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套灌區十年改造已投入37億,受益農民80萬人

2007年3月, 作為內蒙古代表團唯一的全團建議, 河套灌區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被全國人大列為當年10個方面重點建議之一, 由財政部負責牽頭辦理,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負責具體承辦。

2017年3月, 巴彥淖爾河套灌區近500萬畝田地即將全部改造完成, 土地平整, 溝渠暢通, 各類農作物種子4500余萬斤等待春播。

十年間, 該項目已累計投入資金37.7億, 土地改造後耕地面積增加了10%。 巴彥淖爾市糧食產量達到62.7億斤, 比改造前2007年增加30億斤, 受益農民80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分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瑞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農業綜合開發是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有力措施, 土地改造和流轉為規模化生產和應用先進的技術創造了條件, 將帶來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

總投資將達50億

內蒙古巴彥淖爾河套灌區位於黃河“幾”字彎北部, 是我國優質糧食主產區, 素有“塞外糧倉”的美譽, 在保護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佔有重要戰略地位。 但由於河套灌區農業基礎建設投入不足, 生產條件改善滯後, 制約了河套灌區總體效益的正常發揮, 同時也影響了灌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進程。

從2004年開始, 巴彥淖爾市政府對河套灌區中低產田改造專案進行規劃。 2007年3月, 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

實施河套灌區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專案以內蒙古代表團全團建議提交大會。

2007年9月, 財政部以財發函[2007]14號檔正式就該專案給內蒙古代表團作了答覆。 2008年1月30日,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採取一次性批復10年連續實施的方式批准該專案, 並列入各年度內蒙古自治區土地治理專案實施計畫中, 予以單獨反映。

從2008年起至2017年, 每年實施50萬畝, 共實施500萬畝, 總投資估算50億元。 巴彥淖爾市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邢國良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通過實施河套灌區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 可以促進河套灌區用水結構調整, 專案實施後灌區引黃量由52億立方米減少到40億立方米, 節約了黃河水資源。

邢國良介紹, 在中低產田改造過程中,

打破土地原有界限, 重新規劃、重新開挖渠溝、重新平整土地、重新分配經營, 使改造效果顯著提升, 土壤改良都做了工作, 這個專案區做完以後, 土地給農民重新分配, 效果非常好, 農民耕作非常方便。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調研員何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9年多來, 巴彥淖爾市把中低產田改造專案抓得很緊, 項目實施也很扎實, 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可以說真正把這項民生工程落到了實處。 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項目, 使巴彥淖爾近一半的耕地得到了改造, 土地品質得到了提升, 也為下一步農牧業規模化發展和農牧業科學技術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糧食增產30億斤

巴彥淖爾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向第一財經記者展示了一組資料:2008至2016年間, 改善和新增了節水灌溉面積450萬畝, 完成土方16984萬立方米, 開挖疏浚管道3.3萬公里, 襯砌管道3367公里, 修建渠系建築物119107座, 修配、新打機電井1135眼, 埋設地下管道3579公里, 修築主幹路、機耕路8300公里, 修築田間路18800公里,

營造防護林1677萬株, 培訓農牧民60.5萬人次, 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的示範面積88.94萬畝。

巴彥淖爾市政府副秘書長格日樂圖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農業綜合開發專案使河套灌區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個轉變”, 一是種植結構由單一型向市場訂單農業轉變, 二是種植方式由粗放型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是種植規模由數量型農業向效益型農業轉變。

比如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銀定圖項目區改造前以種植葵花為主, 改造後項目區實現小麥套種葵花、小麥套種玉米、番茄梯次種植等科學合理的模式, 不斷地刷新各種作物的畝產量和總產量, 給專案區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五原隆興昌鎮義豐村村民楊存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低產田改造前村地塊有大有小,有渠沒路,村民之間因為澆地經常鬧矛盾。過去一家30多畝地被分為十幾片,改造後集中在4大片,一些大型機械能進去作業了,種地省事,也解放出了更多的勞動力。

“農民增收的效果是很好的,專案區農戶畝均收入增加了200元,項目區內人均收入高出非項目區500元以上,有的接近800元。”邢國良說。

“互聯網+農業”的探索

河套灌區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通過集中連片開發,為當地特色產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打下了基礎。項目實施後,土地條件改善,優勢特色農畜產品如小麥、葵花、羊肉、奶牛、蔬菜等增加,促進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格日樂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專案實施過程中,鼓勵發展“互聯網+農業”,積極支援優勢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2016年支援草原宏寶、兆豐等企業通過電商管道銷售產品,加入京東自營店、支援企業與京東開展農村電商共同建設“互聯網+河套館”,進行“河套”、“巴盟”特色品牌建設。

“把名優特產品集中在一起,產生聚集效應,把巴彥淖爾綠色農畜產品這塊金字招牌做大做強,有助於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日樂圖說,產業化財政補助專案和貸款貼息項目,按照各旗縣區的產業特點,集中力量扶持縣域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形成具有地域優勢、品種優勢的主導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土地條件改變,土地流轉增加,也為龍頭企業建立生產基地創造了條件,提高農業的產出效益。馬瑞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土地碎片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發展的轉型升級,制約了農民收益的增加。適度的土地流轉可以讓多方受益,比如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無力種地,土地流轉可帶來租金;對於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土地產出,讓有能力的可以把地種得更好。

中低產田改造前村地塊有大有小,有渠沒路,村民之間因為澆地經常鬧矛盾。過去一家30多畝地被分為十幾片,改造後集中在4大片,一些大型機械能進去作業了,種地省事,也解放出了更多的勞動力。

“農民增收的效果是很好的,專案區農戶畝均收入增加了200元,項目區內人均收入高出非項目區500元以上,有的接近800元。”邢國良說。

“互聯網+農業”的探索

河套灌區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通過集中連片開發,為當地特色產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打下了基礎。項目實施後,土地條件改善,優勢特色農畜產品如小麥、葵花、羊肉、奶牛、蔬菜等增加,促進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格日樂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專案實施過程中,鼓勵發展“互聯網+農業”,積極支援優勢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2016年支援草原宏寶、兆豐等企業通過電商管道銷售產品,加入京東自營店、支援企業與京東開展農村電商共同建設“互聯網+河套館”,進行“河套”、“巴盟”特色品牌建設。

“把名優特產品集中在一起,產生聚集效應,把巴彥淖爾綠色農畜產品這塊金字招牌做大做強,有助於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日樂圖說,產業化財政補助專案和貸款貼息項目,按照各旗縣區的產業特點,集中力量扶持縣域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形成具有地域優勢、品種優勢的主導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土地條件改變,土地流轉增加,也為龍頭企業建立生產基地創造了條件,提高農業的產出效益。馬瑞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土地碎片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發展的轉型升級,制約了農民收益的增加。適度的土地流轉可以讓多方受益,比如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無力種地,土地流轉可帶來租金;對於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土地產出,讓有能力的可以把地種得更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