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Facebook和Snap互懟的幕後:社交網路陷入增長焦慮

The Information網站本週刊文, 詳細回顧了美國兩大社交網路Facebook和Snap近期的一系列爭端。 Facebook大規模“山寨”Snap的功能, 而Snap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這一切的背後則透露出了這兩家社交網路關於如何推動使用者數增長,

如何促使使用者分享更多內容的焦慮。

以下為文章全文:

近幾周, Facebook和Snap之間的針鋒相對正在白熱化。 Facebook不斷“山寨”Snapchat應用, Snap CEO埃文·斯皮格(Evan Spiegel)的未婚妻、名模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公開抨擊Facebook, 而Snapchat產品負責人湯姆·康拉德(Tom Conrad)則對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發起了猛攻。 另一方面, 一些Facebook員工對公司應用的“Snapchat化”表現得不屑一顧。

這樣的針鋒相對也給兩家公司帶來了重要問題。 目前, Facebook和Snap都在探索如何實現下一階段的增長, 定義消費互聯網未來的發展。

對Facebook而言, 對競爭對手的攻擊表明, 該公司無法憑藉自身的力量扭轉使用者分享內容越來越少的趨勢。 而外界也將進一步關注, Facebook是否有能力繼續創新, 而不僅僅是收購創業公司,

或是模仿對手的產品。

而對Snap來說, 該公司的增速正在放緩。 目前並不清楚, 這樣的不利趨勢能否得到改變。 如果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能夠模仿其最熱門功能並取得成功, 那麼Snap的優勢, 即對年輕用戶的吸引力, 究竟還能維持多久?

“年輕人團隊”

Facebook對Snap的“山寨”可以追溯到幾年之前。

使用者分享個人內容的頻率正逐漸下降。 根據消息人士提供的資訊, 從2014年年中至2015年年中, Facebook平臺上使用者分享個人內容(非指向外部文章的連結)減少了21%, 而到2016年4月又再次減少了15%。 Instagram平臺的情況也很類似。

多支團隊被要求拿出應對措施。 有消息稱, 作為舉措之一, Facebook試圖給予用戶更多控制權, 讓用戶來決定誰可以查看他們發佈的內容。 該公司希望,

這將促使用戶面向小規模群組分享更多內容。

然而, 這並未起到作用。 使用者研究表明, 新增的選項令使用者迷惑不解。 由於用戶已積累了太多的“好友”, 因此在決定誰可以查看自己發佈的內容時, 他們常常無從下手。

這項研究還表明, “閱後即焚”功能可以給Facebook的應用帶來幫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 使用者會願意分享更多內容, 而不會考慮有誰會看到。 這一功能非常類似Snapchat。

與此同時, Snapchat的增長速度很快。 2013年時, 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試圖收購Snapchat, 但並未成功。 根據一名Facebook前員工提供的資訊, Facebook的內部資料分析和研究工具表明, 以每活躍用戶分享次數來看, Snapchat比Facebook做得更好。 這名前員工表示, 這項資料“令人驚恐”。

Facebook高管也擔心, Snapchat將掌握用戶“社交圖譜”, 即好友關係的很大一部分。

Facebook的前員工透露, 2016年年中, Facebook成立一支“年輕人團隊”, 其中包括100多名員工。 該團隊的任務是讓Facebook應用對年輕人群更有吸引力。 不過尚不清楚的是, 這支團隊對Facebook的產品戰略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

Instagram決定率先站出來, 開發代號為“Kodachrome”的功能。 Instagram CEO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過去多年中拒絕對產品進行大幅調整, 但他的態度也在慢慢轉變。

利用這項功能, 用戶分享的帶濾鏡或貼紙的照片和視頻將會在24小時後自動消失, 這恰恰是Snapchat的方式。 以往, 使用者分享至Instagram消息流的內容會永久存在。 此外, Instagram還提供了許多類似Snapchat Stories的控制功能, 例如通過點擊來快速切換照片, 以及在照片上向上滑動向他人發消息。

Facebook並沒有對此遮遮掩掩。 在Instagram Stories功能推出之後,

希斯特羅姆直言, Snapchat“配得上所有的聲望”。 “問題並不是誰發明了這些東西。 這是關於形式, 你如何將其應用於一個網路, 並打上自己的印記。 ”

這樣做收到了成效。 Facebook的內部分析顯示, Instagram Stories功能阻擊了Snapchat的應用安裝量, 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 今年1月, Instagram宣佈, 這項功能的日活躍用戶數已達到1.5億。 這意味著, 約38%的Instagram使用者至少每天都會使用該功能。 (另一項更重要的內部指標, 即每活躍用戶分享次數仍不清楚。 )

