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征服了奧巴馬,迷倒過約伯斯,卻敗給一份真摯的愛情...

愛情的力量有多大?它幾乎摧毀了一個天才, 卻最終讓浪子回頭, 終成一代大師。 而這一切, 只因一位平凡姑娘。

這個浪漫繾綣的故事, 要從一個人說起。

他是拿著哈佛大學人類學學位的國際大提琴教父, 聯合國和平使者

是奧巴馬口中“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音樂演奏家”

約伯斯聽完他的琴聲, 內牛滿面:“我不相信一個凡人能做到這樣!”

拿過18次美國最高音樂大獎格萊美, 但永遠傲嬌地拒絕領取......

他叫馬友友, 一個人生開了外掛的男人。

1955年出生在法國一個藝術家庭, 馬友友的父親馬孝駿是一位留法音樂家, 師從中國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先生;母親盧雅文是一位聲樂歌手。 這兩個人實力聯手, 孩子就像加了buff一樣, 自帶主角光環。

從小, 馬友友就是那種連“別人家的孩子”都能給氣死的神童。

幼時的馬友友

2歲, 大家都在玩泥巴的年齡, 馬友友已經能聽得懂音調高低和音準節奏。

3歲被抱著去聽姐姐的音樂會(沒錯, 天才的姐姐也是了不得的人物), 竟然當場聽出姐姐拉錯了一個音, 而那首曲子, 他之前根本沒聽過。 (姐姐:看把你牛逼的, 叉會兒腰。 )

幼時的馬友友和姐姐馬友乘

4歲開始學習鋼琴和大提琴, 才一年就敢在巴黎大學開演奏會, 更氣人的是好多聽眾都願意買他的帳。

經此一戰, 一炮而紅。 才剛滿5歲的小不點兒, 就已經搞起了大事情。

天賦是個好東西, 但總是消耗也受不了。 如果不勤加練習, 最後無疑是一場傷仲永。

好在馬友友沒問題。

你都沒見過這麼讓人省心的孩子。 根本不用爸媽逼著, 每天一到點, 乖乖扛琴來拉。 這個年紀的孩子都好動, 只有他, 一碰琴弓像沉入水中, 房間裡的人來人往再也聽不見了。

時間一長, 練琴的地板上, 竟然被他踩出了凹陷。

天賦傍身,自己熱愛,真正的“祖師爺賞飯吃”,馬友友就這樣開始了神都攔不住的傳奇人生。

7歲那年,全家搬往紐約。人生地不熟沒關係,先拉上一曲報報山門!於是在甘迺迪中心舞臺上,小馬同學一臉自信,台下坐著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聽得一臉陶醉。

小哥哥,穩!

9歲,他已然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不僅和眾多音樂名家合作過,個人專輯也登上了暢銷排行榜。(想想我們還在上小學啊摔!)

16歲,在世界頂級音樂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獨奏音樂會,少年有為。

在這之後不久,馬友友便考入了著名的表演藝術學校茱莉亞學院,投身名師門下學習大提琴。

只是從此,江湖上只有他的傳說,再也看不到他的演出......

先別忙著給他加一些“潛心學習”“閉關修煉”“無視名利”的苦情戲。

因為事情的真相根本不是這樣啊!

是這廝放縱在美國歡樂的大趴體裡,徹底迷失了自我:留長頭髮、抽煙、喝酒、曠課。青春期裡那些毛病全發作,他的提琴已經很久沒有了聲音......

no zuo no die. 再天才的少年也禁不起這樣的荒廢,他的境況岌岌可危。

還有沒有人來管管了?有,他未來的媳婦兒。

馬友友和妻子吉兒

看了這張照片是不是有些失望?金光閃閃的大神,身邊站著身材窈窕的美女,難道不是標配嗎?

對此,大師表示:只要有真愛,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反正我媳婦兒在我眼中超美的!

更何況,身邊這個平凡的女人,改變了馬友友一生。

兩個人相識於一場派對。

那晚朋友惡作劇,跟馬友友打賭:如果他能在晚上12點吻到那個新來的叫“吉兒”的妹子,就輸給他兩張NBA的入場券和一整塊披薩。

馬友友內心掙扎了一番,說:披薩必須是海鮮的,別的我不愛吃。

開個玩笑。當時他一口答應,只是走到吉兒面前,整個人卻慫了。倒是人家吉兒,落落大方,主動伸出手來。

年輕時候的吉兒超美的!

只能說,歲月啊,這把刀

正當馬友友絞盡腦汁想著怎麼快點跟吉兒熟起來時,姑娘先開口了:

要不,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14歲生日的時候,我在維也納得到了一張音樂會的門票,那是一個大提琴獨奏會。大幕拉開後,是一個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少年。在鋼琴的伴奏下,他老練地開始了演奏,所有的人都被他吸引。那天晚上我對父母說,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是我見過最性感的男人……

“我搬到了美國,到了紐約,試圖再尋找那個少年,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再也沒有查到他音樂會的消息了。直到有一天我聽說了他在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的消息,你可以想像我的興奮……”

真的,對一個姑娘來說,這幾乎就等於表白了。此時不吻,還想留著過年嗎?

