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銀行理財資產配置酉年策:債券配比下調 權益類投資回暖

近日,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記者會就資產管理問題回應稱:“一行三會已經就大的問題初步達成一致。 理財產品市場有些混亂, 套利機會太多等。 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在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 還可能提升到更有效的層次。 ”

在今年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 簡稱MPA)考核、銀行理財“新規”醞釀出臺、“資產荒”依舊困擾著資管市場的多重考驗下, 最牽動整個市場神經的是2017年將現資管行業“大一統”的監管格局。 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 資管市場中規模最大的銀行理財資產管理將何去何從?

從多位資管人士的觀點來看,

2017年權益屬性資產總體好於去年, 今年銀行理財將會適度加大權益類委外產品的投資力度, 相應下調債券配置比例, 同時, 尋求資產證券化、PPP等領域新的投資機會。

資管新變局

自2016年起, 央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MPA, 通過資本和杠杆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品質、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個指標對金融機構綜合評估, 從而加強逆週期調節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

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 即從以往的關注狹義貸款轉向關注廣義信貸, 將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等納入考核, 以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各類騰挪資產、規避信貸調控的做法。

實施一年以來, 央行不斷完善對銀行的MPA考核指標, 最牽動資管市場神經的是, 今年一季度銀行表外理財正式納入廣義信貸範圍考核, 這將直接影響銀行理財規模增長及配置領域。

而眼下銀行表外理財首次納入MPA考核的時點將至。 一位大型券商委外業務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相較於年初債市行情, 銀行顯著關注流動性管理, 投資偏謹慎, 目前企業再融資債券收益有吸引力, 市場因素已回暖, 但監管因素影響加大。 眼下銀行將迎MPA考核季末時點, 中小銀行的壓力較大, 部分銀行出售資產以降低規模, 預計一二季度監管考核壓力較大。

而央行牽頭發起的“大資管統一監管”框架一石激起千層浪。 央行內審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的曝出在業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資管業傳統的行業分類監管模式或將被打破,功能性監管或將成為主流。 兩會期間, “一行三會”高層也均對統一監管標準進行了公開表態。

業內認為, 一旦新規落地,銀行理財的發展方向或繼續向“調結構、穩風控”方向轉變,理財規模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比如《指導意見》的一條規定:“禁止表內資管業務。 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 ”而目前銀行表內資管主要是保本理財, 該規定將直接對銀行資管長期存在的“剛性兌付”潛規則構成挑戰, 這對銀行保本理財產品衝擊頗大。

在面臨強監管、統一監管政策風險的同時,

在美元步入升息通道、資產收益率走低的行情下, 資管市場普遍深陷“資產荒”的泥潭, 銀行資管亦難獨善其身。

一位元股份制銀行戰略部研究員對記者表示, 今年銀行發揮的餘地很小, 產業結構是最大的約束。 對銀行來說, 過去主要側重行銷能力, 而且主要是在負債端, 現在經濟下行週期, 盈利模式轉變不過來, 造成資產配置真空, 符合銀行收益風險偏好的資產稀缺, 出現“資產荒”。

對於“資產荒”對於銀行資管影響, 資管行業資深專家羅苓甯在某檔資管類音訊欄目提到:“資金荒”出現後資金成本的下降需要一定的過程, 而對資產端的傳導也存在一定的滯後, 在這樣的矛盾下, 銀行理財獲取相對低風險高收益優質資產的難度有所增加。

銀行理財會立足優先保證整體流動性與成本可控, 這在2017年將成為各家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基礎。

債券配比降低 看好權益類資產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是一位投行家曾對本報記者闡述應變市場的生存之道。 受監管趨緊、市場持續變化等多種因素交織, 近30萬億元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方向將何去何從?哪些資產是波詭雲譎的市場中亟待挖掘的“確定性”?