耐克等品牌對這一新功能公開表示讚賞。 許多明星也指出, 由於Instagram願意提供標籤和外鏈功能, 他們在Instagram上的內容流覽次數要比Snapchat上更高。 社交行銷平臺Captiv8 CEO克裡什納·蘇布拉馬尼安(Krishina Subramanian)表示, 相比Snapchat, “Instagram的方式對品牌更友好”。

Facebook一名人士表示, Facebook員工會安慰自己, 這就是正確的戰略。 他們會說,“不必驕傲到不願意模仿”。

很快,向Facebook首席產品官克裡斯·考克斯(Chris Cox)彙報的“好友分享”團隊也接受了這樣的思想。該團隊負責人是紮克伯格長期以來的密友金康新(Kang-Xing Jin)。

不久之後,他們就開發了Facebook Stories功能。通過該功能,使用者可以向消息流發佈帶濾鏡的照片或視頻,而這些內容也會在24小時後消失,就像Snapchat一樣。這項功能於上月在消息流的基礎上發佈。幾乎同一時間,Messenger團隊也推出了自主的類似功能,即Messenger Day。

並不是所有人都歡迎這些功能。消息人士表示,在一些私人群組中,有Facebook前員工直斥,在Facebook的應用中加入這種功能看起來很奇怪,並且帶來了混亂。

Facebook和Snap的發言人均拒絕對本文置評。

Snap的反擊

與此同時,在Snap,主要競爭對手的咄咄逼人令許多人擔心,該公司無法再以很快的速度去吸引新使用者。自上月上市以來,Snap股價一直徘徊在20美元附近,低於上市首日的交易價格。分析師給予Snap股票的“賣出”評級大多是考慮到來自Facebook的競爭壓力。

對未來增長趨勢的擔憂出現在幾個月之前。去年8月,即Instagram Stories推出前後,Snap成立了一支團隊,試圖解決新用戶增長放緩的問題,並將結果報告給高管們。

報告表明,在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市場,Snapchat用戶在應用中花的時間變少,而卸載量則出現上升。

埃文·斯皮格和他的設計團隊做出了回應,刪除了Auto Advance功能。這項功能會將不同好友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儘管這可以促使使用者更多地消費內容,但也常常被視為散播垃圾資訊。此外,Snap也著手解決Android應用載入速度慢、容易閃退的問題。

在Facebook繼續“山寨”Snap的同時,Snap管理層呼籲公司員工堅持到底。今年1月,在聖莫妮卡機場新辦公室的全員會議上,一名員工向斯皮格提出了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公司面臨的最嚴峻的外部威脅是什麼?根據兩名在場人士的回憶,斯皮格給出的回答是“專注度”,而不是Facebook。

對Snap來說,這意味著繼續開發新功能,吸引核心的年輕用戶,也是活躍度最高的用戶。Snap員工提醒自己,Facebook以往也曾試圖“山寨”Snapchat。2012年時,Facebook曾推出過一款“閱後即焚”的照片應用Poke,但這款應用隨後的表現並不是很好。

在這場戰鬥中,Snap工程負責人蒂姆·塞恩(Tim Sehn)曾於去年夏季發表講話,鼓舞自己的團隊。

消息人士稱,在Instagram Stories功能上線的幾天之後,塞恩在對工程團隊的講話中強調,需要在當前計畫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包括更好地解決漏洞,確保產品版本按期發佈,以及解決Android應用的問題。

不過在私下裡,Snap員工正在密切關注Facebook對Stories功能的態度。一些Snap員工表示,在加入幾項額外的新功能之後,Instagram拿出了更漂亮的版本。

然而這並沒有令斯皮格動搖。消息人士透露,他拒絕在Stories功能中加入類似Instagram的標記人物功能。他表示,這令人感覺像是垃圾資訊,且導致使用者無法專注於Snapchat消息本身。

根據一名Snap前員工的說法,對Snap內部人士來說,研究Instagram Stories功能就像是在照鏡子,而鏡子中是一個更年輕、更有活力的自己。

Snap對Facebook的不滿偶爾會公開化。上月,Facebook的行為似乎令Snap產品副總裁湯姆·康拉德感到嚴重不爽。他在一條Twitter消息中直接喊話Instagram產品副總裁凱文·韋爾(Kevin Weil),稱Instagram全盤抄襲了Snapchat Stories功能。康拉德隨後刪除了這條Twitter消息。

儘管Stories功能給Instagram注入了新的生命,但Facebook的其他應用仍然面臨著如何推動用戶分享的壓力。除了新的Stories之外,Facebook正在突出照片平臺,包括面具功能和其他濾鏡效果。Facebook也可能在下周的F8開發者大會上公佈更進一步的計畫。