然而馬友友卻愣住了。那個少年之所以杳無音訊,是因為他從琴房叛逃出來,卻迷失在無數場派對上。他有何顏面來承受一個姑娘這麼多年來的崇拜呢?

鐘聲響起,鬼使神差般,馬友友還是吻了吉兒,轉身離去。

第二天,他收到了披薩和票。過了幾天,又收到一封信。

信裡也是一張票,不過是知道真相後的吉兒寄來14歲那年馬友友音樂會的門票。還有一句話:“我後悔回到美國,你摔碎了我的夢。”

之後,吉兒決絕地飛回歐洲,而馬友友也在那個時候意識到:大事不好,自己好像喜歡上這個姑娘了。

可現在如爛泥般的自己,有什麼資格喜歡她?

馬友友退學了,從前途無量的茱莉亞學院。

連院長的挽留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心:“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沒資格繼續做一個音樂人,我迷失了太久了。”

之後,他收起提琴,拿起課本,浪子回頭。把自己寂靜地關了很長時間,考上了哈佛大學的人類學。

那幾年,馬友友沒有勇氣去碰提琴,也一直保持單身。天才的光芒慢慢黯淡也無所謂,忘不了的那個人,是他怎麼都邁不過去的坎。

直到有一天,低頭走路的馬友友不小心撞上了一個人。抬頭的瞬間他呆住了。

“你胖了高了,還換了眼鏡。”對方說。然而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4年等待,原來見面是會忘言的。

吉兒!她來哈佛讀書了!花開時節又逢君,這次無論如何不能錯過。

那晚回家,馬友友找出那張多年的門票,寫了一封信:

“你離開我後,愛情和音樂似乎都從我的生命裡消失了。我放棄了大提琴已經快4年了,現在的我不知道還能否會拉琴。昨晚,我躊躇了一夜,我想要為你做一件事情,彌補我從前的荒唐和輕薄。我想了很久,覺得只有一個辦法:我要為你舉行一個獨奏會。請別拒絕我。”

學校小禮堂的後臺,見慣了大場面的馬友友很緊張。

他怯場了。4年不碰琴,手抖得厲害。調音很久,硬是拉不出第一個音符。當年的天才少年已經泯然眾人,她還會喜歡我嗎?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她又像上次一樣跑掉,杳無音訊嗎?

能讓他安心的,只有吉兒。

還是4年前那個故事,她又講了一遍。最後說,其實當年隱瞞了一句話:

“那天晚上我對父母說,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是我見過最性感的男人,我要嫁給他!”

旋律仿佛遇到了知音,從琴弦上流出。而馬友友也找回了愛情和當年的自己。

此後許多年,他的琴聲再未停過。只是身邊,多了一個懂他的人。

為了照顧好這個家,吉兒放棄攻讀哈佛的博士,甘願做一位賢妻良母。旅行時聽到叢林曲,回來建議丈夫大膽嘗試非洲音樂,一年後,全新創作的唱片一舉拿下格萊美大獎。甚至在馬友友遭遇事業危機,導師絕交,音樂廳取消合同的時候,推掉手邊的工作,第一時間飛到他的身邊。

她懂他,音樂和心。

如今他已成大師,功成名就,而她不敵歲月,容顏衰頹,唯一不變的,是那份浪漫,從開始的一吻到如今攬腰依偎,始終新鮮。

縱有萬里好河山,不及身邊一人伴。真愛無敵。

天賦傍身,自己熱愛,真正的“祖師爺賞飯吃”,馬友友就這樣開始了神都攔不住的傳奇人生。

7歲那年,全家搬往紐約。人生地不熟沒關係,先拉上一曲報報山門!於是在甘迺迪中心舞臺上,小馬同學一臉自信,台下坐著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聽得一臉陶醉。

小哥哥,穩!

9歲,他已然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不僅和眾多音樂名家合作過,個人專輯也登上了暢銷排行榜。(想想我們還在上小學啊摔!)

16歲,在世界頂級音樂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獨奏音樂會,少年有為。

在這之後不久,馬友友便考入了著名的表演藝術學校茱莉亞學院,投身名師門下學習大提琴。

只是從此,江湖上只有他的傳說,再也看不到他的演出......

先別忙著給他加一些“潛心學習”“閉關修煉”“無視名利”的苦情戲。

因為事情的真相根本不是這樣啊!

是這廝放縱在美國歡樂的大趴體裡,徹底迷失了自我:留長頭髮、抽煙、喝酒、曠課。青春期裡那些毛病全發作,他的提琴已經很久沒有了聲音......

no zuo no die. 再天才的少年也禁不起這樣的荒廢,他的境況岌岌可危。

還有沒有人來管管了?有,他未來的媳婦兒。

馬友友和妻子吉兒

看了這張照片是不是有些失望?金光閃閃的大神,身邊站著身材窈窕的美女,難道不是標配嗎?

