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克強:就業優先,不允許大規模失業

“中國的就業崗位是靠自己創出來的, 中國完全有能力擴大就業, 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群體性失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5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對就業信心滿滿。

雖然中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速放緩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以大學生為主的新成長勞動力和去產能行業職工安置交織在一起所構成的就業壓力依然比較大, 但新經濟行業的紛紛湧現帶來新增就業崗位大量增加, 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達到1314萬, 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

李克強表示, 中國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經濟增速, 穩增長主要還是要保就業。

今年更是強調就業優先, 就是要保證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把失業率控制在較低的水準。

新動能帶來新崗位

李克強說, 這幾年中國一直處於新成長勞動力的高峰, 僅高校畢業生就達795萬, 創歷史新高, 還有500萬左右的中職畢業生, 加上去過剩產能需要安置的幾十萬轉崗職工等等, 當前的就業壓力是比較大的。

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 中國這幾年一直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前提下, 已經連續4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00萬人以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將城鎮新增就業指標從1000萬人提高到了1100萬人。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這幾年來政府推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和“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下稱“雙創”)對就業崗位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克強說, “雙創”是應運而生的, 在全球化、“互聯網+”的時代, 中國政府推動“放管服”改革, 也促進了“雙創”。 這3年多來, 每天平均有4萬個以上市場主體註冊登記, 那就相當於每年新增1000多萬個崗位。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3月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新的技術、新的業態、新的動能在不斷增加, 就業形態也是多元化的, 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也不斷顯現。 去年日均新增企業戶數1.5萬戶, 同比多增了3000戶, 就這一點, 對於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率就達到了40%。

在經濟新動能的拉動之下, 即使2016年面臨去產能職工安置的壓力, 中國的就業形勢依然保持穩定。 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佈的《我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 2016年以來, 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由一季度的1.71增長為四季度的2.41, 總體就業形勢逐漸趨好。

“我們要營造有利於創業就業的環境, 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鐵飯碗, 而是讓人民群眾用勞動和智慧去創造或者說打造金飯碗。

”李克強說。

今年需安置近百萬去產能職工

今年1月13日, 曾湘泉受邀參加國務院舉辦的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座談會, 他在會上提出, 要突出重點地區、行業和人群, 實施更有針對性的就業促進行動。

去產能行業的職工屬於今年就業工作要重點關注的人群之一。 李克強表示, 今年去產能還要擴大到煤電領域, 加上去年一些還沒安置的職工, 累計可能會有近百萬需要安置。

李克強說, 去年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化解鋼鐵、煤炭行業的過剩和落後產能, 政府最關心的就是在去產能過程中如何安置好職工。 中央財政拿了100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員工轉崗安置, 並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套。

去年, 去過剩產能過程中有72萬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李克強稱, 安置職工的辦法是要創造新的崗位, 中國正在推動發展新動能。 “雙創”帶動了大量新的就業, 實際上也轉移了許多傳統動能的就業, 新舊動能轉換也為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 催生了新的就業崗位。

智聯招聘CEO郭盛對第一財經表示,去產能行業職工從傳統動能到新動能的流動過程中,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需要加強對這些勞動者的技能培訓,通過培訓讓他們有意願也有能力流動。

李克強向全社會做出承諾,對於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催生了新的就業崗位。

智聯招聘CEO郭盛對第一財經表示,去產能行業職工從傳統動能到新動能的流動過程中,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需要加強對這些勞動者的技能培訓,通過培訓讓他們有意願也有能力流動。

李克強向全社會做出承諾,對於一時不能就業、生計沒有著落的群眾,政府會負起責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