一名與好友分享團隊關係密切的Facebook前員工表示,Facebook“試圖找出絕招,但還沒能做到”。

他們會說,“不必驕傲到不願意模仿”。

很快,向Facebook首席產品官克裡斯·考克斯(Chris Cox)彙報的“好友分享”團隊也接受了這樣的思想。該團隊負責人是紮克伯格長期以來的密友金康新(Kang-Xing Jin)。

不久之後,他們就開發了Facebook Stories功能。通過該功能,使用者可以向消息流發佈帶濾鏡的照片或視頻,而這些內容也會在24小時後消失,就像Snapchat一樣。這項功能於上月在消息流的基礎上發佈。幾乎同一時間,Messenger團隊也推出了自主的類似功能,即Messenger Day。

並不是所有人都歡迎這些功能。消息人士表示,在一些私人群組中,有Facebook前員工直斥,在Facebook的應用中加入這種功能看起來很奇怪,並且帶來了混亂。

Facebook和Snap的發言人均拒絕對本文置評。

Snap的反擊

與此同時,在Snap,主要競爭對手的咄咄逼人令許多人擔心,該公司無法再以很快的速度去吸引新使用者。自上月上市以來,Snap股價一直徘徊在20美元附近,低於上市首日的交易價格。分析師給予Snap股票的“賣出”評級大多是考慮到來自Facebook的競爭壓力。

對未來增長趨勢的擔憂出現在幾個月之前。去年8月,即Instagram Stories推出前後,Snap成立了一支團隊,試圖解決新用戶增長放緩的問題,並將結果報告給高管們。

報告表明,在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市場,Snapchat用戶在應用中花的時間變少,而卸載量則出現上升。

埃文·斯皮格和他的設計團隊做出了回應,刪除了Auto Advance功能。這項功能會將不同好友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儘管這可以促使使用者更多地消費內容,但也常常被視為散播垃圾資訊。此外,Snap也著手解決Android應用載入速度慢、容易閃退的問題。

在Facebook繼續“山寨”Snap的同時,Snap管理層呼籲公司員工堅持到底。今年1月,在聖莫妮卡機場新辦公室的全員會議上,一名員工向斯皮格提出了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公司面臨的最嚴峻的外部威脅是什麼?根據兩名在場人士的回憶,斯皮格給出的回答是“專注度”,而不是Facebook。

對Snap來說,這意味著繼續開發新功能,吸引核心的年輕用戶,也是活躍度最高的用戶。Snap員工提醒自己,Facebook以往也曾試圖“山寨”Snapchat。2012年時,Facebook曾推出過一款“閱後即焚”的照片應用Poke,但這款應用隨後的表現並不是很好。

在這場戰鬥中,Snap工程負責人蒂姆·塞恩(Tim Sehn)曾於去年夏季發表講話,鼓舞自己的團隊。

消息人士稱,在Instagram Stories功能上線的幾天之後,塞恩在對工程團隊的講話中強調,需要在當前計畫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包括更好地解決漏洞,確保產品版本按期發佈,以及解決Android應用的問題。

不過在私下裡,Snap員工正在密切關注Facebook對Stories功能的態度。一些Snap員工表示,在加入幾項額外的新功能之後,Instagram拿出了更漂亮的版本。

然而這並沒有令斯皮格動搖。消息人士透露,他拒絕在Stories功能中加入類似Instagram的標記人物功能。他表示,這令人感覺像是垃圾資訊,且導致使用者無法專注於Snapchat消息本身。

根據一名Snap前員工的說法,對Snap內部人士來說,研究Instagram Stories功能就像是在照鏡子,而鏡子中是一個更年輕、更有活力的自己。

Snap對Facebook的不滿偶爾會公開化。上月,Facebook的行為似乎令Snap產品副總裁湯姆·康拉德感到嚴重不爽。他在一條Twitter消息中直接喊話Instagram產品副總裁凱文·韋爾(Kevin Weil),稱Instagram全盤抄襲了Snapchat Stories功能。康拉德隨後刪除了這條Twitter消息。

儘管Stories功能給Instagram注入了新的生命,但Facebook的其他應用仍然面臨著如何推動用戶分享的壓力。除了新的Stories之外,Facebook正在突出照片平臺,包括面具功能和其他濾鏡效果。Facebook也可能在下周的F8開發者大會上公佈更進一步的計畫。

一名與好友分享團隊關係密切的Facebook前員工表示,Facebook“試圖找出絕招,但還沒能做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