

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 對困難要及時幫助, 對不瞭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 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 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 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 ”

既然負面事件已成事實、負面輿論已經存在, 我們為何不能摒棄陳舊的觀念和僵化的思維, 推動實現“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

然而, 熱情歸熱情, 現實歸現實。 有些領導幹部還是將“沉默是金”作為為官為政的基本準則, 片面認為只要少說話就會少犯錯, 只要不說話就會不犯錯, 以致於在或者“能堵就堵、能遮就遮”, 或者“避之不及、避重就輕”中, 讓低俗和謊言依然在網路空間彌漫, 讓污穢和渾濁依然在網路空間氾濫。 而最終的結果, 也往往是領導幹部淪落為被批判的焦點、甚至被再次扒出更多的污點。

是的, 拒絕發聲並不奇怪, 因為發聲不但需要勇氣, 而且意味著承擔。 不願承擔責任,忘記了自己的使命,自然就不會把擔當扛在肩上, 更不會把輿情放在心上。 而這, 也正是導致網路資訊傳播經常失序、網路輿論生態經常迷亂的原因所在。

正所謂, “一招不慎, 滿盤皆輸。 ”只習慣於用社會輿論的壓力來為自己的沉默辯解, 卻獨獨不曉得正是自己的沉默在為這種壓力助攻, 又豈能不被滔滔輿情吞噬掉尊嚴?

研究熟悉網路, 重視網路輿情處理, 是新形勢下對各級各部門提出來的新要求、新任務;加強網路宣傳工作, 妥善化解網路輿情危機, 是新時期各級各部門必須面對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講, “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善於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瞭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 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工作, 就要本著對社會負責, 對人民負責的態度, 弘揚主旋律、彙聚正能量、打好主動仗, 以網路化的新思維、新智慧、新手段, 應對和解決網路時代所面臨的一切問題。

方向對了, 就不怕路遠;方向錯了, 前進也是倒退。 “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 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也是平臺增加、民意直達的時代。 總是害怕事情被“捅出去”, 總是採取鴕鳥政策, 心存僥倖、猶疑觀望, 就必然會喪失自己的立場, 成為被嘲弄的對象。

事實證明, 網路宣傳也好, 輿情應對也好, 與領導幹部的能力大小並無直接關係, 有著直接關係的, 就是他們的重視程度、工作態度。

馬丁·路德金說:歷史將記取的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 而是好人的沉默。 沉默的人數越多, 打破沉默就越難。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 符合人民利益。 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 不符合人民利益。 ”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網路輿論觀, 領導幹部更應走出沉默, 帶頭做好網路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坦坦蕩蕩地扶正抑偏、理直氣壯地揚清除濁, 講述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 以創新力和穿透力引領網路輿論天朗氣清、生態良好。

一點號:指尖陽光

指尖傳遞溫暖力量, 陽光照進網路空間

陽光照進網路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