對於今年的資產配置策略, 民生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助理鄭智軍近日在銀監會例行發佈會上透露, 一方面, 在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衍生品市場、大宗交易市場資產輪動中尋找配置機會, 持續推動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化。 另一方面,分散配置,在債券市場、資本市場、信用市場領域進行分散配置,同時加強海外投資配置。

上述研究員表示,銀行應收賬款下的投資業務監管趨嚴,現在中小銀行的同業和表外資產都已經超過了信貸資產,加上同業存款在內的主動負債比重過高,也增加了資產負債表的脆弱性。債券市場接連發生的信用違約事件,勢必引起監管部門重視並會出臺監管政策進行整肅,這會影響到銀行的債券投資、委外投資等業務。

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補充表示,鑒於目前市場資金面比較緊張,美元利率步入上升空間,可能會對資產管理中債券投資組合比例有適當的降低。

據記者瞭解,債券配比下降並非只在一家銀行出現。“一季度受到央行MPA考核影響,我們配置目前處於暫停狀態,接下來配置的速度會放慢,今年配置類債券將大幅下降。”一位元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告訴記者。

而在下調債券投資比例的同時,權益類資產的偏好也隨之上升。

羅苓寧的觀點指出,展望2017年,全球債券市場的調整可能不可避免。全球範圍內大類資產比較,經過風險釋放,權益類資產可能凸顯比較價值優勢,尤其是未來受益於全球財政政策的中國資本市場。預計2017年銀行整體會加大對權益類市場的關注力度,但也不會步伐太大,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仍會保持一個穩步增長的態勢。具體來看,股票二級市場會有結構性機會,銀行會繼續通過委外、FOF(Fund of Fund,即專門投資於其他投資基金的基金)、MOM(Manager of Managers, 即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等方式進行參與,追求合適的風險收益比;同時量化領域在監管政策會適當修正的前提下擁有較好的投資機會,銀行理財通過優秀管理人的選擇和投資策略的組合力爭獲取超額收益,並可與打新等策略相結合。

“今年整體偏空不會太激進,二季度前以防守為主。”談及銀行理財委外業務的資產配置,一位元券商固定收益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二季度前看好消費類等中小板塊股票,三、四季度後債券市場有投資機會,看好部分成長類股票,整體以債券配置為主,根據客戶需求部分資產會配置15%左右的股票比例。

上述券商委外人士也表示,銀行債券收益率下行,利差收益不及預期,債券比例下降是普遍行情。囿于銀行成本和收益壓力,綜合考量監管、市場因素,大類資產配置將加碼二級市場策略、股債結合、量化投資等偏穩健的權益類投資。

挖掘資產證券化、PPP投資機會

東邊不亮西邊亮,在債券市場經受去杠杆的苦痛時,資產證券化市場迎來超萬億的繁榮發展。中誠信國際統計顯示,2016年銀行間市場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共發行108單,發行規模3908.53億元,自2012年重啟以來累計發行規模達11135.01億元,突破萬億元,基礎資產類型和發行主體不斷豐富創新。

相較于傳統的債券產品,資產證券化產品溢價優勢比較明顯,資產證券化品種成為目前各家銀行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理財產品。

事實上,之所以資產證券化受到銀行資管的青睞,是因為兩者的對接有著天然契合度,銀行理財“非標轉標”的動力能為資產證券化的大發展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在羅苓寧看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非標轉標的需求旺盛,資產證券化則是非標準化債權向標準化債權轉變、實現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作為發起機構,銀行資管可以將本行理財資金投資的債權類資產打包出售給特殊目的載體,實現資產剝離,並作為委託人牽頭整個ABS項目的落地。作為證券化資產的投資者,銀行理財資金可以在資產符合准入條件的情況下投資市場上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理財資金體量龐大,資產配置能力強,能夠為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鄭智軍則表示,民生銀行一直持續跟進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制定相關的投資指引,也挖掘一些優質資產評估,逐步提升對公共事業類、政府和優質企業客戶吸引類、大消費類、創新類優質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

同時,資產證券化產品種類也在不斷豐富。就在3月10日,華夏幸福固安工業園區新型城鎮化PPP專案供熱收費收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畫發行,備受市場期待的首單PPP資產證券化項目正式落地。預計後續PPP證券化產品將相繼湧入市場,為投資者提供新的產品選擇。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伴隨PPP專案的發展與落地進程加快,資產證券化產品將逐步滲透到PPP項目當中,成為增強項目流動性,實現再融資的重要管道。理財資金體量龐大,資產配置能力強,能夠為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分散配置,在債券市場、資本市場、信用市場領域進行分散配置,同時加強海外投資配置。