對此,大師表示:只要有真愛,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反正我媳婦兒在我眼中超美的!

更何況,身邊這個平凡的女人,改變了馬友友一生。

兩個人相識於一場派對。

那晚朋友惡作劇,跟馬友友打賭:如果他能在晚上12點吻到那個新來的叫“吉兒”的妹子,就輸給他兩張NBA的入場券和一整塊披薩。

馬友友內心掙扎了一番,說:披薩必須是海鮮的,別的我不愛吃。

開個玩笑。當時他一口答應,只是走到吉兒面前,整個人卻慫了。倒是人家吉兒,落落大方,主動伸出手來。

年輕時候的吉兒超美的!

只能說,歲月啊,這把刀

正當馬友友絞盡腦汁想著怎麼快點跟吉兒熟起來時,姑娘先開口了:

要不,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14歲生日的時候,我在維也納得到了一張音樂會的門票,那是一個大提琴獨奏會。大幕拉開後,是一個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少年。在鋼琴的伴奏下,他老練地開始了演奏,所有的人都被他吸引。那天晚上我對父母說,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是我見過最性感的男人……

“我搬到了美國,到了紐約,試圖再尋找那個少年,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再也沒有查到他音樂會的消息了。直到有一天我聽說了他在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的消息,你可以想像我的興奮……”

真的,對一個姑娘來說,這幾乎就等於表白了。此時不吻,還想留著過年嗎?

然而馬友友卻愣住了。那個少年之所以杳無音訊,是因為他從琴房叛逃出來,卻迷失在無數場派對上。他有何顏面來承受一個姑娘這麼多年來的崇拜呢?

鐘聲響起,鬼使神差般,馬友友還是吻了吉兒,轉身離去。

第二天,他收到了披薩和票。過了幾天,又收到一封信。

信裡也是一張票,不過是知道真相後的吉兒寄來14歲那年馬友友音樂會的門票。還有一句話:“我後悔回到美國,你摔碎了我的夢。”

之後,吉兒決絕地飛回歐洲,而馬友友也在那個時候意識到:大事不好,自己好像喜歡上這個姑娘了。

可現在如爛泥般的自己,有什麼資格喜歡她?

馬友友退學了,從前途無量的茱莉亞學院。

連院長的挽留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心:“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沒資格繼續做一個音樂人,我迷失了太久了。”

之後,他收起提琴,拿起課本,浪子回頭。把自己寂靜地關了很長時間,考上了哈佛大學的人類學。

那幾年,馬友友沒有勇氣去碰提琴,也一直保持單身。天才的光芒慢慢黯淡也無所謂,忘不了的那個人,是他怎麼都邁不過去的坎。

直到有一天,低頭走路的馬友友不小心撞上了一個人。抬頭的瞬間他呆住了。

“你胖了高了,還換了眼鏡。”對方說。然而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4年等待,原來見面是會忘言的。

吉兒!她來哈佛讀書了!花開時節又逢君,這次無論如何不能錯過。

那晚回家,馬友友找出那張多年的門票,寫了一封信:

“你離開我後,愛情和音樂似乎都從我的生命裡消失了。我放棄了大提琴已經快4年了,現在的我不知道還能否會拉琴。昨晚,我躊躇了一夜,我想要為你做一件事情,彌補我從前的荒唐和輕薄。我想了很久,覺得只有一個辦法:我要為你舉行一個獨奏會。請別拒絕我。”

學校小禮堂的後臺,見慣了大場面的馬友友很緊張。

他怯場了。4年不碰琴,手抖得厲害。調音很久,硬是拉不出第一個音符。當年的天才少年已經泯然眾人,她還會喜歡我嗎?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她又像上次一樣跑掉,杳無音訊嗎?

能讓他安心的,只有吉兒。

還是4年前那個故事,她又講了一遍。最後說,其實當年隱瞞了一句話:

“那天晚上我對父母說,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是我見過最性感的男人,我要嫁給他!”

旋律仿佛遇到了知音,從琴弦上流出。而馬友友也找回了愛情和當年的自己。

此後許多年,他的琴聲再未停過。只是身邊,多了一個懂他的人。

為了照顧好這個家,吉兒放棄攻讀哈佛的博士,甘願做一位賢妻良母。旅行時聽到叢林曲,回來建議丈夫大膽嘗試非洲音樂,一年後,全新創作的唱片一舉拿下格萊美大獎。甚至在馬友友遭遇事業危機,導師絕交,音樂廳取消合同的時候,推掉手邊的工作,第一時間飛到他的身邊。

她懂他,音樂和心。

如今他已成大師,功成名就,而她不敵歲月,容顏衰頹,唯一不變的,是那份浪漫,從開始的一吻到如今攬腰依偎,始終新鮮。

縱有萬里好河山,不及身邊一人伴。真愛無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