上述研究員表示,銀行應收賬款下的投資業務監管趨嚴,現在中小銀行的同業和表外資產都已經超過了信貸資產,加上同業存款在內的主動負債比重過高,也增加了資產負債表的脆弱性。債券市場接連發生的信用違約事件,勢必引起監管部門重視並會出臺監管政策進行整肅,這會影響到銀行的債券投資、委外投資等業務。

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補充表示,鑒於目前市場資金面比較緊張,美元利率步入上升空間,可能會對資產管理中債券投資組合比例有適當的降低。

據記者瞭解,債券配比下降並非只在一家銀行出現。“一季度受到央行MPA考核影響,我們配置目前處於暫停狀態,接下來配置的速度會放慢,今年配置類債券將大幅下降。”一位元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告訴記者。

而在下調債券投資比例的同時,權益類資產的偏好也隨之上升。

羅苓寧的觀點指出,展望2017年,全球債券市場的調整可能不可避免。全球範圍內大類資產比較,經過風險釋放,權益類資產可能凸顯比較價值優勢,尤其是未來受益於全球財政政策的中國資本市場。預計2017年銀行整體會加大對權益類市場的關注力度,但也不會步伐太大,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仍會保持一個穩步增長的態勢。具體來看,股票二級市場會有結構性機會,銀行會繼續通過委外、FOF(Fund of Fund,即專門投資於其他投資基金的基金)、MOM(Manager of Managers, 即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等方式進行參與,追求合適的風險收益比;同時量化領域在監管政策會適當修正的前提下擁有較好的投資機會,銀行理財通過優秀管理人的選擇和投資策略的組合力爭獲取超額收益,並可與打新等策略相結合。

“今年整體偏空不會太激進,二季度前以防守為主。”談及銀行理財委外業務的資產配置,一位元券商固定收益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二季度前看好消費類等中小板塊股票,三、四季度後債券市場有投資機會,看好部分成長類股票,整體以債券配置為主,根據客戶需求部分資產會配置15%左右的股票比例。

上述券商委外人士也表示,銀行債券收益率下行,利差收益不及預期,債券比例下降是普遍行情。囿于銀行成本和收益壓力,綜合考量監管、市場因素,大類資產配置將加碼二級市場策略、股債結合、量化投資等偏穩健的權益類投資。

挖掘資產證券化、PPP投資機會

東邊不亮西邊亮,在債券市場經受去杠杆的苦痛時,資產證券化市場迎來超萬億的繁榮發展。中誠信國際統計顯示,2016年銀行間市場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共發行108單,發行規模3908.53億元,自2012年重啟以來累計發行規模達11135.01億元,突破萬億元,基礎資產類型和發行主體不斷豐富創新。

相較于傳統的債券產品,資產證券化產品溢價優勢比較明顯,資產證券化品種成為目前各家銀行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理財產品。

事實上,之所以資產證券化受到銀行資管的青睞,是因為兩者的對接有著天然契合度,銀行理財“非標轉標”的動力能為資產證券化的大發展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在羅苓寧看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非標轉標的需求旺盛,資產證券化則是非標準化債權向標準化債權轉變、實現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作為發起機構,銀行資管可以將本行理財資金投資的債權類資產打包出售給特殊目的載體,實現資產剝離,並作為委託人牽頭整個ABS項目的落地。作為證券化資產的投資者,銀行理財資金可以在資產符合准入條件的情況下投資市場上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理財資金體量龐大,資產配置能力強,能夠為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鄭智軍則表示,民生銀行一直持續跟進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制定相關的投資指引,也挖掘一些優質資產評估,逐步提升對公共事業類、政府和優質企業客戶吸引類、大消費類、創新類優質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

同時,資產證券化產品種類也在不斷豐富。就在3月10日,華夏幸福固安工業園區新型城鎮化PPP專案供熱收費收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畫發行,備受市場期待的首單PPP資產證券化項目正式落地。預計後續PPP證券化產品將相繼湧入市場,為投資者提供新的產品選擇。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伴隨PPP專案的發展與落地進程加快,資產證券化產品將逐步滲透到PPP項目當中,成為增強項目流動性,實現再融資的重要管道。理財資金體量龐大,資產配置能力強,能夠為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